侧坡式大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6448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侧坡式大底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侧坡式大底,由大底和坡形结构构成,其中,坡形结构包括:边缘坡形和二次坡形区,二次坡形区包括:前尖坡形区和后跟坡形区,前尖坡形区和后跟坡形区正面呈不规则半圆形,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坡形位于大底底部边缘,侧面边缘坡形与水平面呈夹角,所述边缘坡形位于大底不同段的夹角不同,最大为70度,最小为55度,所述前尖坡形区底面上有条形纹理,所述后跟坡形区底面上有“田”字形凹陷,凹陷底部呈弧形,所述边缘坡形的坡面上有不规则凸起颗粒。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男士休闲鞋大底,舒缓双脚出现行走疲劳现象,通过设计一种符合行走需要的坡形结构,减缓外沿鞋底磨损,进而提高鞋子的便走性,助力性和稳定性。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鞋类制造【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男士休闲鞋的设计与制 造。 侧坡式大底

【背景技术】
[0002] 鞋对人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随着科学的进步,鞋类生产技术不断 的革新,鞋类产品在质量、生产效率、使用功能等多方面、多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人们 对鞋类产品的舒适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有保护功能,更要求有较好的舒适性能和 缓震作用。在鞋底设计或个性化定制过程中,需要逐步完善或提高其舒适性能。
[0003] 近年来,鞋类技术人员对于鞋品的舒适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目前大部 分鞋类产品,所用材料都有一定厚度,厚度范围也比较大,但是鞋部件是有一定要求的,过 薄或过厚都会影响其舒适性能,帮面采用真皮材料,其透气、吸湿等舒适度指标已基本符合 鞋类舒适性要求,因此,国内外在舒适或便走鞋方面主要是针对鞋底材料和鞋底结构的研 究。如何提高鞋子的便走性,助力性,成为了鞋类研究人员积极探讨的热门课题。同时,由 于皮鞋受到行走时的摩擦,挤压和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鞋底的磨损速度快,大大影响了鞋 类产品的外观完整性,从而影响了鞋类产品的持久美观,此外,对于男士穿用的鞋类产品, 更重要的是应充分体现出方便行走,助力前进的特点,因男士穿用材料较硬,款式结构较为 复杂,加上定形效果要求,故整体鞋体现出:重、硬、实等情况,需要我们鞋类技术开展鞋类 产品底部新型结构的设计,既要确保鞋底在长久的穿用中体现外形美观,又要在较硬的鞋 体上增加便走助力的功能使其在穿着时更加轻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男士休闲鞋侧坡式大底, 舒缓双脚出现行走疲劳现象,通过设计一种符合行走需要的坡形结构,减缓外沿鞋底磨损, 进而提高鞋子的便走性,助力性和稳定性。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侧坡式大底,坡形结构包括边缘坡形和二次坡形区, 其中,二次坡形区包括:前尖坡形区和后跟坡形区,正面呈不规则半圆形,具体的说,所述边 缘坡形位于大底底部边缘,边缘坡形侧面与水平面呈夹角,根据足跟着地时受力分布,边缘 坡形位于大底不同段的夹角不同,最大为70度,最小为55度,前尖坡形区底面上有条形纹 理,而后跟坡形区底面上则是"田"字形凹陷,凹陷底部呈弧形,另外,边缘坡形的坡面上有 不规则凸起颗粒。
[0006] 较佳技术方案中,边缘坡形位于大底不同段的夹角最大部位,在对应楦底前尖边 沿点至第一跖趾边沿点之间或对应楦底后端点至第五跖趾边沿点。这种分布方式充分体现 了行走时的受力分布特点和步态特征,为足部行走移位提供支撑点,增加稳定性,避免左右 摇晃。
[0007] 较佳技术方案中,前尖坡形区的坡面与相对水平面夹角为5-8度。这种前尖坡形 结构,在行走时足尖离地的瞬间,有较为适宜的舒适斜坡,同时有条形纹理减少足尖着地时 的摩擦力,增加助力性。
[0008] 较佳技术方案中,后跟坡形区的坡面与相对水平面夹角为7-12度。此结构充分体 现了足跟着地的特点,设计了着地斜坡及"田"字形凹陷,大大减缓了着地冲击力,进一步提 高舒适性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面示意图;
[0010]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面示意图;
[0011] 图3是本实用新型局部横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3]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侧坡式大底,由大底1和坡形结构2构成,其中,坡形 结构2包括:边缘坡形21和二次坡形区,二次坡形区包括:前尖坡形区221和后跟坡形区 222,前尖坡形区221和后跟坡形区222正面呈不规则半圆形。
[0014] 具体的说,边缘坡形21位于大底1底部边缘,边缘坡形21侧面与水平面呈夹角, 边缘坡形21位于大底1不同段的夹角不同,最大为70度,最小为55度,前尖坡形区221底 面上有条形纹理,后跟坡形区222底面上有"田"字形凹陷,凹陷底部呈弧形,边缘坡形21的 坡面上有不规则凸起颗粒。
[0015] 其中,边缘坡形21位于大底不同段的夹角最大部位,在对应楦底前尖边沿点至第 一跖趾边沿点之间或对应楦底后端点至第五跖趾边沿点。
[0016] 更具体的说,前尖坡形区221的坡面与相对水平面夹角为5-8度,后跟坡形区222 的坡面与相对水平面夹角为7-12度。
[0017]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 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侧坡式大底,由大底和坡形结构构成,其中,坡形结构包括:边缘坡形和二次坡 形区,二次坡形区包括:前尖坡形区和后跟坡形区,前尖坡形区和后跟坡形区正面呈不规则 半圆形,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坡形位于大底底部边缘,边缘坡形侧面与水平面呈夹角,所 述边缘坡形位于大底不同段的夹角不同,最大为70度,最小为55度,所述前尖坡形区底面 上有条形纹理,所述后跟坡形区底面上有"田"字形凹陷,凹陷底部呈弧形,所述边缘坡形的 坡面上有不规则凸起颗粒。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坡式大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坡形位于大底不同段的夹 角最大部位,在对应楦底前尖边沿点至第一跖趾边沿点之间或对应楦底后端点至第五跖趾 边沿点。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坡式大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尖坡形区的坡面与相对水平 面夹角为5-8度。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坡式大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跟坡形区的坡面与相对水平 面夹角为7-12度。
【文档编号】A43B13/14GK203884828SQ201320895633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6日
【发明者】田正 申请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