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骑行护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1011阅读:6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摩托车骑行护背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骑行护具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摩托车骑行护背。



背景技术:

刚学会骑车的朋友都会首先选择一个很好的头盔保护自己的头部,但殊不知,好的护肘、护膝和护背也同样重要。护肘、护膝、护背保护的是人身体最重要且复杂的关节和脊椎处,这些地方一旦受伤之后恢复起来会很困难,因此选购一套好的护肘护膝护背对关节处的保护尤为重要,目前市面上的护背通常都是硬质材料制成的护背,通风不好,舒适性差,防护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多层设置提供自动冲击的吸收能力,不错的舒适性、通风及弹性的高度抗冲击高性能能的合成橡胶混合记忆材料,满足摩托车骑手全面的抗冲击吸能需求,独特的每层单独卸力的功能,发生碰撞时提供额外的保护,同时每层宽度的不同,特别是护背边缘处比较薄和柔软,便于放置在骑行服中,更有利于紧贴在骑手的后背上的一种摩托车骑行护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摩托车骑行护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骑行护背为多层设置,层与层的面积逐渐减小,所述的骑行护背为轴对称,经过骑行护背中点与对称轴垂直的直线将骑行护背分为两部分,分别为上部和下部,所述的上部两侧设置有翼板,所述的上部的面积大于下部的面积,所述的骑行护背上还设置有透气孔,所述的透气孔分为大孔和小孔,所述的小孔设置在上部的翼板上,大孔设置在两侧翼板的小孔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的骑行护背为3层。

进一步的,所述的骑行护背的层厚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的骑行护背层与层之间通过粘合物,粘连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的骑行护背的最宽处大于20cm。

进一步的,所述的骑行护背的最长处大于30cm。

进一步的,所述的骑行护背的层厚大于1cm。

进一步的,所述的小孔的密度大于大孔的密度。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摩托车骑行护背,多层设置提供自动冲击的吸收能力,不错的舒适性、通风及弹性的高度抗冲击高性能能的合成橡胶混合记忆材料,满足摩托车骑手全面的抗冲击吸能需求,独特的每层单独卸力的功能,发生碰撞时提供额外的保护,同时每层宽度的不同,特别是护背边缘处比较薄和柔软,便于放置在骑行服中,更有利于紧贴在骑手的后背上,不同的通风孔大小的设计更有利于通风排热,大排气孔位于人体脊柱上方,排热块,小排气孔位于脊柱两侧,密度大,排热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骑行护背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骑行护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骑行护背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骑行护背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摩托车骑行护背,骑行护背1为多层设置,层与层的面积逐渐减小,骑行护背1为轴对称,经过骑行护背中点与对称轴垂直的直线将骑行护背分为两部分,分别为上部11和下部12,上部11两侧设置有翼板111,上部11的面积大于下部12的面积,骑行护背1上还设置有透气孔13,透气孔13分为大孔131和小孔132,所述的小孔132设置在上部11的翼板111上,大孔131设置在两侧翼板111的小孔132之间,骑行护背1为3层,骑行护背1的层厚相同,骑行护背1层与层之间通过粘合物,粘连在一起,骑行护背1的最宽处大于20cm,骑行护背1的最长处大于30cm,骑行护背1的层厚大于1cm,小孔132的密度大于大孔131的密度。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摩托车骑行护背,在使用过程中,将骑行护背1放置在摩托车骑行服后背背兜中,拉紧骑行服,骑行护背1在骑行服的拉力下,变弧形弯曲,紧紧贴住骑行者的后背,保护颈椎,大排气132孔位于人体脊柱上方,排热块,小排气孔131位于脊柱两侧,密度大,排热快,翼板111增加了保护的面积,当发生撞击时,每层都会吸收能量,分散碰撞能量,骑行护背1两侧比较薄,更有利于弯曲,在放置在衣服背兜时更加的方便。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