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组合鞋底及具该鞋底的凉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5056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组合鞋底及具该鞋底的凉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减震组合鞋底及具该鞋底的凉鞋。



背景技术:

根据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大部分人都是以后脚跟先着地,而在着地初期地面给予脚部的反作用力达到用户自身体重的3~8倍,该冲击力若不能有效分散降低,久而久之用户就容易疲劳受损。为此,鞋底后跟部位的减震功能是鞋类设计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震组合鞋底及具该鞋底的凉鞋,各部分结合牢固可靠,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穿着舒适。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减震组合鞋底,包括大底、中底和上底,所述大底由与前脚掌位置对应的大底前部及与后脚跟和中足位置对应的大底后部组成,所述大底后部顶面上设有容置槽,所述中底水平粘设在容置槽的前后两端内且悬空设置在容置槽中间部分的上方,所述上底接触覆盖设置在大底前部和中底上方并通过车线对应缝合连接。

采用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由于在大底后部设有容置槽,中底前后两端水平粘设在容置槽的前后两端且中底的中部悬空设置在容置槽的中部,上底覆盖设置在大底前部和中底上方并通过车线对应缝合连接在一起,由此使得本实用新型大底、中底和上底三个部分结合紧密、结构稳固,抗冲击强度高,同时利用中底中部悬空在容置槽中部的改良结构,在受力承重状态下中底中部适当向下压缩变形,起到良好的减震效果,穿着舒适,脚感良好。

优选地,所述容置槽由与后脚跟中心位置对应的中间槽部及分别连通设置在中间槽部前后两侧的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组成,所述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的凹陷深度均小于中间槽部的凹陷深度,所述中间槽部横向贯通至大底内外两侧面;所述中底水平粘设在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内且悬空设置在中间槽部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第一槽部与中足位置设置,所述第一槽部的底壁上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槽部的靠近大底前部的前壁上设有第二定位部,所述中底的前端设有定位凸部,所述定位凸部分别适配粘设于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内。

采用该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使得在中底压缩变形时中底的前端始终与第一槽部稳固连接,耐冲击,保证本实用新型减震性能持久良好。

优选地,所述第二槽部连通设置在中间槽部的后侧,所述第二槽部的底壁上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槽部远离中间槽部的后壁上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中底的后端设有限位凸部,所述限位凸部分别适配粘设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内。

采用该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使得在中底压缩变形时中底的后端始终与第二槽部稳固连接,耐冲击,保证本实用新型减震性能持久良好。

优选地,所述中底的内侧与中间槽部的内侧之间还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一压簧,所述中底的外侧与中间槽部的外侧之间还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二压簧,所述第一压簧和第二压簧对称设置在鞋底长度中心线的内外两侧。

优选地,各第一压簧和各第二压簧外还分别套设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顶部分别与中底底面一体连接,所述防护套的底端与中间槽部底壁之间留有变形间隙,所述中底和防护套均为EVA材质。

采用该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利用第一压簧、第二压簧及防护套进一步增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缓冲性能,同时能够在去力后反馈能量给脚部,提高能量回归值。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凉鞋,包括鞋面及上述减震组合鞋底,所述鞋面的底端分别对应缝合连接在上底和大底前部之间及上底和中底之间。

采用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一方面保证鞋面与鞋底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可靠,耐穿抗冲击,另一方面利用鞋底赋予整鞋良好的减震性能,穿着更为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减震组合鞋底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大底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大底;20、中底;30、上底;40、容置槽;41、中间槽部;42、第一槽部;43、第二槽部;401、第一定位部;402、第二定位部;403、第一限位部;404、第二限位部;51、第一压簧;52、第二压簧;60、防护套;100、鞋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凉鞋,包括鞋面100及减震组合鞋底,所述减震组合鞋底包括大底10、中底20和上底30,所述大底10由与前脚掌位置对应的大底前部及与后脚跟和中足位置对应的大底后部组成,所述大底后部顶面上设有容置槽40,所述中底20水平粘设在容置槽40的前后两端内且悬空设置在容置槽40中间部分的上方,所述上底30接触覆盖设置在大底前部和中底20上方并通过车线对应缝合连接。所述鞋面的底端分别对应缝合连接在上底30和大底前部之间及上底30和中底2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40由与后脚跟中心位置对应的中间槽部41及分别连通设置在中间槽部41前后两侧的第一槽部42和第二槽部43组成,所述第一槽部42和第二槽部43的凹陷深度均小于中间槽部41的凹陷深度,所述中间槽部41横向贯通至大底10内外两侧面。所述中底20水平粘设在第一槽部42和第二槽部43内且悬空设置在中间槽部41的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槽部42与中足位置设置,所述第一槽部42的底壁上设有第一定位部401,所述第一槽部42的靠近大底前部的前壁上设有第二定位部402,所述中底20的前端设有定位凸部,所述定位凸部分别适配粘设于第一定位部401和第二定位部402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槽部43连通设置在中间槽部41的后侧,所述第二槽部43的底壁上设有第一限位部403,所述第二槽部43远离中间槽部41的后壁上设有第二限位部404,所述中底20的后端设有限位凸部,所述限位凸部分别适配粘设于第一限位部403和第二限位部404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为提升本实施例的后跟减震性能及平衡性能,所述中底20的内侧与中间槽部41的内侧之间还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一压簧51,所述中底20的外侧与中间槽部41的外侧之间还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二压簧52,所述第一压簧51和第二压簧52对称设置在鞋底长度中心线的内外两侧。各第一压簧51和各第二压簧52外还分别套设有防护套60,所述防护套60顶部分别与中底20底面一体连接,所述防护套60的底端与中间槽部41底壁之间留有变形间隙,所述中底20和防护套60均为EVA材质,在受力承重状态利用EVA材质本身具有的轻质柔软高弹性能发生变形,从而赋予鞋底良好的减震表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创造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