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帽扣环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6095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安全帽扣环构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帽扣环构造,包括壳座、抵压单元及扣带;于壳座设有入口及出口,该壳座内部设有容室,又该入口与出口之间设有抵压部,及相对设有挡块,该壳座设有固定部、滑槽及开槽;抵压单元设有滚轮,该滚轮环设有多个抵压块,又该滚轮穿设有轴杆,该轴杆的两端设入于该滑槽内,又该轴杆设有拉杆,该拉杆一端设有拉柄,另该拉杆上套设有弹性元件,以推顶该滚轮的抵压块抵压于该抵压部产生一迫紧力;扣带由该入口穿入,再由该出口穿出,并且受到该抵压块的迫紧力而抵压定位;借以可调整长度及松紧度,而不会任意松开。
【专利说明】安全帽扣环构造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帽扣环构造,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无段式自由调整扣带于扣合时的长度及其松紧度,以及受到撞击也不会轻易松开脱落,或者是高速行驶时,也不会受到风阻影响而歪斜的安全帽的扣环。

【背景技术】
[0002]早期安全帽的扣环构造,主要是利用公扣环与母扣环互相扣合固定,由于该公、母扣环均为塑料材质,虽有重量轻及成本低等功效,但由于是塑料材质,故其扣合紧密度较差,于受到撞击时容易断裂而松脱,且其经长期使用之后,也容易造成磨损而毁坏。
[0003]因此有中国台湾2010年3月21日所公告的实用新型第M376176号“安全帽扣环”专利案,其揭露:包括公扣环及母扣环,其中公扣环于其弹性扣片的一端设有与其压合为一体的金属片;母扣环于其插孔开口端的上缘设与其压合为一体的金属片;当公扣环令其结合有弹性扣片的一端插设于母扣环的插孔内时,公扣环弹性扣片会与母扣环插孔开口端的上缘相扣合,进而使公扣环弹性扣片所设金属片与母扣环所设金属片接触,借此,达到质轻、低成本、易通过测试标准及不易磨损毁坏的目的。
[0004]然而,该专利前案的解扣方式,主要是利用按压该公扣环,而得以分离该公、母扣环,但是此种解扣方式,其撞击点较多,稍一受到撞击即会自动解扣,而使安全帽与使用者的头部分离,以致失去保护的作用,或者是高速行驶时,因风阻过大,也容易使安全帽产生歪斜或者脱落,故于使用上潜藏着危机。
[0005]又有中国台湾2004年9月21日所公告的实用新型第M243966号“轻力按压式环扣构造”专利案,其揭露:由一阴扣件、一阳扣件、一弹性挚块所组成;该阴扣件一端设环孔,另端设有插槽,插槽内设有斜向卡块,插槽上设框口以嵌设卡挚块,阳扣件一端设环孔另端设有插片,插片上设定位槽,弹性卡挚块顶端设有按压板,于底端设有一环状的扣环,扣环内设有斜卡榫,扣环上设一延伸状的弹片,卡挚块两侧设有扣榫,可扣入结合于阴扣件框口侧设的卡阶上以防脱出,弹性卡挚块可嵌定于阴扣件上框口,而其中的弹片可顶抵于插槽内卡块上;卡挚块置于框口中,当阳扣件插入阴扣件中,可令定位槽与斜向卡块相扣合。
[0006]但是,该专利前案采用相同的按压方式进行解扣,因此同样会有撞击点多、容易自动解扣分离,以及在高速行驶时容易受风阻影响产生歪斜或脱落,故于使用上相当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0007]因此,有鉴于目前所使用的安全帽扣环,具有上述种种的缺失,故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帽扣环构造,设有壳座、抵压单元及扣带;该壳座设有入口及出口,该壳座内部设有容室,该容室连通该入口及该出口,又该容室内部位于该入口与该出口之间设有抵压部,及相对于该抵压部的位置处设有挡块,而该壳座设有固定部,又于该壳座的两侧设有滑槽,另该壳座开设有开槽;抵压单元,其设置于该壳座的容室内,该抵压单元设有至少一个滚轮,该滚轮靠抵于该入口及出口之间,该滚轮的周缘环设有多个抵压块,又该滚轮穿设有轴杆,该轴杆的两端分别设入于该两个滑槽内,又该轴杆上固设有拉杆,该拉杆的一端设有拉柄,该拉柄伸出于该开槽外,该拉杆推顶该滚轮的抵压块分别抵压该抵压部产生一迫紧力,以及抵压该挡块;扣带,其由该壳座的入口穿入,再由该出口穿出,并且受到该抵压块的迫紧力而抵压定位。
[0008]上述壳座分别由对半剖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结合而成。
[0009]上述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的结合方式为高周波黏合方式、熔合方式、嵌合方式或螺合方式固定。
[0010]上述入口设于该第一壳体的前缘,又该出口及该固定柱则设于该第一壳体的顶缘。
[0011]上述容室共同形成于该第一壳体及该第二壳体的内部,使该第一壳体及该第二壳体的内部分别形成半个容室。
[0012]上述抵压部设于该第一壳体,而该挡块则相对设于该第二壳体。
[0013]上述固定部设于该第二壳体的后缘。
[0014]上述滑槽凹设于该第一壳体的两内侧。
[0015]上述开槽设于该第一壳体的后缘上方处,该开槽的两侧分别设有挡片。
[0016]上述扣带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孔,又该第一壳体设有固定柱,该固定柱扣合于该固定孔内。
[0017]上述抵压部设呈阶级状。
[0018]上述拉杆接设有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位于该容室内,并弹性顶抵于该容室的壁面上及该拉杆之间,以推顶该滚轮的抵压块产生该迫紧力。
[0019]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
[0020]1.本实用新型可以无段式的自由拉动该扣带,以调整该扣带于扣合时的长度及其松紧度,借以可迅速的将安全帽扣合固定,而不会任意松开。
[0021]2.本实用新型的扣环构造主要是利用拉动拉柄的解除方式,而可以松开该扣带的束紧作用,故不会有任何的撞击点存在,即使是受到来自于不同方向的大力撞击时,也可利用该开槽两侧的挡片具有阻挡的作用,以及利用该扣带可以覆盖住该拉柄,借以防止该拉柄受到撞击时,也不会轻易的松开脱落,故可以确保使用者的使用安全性。
[0022]3.本实用新型尤其是在高速行驶时,也不会受到风阻的影响,而使安全帽任意歪斜或松开,故可以进一步的确保安全帽的使用安全性。
[0023]4.本实用新型的滑槽凹设于该第一壳体的两内侧,使该滚轮的轴杆的两端仅能于该两个滑槽内限位移动,并没有外露于该壳座以外,因此不会产生任何的撞击点,不会于受到撞击时即自动解扣,而发生危险,以确保驾驶人的安全。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帽扣环构造作进一步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002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002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
[0028]图4为本实用新型配合组装于安全帽上的使用示意图;
[002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滚轮的抵压块抵压该抵压部产生一迫紧力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实用新型于拉动该拉柄而松开扣带的示意图;
[0031]图7为本实用新型于第一壳体的两内侧凹设有滑槽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1-壳座;11-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3-入口;14-出口 ;15_固定柱;16_容室;161-抵压部;162-挡块;17-固定部;18_滑槽;19_开槽;191-挡片;2-抵压单元;21_滚轮;22_抵压块;23_轴杆;24_拉杆;25_拉柄;251_护套;26_弹性元件;3_扣带;31_固定孔;A-安全帽;B-使用者。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0034]首先,请参阅图1及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有壳座1、抵压单元2及扣带3,其中:
[0035]壳座I,其可由对半剖的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相对结合而成,该第一壳体11与该第二壳体12的结合方式可为高周波黏合、熔合、嵌合或螺合等方式实施,本实施例是以高周波黏合方式作为说明,该第一壳体11的前缘设有具斜度的入口 13,又该第一壳体11的顶缘则设有出口 14及相对设置的固定柱15,于该第一壳体11及该第二壳体12的内部可共同形成有中空的容室16,即于该第一壳体11及该第二壳体12内部分别形成有半个容室16,又该容室16连通该入口 13及出口 14,该第一壳体11于该容室16内位于该入口 13与该出口 14之间位置处设有呈阶级状的抵压部161 (如图3所示),又该第二壳体12于该容室16内底缘相对于该抵压部161的位置处设有齿状的挡块162,又该第二壳体12的后缘设有固定部17,另于该第一壳体11的两内侧共同凹设有相对的滑槽18(如图7所不),而该第一壳体11的后缘上方处贯穿设有开槽19,该开槽19的两侧分别设有挡片191。
[0036]抵压单元2,其设置于该壳座I的容室16内,该抵压单元2设有至少一个滚轮21,本实施例设有两个相对并排的滚轮21,该滚轮21靠抵于该第一壳体11的入口 13及出口 14之间(如图3所示),该滚轮21的周缘环设有多个抵压块22,又该二个滚轮21轴向共同穿设有轴杆23,该轴杆23的两端分别设入于该第一壳体11两内侧的滑槽18内,借以使该轴杆23可以带动该滚轮21于该壳座I的容室16内限位滑移,又该两个滚轮21之间的轴杆23上固设有拉杆24,该拉杆24的一端设有拉柄25,该拉柄25上套设有护套251,又该拉柄25伸出于该第一壳体11的开槽19外,利用该开槽19两侧的挡片191可以防止该拉柄25受到撞击而松开脱落,另于该拉杆24的后端套设有弹性元件26,该弹性元件26可位于该壳座I的容室16内,借以弹性顶抵于该容室16后缘的壁面上及该拉柄25之间,借以推顶该拉柄25及该二个滚轮21,使其该些抵压块22分别抵压于该壳座I容室16内的抵压部161以产生一迫紧力,以及抵压于该挡块162。
[0037]扣带3,由该第一壳体11的入口 13穿入后,再由该出口 14穿出,并且受到该滚轮21的抵压块22的迫紧力将其抵压定位,又该扣带3上设有多个固定孔31,以供任一固定孔31可以扣合固定于该壳座I的固定柱15上,并利用该扣带3可以覆盖住该拉柄25,以防止其受到撞击而松开脱落。
[0038]组合时,如图1及图2所示,其是将该抵压单元2置入于该第一壳体11的半个容室16内,并且使该抵压单元2的轴杆23两端分别设于该第一壳体11的滑槽18内,再将第一壳体11相对于该第二壳体12予以结合,可利用高周波黏合方式使该第一壳体11与该第二壳体12紧密结合固定,而不会轻易分离,并使该轴杆23的拉杆24可由该第一壳体11的开槽19伸出,利用该第一壳体11所形成的滑槽18,可以使该滚轮21的轴杆23两端仅能于该二滑槽18内限位移动,并利用该弹性元件26的弹性力,推顶该滚轮21的抵压块22可以分别抵压于该第一壳体11的抵压部161及该第二壳体12的挡块162(如图3所示),最后将该壳座I固定于安全帽A的一侧边(如图4所示),且该第一壳体11及其出口 14、固定柱15,是朝向于该安全帽A的外侧面,而该扣带3则相对固定于该安全A的另一侧边,如此,则可以轻易组装完成。
[0039]使用时,如图4及图5所示,是将该安全帽A佩戴于使用者B的头部后,欲扣紧该扣带3时,可先将该扣带3经由该壳座I的入口 13穿入后,利用该扣带3穿入的力量,可以向后推动该滚轮21,使该扣带3可以再经由该壳座I的出口 14穿出,当该滚轮21被向后推动时,可以同时压缩该弹性元件26,当该扣带3通过该滚轮21后达到一适当长度,恰可使该扣带3适度的束紧于使用者B的下巴处,当不再推动该扣带3后,则该滚轮21可以利用该弹性元件26的弹性回复力,推顶该滚轮21的抵压块22分别回复抵压于该第一壳体11呈阶级状的抵压部161及该第二壳体12的挡块162,利用该抵压块22可以与该抵压部161互相咬合,借以使该扣带3受到该抵压块22与该抵压部161之间产生的迫紧力,可以使该扣带3无法再由该入口 13被反向拉出于该壳座I外,如此,则可以无段式的自由调整该扣带3扣合时的长度及其松紧度,最后将伸出于该出口 14的扣带3上相对应于固定柱15的固定孔31,将其扣合固定于该壳座I的固定柱15上,如此,贝U可以迅速的扣合固定,而不会任意松开,即使是受到撞击也不会轻易松开脱落,或是高速行驶时,也不会受到风阻影响而歪斜,同时利用该开槽19两侧的挡片191具有阻挡的作用,以及利用该扣带3可以覆盖住该拉柄25,借以防止该拉柄25受到撞击而松开脱落。
[0040]又当需要松开该扣带3或调整其松紧度时,如图6所示,只需要先将该扣带3的固定孔31与该固定柱15解开,使其不再扣合,再于该壳座I上握持住拉柄25而向外拉动,同时于该容室16内向后连动该拉杆24及其滚轮21,当该滚轮21向后移动时会压缩该弹性元件26,同时该滚轮21的抵压块22则不会再抵压该扣带3,如此,该抵压块22对于该抵压部161的迫紧力消失,该扣带3则可自由的经由该出口 14退入,并通过该滚轮21后,可以由该入口 13退出,借以可解除该扣带3使其松开,或重新的调整该扣带3的松紧度,当解除松开该扣带3或调整完其松紧度后,只需要放开拉柄25,则可以利用该弹性元件26的弹性回复力,迅速的推顶该滚轮21的抵压块22分别回复至原位,重新再抵压于该第一壳体11的抵压部161及第二壳体12的挡块162,以留待下次扣紧时再次使用。
[0041]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实施例,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保护范圈,举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替换,皆应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涵盖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安全帽扣环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壳座,其设有入口及出口,该壳座内部设有容室,该容室连通该入口及该出口,又该容室内部位于该入口与该出口之间设有抵压部,及相对于该抵压部的位置处设有挡块,而该壳座设有固定部,又于该壳座的两侧设有滑槽,另该壳座开设有开槽; 抵压单元,其设置于该壳座的容室内,该抵压单元设有至少一个滚轮,该滚轮靠抵于该入口及出口之间,该滚轮的周缘环设有多个抵压块,又该滚轮穿设有轴杆,该轴杆的两端分别设入于该二滑槽内,又该轴杆上固设有拉杆,该拉杆的一端设有拉柄,该拉柄伸出于该开槽外,该拉杆推顶该滚轮的抵压块分别抵压该抵压部产生一迫紧力,以及抵压该挡块; 扣带,其由该壳座的入口穿入,再由该出口穿出,并且受到该抵压块的迫紧力而抵压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安全帽扣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壳座分别由对半剖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结合而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安全帽扣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的结合方式为高周波黏合方式、熔合方式、嵌合方式或螺合方式固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安全帽扣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入口设于该第一壳体的前缘,又该出口则设于该第一壳体的顶缘。
5.如权利要求2所述安全帽扣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容室共同形成于该第一壳体及该第二壳体的内部,使该第一壳体及该第二壳体的内部分别形成半个容室。
6.如权利要求2所述安全帽扣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抵压部设于该第一壳体,而该挡块则相对设于该第二壳体。
7.如权利要求2所述安全帽扣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设于该第二壳体的后缘。
8.如权利要求2所述安全帽扣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滑槽凹设于该第一壳体的两内侧。
9.如权利要求2所述安全帽扣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开槽设于该第一壳体的后缘上方处,该开槽的两侧分别设有挡片。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安全帽扣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扣带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孔,又该第一壳体设有固定柱,该固定柱扣合于该固定孔内。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安全帽扣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抵压部设呈阶级状。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安全帽扣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拉杆接设有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位于该容室内,并弹性顶抵于该容室的壁面上及该拉杆之间,以推顶该滚轮的抵压块产生该迫紧力。
【文档编号】A44B11/25GK203934726SQ201420383876
【公开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2日
【发明者】柯忠渊 申请人:新沇进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