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运动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7889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运动鞋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运动鞋,提供一种无需增加凹槽数量就能够提高鞋底的水膜去除效应,具有优异耐久性,耐磨损性,具有长久防滑实用效果的新型运动鞋,包括鞋底和与鞋底连接的鞋面,所述鞋底与鞋面之间构成鞋腔,所述鞋底上设有多个纵横交错的凹槽,所述鞋底的侧边上设有缺口,所述凹槽与缺口相连通,通过所述缺口能够使得凹槽与外界环境保持连通;交错相交的凹槽之间构成凸块,所述凸块上在横向上设有贯穿凸块左右侧壁的横向通槽,所述凸块上在纵向上设有贯穿凸块前后侧壁的纵向切口,所述纵向切口与横向通槽交错相通,所述纵向切口和横向通槽的顶部与凸块的表面具有距离,该距离区段形成预磨损区。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运动鞋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运动鞋。

【背景技术】
[0002]如今,人们购买鞋子的时候已经不再是单单考虑鞋子的美观度,同时还着重考虑鞋子的安全性,尤其是防滑性能尤为重要。当地面有水等液体介质的时候,通常会在鞋底与地面之间形成一个液体介质膜,该液体介质膜降低了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可以说摩擦力几乎为零,此时,人很容易滑倒发生意外,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安全隐患大,尤其在下雨天、冰雪天的时候,地面的湿滑度极其高,因此,为了解决前述的问题,现有技术通过在鞋底上设置凹槽以增加鞋底的粗糙度,加大鞋底与地面的摩擦力,以起到防滑效果,尤其是利用凹槽结构使得地面上的水或冰屑等物质的在鞋底与地面之间有排出路径,能避免其在鞋底与地面之间形成光滑的液体介质膜,能够起到防滑效果,但是,这样的凹槽结构的设计对于防滑性能的进一步提高突破性小,目前,作为用于进一步提高鞋底与湿滑地面之间的摩擦系数,提高防滑性能的方法,只能通过在鞋底上增加凹槽的数量或密度,以提高凹槽的水膜去除效应,而这种增加凹槽数量或密度的方法,会增大鞋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的变形量,鞋底接触面的稳固性会变差,从而导致鞋底上的凹槽花纹的耐久性变差,如何使得凹槽的利用性能达到最大且能够获取好的耐久性是该技术方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需增加凹槽数量就能够提高鞋底的水膜去除效应,具有优异耐久性,耐磨损性,具有长久防滑实用效果的新型运动鞋。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解决方案为:一种新型运动鞋,包括鞋底和与鞋底连接的鞋面,所述鞋底与鞋面之间构成鞋腔,所述鞋底上设有多个纵横交错的凹槽,所述鞋底的侧边上设有缺口,所述凹槽与缺口相连通,通过所述缺口能够使得凹槽与外界环境保持连通;交错相交的凹槽之间构成凸块,所述凸块上在横向上设有贯穿凸块左右侧壁的横向通槽,所述凸块上在纵向上设有贯穿凸块前后侧壁的纵向切口,所述纵向切口与横向通槽交错相通,所述纵向切口和横向通槽的顶部与凸块的表面具有距离,该距离区段形成预磨损区。
[0005]进一步的是:所述鞋底侧面上每隔10%鞋底厚度的距离设有荧光深度标记线。
[0006]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如上所述设计的新型运动鞋,所述纵横交错的凹槽,构成液体介质的流动通道,使得鞋底与湿滑地面接触的时候,液体介质通过凹槽的流通作用,不会在鞋底与湿滑地面之间形成光滑的水膜,达到水膜去除效应;鞋底侧面上的缺口使得凹槽与外界时刻保持连通,则在凹槽之间流动的液体介质能够即使排出外界环境中,液体介质不会滞留在凹槽中,避免液体介质填满凹槽使凹槽丧失水膜去除效应消失的现象发生;在凹槽使得液体介质流通以达到水膜去除效应的同时,液态介质还会通过凸块上的纵向切口和横向通槽渗入到凸块中,加大了凹槽对于液态介质的吸纳流通作用,即提升了水膜去除效应,充分运用了凸块空间结构设计,则无需增加凹槽的密度、数量,就可以提升凹槽对液体介质的容纳、流通作用,提升了水膜去除效应,则在此种条件下,无需大量设置凹槽结构,可以保持鞋底的稳固性,具有优异的耐久性,耐磨性高,实用性好;更进一步的,即使鞋底(凸块表面)受到磨损,磨损虽然使得纵横交错的凹槽结构的深度减小,液体介质的流通性下降,而同时的磨损使得凸块上的横向通槽和纵向切口的顶部在凸块表面造成缺口(预磨损区消磨),连通至外界环境,则此时,横向通槽和纵向切口则会形成新的用于流通液态介质的凹槽结构,即鞋底磨损后,鞋底对于液态介质的流通能力,即水膜去除效应依然没有下降,鞋底依然具有很高的防滑性能,防滑实用性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鞋底的部分凹槽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09]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揭示的是,一种新型运动鞋,包括鞋底I和与鞋底连接的鞋面,所述鞋底与鞋面之间构成鞋腔,所述鞋底I上设有多个纵横交错的凹槽11,所述鞋底I的侧边上设有缺口,所述凹槽11与缺口相连通,通过所述缺口能够使得凹槽11与外界环境保持连通;交错相交的凹槽11之间构成凸块12,所述凸块12上在横向上设有贯穿凸块左右侧壁的横向通槽13,所述凸块12上在纵向上设有贯穿凸块前后侧壁的纵向切口14,所述纵向切口 14与横向通槽13交错相通,所述纵向切口 14和横向通槽13的顶部与凸块12的表面具有距离,该距离区段形成预磨损区。
[0010]所述纵横交错的凹槽11,构成液体介质的流动通道,使得鞋底I与湿滑地面接触的时候,液体介质通过凹槽11的流通作用,不会在鞋底I与湿滑地面之间形成光滑的水膜,达到水膜去除效应;鞋底I侧面上的缺口使得凹槽11与外界时刻保持连通,则在凹槽11之间流动的液体介质能够即使排出外界环境中,液体介质不会滞留在凹槽11中,避免液体介质填满凹槽11使凹槽11丧失水膜去除效应消失的现象发生;在凹槽11使得液体介质流通以达到水膜去除效应的同时,液态介质还会通过凸块12上的纵向切口 14和横向通槽13渗入到凸块12中,加大了凹槽11对于液态介质的吸纳流通作用,即提升了水膜去除效应,充分运用了凸块12空间结构设计,则无需增加凹槽11的密度、数量,就可以提升凹槽11对液体介质的容纳、流通作用,提升了水膜去除效应,则在此种条件下,无需大量设置凹槽11结构,可以保持鞋底I的稳固性,具有优异的耐久性,耐磨性高,实用性好;更进一步的,随着使用时间的长久,鞋底I (凸块表面)会受到磨损,磨损虽然使得纵横交错的凹槽11结构的深度减小,液体介质的流通性下降,而同时的磨损使得凸块12上的横向通槽13和纵向切口14的顶部在凸块12表面造成缺口(预磨损区消磨),连通至外界环境,则此时,横向通槽13和纵向切口 14则会形成新的用于流通液态介质的凹槽结构,即鞋底I磨损后,鞋底I对于液态介质的流通能力,即水膜去除效应依然没有下降,鞋底依然具有很高的防滑性能,防滑实用性高。
[0011]进一步的,所述鞋底I侧面上每隔10%鞋底厚度的距离设有荧光深度标记线,则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荧光深度标记线的识别观察,知道鞋底的磨损情况,即可以及时发现凹槽的磨损情况,避免因为凹槽的窄深结构而对凹槽的实际磨损情况无法正确判断的情况,避免在凹槽磨损严重的情况下使用而造成的安全隐患。
[0012]综上所述设计的新型运动鞋,无需增加凹槽数量就能够提高鞋底的水膜去除效应,具有优异耐久性,耐磨损性,具有长久防滑实用效果。
[0013]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运动鞋,包括鞋底和与鞋底连接的鞋面,所述鞋底与鞋面之间构成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上设有多个纵横交错的凹槽,所述鞋底的侧边上设有缺口,所述凹槽与缺口相连通,通过所述缺口能够使得凹槽与外界环境保持连通;交错相交的凹槽之间构成凸块,所述凸块上在横向上设有贯穿凸块左右侧壁的横向通槽,所述凸块上在纵向上设有贯穿凸块前后侧壁的纵向切口,所述纵向切口与横向通槽交错相通,所述纵向切口和横向通槽的顶部与凸块的表面具有距离,该距离区段形成预磨损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运动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侧面上每隔10%鞋底厚度的距离设有荧光深度标记线。
【文档编号】A43B5/00GK204032496SQ201420510853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5日
【发明者】林荣洲 申请人:福建石狮市福盛鞋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