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首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97781发布日期:2018-12-08 06:18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首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宝石的吊坠或耳饰等首饰装置,尤其,宝石和固定和保持宝石的基座可在框架上摆动,可让宝石更佳光芒四射。

背景技术

在吊坠(项链)或耳饰等首饰装置,钻石等宝石保持在基座上,同时,设置所述宝石及基座小范围内摆动。这是因为保持在基座上的保湿稍微摆动,较静止状态更佳闪烁,可彰显宝石的美丽。

如上所述,宝石可摆动的首饰装置已在例如日本专利公开2015-54162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并作为一种实施形态,公开设置在吊坠链上的吊坠头部。在此,参照图19及图20简单说明专利1中的吊坠头部。

如图19及图20中所示的吊坠头部70包括:固定和保持钻石71的基座72,支撑其基座72的框架81。基座72包括:保持钻石(宝石)71的基座本体73,在基座本体73的左右两侧向宽度方向外延而成的左右臂部74,布置在臂部74前端部的左右环状基座侧耦合环75。不仅如此,基座本体73上设有用于固定钻石71的复数个爪部76。

左右臂部74及基座侧耦合环75在吊坠头部70的侧面视角,其环75的正面及背面方向相对于保持在基座72的钻石71台面倾斜布置。尤其,在专利文献1,当基座侧耦合环75的正面及背面重力方向平行时(基座侧耦合环75的中央开口部位位于水平方向时),保持在基座72的钻石71的台面倾斜向上布置。

同时,专利文献1中的基座72中,基座侧耦合环75与框架81上的后述框架侧耦合环82相连被框架81支撑,此时在吊坠头部70的侧面视角上,基座侧耦合环75和框架侧耦合环82相接触的接点位置,相对于钻石71及基座72整体重心位置,布置在重力方向之上。

专利文献1中的框架81包括:从正面视角呈逆v字形的框架本体83,布置在框架本体83左右下端后侧的左右框架侧耦合环82。同时,框架本体83的上端以左右方向(吊坠头部70的宽度方向)贯通设有用于连接吊坠链的链连接孔84。

左右框架侧耦合环82上形成与框架本体83成一体的吊坠头部70,当挂在链上时,框架侧耦合环82的中央开口部位面向左右方向。在此类左右框架侧耦合环82上分别连接耦合有基座72的左右基座侧耦合环75。此时,框架侧耦合环82和基座侧耦合环75相互贯通对方的中央开口部位,同时内周边缘部位相接触,从而耦合。

在专利文献1的吊坠头部70,基座72与框架81的左右框架侧耦合环82内周边缘部位相接触,左右基座侧耦合环75则与内周边缘部位相接触,由此支撑在框架81上。因此,例如当摆动或摇动吊坠头部70时,可使基座72和保持在基座72上的钻石71在挂在框架81上的状态下,前后小范围摆动。如上所述,稍微摆动钻石71,可让钻石71更佳光芒四射。

尤其专利文献1的吊坠头部70上形成吊坠时,通过将基座72支撑在基座72上,使钻石71的台面倾斜向上。由此,佩戴其吊坠的使用者胸前的钻石71台面更易于映入他人的视线,进而使钻石71更有效发光。

不仅如此,在专利文献1中,基座侧耦合环75及框架侧耦合环82的一侧或两侧向其周向,其正交的截面形状向内周端缘侧呈渐变薄的形状。因此,基座侧耦合环75和框架侧耦合环82向耦合时,两侧构件的接触面积减少,可减少基座72的摆动时的摩擦阻力,由此可延长钻石71摆动的时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15-5416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所述吊坠头部70,如上所述,基座72通过基座侧耦合环75及框架侧耦合环82支撑在框架81上,从而可让保持在基座72上的钻石71细微摆动。

但在专利文献1中的吊坠头部70,基座72的基座侧耦合环75以分别向前方(正面)、后方(背面)、上方、下方及吊坠头部70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即外侧方向露出的状态布置。不仅如此,框架81的框架侧耦合环82其前方(正面)被框架本体83遮盖,但框架侧耦合环82的后方(背面)、上方、下方及宽度方向的外侧都被露出。

因此,将吊坠头部70挂在链上作为吊坠使用时,向外部露出的基座侧耦合环75或框架侧耦合环82可与其他物体(物品)相碰或冲突。由此,基座侧耦合环75或框架侧耦合环82有可能局部受到意外的荷重(外力),或者被偶发性强压力受到较大荷重。

另一方面,在该吊坠头部70被基座侧耦合环75及框架侧耦合环82摆动的钻石71的结构细小,比较脆弱而具有易变形的特点。因此,如上所述,当基座侧耦合环75或框架侧耦合环82从外部局部受到力(外力)或较强力时,基座侧耦合环75或框架侧耦合环82易出现变形,结果有可能不能顺利或无法完成细微摆动钻石71的动作,或者基座72从框架81分离出。

不仅如此,若吊坠头部70的基座侧耦合环75或框架侧耦合环82向外部露出,在其基座侧耦合环75或框架侧耦合环82上可缠绕使用者的头发、衣服及围巾等的纱线。如果,发生如上基座侧耦合环75或框架侧耦合环82上缠线的情况,并置之不理,则可阻碍钻石71的微细摆动运动。

同时,若基座侧耦合环75或框架侧耦合环82向外侧露出,则还会有限制吊坠头部70的设计,进而无法增加设计多样性的缺点。

本发明考虑所述现有课题而进行,其具体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首饰装置,以防止连接基座和框架的基座侧耦合环及框架侧耦合环直接受到外力,长时间稳定保持基座上的宝石微细摆动的状态。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于本发明第一侧面的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和保持宝石的基座、支撑所述基座的框架。所述基座包括:夹着所述宝石而被设置于相对位置的左右一对的基座侧耦合环;所述框架固定着与左右的所述基座侧耦合环分别连接并耦合的左右一对的框架侧耦合环,左右的所述左右的所述框架侧耦合环分别连接左右的所述基座侧耦合环,从而所述基座及所述宝石在悬挂于所述框架的状态下被可摆动地支撑所述基座及所述宝石在悬挂于所述框架的状态下被可摆动地支撑。在所述首饰装置,在所述基座侧耦合环及所述框架侧耦合环相连的状态下,具备至少可从外侧保护左右的所述框架侧耦合环和左右的所述基座侧耦合环的所述框架侧耦合环连接部分的保护构件。所述保护构件包括:前侧构件,其遮盖和保护左右的所述框架侧耦合环和左右的所述基座侧耦合环的所述连接部分的正面侧,以使该正面侧不露出;后侧构件,被固定在所述前侧构件上,遮盖和保护左右的所述框架侧耦合环和左右的所述基座侧耦合环所述连接部分的背面侧,以使该背面侧不露出。

关于本发明第二侧面的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和保持宝石的基座、支撑所述基座的框架。所述基座包括:夹着所述宝石而被设置于相对位置的左右一对的基座侧耦合环;所述框架固定着与左右的所述基座侧耦合环分别连接并耦合的左右一对的框架侧耦合环,左右的所述左右的所述框架侧耦合环分别连接左右的所述基座侧耦合环,从而所述基座及所述宝石在悬挂于所述框架的状态下被可摆动地支撑。所述框架在所述基座侧耦合环及所述框架侧耦合环相连的状态下,至少包括:前侧构件,其遮盖和保护左右的所述框架侧耦合环和左右的所述基座侧耦合环对所述框架侧耦合环的连接部分正面侧,以使该正面侧不露出;后侧构件,被固定在所述前侧构件上,遮盖和保护左右的所述框架侧耦合环和左右的所述基座侧耦合环所述连接部分的背面侧,以使该背面侧不露出。在所述前侧构件和所述后侧构件之间,设有容纳空间,其内部至少收容所述框架侧耦合环和所述基座侧耦合环的所述连接部分,并从外侧保护。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首饰装置,防止连接基座和框架的基座侧耦合环及框架侧耦合环直接受到外力,长时间稳定保持基座上的宝石微细摆动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实施例1中吊坠头部的正视图。

图2是吊坠头部的后视图。

图3是吊坠头部的侧视图。

图4是在没有保持宝石的状态下,从保持宝石上的背面侧(后方)观察设有吊坠头部的基座的示意图。

图5是显示设在吊坠头部上的框架(保护构件)的截面图。

图6是示意性地说明框架的框架侧耦合环和基座的基座侧耦合环耦合的说明图。

图7是示意性表示实施例1的吊坠头部悬挂在胸前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显示实施例1的变形例中吊坠头部框架(保护构件)的截面图。

图9是显示实施例1的另一变形例中吊坠头部的正视图。

图10是显示实施例1的又一变形例中吊坠头部的正视图。

图11是显示本发明实施例2中吊坠头部的正视图。

图12是吊坠头部的侧视图。

图13是显示本发明实施例3中吊坠头部的正视图。

图14是吊坠头部的侧视图。

图15是从宽度方向往内侧观察保护构件固定在吊坠头部框架上的部分时的放大示意图。

图16是显示本发明实施例4中戒指的正视图。

图17是显示用于戒指上的基座地示意性透视图。

图18是示意性显示戒指主要部位的示意图。

图19是现有吊坠头部的正视图。

图20是现有吊坠头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有关本发明实施形态的首饰装置的各个实施例。同时,本发明不限于下列说明中的各个实施例,只要与本发明具有实质性相同的结构,起到同样作用和效果,就可进行多种变化和变型。

【实施例1】

图1是显示本发明实施例1中吊坠头部的正视图。图2及图3是其吊坠头部的后视图和侧视图。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首饰装置中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宽度方向(也称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即,对于后述的宝石10,将设有一对基座侧耦合环24的方向称为宽度方向,宝石10的外侧和后侧(例如宝石10的台面和底面部11)主要方向定为前后方向,以宽度方向及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定为上下方向。具体来讲,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是在将吊坠头部悬挂在吊坠链后向上举起时的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则是佩戴吊坠时的吊坠头部正向(前方)及背面方向(后方)。

根据本实施例1的吊坠头部1,通过设于链5等绳状构件,形成作为首饰装置的吊坠(或者项链)。本实施例1中的吊坠头部1为宝石10,具有固定保持钻石的基座20,以及支撑其基座20及宝石(钻石)10使其摆动的框架30。同时,在本实施例1中的框架30一部分(后述的框架本体31)上,还形成如下所说明的保护构件。

与此同时,保持在基座20上的宝石10除了钻石以外,可以是蓝宝石等天然宝石(天然矿物),也可以是采用合成矿物的人造宝石(人工宝石),或者也可以是玻璃等仿照宝石等。

基座20及宝石10悬挂并支撑在框架30上,使宝石10的外侧(例如台面)向正面显露并摆动。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1中的基座20转孔设于安装宝石10的基座本体21和基座本体21,并设有固定宝石10的多个爪部22、从基座本体21的左右侧缘部(侧端部)向基座20宽度方向外侧延长而成的左右臂部23,以及安装在左右臂部23前端部的左右基座侧耦合环24。左右基座侧耦合环24隔着宝石10配置在相对的位置。

本实施例1中的基座20可以通过冲压加工(冲床)金、铂金、银等贵金属板材而成,其作为单一的构件,整体呈一体型。同时,在基座20的材质和制作方法上没有特别的限制。此外,基座本体21及爪部22的形状、以及爪部22的设置数量也没无限制,可任意进行改变。

基座本体21的中央部形成圆形的开口部位21a。宝石10从基座本体21的开口部位21a向后方推出其底面部11来固定和保持基座20。基座20的左右臂部23为基座本体21和左右基座侧耦合环24向接触的部位。左右臂部23呈相互左右对称的形状,从基座本体21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延伸,同时向前方倾斜。此类左右臂部23可根据吊坠头部1的设计等变更长度,且根据需求不设置左右臂部23而形成基座20。

基座20的左右基座侧耦合环24呈环状,其中央部设有圆形的中央开口部位24a。左右基座侧耦合环24设于与基座本体21左右侧面相对应的位置。宝石10安装于吊坠头部1的正面视角上左右基座侧耦合环24之间。本实施例1中的左右基座侧耦合环24通过左右臂部23与基座本体21呈一体。此外,本发明中的左右基座侧耦合环24也可与基座本体21分体形成,经由左右臂部23连接。

在这样的左右环状基座侧耦合环24和框架30中后述的框架侧耦合环32,在相互贯通对方中央开口部位的同时,接触所述内周边缘部位并连接在一起。此外,基座侧耦合环24在其基座侧耦合环24周向的正交的截面形状不是圆形,而是变形的截面。例如,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1中的基座侧耦合环24上突出形成有基座侧耦合环24内周侧前端部。在此实施例中,基座侧耦合环24从周向的正交截面形状向内周端缘侧逐渐变窄,呈锥形。

因此,当基座侧耦合环24连接到框架30的框架侧耦合环32时,在基座侧耦合环24和框架侧耦合环32相互交叉接触的接触部分o,可缩小基座侧耦合环24的接触面积。其结果是,当基座20在框架30前后摆动时,可抑制对框架侧耦合环32的基座侧耦合环24摩擦阻力,基座20及宝石10可在框架30上精细而平稳地摆动。此外,在没有停止其基座20及宝石10的摆动动作,可延续较长时间,延长摆动时间。同时,在本发明中,基座侧耦合环24的截面形状不限于图6所示的例,也可将基座侧耦合环24的截面设为圆形或其他形状。

本实施例1中的基座20,当宝石10及基座20经由基座侧耦合环24及框架侧耦合环32支撑在框架30时,宝石10的台面倾斜向上,同时,在设置相对基座本体21的基座侧耦合环24时,从吊坠头部1的侧面视角,基座侧耦合环24和框架侧耦合环32的接触部分o比基座20及宝石10整体重心位置向上进行安装。此时,以基座侧耦合环24的中央开口部位24a面向前后的状态,将基座20支撑在框架30。

同时,在本实施例1中,当例如宝石10面向正面,使其台面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平行,形成基座20时,在吊坠头部1的侧面视角上,设置在基座20及宝石10的整体重心位置比基座侧耦合环24和框架侧耦合环32的接触部分o位置更靠后方的位置。左右基座侧耦合环24在正面布置宝石10,使其台面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平行时,其中央开口部位24a保持倾斜向下。此外,在本实施例1中,如图3所示,在宝石10及基座20悬挂在沿重力方向保持的框架30时,优选以宝石10的台面倾斜向上设置基座20。此时,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宝石10的台面倾斜角度α为5°以上,45°以下,优选10°以上,20°以下。

本实施例1中的框架30,如图1所示,突出设置在其被作为保护构件设置的框架本体31、固定在框架本体31内表面上的左右框架侧耦合环32,以及框架本体31的上端,并设有与吊坠的链5相连的链条连接部分33(构型挂钩)。链条连接部分33可通过利用激光灯的钎焊(焊接)等方式固定到框架本体3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1中的框架本体31从吊坠头部1的正面视角上,呈从外侧包围整个基座20及宝石10的圆环形状。框架本体31从吊坠头部1正面视角上,与安装在基座20上的宝石10的外侧隔开,以免基座20及宝石10摆动时不接触,且宝石10和框架本体31之间形成空隙。框架本体31如图1及图2所示,不管从前后侧观察,都呈正反相同的圆环形状。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1中的框架本体31在吊坠头部1的侧面视角上拥有前后方向的厚度,此时,设置在宝石10最背面的后侧前端部(即底面部11)甚至比框架本体31的后侧位置还要靠近表面侧。换句话说,框架本体31的后侧在图3所示的状态上,从吊坠头部1的正反方向,比宝石10的底面部11位置更靠后布置。因此,本实施例1中的吊坠头部1如后面所述,在佩戴时(参见图7),使宝石10稳定地保留在与衣服等上的吊坠头部1表面侧保持一定距离。由此,可有效防止宝石10的细微摆动动作不受衣服等的接触影响。

图5是显示从框架本体31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切割左右方向正交面的截面图。本实施例1中的框架本体31如图5的截面图中所示,以一定厚度形成。由此,框架本体31可以确保适当的强度。此外,本实施例1中的框架本体31具有中空形状,其中内部空间(容纳空间)34形成在框架本体31中。

框架本体31不仅是组成框架30的一部分,也是从外侧包围和保护框架侧耦合环32和基座侧耦合环24的保护构件。换句话说,保护框架侧耦合环32及基座侧耦合环24的保护构件形成为支撑基座20及宝石10的框架本体31。

本实施例1中的框架本体(保护构件)31可以是同时保护从左侧相连的一侧框架侧耦合环32及基座侧耦合环24,以及从右侧相连的另一侧框架侧耦合环32及基座侧耦合环24的单一构件。

框架本体(保护构件)31的内部空间34能够在左右框架侧耦合环32及基座侧耦合环24向耦合的状态下被收纳,即使基座20及宝石10摆动,框架侧耦合环32及基座侧耦合环24也不会发生干涉(不碰撞)。换句话说,框架本体(保护构件)31的内部空间34在将左右一对框架侧耦合环32及基座侧耦合环24相互耦合的状态下,形成为收纳到内部的容纳空间。

本实施例1中的框架本体(保护构件)31在固定在框架本体31内表面的左右环状框架侧耦合环32,以及设在基座本体21上的左右环状基座侧耦合环24相连的状态下,将耦合环32、24设置在内部空间34(容纳空间)里,并收纳在框架本体(保护构件)31的内侧。由此,框架本体(保护构件)31从外侧连续遮盖出于相连状态的框架侧耦合环32及基座侧耦合环24,防止其至少正面(前面)、背面(后面)、上面、下面及宽度方向的外侧面不向外露出,从而保护整个框架侧耦合环32及基座侧耦合环24。

与此同时,本实施例1中的框架本体31从其周向正交的截面在整体圆周上的前后方向呈大致c形的恒定形状。框架本体31的内周边缘部位,图5所示,形成面向基座20及宝石10开口的内周侧间隙35。该内周侧间隙35形成于环状的框架本体31的内周边缘部位上,并在所述框架本体31的整体周向(整个周长)形成。框架本体31的内周侧间隙35一部分成为插入基座20左右臂部23的插通开口部。框架侧耦合环32在与框架本体31的弯曲内表面一部分相接触的状态下被固定。此外,在本发明中,如图8的变形例中所示的框架本体31b的内周侧间隙35b,可以向基座20及宝石10开口,只让确保基座20及宝石10的摆动动作的一定范围内插入左右臂部23。

框架本体31的内周侧间隙35,在正常使用的吊坠上,即使基座20及宝石10在框架30上以前后20°左右的角度范围内摆动(即,基座20及宝石10在图3的状态下以前后方向分别摆动10°左右),可以说是左右臂部23无法干涉(或不干涉)的大小(间隔)。

同时,框架本体31的内周侧间隙35相对于框架30,以限制基座20及宝石10的摆动范围的大小形成,以便基座20及宝石10以一定角度适当摆动。即就是说,若基座20及宝石10的摆动范围大于一定程度,基座20及宝石10将接触框架本体31(后述的前侧构件36或后侧构件37)。因此需要限制基座20及宝石10的摆动范围。由此,从正面侧观察吊坠头部1时,基座20及宝石10的摇动范围在美丽闪烁的范围内,进而更有效发挥由宝石10摆动带来的装饰效果。

框架本体31的内周侧间隙35在图5的例中,设置在内周侧间隙35前后方向的重心与框架本体31的前后方向的重心一致的位置上。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内周侧间隙35也可设置在内周侧间隙35的前后方向重心与框架本体31的前后方向重心相对前置或后置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1的圆环形状框架本体31包括:前侧构件36,其遮盖和保护框架侧耦合环32及基座侧耦合环24不被露在正面;后侧构件37,其遮盖和保护框架侧耦合环32及基座侧耦合环2不被露在背面。在本实施例1中,框架本体31的前侧构件36和后侧构件37呈正反对称的形状。此类前侧构件36和后侧构件37,可通过激光等钎焊彼此固定。此外,在本发明中,不特别限制相互固定前侧构件36和后侧构件37的方式。

同时,在本实施例1中,框架本体31的前侧构件36和后侧构件37通过金、铂金、银等贵金属板材的冲压加工(冲床加工)形成,例如,其厚度为0.5mm以下(优选0.1mm以下)。

当利用前侧构件36和后侧构件37的2个部分形成中空形状的框架本体31时,例如,在左右框架侧耦合环32上分别连接耦合左右基座侧耦合环24,此后再将连接的左右框架侧耦合环32及基座侧耦合环24包围般组合和固定前侧构件36和后侧构件37。如此一来可以简单组装框架本体31的同时,可将连接的左右框架侧耦合环32及基座侧耦合环24稳定地收纳到框架本体(保护构件)31内,尤其框架本体31的所述容纳空间(内部空间34)内。

在本实施例1中,前侧构件36和后侧构件37呈正反对称形状,可将具有一定形状的圆环形状的相同构件作为前侧构件36及后侧构件37。由此能够降低前侧构件36及后侧构件37的制造成本。此外,由于不会出现选择错误的前侧构件36和后侧构件37的情况,可降低组合前侧构件36和后侧构件37时的繁琐程度,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在本发明中,作为保护构件的框架本体31,其前侧构件36及后侧构件37的形状及材质不限于本实施例1中所述形状及材质,例如后述实施例2中说明可任意改变。

本实施例1中的左右框架侧耦合环32通过以一定的长度切割截面为圆形的金属制线状构件,并进一步将切割的线状构件弯曲成环状而成。此外,在连接基座侧耦合环24之前的框架侧耦合环32呈具有间隙的圆筒状,以便插入基座侧耦合环24。

当在框架侧耦合环32上连接基座侧耦合环24时,框架本体31的前侧构件36和后侧构件37在彼此固定之前,先从圆筒状的框架侧耦合环32间隙插入基座侧耦合环24,再将框架侧耦合环32插入到基座侧耦合环24的中央开口部位24a进行交叉。随后,在框架侧耦合环32插入基座侧耦合环24中央开口部位24a的状态下,将框架侧耦合环32从其两端部对接按压至所述间隙消除为止,将其塑性变形为环形(铆接)。

由此,可轻松连接和耦合左右环形基座侧耦合环24到左右框架侧耦合环32上。此时,基座侧耦合环24和框架侧耦合环32可通过接触彼此内周边缘部位而相互连接。同时,在本实施例1中,如上所述,塑性变形框架侧耦合环32后,根据需求可通过钎焊框架侧耦合环32的对接端部的方式进行固定。

另外,本实施例1中的框架侧耦合环32的与周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然而在本发明中,框架侧耦合环32的截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制,框架侧耦合环32的截面形状可采用如图6中所示,和基座侧耦合环24相同的锥形或其他形状。

在本实施例1中左右框架侧耦合环32可利用激光等钎焊方式固定在框架本体31的前侧构件36内表面(内壁表面)的指定位置上,此时框架侧耦合环32的中央开口部位面向左右方向,从吊坠头部1的正面视角(图1)上则与上下方向平行。通过将左右框架侧耦合环32固定在框架本体31的前侧构件36上,可更加稳定保持基座20和宝石10在吊坠头部1的更前侧位置,能够让宝石10变得更加显眼。

在本发明中,不限制将框架侧耦合环32固定到框架本体31的方式,可采用钎焊以外的其他固定方式。此外,在本实施例1中的框架侧耦合环32,如上所述固定到框架本体31时平行于上下方向,但在本发明中不特别限制框架侧耦合环32固定在框架本体31的方向或位置。在本发明中,如后述的变形例中吊坠头部1c的正视图(图10)中所示,框架侧耦合环32c可在框架本体31固定在倾斜于上下方向的位置上。此外,本实施例1中的框架侧耦合环32在形成时有别于框架本体31的同时,利用固定手段固定于框架本体31上,但在本发明也可采用以一体型的方式形成框架侧耦合环32和框架本体31,作为单一构件。

此外,在本发明中,左右的框架侧耦合环32不是固定在框架本体31的前侧构件36上,而是固定在后侧构件37的内表面。同时,例如,可放大框架侧耦合环32的大小,将框架侧耦合环32固定在前侧构件36及后侧构件37的两侧内表面,或者例如,可在框架侧耦合环32上设置用于调整固定位置的突出片等来调整相对于前侧构件36的固定位置。同时,如上所述,连接基座侧耦合环24到框架侧耦合环32的方式,可在将框架侧耦合环32固定到框架本体31后(在固定前侧构件36和后侧构件37之前)进行,或者,在将框架侧耦合环32固定到框架本体31之前进行。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1中的吊坠头部1具备框架本体(保护构件)31的框架30,以及保持宝石10的基座20,所述吊坠头部1中,基座20相对于框架30,经由基座侧耦合环24及框架侧耦合环32被支撑。

因此,如图7所示,当使用者6将具备所述吊坠头部1的吊坠挂在颈部上时,如吊坠头部1摆动或摇动,可使基座20及宝石10悬挂在框架30的状态下,以前后方向连续小幅摆动。如此一来,可让钻石显得更加美丽。此时,基座20及宝石10在吊坠头部1的侧面视角上,以基座侧耦合环24和框架侧耦合环32的接触部分o位置为中心以前后方向小幅摆动。同时,当基座20及宝石10摆动时,所述接触部分o的位置也可沿着框架侧耦合环32的内周端缘前后摆动。

尤其,在本实施例1中,从吊坠头部1的正面视角,基座20及宝石10围绕形成于框架30的圆形中央开口部位的大致重心部位摆动。因此,呈简单圆环形状的框架30显得更加简洁美丽。此外,相对于框架30,宝石10看似浮在空中,同时更加凸显基座20及宝石10的动作。这样一来,可以让固定在基座20上的宝石10更加美丽、闪烁,同时,吊坠头部1将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形象(美感)。

此外,在圆环形状的框架30中,为防止佩戴吊坠时,基座20及宝石10直接接触使用者6穿戴的服装和围巾等,稳定地确保基座20及宝石10可摆动的状态。尤其,本实施例1中的框架本体31,如上所述,以正反方向较厚形成,以便比框架本体31的最接近于后侧的宝石10底面部11更靠后(背面)设置。由此,宝石10的底面部11,如图3所示的状态外,在图7中所示的状态,不会突出到比框架本体31的后侧靠后的位置,宝石10与吊坠头部1的表面,以及在与使用者6穿戴的服装和围巾等相隔开。因此基座20及宝石10在框架本体31的内周侧间隙35摇动范围内摆动时,可有效防止基座20及宝石10的微细摆动在接触服装和围巾等的过程中受到阻碍的情况,并使基座20及宝石10持续稳定摆动。

同时,在本实施例1中,如图3所示,除了框架本体31沿着垂直方向保持的情况外,如图7所示,框架本体31在使用者6胸前垂直方向相对倾斜的情况下,宝石10和基座20支撑在框架30上,此时宝石10的台面也倾斜向上。因此,本实施例1中的吊坠头部1,可在佩戴吊坠的使用者6胸前,使宝石10的台面更容易映入他人视线,进而让宝石10更有效闪烁。

不仅如此,在本实施例1中的吊坠头部1,由于左右的框架侧耦合环32及基座侧耦合环24形成得较为精细,对变形比较脆弱,但是框架本体31作为保护构件,遮盖和保护整个左右的框架侧耦合环32和左右基座侧耦合环24(换句话说,在框架本体31的容纳空间(内部空间34)收纳和保护整个左右框架侧耦合环32和左右基座侧耦合环24)。由于基座侧耦合环24及框架侧耦合环32不会向外部露出,因此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基座侧耦合环75或框架侧耦合环82不会与其他物体(物品)相碰或冲突,或者被偶发性直接受到强压力。

因此,在本实施例1中的吊坠头部1,基座侧耦合环24及框架侧耦合环32不会直接受到无意间施加的外力(荷重),进而有效预防因此类外力造成基座侧耦合环24及框架侧耦合环32的变形或破损情况。如此一来,可长时间稳定保持宝石10细微摆动的状态。

不仅如此,基座侧耦合环24及框架侧耦合环32受到框架本体(保护构件)31的保护,可防止头发和纱线等卷入基座侧耦合环24或框架侧耦合环32内。由此可提高吊坠的处理性能,还可防止纱线缠绕而阻碍宝石10微细摆动的情况。

尤其,在本实施例1中,基座侧耦合环24及框架侧耦合环32被框架本体31遮盖不露出,不会导致吊坠头部1的外观品质受损,可加厚框架侧耦合环32。由此,能够提升相对于框架本体31的框架侧耦合环32的固定强度,以及吊坠头部1的耐久性。

加之,在本实施例1中,基座侧耦合环24及框架侧耦合环32被保护构件(框架本体31)遮盖不露出,同时,其保护构件由框架30的贵金属制成的框架本体31形成。因此,虽然在本实施例1中新设现有吊坠头部所没有的环部保护用构件,但整体改善吊坠头部1的纹理,提升外观品质。此外,作为保护构件的框架本体31呈如上所述的薄壁中空形状,可减少使用于框架本体31的原材料,还可大幅降低框架30的制造成本。尤其,在本实施例1中,相较于在框架本体内设内容物的情况,框架本体31的制造成本可减少至一半以下。

与此同时,由于基座侧耦合环24及框架侧耦合环32被框架本体(保护构件)31所遮盖,基座侧耦合环24及框架侧耦合环32对吊坠头部1设计的影响较少,反而可提高设计的自由度。同时,框架本体(保护构件)31也可采用各种设计。

因此,框架本体(保护构件)如图9中所示变形例中的吊坠头部1a,可以采用与框架本体(保护构件)31a相同的心形,此外还可任意形成菱形,或其他框状,模仿花或动物的形状等。此时,框架本体(保护构件)的大小、厚度,以及框架侧耦合环的大小均可任意变更。

其结果,通过对吊坠头部赋予可爱或简练的印象,进而提升吊坠的附加值。此外,在图9的吊坠头部1a,除了框架本体(保护构件)31a的形状以外,可与所述实施例1的吊坠头部1同样形成。因此,在图9和与后述的另一变形例相关的图10,对于具有与所述实施例1相同结构的部分或构件使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所述实施例1中,由保护构件框架本体31遮盖和保护框架30的整个左右的框架侧耦合环32,以及基座20的整个左右基座侧耦合环24。但在本发明中,只要框架30的整个左右框架侧耦合环32及左右基座侧耦合环24与框架侧耦合环32的连接部分受到框架本体31的保护即可。

基座侧耦合环24与框架侧耦合环32的连接部分是指连接于框架侧耦合环32相接触的基座侧耦合环24的圆弧状部分。此连接部分包括:当宝石10细微摆动时,框架侧耦合环32的内周端缘侧滑动接触的范围(领域)。换句话说,基座侧耦合环24具备:基座侧耦合环24的圆弧状部分与框架侧耦合环32相连接,并与框架侧耦合环32的内周端缘侧滑动接触的连接部分。

如图10中所示,在实施例1的变形例中的吊坠头部1c,左右基座侧耦合环24c大于所述实施例1,除左右基座侧耦合环24c与框架侧耦合环32c的连接部分以外,还部分露出环部分。同时,至少整个框架侧耦合环32c,及基座侧耦合环24c的所述连接部分被框架本体31遮盖而受到保护。

即使是此类与变形例相关的吊坠头部1c,也可防止受到无意间施加的外力(荷重),导致基座侧耦合环24c及框架侧耦合环32c变形或受损情况,由此可长时间稳定保持宝石10细微摆动的状态。同时可以防止头发和纱线等卷入基座侧耦合环24c或框架侧耦合环32c内。

【实施例2】

图11是显示有关本实施例2的吊坠头部的正视图。图12是该吊坠头部的侧视图。

有关本实施例2中的吊坠头部2包括固定并保持宝石(钻石)10的基座20,以及在支撑该基座20和宝石(钻石)10的同时还形成保护构件的框架40。

本实施例2中的吊坠头部2与例如前述实施例1的吊坠头部1相对,二者框架40的形态不同,但基座20及宝石10与前述实施例1的吊坠头部1的情况一样。因此,在关于本实施例2的说明和图纸,以及在后述的有关实施例3和实施例4的说明和附图中,用相同符号标记实际上与前述实施例1的吊坠头部1具有相同结构的部分或构件,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2中的框架40包括:在吊坠头部2的正面视角上包围基座20及宝石10的外围并被安装为保护构件的框架本体41、固定在框架本体41内表面上的左右框架侧耦合环42,以及突出朝上安装在框架本体41上端的链条连接部分43。

在框架本体41(尤其是框架本体41的后侧构件47)上形成未作图示的小安装孔,同时在该安装孔里插入链条连接部分43的未作图示的紧固件并进行固定,进而将链条连接部分43安装在框架本体41上。此外,在本发明中将链条连接部分43安装在框架本体41上的方法和手段没有特别限制。

本实施例2中的框架本体41在吊坠头部2的正面视角上,呈现从外侧包围整个基座20及宝石10的圆环形状。框架本体41在吊坠头部2的正面视角上,与基座20及宝石10的外侧隔开,以使基座20及宝石10摆动时不接触,且宝石10和框架本体41之间形成空隙。

该框架本体41包括:遮盖和保护框架侧耦合环42和基座侧耦合环24的正面侧,以使该正面侧不露出的前侧构件46,以及遮盖和保护框架侧耦合环42和基座侧耦合环24的的背面侧,以使该背面侧不露出的后侧构件47。框架本体41的前侧构件46与前述实施例1中所用的框架本体31的前侧构件36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同时其整体尺寸小于相应前侧构件36。左右框架侧耦合环42呈环状,尺寸小于前述实施例1中所用的框架侧耦合环32。

本实施例2中的后侧构件47与前侧构件46相对,不具有与前述实施例1相同的正反对称形状,由呈现圆环状的陶瓷构件形成。在本实施例2中的后侧构件47的正面视角的中央部分上,安装有贯穿正反方向的圆形中央开口部位。

在框架本体41的正面视角上,后侧构件47的内径尺寸(后侧构件47的中央开口部位的直径尺寸)被设置为小于前侧构件46的外径尺寸,而且被设置为能够保护基座侧耦合环24和框架侧耦合环42的背面的尺寸。后侧构件47在基于激光等的锡焊或其他固定方法的作用下,被固定在前侧构件46上。

此外,在本发明中,可以随意改变前侧构件46和后侧构件47的形状。例如在本实施例2中,作为后侧构件47的变形例,也可以使用未设置圆形中央开口部位的陶瓷构件。此时,在有关变形例的后侧构件上、在后侧构件的背面端部位置上,以及在前后摇摆的基座20和宝石10互不影响的位置上安装的后壁部一体成型,如同将中央开口部位关闭。

在前侧构件46和后侧构件47之间使左右两侧的框架侧耦合环42和基座侧耦合环24互相耦合的状态下,本实施例2中的框架本体41具有形成可收纳的内部空间的中空形状。因此,该框架本体41既是构成部分框架40的部分,也是从外侧包围和保护框架侧耦合环42和基座侧耦合环24的保护构件。换句话说,本实施例2与前述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框架本体(保护构件)41的内部空间在框架侧耦合环42和基座侧耦合环24互相耦合的状态下,形成收纳到内部的容纳空间。

本实施例2中的框架本体(保护构件)41,在框架本体41内表面上固定的左右环形框架侧耦合环42和安装在基座本体21上的左右环形基座侧耦合环24相互连接的状态下,将这些耦合环42、24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里,收纳在框架本体(保护构件)41的内侧。由此,框架本体(保护构件)41从外侧至少连续遮盖处于连接状态的框架侧耦合环42和基座侧耦合环24的正面(前面)、背面(后面)、上面、下面以及宽度方向的外侧面并防止暴露,全面保护框架侧耦合环42和基座侧耦合环24。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2中的框架本体(保护构件)41为了将处于连接状态的框架侧耦合环42和基座侧耦合环24在相连状态下收进框架本体41的前述容纳空间里,可以至少从正面(前面)、背面(后面)、上面、下面以及宽度方向的外侧面遮盖并保护这些耦合环42、24。此外,在框架本体41的内周边缘部位上插入基座20左右的臂部23的内周侧间隙(插通开口部),形成于前侧构件46和后侧构件47之间。

本实施例2的左右框架侧耦合环42与前述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而且通过基于激光等的锡焊方式被固定在框架本体41的前侧构件46内表面的预定位置。

在上述实施例2的吊坠头部2中,虽然充当保护构件的框架本体41的形状和材质与前述实施例1的吊坠头部1不同,但可长时间稳定保持宝石10细微摆动的状态,同时还可防止纱线缠绕而阻碍宝石10微细摆动的情况等,可获得与前述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实施例3】

图13是显示有关本实施例3的吊坠头部的正视图。图14是该吊坠头部的侧视图。图15是将保护构件被固定在该吊坠头部的框架上的状态放大后的放大图。

有关本实施例3的吊坠头部3包括固定并保持宝石(钻石)10的基座20,以及支撑该基座20和宝石(钻石)10的框架50。本实施例3中的框架50包括在吊坠头部3的正面视角上呈倒v字形的框架本体51、安装在框架本体51左右下端背面的左右框架侧耦合环52,以及分别固定在框架本体51左右下端背面的一对左右保护构件60。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3中,框架本体51和保护构件60分别形成,保护构件60本身不由支撑基座20及宝石10的构件直接形成(不能形成)。与此同时,基座20及宝石10与前述实施例1的吊坠头部1的情况相同。

在本实施例3的框架50中,链连接孔53被沿着左右方向贯穿安装,其将吊坠的链条5连接到框架本体51的上端。此外,框架本体51左右下端在吊坠头部3的正面视角上,朝着比基座20及宝石10的下端位置更低的方向延长。通过像这样形成框架本体51左右的下端,可以在佩戴本实施例3中的吊坠头部3时,确保使用者所穿的服装等物体不容易在吊坠头部3的下方碰到宝石10和基座20。

在本实施例3中的框架本体51中,安装有左右环收纳部54,其在左右下端的背面(后面)收纳框架侧耦合环52。该环收纳部54使框架本体51在正反方向上的厚度部分变薄后形成。在左右环收纳部54的背面上,各框架侧耦合环52一体成型。而且,在本实施例3中,框架侧耦合环52也可与框架本体51分开形成,并通过锡焊等方式被固定在框架本体51的预定位置上。

本实施例3中的左右保护构件60互相形成独立部件(别体)。而且,左右的保护构件60从外侧遮盖与框架本体51的左右下端相连的框架侧耦合环52和基座侧耦合环24,并通过锡焊等方式固定。各保护构件60包括:遮盖框架侧耦合环52和基座侧耦合环24的背面的后壁部61、遮盖框架侧耦合环52和基座侧耦合环24左右外侧面的外侧壁部62、遮盖框架侧耦合环52和基座侧耦合环24的下侧的底壁部63。内周侧间隙(插通开口部)将基座20的左右臂部23插入框架50左右下端的内侧面,被设在框架本体51的左右下端和保护构件60之间。

在本实施例3中的吊坠头部3的作用下,处于连接状态的框架侧耦合环52和基座侧耦合环24的正面和上面被框架本体51(前侧构件)遮盖并受到保护,同时处于连接状态的框架侧耦合环52和基座侧耦合环24的背面、外侧面、下面被保护构件60(后侧构件)遮盖并受到保护。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3中,框架50中形成卡在框架本体51(前侧构件)的左右下端和保护构件60(后侧构件)上的内部空间,该空间在框架侧耦合环52和基座侧耦合环24互相耦合的状态下形成收纳在内部并进行保护的容纳空间。

由此,在本实施例3中的吊坠头部3中,作为吊坠正常使用时,可长时间稳定保持宝石10细微摆动的状态,同时还可防止因纱线缠绕而阻碍宝石10微细摆动的情况等,可获得与前述实施例1相同的效果。

此外,本实施例3中的框架本体51和左右保护构件60在吊坠头部3的侧面视角上形成,使宝石10的底面部11位于比框架本体51的背面位置和保护构件60的背面位置更靠近表面的位置。换句话说,框架本体51的背面和左右保护构件60的背面与如图14所示状态中吊坠头部3的正反方向相关,被设在比宝石10的底面部11更靠后的位置。由此,在佩戴本实施例3中的吊坠头部3时,可确保宝石10不容易碰到使用者所穿的服装或围巾等物体,因而能够防止基座20及宝石10的微细摆动受到服装或围巾等的阻碍。

【实施例4】

图16是显示有关本实施例4的戒指的正视图。图17是显示戒指所用基座的立体示意图。图18是示意性显示戒指主要部位的示意图。

此外,在下列有关戒指的说明中,也和上述吊坠相类似,将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宽度方向(也称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即,相对于宝石10,将设有后述的一对基座侧耦合环24的方向称为宽度方向,以宝石10的外侧和后侧(例如宝石10的台面和底面部)主要方向为前后方向,以宽度方向及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为上下方向。具体来讲,上下方向就是手指插入戒指的方向,相当于图16纸面的上下方向。另外,左右方向与手指插入戒指的方向相正交,也是在以宝石10为中心看到戒指的时候戒指本体4a在后述框架100中延长的方向,相当于图16纸面的左右方向。前后方向是与上述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相当于图16纸面的正反方向。此处特别以看见宝石的一侧为前方,反之为后方。

有关本实施例4的戒指4包括:环形的戒指本体4a和使宝石10钻石固定并保持的基座90,以及和戒指本体4a一体成型并支撑基座90和宝石10的框架100。此时,框架100的一部分形成后述的保护构件103。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4中的基座90包括:搭载宝石10的基座本体91、突出安装在基座本体91上并固定宝石10的多个爪部92、从基座本体91的左右侧缘部往基座90的宽度方向外侧延长的左右臂部93,以及安装在左右臂部93的前端部的左右基座侧耦合环94。左右臂部93不仅从基座本体91延长至左右方向的外侧,还呈现扭曲的形状,使基座侧耦合环94被安装成和基座本体91正交的形式。左右基座侧耦合环94的中央部上形成圆形的中央开口部位94a。

该基座90在通过基座侧耦合环94和后述框架侧耦合环102靠在框架100上时,固定并保持的宝石(钻石)10的台面朝向前方(在图16上朝向纸面的前方),同时基座侧耦合环94的中央开口部位94a朝上下方向。

本实施例4中的框架100包括:框架本体101和被固定在框架本体101的内周壁面上的左右框架侧耦合环102,以及和框架本体101一体成型且从框架本体101的上端延长至内侧的环形保护构件103。

框架本体101形成在内侧具备收纳基座90和宝石10的容纳领域(空间)的碗状,包括与宝石10的刮匙相对设置的底面部底面部101a,以及被布置成从底面部101a的外周边缘部分上升的内周壁面部101b。该框架本体101的内周壁面部101b和底面部101a被装得远离基座90和宝石10,以便在宝石10之间形成缝隙。

左右框架侧耦合环102具备圆形的中央开口部位。各框架侧耦合环102与前后方向形成约为45°的倾斜角,中央开口部位按照朝倾斜方向的位置,被固定在框架本体101和保护构件103的交界处或其附近。框架侧耦合环102被固定在框架本体101和保护构件103的至少一侧即可,但固定在框架本体101和保护构件103的两侧,可提高框架侧耦合环102的固定强度。

此外,在本发明中,框架侧耦合环102的方向、位置以及固定框架侧耦合环102的框架本体101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也可以使框架侧耦合环102与前后方向保持平行,将其固定在框架本体101或保护构件103上。

保护构件103不仅从框架本体101的上端朝着中心部位延长至内侧,而且还斜着延长至框架本体101的底面部101a。在该保护构件103和框架本体101的内周壁面部101b、底面部101a之间,设有在左右框架侧耦合环102和基座侧耦合环94互相耦合的状态下进行收纳的容纳空间(内部空间)104。

在本实施例4中的戒指4的作用下,处于相互连接状态的框架侧耦合环102和基座侧耦合环94的正面、背面、上面、下面以及宽度方向的外面均被保护构件103和碗状的框架本体101遮盖,整个框架侧耦合环102和整个基座侧耦合环94都受到保护。也就是说,本实施例4中的框架侧耦合环102和基座侧耦合环94在如图16所示戒指4正面视角上,不仅隐藏在保护构件103的后方,同时还可防止直接承受无意间施加的外力(荷重)。

因而,本实施例4中的戒指4作为戒指4正常使用时,可长时间稳定保持宝石10细微摆动的状态,同时还可防止纱线缠绕而阻碍宝石10微细摆动的情况。最终,宝石的光泽看起来更为美丽,可更为有效地提高戒指4的装饰效果和高档感。

而且,在本发明中,至少有框架100的左右框架侧耦合环102的整体,以及左右基座侧耦合环94的框架侧耦合环102的连接部分受到保护构件103和框架本体101的保护即可,例如也可以在制作戒指时部分露出基座侧耦合环94的除框架侧耦合环102的连接部分以外的环部分。

而且,在前述实施例1~实施例3中,对首饰装置是具备吊坠头部1、2、3的吊坠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前述实施例4对首饰装置具备戒指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如果固定并保持在基座上的宝石受到支撑,并能够相对于框架部分摆动,则本发明不仅可用于吊坠和戒指,也同样适用于耳环、耳坠、胸针、领带夹等其他首饰装置。

而且,在前述实施例1~实施例4中,对框架侧耦合环和基座侧耦合环整体呈环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在本发明中,框架侧耦合环和基座侧耦合环在其相连时,相互接触的少部分呈现圆弧(环形)形状,而且此外的其他部分也可以形成非圆弧的形状。也就是说,框架侧耦合环和基座侧耦合环中各自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圆弧形(环形)亦可。

此外,在前述实施例1~实施例4中,说明了在一个框架上对应设置一组宝石和基座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也同样适用于在一个框架上设置多组宝石和基座的首饰装置。

下面,公开与本发明一实施例相关的附录a1~a14。

[附录a1]

一种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和保持宝石的基座、支撑所述基座的框架;所述基座包括:夹着所述宝石而被设置于相对位置的左右一对的基座侧耦合环;所述框架固定着与左右的所述基座侧耦合环分别连接并耦合的左右一对的框架侧耦合环,左右的所述左右的所述框架侧耦合环分别连接左右的所述基座侧耦合环,从而所述基座及所述宝石在悬挂于所述框架的状态下被可摆动地支撑;

在所述首饰装置,在所述基座侧耦合环及所述框架侧耦合环相连的状态下,具备至少可从外侧保护左右的所述框架侧耦合环和左右的所述基座侧耦合环的所述框架侧耦合环连接部分的保护构件;

所述保护构件包括:前侧构件,其遮盖和保护左右的所述框架侧耦合环和左右的所述基座侧耦合环所述连接部分的正面侧,以使该正面侧不露出;后侧构件,被固定在所述前侧构件上,遮盖和保护左右的所述框架侧耦合环和左右的所述基座侧耦合环所述连接部分的背面侧,以使该背面侧不露出。

在根据附录a1的首饰装置中,基座及宝石在悬挂于框架上的状态下被可摆动地支撑,以从正面侧能够观察所述宝石的外侧(例如台面)(在后述的附录a8、b1、b11、c1、c9中亦同)。

宝石可以是钻石或蓝宝石等天然宝石(天然矿物),也可以是采用合成矿物的人造宝石(人工宝石),或者也可以是玻璃等仿照宝石等(在后述的附录a8、b1、b11、c1、c9中亦同)。

左右一对基座侧耦合环及左右一对框架侧耦合环至少一部分呈圆弧形(优选环形)。左右基座侧耦合环和左右框架侧耦合环相互连接以分别接触圆弧形内周端缘侧。(在后述的附录a8、b1、b11、c1、c9中亦同)。

在根据附录a1的首饰装置中,左右框架侧耦合环和左右基座侧耦合环的框架侧耦合环连接部分从外侧受到保护构件的保护。左右框架侧耦合环和左右基座侧耦合环的连接部分正面被保护构件遮盖和保护,以免被前侧构件露出。左右框架侧耦合环和左右基座侧耦合环的连接部分背面被保护构件遮盖和保护,以免被后侧构件露出。此类前侧构件和后侧构件具体从外侧遮盖和保护左右框架侧耦合环和左右基座侧耦合环的连接部分的正面侧、背面侧、上表面侧、下表面侧及宽度方向的外侧面侧,以防露出。

同时,相对于框架侧耦合环的基座侧耦合环的连接部分为连接并接触框架侧耦合环的基座侧耦合环的环部分。当宝石细微摆动时,框架侧耦合环的内周端缘侧滑动接触的范围(领域)。换句话说,基座侧耦合环具备:基座侧耦合环的圆弧状部分与框架侧耦合环相连接,并与框架侧耦合环的内周端缘侧滑动接触的连接部分(在后述的附录a8、b1、b11、c1、c9中亦同)。

保护构件为不受基座摆动时的干涉而除去基座的可摆动范围,布置在处于连接状态的基座侧耦合环及框架侧耦合环的外侧(在后述的附录b1、c1中亦同)。

在根据附录a1的首饰装置中,保护构件可以紧靠保护构件来保护基座侧耦合环及框架侧耦合环。此外,保护构件和其保护构件可以利用另行形成的框架的一部分来保护基座侧耦合环及框架侧耦合环在后述的附录b1、c1中亦同)。

只要是具备上述保护构件的首饰装置,其基座可通过基座侧耦合环及框架侧耦合环支撑在框架上并进行摆动。同时,保护构件至少可以遮盖基座侧耦合环的上述连接部分和框架侧耦合环而不露出。因此,基座侧耦合环和框架侧耦合环相连而使宝石进行微细摆动的连接结构可以简单的结构来防止与其他物体直接冲突受到意外的外力(在后述的附录b1、c1中亦同)。

首饰装置在正常的使用环境下,框架侧耦合环及基座侧耦合环的连接结构受到保护,可有效防止该部分受损变形,稳定保持原有形状。结果,可以防止因框架侧耦合环或基座侧耦合环变形导致的宝石微细摆动不灵,基座从框架脱离等缺陷,基座及宝石也可以长时间稳定保持宝石细微摆动的状态(在后述的附录a8、b1、b11、c1、c9中亦同)。

同时,基座侧耦合环及框架侧耦合环受到保护构件的保护,可防止头发和纱线等卷入基座侧耦合环或框架侧耦合环内。由此可提高吊坠的处理性能,还可防止纱线缠绕而阻碍基座及宝石微细摆动的情况。在后述的附录b1、c1中亦同)。

同时,用保护构件包裹基座侧耦合环及框架侧耦合环,可防止露出或难以发现,由此放缓首饰装置设计上的限制,提高设计的自由度,易于扩大设计多样性(在后述的附录b1、c1中亦同)。

同时,利用具备前侧构件和后侧构件的保护构件可简化保护构件的结构。在将设于基座的左右基座侧耦合环分别连接到设于框架上的左右框架侧耦合环上,使其保护上述构件的环部,再分别固定前侧构件和后侧构件来形成保护构件。由此,基座及宝石可以摆动,同时,可稳定地制造出由保护构件保护基座侧耦合环及框架侧耦合环的首饰装置(在后述的附录b6、c4中亦同)。

[附录a2]

附录a1中所述的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保护构件保护整个所述框架侧耦合环及所述基座侧耦合环。

在根据附录a2的首饰装置中,保护构件为防止露出而可遮盖和稳定地保护处于连接状态的基座侧耦合环及框架侧耦合环的至少正面侧、背面侧、上表面侧、下表面侧及宽度方向的外侧面侧。由此,可确保处于连接状态的基座侧耦合环及框架侧耦合环不与其他物体直接碰撞而受到意外的外力,而且基座及宝石也可长期稳定地保持微细摆动状态(在后述的附录b3、c2中亦同)。

[附录a3]

附录a1中所述的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其除所述基座侧耦合环的所述连接部分外至少一部分露出而成。

在根据附录a3的首饰装置中,除了基座侧耦合环的连接部分以外,至少露出一部分,来通过保护构件保护框架侧耦合环及基座侧耦合环。仅靠上述内容,基座及宝石亦可长期稳定地保持微细摆动状态(在后述的附录b5、c3中亦同)。

[附录a4]

附录a1~附录a3中所述的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前侧构件和所述后侧构件呈正反对称形状。

在根据附录a4的首饰装置中,相同形状及材质的构件可利用为前侧构件及后侧构件,由此能够降低保护构件的前侧构件及后侧构件的制造成本。此外,在设置(组装)保护构件到首饰装置时,为防止出现选择错误的前侧构件和后侧构件的情况,可降低组合保护构件的繁琐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前侧构件和后侧构件也可以是形状或材质完全不同的构件(在后述的附录b7、c5中亦同)。

[附录a5]

附录a1~附录a4中任一所述的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构件采用单一的一体型形状,同时保护相连的一侧的所述基座侧耦合环及所述框架侧耦合环,以及相连的另一侧所述基座侧耦合环及所述框架侧耦合环。

在根据附录a5的首饰装置中,保护构件可采用简单的结构。同时,可在左右基座侧耦合环及框架侧耦合环的外侧简便稳定地设置保护构件,进而稳定地保护基座侧耦合环及框架侧耦合环(在后述的附录b8、c6中亦同)。

[附录a6]

附录a1~附录a5中任一所述的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构件至少构成所述框架的一部分,

所述保护构件内表面固定有所述框架侧耦合环。

在根据附录a6的首饰装置中,形成保护构件,从而构成至少所述框架的一部分(框架本体),而保护构件的内表面固定有框架侧耦合环。由此,框架可以采用简单结构,同时,构成框架的保护构件可保护处于连接状态的基座侧耦合环和框架侧耦合环。此外,保护构件也可以不是框架的一部分,而另行形成保护构件,作为具备框架本体和框架侧耦合环的构件(在后述的附录b9、c7中亦同)。

[附录a7]

附录a1~附录a6中任一所述的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构件呈中空形状。

在根据附录a7的首饰装置中,保护构件呈中空形状,可在保护构件内侧稳定容纳和保护处于连接状态的基座侧耦合环和框架侧耦合环。此外,中空形状的保护构件可通过冲压加工(冲床)金属板材而成,如此一来不仅可以稳定地成型,也比填充内部的保护构件降低原料成本(在后述的附录b10、c8中亦同)。

[附录a8]

一种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和保持宝石的基座、支撑所述基座的框架;所述基座包括:夹着所述宝石而被设置于相对位置的左右一对的基座侧耦合环;所述框架固定着与左右的所述基座侧耦合环分别连接并耦合的左右一对的框架侧耦合环,左右的所述左右的所述框架侧耦合环分别连接左右的所述基座侧耦合环,从而所述基座及所述宝石在悬挂于所述框架的状态下被可摆动地支撑;

所述框架在所述基座侧耦合环及所述框架侧耦合环相连的状态下,至少包括:前侧构件,其遮盖和保护左右的所述框架侧耦合环和左右的所述基座侧耦合环对所述框架侧耦合环的连接部分正面侧,以使该正面侧不露出;后侧构件,被固定在所述前侧构件上,遮盖和保护左右的所述框架侧耦合环和左右的所述基座侧耦合环所述连接部分的背面侧,以使该背面侧不露出;

在所述前侧构件和所述后侧构件之间,设有容纳空间,其内部至少收容所述框架侧耦合环和所述基座侧耦合环的所述连接部分,并从外侧保护。

在根据附录a8的首饰装置中,左右框架侧耦合环和左右基座侧耦合环的连接部分正面被框架后侧构件遮盖和保护,以免露出。左右框架侧耦合环和左右基座侧耦合环的连接部分背面被保护构件遮盖和保护,以免露出。前侧构件和后侧构件相互固定,中间设有容纳空间。框架侧耦合环和基座侧耦合环的框架侧耦合环的连接部分被收容在容纳空间的内部,并从外侧受到前侧构件及后侧构件的保护。此类具备容纳空间的框架(前侧构件和后侧构件)具体从外侧遮盖和保护左右框架侧耦合环和左右基座侧耦合环的连接部分的正面侧、背面侧、上表面侧、下表面侧及宽度方向的外侧面侧,以防露出。

具备容纳空间的框架为不受基座摆动时的干涉而除去基座的可摆动范围,布置在处于连接状态的基座侧耦合环及框架侧耦合环的外侧(在后述的附录b11、c9中亦同)。

只要是具备框架容纳空间的首饰装置,其基座可通过基座侧耦合环及框架侧耦合环支撑在框架上并进行摆动。同时,框架容纳空间至少可以容纳基座侧耦合环的上述连接部分和框架侧耦合环而不露出。因此,基座侧耦合环和框架侧耦合环相连而使宝石进行微细摆动的连接结构可以简单的结构来防止与其他物体直接冲突受到意外的外力(在后述的附录b11、c9中亦同)。

同时,基座侧耦合环及框架侧耦合环受到保护构件的保护,可防止头发和纱线等卷入基座侧耦合环或框架侧耦合环内。由此可提高吊坠的处理性能,还可防止纱线缠绕而阻碍基座及宝石微细摆动的情况。(在后述的附录b11、c9中亦同)。

同时,用框架收纳空间包裹基座侧耦合环及框架侧耦合环,可防止露出或难以发现,由此放缓首饰装置设计上的限制,提高设计的自由度,易于扩大设计多样性(在后述的附录b11、c9中亦同)。

利用具备前侧构件和后侧构件的框架(框架本体)可简化框架的结构。在将设于基座的左右基座侧耦合环分别连接到设于框架上的左右框架侧耦合环上,使其保护上述构件的环部,再分别固定前侧构件和后侧构件来形成框架(框架本体)。由此,基座及宝石可以摆动,同时,可稳定地制造出由框架保护基座侧耦合环及框架侧耦合环的首饰装置(在后述的附录b16、c12中亦同)。

[附录a9]

附录a8中所述的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可收容整个所述框架侧耦合环及所述基座侧耦合环。

在根据附录a9的首饰装置中,框架容纳空间内科收容整个框架侧耦合环及基座侧耦合环,框架可以保护整个基座侧耦合环及框架侧耦合环,由此,可以稳定地保护左右框架侧耦合环和左右基座侧耦合环的连接部分的正面侧、背面侧、上表面侧、下表面侧及宽度方向的外侧面侧防止露出。因此可确保处于连接状态的基座侧耦合环及框架侧耦合环不与其他物体直接碰撞而受到意外的外力,而且基座及宝石也可以长期稳定地保持微细摆动状态(在后述的附录b13、c10中亦同)。

[附录a10]

附录a9中所述的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除了所述基座侧耦合环的所述连接部分外,至少一部分露出。

在根据附录a10的首饰装置中,除基座侧耦合环的连接部分以外,至少一部分露出,即使框架的容纳空间内收容框架侧耦合环及基座侧耦合环,基座及宝石亦可长时间稳定保持微细摆动状态(在后述的附录b15、c11中亦同)。

[附录a11]

附录a8~附录a10中任一所述的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构件和所述后侧构件呈正反对称形状;

所述框架的框架本体呈中空形状,形成所述容纳空间。

在根据附录a11的首饰装置中,相同形状及材质的构件可利用为前侧构件及后侧构件,由此能够降低保护构件的前侧构件及后侧构件的制造成本。此外,中空形状的框架本体可通过冲压加工(冲床)金属板材而成,如此一来不仅可以稳定地成型,也比填充内部的框架本体降低原料成本(在后述的附录b16、c12中亦同)。

[附录a12]

附录a1~附录a11中任一所述的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具有可插入一部分所述基座的插通开口部;

所述插通开口部在允许所述基座及所述宝石摆动的同时,限制所述基座及所述宝石的摆动范围的大小。

在根据附录a12的首饰装置中,基座及宝石可稳定保持宝石细微摆动的状态。同时,由框架调节基座及宝石的摆动范围,从正面侧观察时,可在美丽闪烁的范围内适当摆动保湿,进而更有效发挥带来的装饰效果。(在后述的附录b17、c13中亦同)。

[附录a13]

附录a1~附录a12中任一所述的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正面侧观察所述首饰装置时,所述框架具有如下形状:包围着保持在所述基座上的所述宝石外围,同时与所述宝石之间具有空隙。

在根据附录a13的首饰装置中,由框架保护整个基座及宝石的周围。同时,相对于设置在基座及宝石外周附近的框架,宝石看似浮在空中,同时更加凸显基座及宝石的动作。这样一来,可以让固定在基座上的宝石更加美丽、闪烁,提升首饰装置的装饰效果及高档品味,同时,赋予前所未有的创新形象(美感)。此外,框架设置在基座及宝石周围,当基座及宝石摆动时,防止基座及宝石接触到使用者的服装等,抑制座及宝石因接触而停止摆动(在后述的附录b19、c14中亦同)。

[附录a14]

附录a1~附录a13中任一所述的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首饰装置的侧面视角上,相对于所述首饰装置的正反方向,所述框架的后侧端面被设置在比可摆动的所述宝石的后侧前端部的位置更靠后侧的位置。

在根据附录a14的首饰装置中,当佩戴首饰装置时,可有效防止宝石(尤其宝石的后侧前端部)直接接触服装等,并因接触导致基座及宝石停止摆动的情况。因此,基座及宝石可自然持续长时间的摆动动作(在后述的附录b20、c15中亦同)。

下面,公开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附录b1~b15。

[附录b1]

一种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和保持宝石的基座、支撑所述基座的框架;所述基座包括:夹着所述宝石而被设置于相对位置的左右一对的基座侧耦合环;所述框架具备与左右的所述基座侧耦合环分别连接并耦合的左右一对的框架侧耦合环,同时所述框架侧耦合环分别连接左右的所述基座侧耦合环,从而所述基座及所述宝石在悬挂于所述框架的状态下被可摆动地支撑;

在所述首饰装置,在所述基座侧耦合环及所述框架侧耦合环相连的状态下,至少具备为防止露出而可从外侧遮盖和保护左右的所述框架侧耦合环和左右的所述基座侧耦合环的所述框架侧耦合环连接部分的正面侧、背面侧、上表面侧、下表面侧及宽度方向的外侧面侧的保护构件。

在根据附录b1的首饰装置中,保护构件从外侧遮盖和保护左右的所述框架侧耦合环和左右的所述基座侧耦合环的所述框架侧耦合环连接部分的正面侧、背面侧、上表面侧、下表面侧及宽度方向的外侧面侧。

[附录b2]

附录b1中所述的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侧耦合环至少一部分呈圆弧形;

所述框架侧耦合环至少一部分呈圆弧形;

所述基座及所述宝石在悬挂于所述框架上的状态下被可摆动地支撑,以从正面能够观察所述宝石的台面;

圆弧状部分内周端缘左右的所述基座侧耦合环具备:该基座侧耦合环的圆弧状部分与所述框架侧耦合环相连接,并与所述框架侧耦合环的内周端缘侧滑动接触的连接部分;

在定义所述首饰装置中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时,如对于后述的宝石,将设有一对基座侧耦合环的方向称为宽度方向,宝石的台面和底面部的主要方向定为前后方向,以所述宽度方向及所述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定为上下方向时,

所述保护构件从外侧连续遮盖和保护左右的所述框架侧耦合环和左右的所述基座侧耦合环的所述框架侧耦合环连接部分的前方的正面侧、后方的背面侧、上表面侧、下表面侧及宽度方向的外侧面侧,以防露出。

[附录b3]

附录b1~附录b2中任一所述的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构件保护整个所述框架侧耦合环及所述基座侧耦合环。

[附录b4]

附录b3中所述的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侧耦合环及所述框架侧耦合环分别呈环形,

所述保护构件从外侧连续遮盖和保护整个所述框架侧耦合环和所述基座侧耦合环,以使所述框架侧耦合环与所述基座侧耦合环的前方的正面侧、后方的背面侧、上表面侧、下表面侧及宽度方向的外侧面侧不露出。

[附录b5]

附录b1~附录b2中任一所述的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侧耦合环中除所述连接部分以外的至少一部分露出。

[附录b6]

附录b1~附录b5中任一所述的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构件由前侧构件和后侧构件组成,其中,所述前侧构件保护所述基座侧耦合环和所述框架侧耦合环的所述连接部分正面侧;所述后侧构件则保护所述基座侧耦合环和所述框架侧耦合环的所述连接部分背面侧,并固定于所述前侧构件。

[附录b7]

附录b6中所述的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构件和所述后侧构件呈正反对称形状。

[附录b8]

附录b1~附录b7中任一所述的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构件采用单一的一体型形状,可同时保护相连的一侧的所述基座侧耦合环及所述框架侧耦合环,以及相连的另一侧所述基座侧耦合环及所述框架侧耦合环。

[附录b9]

附录b1~附录b8中任一所述的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构件至少构成所述框架的一部分,

所述保护构件内表面固定有所述框架侧耦合环。

[附录b10]

附录b1~附录b9中任一所述的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构件呈中空形状。

[附录b11]

一种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和保持宝石的基座、支撑所述基座的框架;所述基座包括:夹着所述宝石而被设置于相对位置的左右一对的基座侧耦合环;所述框架具备与左右的所述基座侧耦合环分别连接并耦合的左右一对的框架侧耦合环,同时所述框架侧耦合环分别连接左右的所述基座侧耦合环,从而所述基座及所述宝石在悬挂于所述框架的状态下被可摆动地支撑;

所述框架具有收容室,在所述基座侧耦合环及所述框架侧耦合环相连的状态下,在内部至少收容所述框架侧耦合环和所述基座侧耦合环相对于所述框架侧耦合环的连接部分,从外侧覆盖并保护左右的所述框架侧耦合环和左右的所述基座侧耦合环的所述连接部分的正面侧、背面侧、上表面侧、下表面侧及宽度方向的外侧面侧,以使该正面侧、背面侧、上表面侧、下表面侧及宽度方向的外侧面侧不露出。

在根据附录b11的首饰装置中,框架侧耦合环和基座侧耦合环的框架侧耦合环的连接部分被收容于框架容纳空间内部。由此,框架从外侧遮盖和保护左右框架侧耦合环和左右基座侧耦合环的框架侧耦合环的连接部分正面侧、背面侧、上表面侧、下表面侧及宽度方向的外侧面侧,以防露出。

[附录b12]

附录b11中所述的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侧耦合环至少一部分呈圆弧形;

所述框架侧耦合环至少一部分呈圆弧形;

所述基座及所述宝石在悬挂于所述框架上的状态下被可摆动地支撑,以从正面能够观察所述宝石的台面;

圆弧状部分内周端缘左右的所述基座侧耦合环具备:该基座侧耦合环的圆弧状部分与所述框架侧耦合环相连接,并与所述框架侧耦合环的内周端缘侧滑动接触的连接部分;

在定义所述首饰装置中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时,如对于后述的宝石,将设有一对基座侧耦合环的方向称为宽度方向,宝石的台面和底面部的主要方向定为前后方向,以所述宽度方向及所述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定为上下方向时,

所述容纳空间在内部收容所述框架侧耦合环和所述基座侧耦合环的所述连接部分,并且至少连续遮盖和保护左右的所述框架侧耦合环和左右的所述基座侧耦合环的所述框架侧耦合环连接部分的前方的正面侧、后方的背面侧、上表面侧、下表面侧及宽度方向的外侧面侧,以防露出。

[附录b13]

附录b11~附录b12中任一所述的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可收容整个所述框架侧耦合环及所述基座侧耦合环。

[附录b14]

附录b13中所述的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侧耦合环及所述框架侧耦合环分别呈环形,

所述容纳空间从外侧连续遮盖和收容整个所述框架侧耦合环和所述基座侧耦合环,以使所述框架侧耦合环与所述基座侧耦合环的前方的正面侧、后方的背面侧、上表面侧、下表面侧及宽度方向的外侧面侧不露出。

[附录b15]

附录b11~附录b12中任一所述的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侧耦合环中除所述连接部分以外的至少一部分露出。

[附录b16]

附录b11~附录b15中任一所述的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的框架本体由前侧构件和后侧构件组成,其中,所述前侧构件保护所述基座侧耦合环和所述框架侧耦合环的所述连接部分正面侧;所述后侧构件则保护所述基座侧耦合环和所述框架侧耦合环的所述连接部分背面侧,并固定于所述前侧构件;

所述前侧构件和所述后侧构件呈正反对称形状;

所述框架本体呈中空形状,形成所述容纳空间。

[附录b17]

附录b1~附录b16中任一所述的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具有可插入一部分所述基座的插通开口部;

所述插通开口部在允许所述基座及所述宝石摆动的同时,限制所述基座及所述宝石的摆动范围的大小。

[附录b18]

附录b17中所述的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在放置所述宝石的同时固定保持所述宝石的基座本体、连接所述基座本体和左右基座侧耦合环的左右臂部;

所述插通开口部使所述基座的所述臂部插通。

[附录b19]

附录b1~附录b18中任一所述的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正面侧观察所述首饰装置时,所述框架具有如下形状:包围着保持在所述基座上的所述宝石外围,同时与所述宝石之间具有空隙。

[附录b20]

附录b1~附录b19中任一所述的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首饰装置的侧面视角上,相对于所述首饰装置的正反方向,所述框架的后侧端面被设置在比可摆动的所述宝石的后侧前端部的位置更靠后侧的位置。

下面,公开与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附录c1~c15。

[附录c1]

一种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和保持宝石的基座、支撑所述基座的框架;所述基座包括:夹着所述宝石而被设置于相对位置的左右一对的基座侧耦合环;所述框架具备与左右的所述基座侧耦合环分别连接并耦合的左右一对的框架侧耦合环,同时所述框架侧耦合环分别连接左右的所述基座侧耦合环,从而所述基座及所述宝石在悬挂于所述框架的状态下被可摆动地支撑;

在所述首饰装置,在所述基座侧耦合环及所述框架侧耦合环相连的状态下,至少具备可从外侧遮盖和保护所述框架侧耦合环和所述基座侧耦合环的所述框架侧耦合环连接部分的保护构件。

在根据附录c1的首饰装置中,保护构件从外侧保护左右框架侧耦合环和左右基座侧耦合环的框架侧耦合环的连接部分。通过所述保护构件,具体来讲,可从外侧遮盖和保护左右框架侧耦合环和左右基座侧耦合环连接部分的正面侧、背面侧、上表面侧、下表面侧及宽度方向的外侧面侧,以防露出。

[附录c2]

附录c1中所述的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构件保护整个所述框架侧耦合环及所述基座侧耦合环。

[附录c3]

附录c1中所述的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侧耦合环中除所述连接部分以外的至少一部分露出。

[附录c4]

附录c1~附录c3中任一所述的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构件由前侧构件和后侧构件组成,其中,所述前侧构件保护所述基座侧耦合环和所述框架侧耦合环的所述连接部分正面侧;所述后侧构件则保护所述基座侧耦合环和所述框架侧耦合环的所述连接部分背面侧,并固定于所述前侧构件。

[附录c5]

附录c4中所述的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构件和所述后侧构件呈正反对称形状。

[附录c6]

附录c1~附录c5中任一所述的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构件采用单一的一体型形状,可同时保护相连的一侧的所述基座侧耦合环及所述框架侧耦合环,以及相连的另一侧所述基座侧耦合环及所述框架侧耦合环。

[附录c7]

附录c1~附录c6中任一所述的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构件至少构成所述框架的一部分,

所述保护构件内表面固定有所述框架侧耦合环。

[附录c8]

附录c1~附录c7中任一所述的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构件呈中空形状。

[附录c9]

一种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和保持宝石的基座、支撑所述基座的框架;所述基座包括:夹着所述宝石而被设置于相对位置的左右一对的基座侧耦合环;所述框架固定着与左右的所述基座侧耦合环分别连接并耦合的左右一对的框架侧耦合环,左右的所述左右的所述框架侧耦合环分别连接左右的所述基座侧耦合环,从而所述基座及所述宝石在悬挂于所述框架的状态下被可摆动地支撑;

所述框架在所述基座侧耦合环及所述框架侧耦合环相连的状态下,至少设有容纳空间,其内部收容所述框架侧耦合环和所述基座侧耦合环的所述连接部分,并从外侧保护。

在根据附录c9的首饰装置中,框架侧耦合环和基座侧耦合环的框架侧耦合环连接部分收容于框架的容纳空间内部,从外侧受到保护。由此,具体来讲,框架可从外侧遮盖和保护左右框架侧耦合环和左右基座侧耦合环连接部分的正面侧、背面侧、上表面侧、下表面侧及宽度方向的外侧面侧,以防露出。

[附录c10]

附录c9中所述的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收容整个所述框架侧耦合环及所述基座侧耦合环。

[附录c11]

附录c9中所述的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侧耦合环中除所述连接部分以外的至少一部分露出。

[附录c12]

附录c9~附录c11中任一所述的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的框架本体由前侧构件和后侧构件组成,其中,所述前侧构件保护所述基座侧耦合环和所述框架侧耦合环的所述连接部分正面侧;所述后侧构件则保护所述基座侧耦合环和所述框架侧耦合环的所述连接部分背面侧,并固定于所述前侧构件;

所述前侧构件和所述后侧构件呈正反对称形状;

所述框架本体呈中空形状,形成所述容纳空间。

[附录c13]

附录c1~附录c12中任一所述的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具有可插入一部分所述基座的插通开口部;

所述插通开口部在允许所述基座及所述宝石摆动的同时,限制所述基座及所述宝石的摆动范围的大小。

[附录c14]

附录c1~附录c13中任一所述的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正面侧观察所述首饰装置时,所述框架具有如下形状:包围着保持在所述基座上的所述宝石外围,同时与所述宝石之间具有空隙。

[附录c15]

附录c1~附录c14中任一所述的首饰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首饰装置的侧面视角上,相对于所述首饰装置的正反方向,所述框架的后侧端面被设置在比可摆动的所述宝石的后侧前端部的位置更靠后侧的位置。

【符号说明】

1、1a、1c吊坠头部

2、3吊坠头部

4戒指

4a戒指本体

5链条

6使用者

10宝石(钻石)

11后侧前端部(底面部)

20基座

21基座本体

21a开口部位

22爪部

23臂部

24、24c基座侧耦合环

24a中央开口部位

30框架

31、31a框架本体(保护构件)

31b框架本体

32、32c框架侧耦合环

33链条连接部分

34内部空间(容纳空间)

35、35b内周侧间隙

36前侧构件

37后侧构件

40框架

41框架本体(保护构件)

42框架侧耦合环

43链条连接部分

46前侧构件

47后侧构件

50框架

51框架本体

52框架侧耦合环

53链连接孔

54环收纳部

60保护构件

61后壁部

62外侧壁部

63底壁部

90基座

91基座本体

92爪部

93臂部

94基座侧耦合环

94a中央开口部位

100框架

101框架本体

101a底面部

101b内周壁面部

102框架侧耦合环

103保护构件

104容纳空间(内部空间)

o接触部分

α倾斜角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