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及其表带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3282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手表及其表带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表及其表带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更多的被看作是一种时尚品,成为年轻人最受欢迎的电子设备之一。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的样式以及功能越来越多,其中,可更换的多样化表带成为智能手环的重要特点之一,更换表带的方式多种多样,一种方便快捷的更换方式能带给用户更优的用户体验。现有的更换表带的方式比较繁琐、结构比较复杂,大大降低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表及其表带组件,能够快速的更换表带,操作方便、结构简单、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表带组件,所述表带组件包括第一表带、第二表带及与所述第一表带和所述第二表带可拆卸连接的表壳,所述表壳包括本体及设置于所述本体的端部的第一弹性卡扣、第二弹性卡扣,所述第二表带的端部设置有供所述第一弹性卡扣和所述第二弹性卡扣插入的容置槽,所述第二表带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的第一扣位和第二扣位,所述第一扣位与所述第一弹性卡扣配合,所述第二扣位与所述第二弹性卡扣配合,所述第二表带的端部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弹性卡扣对应的第一按压部及与所述第二弹性卡扣对应的第二按压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卡扣包括第一弹性臂及由所述第一弹性臂朝所述表壳的一侧弯折延伸出的第一卡扣部,所述第二弹性卡扣包括第二弹性臂及由所述第二弹性臂朝所述表壳的另一侧弯折延伸出的第二卡扣部。

为了便于将所述第一弹性卡扣、第二弹性卡扣插入所述容置槽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扣部、第二卡扣部远离所述表壳的端部的一端均呈弧形。

为了使得所述表壳与所述第二表带连接更稳固,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表带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的扣位件,所述扣位件开设有供所述第一弹性卡扣和所述第二弹性卡扣插入的插入口、与所述第一按压部对应的第一开口及与所述第二按压部对应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扣位形成于所述第一开口处,所述第二扣位形成于所述第二开口处。

为了便于装配,进一步地,所述扣位件两侧设置有第一定位凹槽、第二定位凹槽,所述第二表带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容置槽两侧的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分别卡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凹槽、第二定位凹槽中。

为了在装配过程中对所述第一弹性卡扣、第二弹性卡扣进行定位,进一步地,所述表壳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弹性卡扣和所述第二弹性卡扣之间的定位部。

进一步地,所述表壳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固定部分别位于所述表壳的两端,所述第一表带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部对应的固定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表带上还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固定槽的两侧,所述表壳还包括凸伸于所述固定部两侧的第一凸块、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第二凸块分别卡设于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手表,所述手表包括如上所述的表带组件及固定于所述表壳上的表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表带组件包括第一弹性卡扣、第二弹性卡扣、第一扣位和第二扣位,所述第一扣位与所述第一弹性卡扣配合,所述第二扣位与所述第二弹性卡扣配合,所述第二表带的端部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弹性卡扣对应的第一按压部及与所述第二弹性卡扣对应的第二按压部。在更换表带时,按压第一按压部和第二按压部,第一弹性卡扣、第二弹性卡扣发生弹性形变并与第一扣位和第二扣位分离,将第一弹性卡扣、第二弹性卡扣从容置槽中取出便可以实现第二表带与表壳的拆卸,更换方便、结构简单、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进行的以下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方面、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中:

图1为手表与第二表带拆卸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手表与第二表带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扣位件与第二表带未装配和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然而,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本实用新型,并且本实用新型不应该被解释为限制于这里阐述的具体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

参照图1、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手表包括表带组件10及表体20。表带组件10包括第一表带1、第二表带2及与第一表带1和第二表带2可拆卸连接的表壳3。表壳3包括本体31及设置于本体31的端部的第一弹性卡扣32、第二弹性卡扣33,第二表带2的端部设置有供第一弹性卡扣32和第二弹性卡扣33插入的容置槽2a,第二表带2包括设置于容置槽2a内的第一扣位21和第二扣位22,第一扣位21与第一弹性卡扣32配合,第二扣位22与第二弹性卡扣33配合,第二表带2的端部还设置有与第一弹性卡扣32对应的第一按压部23及与第二弹性卡扣33对应的第二按压部24。表体20设置于表壳3的本体31上,表体20可以为电子表体,也可以为机械表体。

容置槽2a用于插入第一弹性卡扣32和第二弹性卡扣33的开口的宽度小于第一弹性卡扣32的外侧到第二弹性卡扣33的外侧的距离。在第一弹性卡扣32、第二弹性卡扣33插入容置槽2a的过程中,第一弹性卡扣32、第二弹性卡扣33被挤压发生弹性形变并相互靠近,当第一弹性卡扣32和第二弹性卡扣33运动到第一扣位21和第二扣位22所在的位置时,第一弹性卡扣32和第二弹性卡扣33在自生弹性形变力的作用下相互远离直到第一弹性卡扣32和第二弹性卡扣33恢复到未发生弹性形变时的状态,此时,第一弹性卡扣32和第二弹性卡扣33刚好扣合于第一扣位21和第二扣位22,从而完成了第二表带2与表壳3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表带是由弹性材料制成,因此,第一按压部23和第二按压部24均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在更换表带时,同时按压第一按压部23和第二按压部24,第一按压部23和第二按压部24发生弹性形变并相互靠近,第一按压部23和第二按压部24挤压第一弹性卡扣32和第二弹性卡扣33,第一弹性卡扣32和第二弹性卡扣33发生弹性形变并相互靠近,当第一弹性卡扣32、第二弹性卡扣33与第一扣位21、第二扣位22分离时,将第一弹性卡扣32、第二弹性卡扣33从容置槽2a中取出便可以实现第二表带与表壳的拆卸,本实施例的表带组件能够更方便、更快捷的更换表带,结构简单、提升了用户体验。

具体的,第一弹性卡扣32包括第一弹性臂32a及由第一弹性臂32a朝表壳3的一侧弯折延伸出的第一卡扣部32b,第二弹性卡扣33包括第二弹性臂33a及由第二弹性臂33a朝表壳3的另一侧弯折延伸出的第二卡扣部33b。为了便于将第一弹性卡扣32、第二弹性卡扣33插入容置槽2a中,第一卡扣部32b、第二卡扣部33b远离表壳3的端部的一端均呈弧形。

参照图3,为了使得表壳3与第二表带2连接更稳固,第二表带2还包括设置于容置槽2a内的扣位件25。扣位件25开设有供第一弹性卡扣32和第二弹性卡扣33插入的插入口25a、与第一按压部23对应的第一开口25b及与第二按压部24对应的第二开口25c,第一扣位21形成于第一开口25b处,第二扣位22形成于第二开口25c处。本实施例中,扣位件25的材质为硬胶,第二表带2的材质为软胶。

为了便于装配,扣位件25两侧设置有第一定位凹槽25d、第二定位凹槽25e,第二表带2还包括分别设置于容置槽2a两侧的第一定位块2b、第二定位块2c,第一定位块2b、第二定位块2c分别卡设于第一定位凹槽25d、第二定位凹槽25e中。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凹槽25d和第二定位凹槽25e的个数均为两个,对应的,第一定位块2b和第二定位块2c的个数也均为两个。两个第一定位凹槽25d位于第一开口25b的上下两侧,两个第二定位凹槽25e位于第二开口25c的上下两侧,两个第一定位块2b、两个第二定位块2c位于容置槽2a的相对的两侧。通过两个第一定位块2b、两个第二定位块2c分别与两个第一定位凹槽25d、两个第二定位凹槽25e卡合,可以使得扣位件25的四个拐角均与第二表带2固定。

为了在装配过程中对第一弹性卡扣32、第二弹性卡扣33进行定位,表壳3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弹性卡扣32和第二弹性卡扣33之间的定位部34。在第一弹性卡扣32、第二弹性卡扣33分别与第一扣位21、第二扣位22扣合后,定位部34刚好抵接于容置槽2a的底部,从而很好的对第一弹性卡扣32、第二弹性卡扣33进行定位。优选的,第一弹性卡扣32和第二弹性卡扣33关于定位部34对称。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表带1和表壳3之间也是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表壳3还包括固定部35,定位部34与固定部35分别位于表壳3的两端,第一表带1上设置有与固定部35对应的固定槽1a。表壳3和第一表带1通过固定部35和固定槽1a实现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第一表带1上还开设有第一凹槽1b、第二凹槽1c,第一凹槽1b和第二凹槽1c位于固定槽1a的两侧,表壳3还包括凸伸于固定部35两侧的第一凸块36、第二凸块37,第一凸块36、第二凸块37分别卡设于第一凹槽1b、第二凹槽1c中。第一表带1、表壳3均是由弹性材料制成,因此,在将第一凸块36、第二凸块37插入第一凹槽1b、第二凹槽1c时,第一凸块36、第二凸块37被挤压发生弹性形变,在第一凸块36、第二凸块37到达第一凹槽1b、第二凹槽1c所在的位置时,第一凸块36、第二凸块37在自生弹性形变力的作用下恢复并卡设于第一凹槽1b、第二凹槽1c中。在将第一表带1从表壳3上拆卸时,第一凸块36、第二凸块37被挤压发生弹性形变,在第一凸块36、第二凸块37从固定槽1a中取出后,第一凸块36、第二凸块37在自生弹性形变力的作用下恢复到未发生弹性形变时的状态。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表带1与表壳3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与第二表带2与表壳3的连接方式相同。第一表带1与第二表带2也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常见的表带连接方式进行连接,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