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型安全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9459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智能型安全帽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安全帽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型安全帽。



背景技术:

市场上所涉及的智能安全帽仅对安全帽的功能做了升级,如增加摄像头/危险气体判断装置等,并不能对安全帽是否正确佩戴做判断。

现有技术的不足:传统安全帽无法判断施工人员是否已经正确佩戴,无法定位施工人员进入工作场所后所在区域,且无法即时对未正确佩戴或者不佩戴安全帽的行为进行安全告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安全帽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型安全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型安全帽,在安全帽体内侧通过卡扣固定有帽箍外圈,帽箍外圈的内侧为帽箍内圈,帽箍外圈和帽箍内圈之间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帽箍外圈上连接的帽带上安装有插扣、松紧调节装置和感应帽带终端,帽箍外圈上安装有芯片组,芯片组通过线路与压力传感器、感应帽带终端和插扣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帽箍外圈和帽箍内圈之间间隙内为填充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填充层为记忆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插扣为插扣式行程开关。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芯片组包含电源、判断芯片和通讯芯片,判断芯片一侧接口通过线路与压力传感器、感应帽带终端和插扣,判断芯片另一侧接口与通讯芯片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电源为纽扣电池或者锂电池。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这种智能型安全帽具有以下优点:

1、优化了施工(项目)现场的管理模式;

2、弥补了传统安全帽在施工人员进入工作场所后无法判断是否已正确佩戴安全帽的不足;

3、填补了现有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对于人员安全管理的漏洞;

4、规范并量化了进入施工现场人员的安全管理标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电路连接图;

图中1、压力传感器,2、填充层,3、帽箍外圈,4、插扣,5、感应帽带终端,6、帽箍内圈,7、芯片组,8、松紧调节装置,9、判断芯片,10、通讯芯片,11、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智能型安全帽,在安全帽体内侧通过卡扣固定有帽箍外圈3,帽箍外圈3的内侧为帽箍内圈6,帽箍外圈3和帽箍内圈6之间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帽箍外圈3上连接的帽带上安装有插扣4、松紧调节装置8和感应帽带终端5,帽箍外圈3上安装有芯片组7,芯片组7通过线路与压力传感器1、感应帽带终端5和插扣4连接。

这种智能型安全帽使用方式与传统安全帽相同,只需将松紧调节装置8调松后,将安全帽体佩戴在头上,调紧松紧调节装置8至帽箍内圈6固定在头部(可根据个人舒适度进行调节,只要保证摇晃头部时安全帽不晃动即可),然后将帽带上的开关型插扣4公母头连接,调整帽带在下颌达到最佳舒适度即可,佩戴完成后,芯片组7自动发信提示后台管理人员已正确佩戴,若未正确佩戴,则智能芯片组发信提示未正确佩戴安全帽。

在佩戴者戴上安全帽的时候,头部上套有帽箍内圈6,在安全帽体的自身重量下能够向内挤压帽箍内圈6,使帽箍内圈6和帽箍外圈3之间的压力传感器1上承受压力,进而判断佩戴者是否佩戴了安全帽,此时的压力传感器1能够替换成触点开关,触点开关在挤压之后能够接触连通,也实现检测是否佩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帽箍外圈3和帽箍内圈6之间间隙内为填充层2。

在帽箍外圈3和帽箍内圈6之间的填充层2具有有效的支撑力,能够支撑帽箍外圈3和帽箍内圈6之间的间隙,具有弹性可变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填充层2为记忆材料。

填充层2为记忆材料,在受力变形之后移除施加力之后,能够第一时间回复原状,能够保证帽箍外圈3和帽箍内圈6的外部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插扣4为插扣式行程开关。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芯片组7包含电源11、判断芯片9和通讯芯片10,判断芯片9一侧接口通过线路与压力传感器1、感应帽带终端5和插扣4,判断芯片9另一侧接口与通讯芯片10连接。

当压力传感器1、感应帽带终端5和插扣4上同时传递出佩戴完成之后将佩戴信号传递给判断芯片9,进而判断芯片9确定该佩戴者为正确佩戴安全帽,同时通过通讯芯片10将佩戴信息传递给后台管理人员以完成正确佩戴,通讯芯片10也具备gprs定位功能,实时的将佩戴者在施工区域内的位置信息发送给后台管理人员,便于管理,通讯芯片10也能够集成打卡系统,通过该芯片10进入施工区域的时间来确认该员工的打卡上班时间,实现打卡功能,替代了工作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电源11为纽扣电池或者锂电池。

电源11为方便替换的纽扣电池或者是能够反复充放电的锂电池,方便使用。

该安全帽正确佩戴必要条件的判别方式:

1)帽箍固定到位判断:帽箍外圈3收紧后,与帽箍内圈6贴合,使得内外圈中间的压力传感器1受到压力;向判断芯片9发信,判断芯片9通过预设的数学模型以及算法,判断帽箍已经佩戴到位;

2)帽扣佩戴到位判断:插扣4与帽箍外圈3有电路连接,当插扣公母头连接后,判断芯片9得到插扣行程开关闭合的信号,则判断帽扣佩戴到位;

3)帽带松紧调节到位,当调节帽带松紧度时,帽带与下颌接触后,下颌对帽带形成反向压力,触发压力感应型帽带终端5向判断芯片9发信。

当三个判断均满足条件时,判断芯片9向通信芯片10发信,使其通过无线方式向上行系统发射安全帽已正确佩戴的信号,若有一个条件不满足,则向上行系统发射安全帽未正确佩戴的信号。

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安全帽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型安全帽。一种智能型安全帽,在安全帽体内侧通过卡扣固定有帽箍外圈,帽箍外圈的内侧为帽箍内圈,帽箍外圈和帽箍内圈之间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帽箍外圈上连接的帽带上安装有插扣、松紧调节装置和感应帽带终端,帽箍外圈上安装有芯片组,芯片组通过线路与压力传感器、感应帽带终端和插扣连接。这种智能型安全帽具有以下优点:1、优化了施工(项目)现场的管理模式;2、弥补了传统安全帽在施工人员进入工作场所后无法判断是否已正确佩戴安全帽的不足;3、填补了现有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对于人员安全管理的漏洞;4、规范并量化了进入施工现场人员的安全管理标准。

技术研发人员:章佳音;赵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全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8.28
技术公布日:2017.11.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