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可变的高跟鞋鞋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2179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高度可变的高跟鞋鞋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度可变的高跟鞋鞋跟,用以解决现有的高跟鞋鞋跟高度不可变,使用者疲惫时更换低跟鞋还需携带备用鞋,携带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高度可变的高跟鞋鞋跟,包括与鞋底根部固定相接的底跟,还包括与所述底跟配合相接的副跟,所述副跟顶面上设置有锥台形凸起,所述锥台形凸起顶部固定连接一弹性球;所述底跟底部设置有锥台形凹槽,所述锥台形凸起与所述锥台形凹槽过盈配合,所述锥台形凹槽的顶部设置有球形凹槽,所述球形凹槽与所述弹性球相配合。本实用新型高度可变的高跟鞋鞋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美观大方。
【专利说明】高度可变的高跟鞋鞋跟【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度可变的高跟鞋鞋跟。【背景技术】
[0002]高跟鞋起源很早,早在明朝的时候,女鞋底后部装有四到五厘米高的长圆底跟,直至现代,高跟鞋依然是女性追求时尚的利器。
[0003]众所周知,许多女性朋友往往穿着高跟鞋来体现身材,追求时尚,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跟鞋的鞋跟越来越高。许多交际场合或者正式场合女性必须穿着高跟鞋,但在上下班的途中如果穿着鞋跟过高的高跟鞋,存在着严重的健康隐患,优美的背后需要付出健康的代价。穿高跟鞋的时候60%的重量需要前脚掌支撑,久而久之,压力集中在脚趾,出现脚痛的问题,严重者可进一步影响到膝盖头、腰背,造成腰背疾病。另外,开车女性如果穿高跟鞋会造成刹车踏板踩不到底的情况发生,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很多女性朋友往往准备多双鞋,在不同场合穿,从而造成携带不便和浪费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度可变的高跟鞋鞋跟,用以解决现有的高跟鞋鞋跟高度不可变,使用者疲惫时更换低跟鞋还需携带备用鞋,携带不便的问题。[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高度可变的高跟鞋鞋跟,包括与鞋底根部固定相接的底跟,还包括与所述底跟配合相接的副跟,所述副跟顶面上设置有锥台形凸起,所述锥台形凸起顶部固定连接一弹性球;所述底跟底部设置有锥台形凹槽,所述锥台形凸起与所述锥台形凹槽过盈配合,所述锥台形凹槽的顶部设置有球形凹槽,所述球形凹槽与所述弹性球相配合。
[0007]优选的,所述底跟底面上设置有底跟垫片。仅使用底跟时防磨防滑,增加使用寿命O
[0008]优选的,所述副跟底面上设置有副跟垫片。使用副跟时,副跟底面防磨防滑,增加使用寿命。
[0009]优选的,所述底跟上设置有一圈底跟链牙,所述副跟上设置有一圈副跟链牙;所述底跟链牙和所述副跟链牙通过拉链头配合连接,用于紧固所述底跟和所述副跟的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锥台形凹槽下端面的直径为所述底跟下端面直径的2/3-4/5。锥台形凹槽下端面越大,底跟与副跟的结合越牢固。
[0011]优选的,所述底跟的高度为2-5厘米,所述副跟的高度为3-5厘米。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3]本实用新型高度可变的高跟鞋鞋跟,结构简单,副跟拆装方便。底跟与副跟通过锥台形凹槽与锥台形凸起的过盈配合相接,球形凹槽与弹性球的配合进一步增加了底跟与副跟连接的牢度。使用者仅需携带副跟即可,在需要高跟的场合将副跟装在底跟上,当不需要高跟时,直接将副跟去下即可。【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度可变的高跟鞋鞋跟底跟纵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度可变的高跟鞋鞋跟副跟纵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高度可变的高跟鞋鞋跟底跟外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高度可变的高跟鞋鞋跟副跟外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1-底跟;11-球形凹槽;12-锥台形凹槽;13-底跟垫片;14-底跟链牙;2_副跟;21_弹性球;22_锥台形凸起;23_副跟垫片;24_副跟链牙。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一种高度可变的高跟鞋鞋跟,包括与鞋底根部固定相接的底跟,还包括与底跟配合相接的副跟,副跟顶面上设置有锥台形凸起,锥台形凸起顶部固定连接一弹性球;底跟底部设置有锥台形凹槽,锥台形凸起与锥台形凹槽过盈配合,锥台形凹槽的顶部设置有球形凹槽,球形凹槽与弹性球相配合。
[0022]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底跟底面上设置有底跟垫片。
[0023]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副跟底面上设置有副跟垫片。
[0024]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底跟上设置有一圈底跟链牙,副跟上设置有一圈副跟链牙;所述底跟链牙和所述副跟链牙通过拉链头配合连接,用于紧固底跟和副跟的连接。
[0025]作为优选实施方式,锥台形凹槽下端面的直径为底跟下端面直径的2/3_4/5。
[0026]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底跟的高度为2-5厘米,副跟的高度为3-5厘米。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4所示,一种高度可变的高跟鞋鞋跟,包括与鞋底根部固定相接的底跟I和与底跟I配合相接的副跟2。
[0029]副跟2的顶面上设置锥台形凸起22,该锥台形凸起22顶面上固定连接一个弹性球21。副跟2的底面上固定连接副跟垫片23,用以防磨防滑。副跟2的高度为3-5厘米。
[0030]底跟I的底部设置有锥台形凹槽12,锥台形凸起22与锥台形凹槽12过盈配合。锥台形凹槽12下端面的直径为底跟下端面直径的2/3-4/5。锥台形凹槽12的顶部与一球形凹槽11相连通,该球形凹槽11与弹性球21相配合。由于锥台形凹槽12顶部比弹性球21的直径小,弹性球21被推入球形凹槽11,进一步增加底跟I与副跟2连接的紧固性。底跟I的底面也设置有具有防滑防磨作用的底跟垫片13,底跟垫片13被锥台形凹槽12分为两部分。底跟的高度为2-5厘米。
[0031]当然,根据需要,副跟2的下面还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继续接另一个副跟。
[0032]为了进一步增加底跟I与副跟2结合的牢度,在底跟I上设置一圈底跟底跟链牙14,副跟2上设置有一圈副跟链牙24 ;底跟链牙14和副跟链牙24配合连接,用于紧固底跟和副跟的连接。底跟链牙14的最下端比底跟垫片13最下端高;副跟链牙24伸出副跟2的上端面,以达到底跟I与副跟2配合连接后,副跟链牙24可以与底跟链牙配合相接,实现增加底跟I和副跟2结合牢度的效果。
[00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高度可变的高跟鞋鞋跟,包括与鞋底根部固定相接的底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底跟配合相接的副跟,所述副跟顶面上设置有锥台形凸起,所述锥台形凸起顶部固定连接一弹性球;所述底跟底部设置有锥台形凹槽,所述锥台形凸起与所述锥台形凹槽过盈配合,所述锥台形凹槽的顶部设置有球形凹槽,所述球形凹槽与所述弹性球相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可变的高跟鞋鞋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跟底面上设置有底跟垫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可变的高跟鞋鞋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跟底面上设置有副跟塾片。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高度可变的高跟鞋鞋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跟上设置有一圈底跟链牙,所述副跟上设置有一圈副跟链牙;所述底跟链牙和所述副跟链牙通过拉链头配合连接,用于紧固所述底跟和所述副跟的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可变的高跟鞋鞋跟,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台形凹槽下端面的直径为所述底跟下端面直径的2/3-4/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可变的高跟鞋鞋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跟的高度为2-5厘米,所述副跟的高度为3-5厘米。
【文档编号】A43B21/42GK203735565SQ201420103412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0日
【发明者】孙喜同 申请人:孙喜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