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霾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1758阅读:6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霾口罩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口罩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防霾口罩。



背景技术:

口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的产品,具有防尘、保暖、卫生等一系列的基本用途,其基本的组成部分由口罩主体和系带组成,主要作用是隔绝人体口腔、鼻腔与外界的直接接触,达到净化和保健卫生的作用。

市场上主流的口罩主要应用都是防尘、保暖和保健卫生三个方面,为了更有效地防尘、防护pm2.5和一些大气中常见污染气体,一些口罩在内部加上了一层活性炭层,以达到更好的过滤效果。采用活性炭层的口罩有一个共同的缺点是口罩密封性很高,造成使用者吸气不畅,尤其在长跑、骑行等运动时候,呼吸不畅的情况尤为明显,且人体直接呼吸所产生的水蒸气会浸湿活性炭层,从而导致呼吸更为不畅。

有鉴于此,中国授权公告号为cn203676200u的发明专利公开一种带自动净化空气功能的防尘口罩,其利用涡轮风机将空气主动吸入,过滤后,鼓向口罩内部。然而这种口罩的风是直接冲向人的口鼻位置,容易造成人体呼吸不适,尤其是在冬天,冷空气对吹着鼻腔容易导致感冒。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防霾口罩,通过涡轮风机主动吸入空气,过滤后清新空气以一种柔和的方式进入到呼吸内腔,提高呼吸的舒适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防霾口罩,包括一罩在人体口鼻部位的口罩本体,口罩本体外部设有进气孔,口罩本体中安装有用于过滤空气的滤网和用于增加进气量的涡轮风机,所述涡轮风机通过电路连接一电池,所述口罩本体具有第一罩壳、第二罩壳、内折式连接于该第一罩壳和第二罩壳边缘的柔性片;所述进气孔开设于第一罩壳上,所述口罩本体的内部安装有隔离座,所述滤网安装于隔离座与第一罩壳之间,所述涡轮风机安装于隔离座与第二罩壳之间,空气由进气孔流向滤网形成进风风道;所述涡轮风机的外周设有导风墙,导风墙上设有入口和出口,进风风道的空气从入口被涡轮风机鼓向出口,形成变向风道;所述导风墙的出口对应于柔性片之底部,由变向风道吹出的空气分为两股,分别进入柔性片的两侧形成环流式出风风道。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罩壳和第二罩壳之间为依据人体之鼻尖而随之增高的凸起部,所述隔离座为随第一罩壳、第二罩壳、凸起部之形状匹配的v形罩体。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离座包括转折形式的第一面板、第二面板,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顶部具有顶板,两侧具有弧形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面板的底部具有底板,第二面板的底部无遮挡,于第二面板中设有导风墙,导风墙内为风机安装腔,入口设置于导风墙的顶部,出口设置于导风墙的底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面板内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盖住变向风道。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池为可充电电池,所述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的转折处设有一电池槽,电池可拆式安装于电池槽中,外部扣设有三角盖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三角盖板与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之间为卡扣式安装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罩壳和第二罩壳是由硬质材料一体成型,所述柔性片与第一罩壳、第二罩壳的边缘粘接,于接合处设置密封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口罩本体内设置有用于感应人体呼吸特征的感应模块,该感应模块连接一用于控制涡轮风机转速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通过电路连接涡轮风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离座与口罩本体之间为卡扣式安装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罩壳和第二罩壳内设有卡合凸柱,所述隔离座上设的卡合孔,组装后各卡合孔与对应的卡合凸柱相扣。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设计了一种非直吹式的风道,包括进风风道、变向风道、环流式出风风道,其中,进风风道是空气由口罩本体其中一侧的进气孔流向滤网而形成,变向风道是空气由挡风墙外周被吸入至入口,再鼓向出口而形成,环流式出风风道是空气吹向口罩边缘,被阻挡后分为两股进入到口罩两侧的边缘而形成,这样,由于进风风道是由口罩其中一侧的前面进入,再流向口罩另一侧,吹向口罩边缘,使空气最后绕着口罩边缘环流式吹出,从而到达口罩呼吸腔中的空气是由四面八方吹过来,风力较为柔和,不会直接对冲向口鼻,从而大大地增加了呼吸的舒适度。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口罩的正面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口罩的内部结构分解后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口罩的内部结构组装后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口罩的背面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口罩本体的背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口罩本体的分解图。

图7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电池可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口罩的剖视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口罩本体11、进气孔

12、第一罩壳13、第二罩壳

14、柔性片15、凸起部

16、密封圈17、卡合凸柱

20、滤网30、涡轮风机

40、电池50、隔离座

501、第一面板502、第二面板

503、顶板504、第一侧板

505、第二侧板506、底板

51、导风墙52、入口

53、出口54、风机安装腔

55、盖板56、卡合孔

57、电池槽58、三角盖板

100、进风风道200、变向风道

300、环流式出风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防霾口罩,包括一罩在人体口鼻部位的口罩本体10,口罩本体10外部设有进气孔11,口罩本体10中安装有用于过滤空气的滤网20和用于增加进气量的涡轮风机30,所述涡轮风机30通过电路连接一电池40。这样,电池40带动涡轮风机30转动,使空气主动地从进气孔11抽入,经滤网20过滤后,去除雾霾,洁净的空气最终鼓向口罩本体10内,使口罩本体10内始终充盈着干净空气,人们呼吸时相当自然,避免了传统被动式口罩呼吸时存在的“闷气”感觉。

其中,所述口罩本体10具有第一罩壳12、第二罩壳13、内折式连接于该第一罩壳和第二罩壳边缘的柔性片1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罩壳12和第二罩壳13之间为依据人体之鼻尖而随之增高的凸起部15,使得整个口罩内部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容纳人的口鼻,除此之外也不会有多余的浪费空间而造成口罩体积过大。所述第一罩壳12和第二罩壳13是由硬质材料一体成型,所述柔性片14与第一罩壳12、第二罩壳13的边缘粘接,于接合处设置密封圈16,从而防止在衔接位置发生漏气问题。

所述进气孔11开设于第一罩壳12上,所述口罩本体10的内部安装有隔离座50,所述滤网20安装于隔离座50与第一罩壳12之间,所述涡轮风机30安装于隔离座50与第二罩壳13之间,空气由进气孔11流向滤网20形成进风风道100;所述涡轮风机30的外周设有导风墙51,导风墙51上设有入口52和出口53,进风风道100的空气从入口52被涡轮风机30鼓向出口53,形成变向风道200;所述导风墙51的出口53对应于口罩边缘之底部,由于口罩边缘为柔性片14,可以将变向风道吹出的空气阻挡后分为两股,分别进入口罩边缘的两侧形成环流式出风风道300。这样,空气从进风风道100流经变向风道200、最后经环流式出风风道300的内沿排出,使得空气在口罩内部是从下侧出风,被柔性片14的底部挡住而拐弯向两侧吹,因此,口罩的风不是直接冲向人的口鼻,而是在柔性片14未封闭的开口位置流向口鼻位置,不会因长期有对冲的风吹向口鼻而造成不适。

由于口罩本体10的中部是向上拱起,因此本发明将隔离座50设计为随第一罩壳12、第二罩壳13、凸起部15之形状匹配的v形罩体,从而口罩结构紧凑,可以制作成更薄,更小巧。具体的,所述隔离座50包括转折形式的第一面板501、第二面板502,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顶部具有顶板503,两侧具有弧形的第一侧板504、第二侧板505,第一面板501的底部具有底板506,第二面板502的底部无遮挡。于第二面板502中设有导风墙51,导风墙51内为风机安装腔54,入口52设置于导风墙51的顶部,出口53设置于导风墙51的底部。当然,入口52和出口53还可以依据需要而改变其具体的设置位置,例如为侧向出风、顶部出风等,不以本实施例为限。还有,所述第二面板502内安装有盖板55,所述盖板55盖住变向风道200,从而变向风道200内部是密封的,空气只能沿着入口52进入,再由出口53排出,不会发生逆流、混流现象,确保风机的鼓风效率,并且空气顺着风道流动还能降低能耗。

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隔离座50与口罩本体10之间为卡扣式安装结构。具体而言,可以设计为:所述第一罩壳12和第二罩壳13内设有卡合凸柱17,所述隔离座50上设的卡合孔56,组装后各卡合孔56与对应的卡合凸柱17相扣。当然,卡扣方向还可以为其它形式,不以此为限。

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电池40为可充电电池,这样,电池可以拆下充电,再重新组装进入。以及,在生产运输或出差过程中,如若遇到电池不可以空运问题,当即可以拆下电池,使用非常方便。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面板501与第二面板502的转折处设有一电池槽57,电池40可拆式安装于电池槽57中,外部扣设有三角盖板58。所述三角盖板58与第一面板501、第二面板502之间为卡扣式安装结构,这样无需螺丝固定,拆装不会破坏内部结构,使用方便。

所述口罩本体10内设置有用于感应人体呼吸特征的感应模块,该感应模块连接一用于控制涡轮风机30转速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通过电路连接涡轮风机30。其控制原理如下:正常情况下,风量的供给按稍微大于呼吸量而设定,当感应模块检测到人体在运动时,通过控制模块加快涡轮风机30的转速,从而增加风量;当感应模块检测到人体在休息时,由控制模块减慢涡轮风机30的转速,从而减少风量。这样,既确保了有足够的清新空气可以供应呼吸,又可以尽可能节能,本产品不会因风量过大而浪费,不会因风量过少而呼吸困难。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设计了一种非直吹式的风道,包括进风风道100、变向风道200、环流式出风风道300,其中,进风风道100是空气由口罩本体10其中一侧的进气孔11流向滤网20而形成,变向风道200是空气由挡风墙外周被吸入至入口52,再鼓向出口53而形成,环流式出风风道300是空气吹向柔性片14之底部被阻挡后分为两股进入到口罩两侧的边缘而形成,这样,由于进风风道100是由口罩其中一侧的前面进入,再流向口罩另一侧,由底部吹出,使空气最后绕着柔性片14吹出,从而到达口罩呼吸腔中的空气是由四面八方吹过来,风力较为柔和,不会直接对冲向口鼻,从而大大地增加了呼吸的舒适度。

此外,由于本发明之滤网20是对应于口罩主体的第一罩壳12、涡轮风机30是对应于口罩主体的第二罩壳13,相对于传统将滤网20和涡轮风机30相叠的设计,本产品将二者分离,再对风道作调整,使产品更薄,结构紧凑,更小型化。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