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重复使用的便携充气式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89992发布日期:2019-03-22 21:55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可重复使用的便携充气式伞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便携充气式伞。

技术背景

伞在日常人们的出行中夏天烈日灼阳为人们遮蔽阳光,春秋时节雨雪纷飞为人们遮挡雨雪,因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常伴在人们左右;目前市面上的手动折叠伞虽被人们广泛使用且具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伞柄增长,不容易放入包中,给外出时携带造成很大的不便。为了进一步满足便于携带的要求,有必要发明一种更为小巧精致且便于携带的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

背景技术:
中所存在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便携充气式伞。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便携充气式伞,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气伞体和反应底座,充气伞体包括第一壳体,压缩伞体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内腔,第一壳体的内腔的底部设有用于起密闭作用的上层密封板,上层密封板开有进气口,进气口上封有能在高压下破裂的压力板;反应底座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壳体的内腔设有能在接触后发生化学反应并产生高压气体的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第二壳体的顶部设有中层密封盖,中层密封盖上开有出气口,出气口对接进气口;第二壳体的底部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旋转底座通过内螺纹连接在第二壳体上,旋转底座在所述的内螺纹旋进时顶推第一反应物接触第二反应物;第一壳体底部与第二壳体顶部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反应底座的上螺纹与充气伞体的外螺纹配合,使得反应底座与充气伞体紧密连接。

进一步,第二壳体的顶部开有泄压口,伞使用完毕后,先打开泄压口,降压,再拆卸一次性伞体部分,安全保护作用。

优选地,伞体采用经济适用的材料制成,可以重复更换,底座里面的反应物可以反复添加,第一反应物与第二反应物采用如下反应式:

2fecl3+3na2co3+3h2o=2fe(oh)3↓+6nacl+3co2↑

本发明的优点是:

(1)与市面上现有的折叠伞相比,更加小巧精致便于携带;

(2)伞体采用经济适用的材料制成,可以重复更换,底座里面的反应物可以反复添加,非常经济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充气伞体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反应底座的示意图。

图3便携充气式伞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图3,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便携充气式伞,包括充气伞体和反应底座,充气伞体包括第一壳体,压缩伞体1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内腔,第一壳体的内腔的底部设有用于起密闭作用的上层密封板3,上层密封板3开有进气口5,进气口5上封有能在高压下破裂的压力板4;

反应底座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壳体的内腔设有能在接触后发生化学反应并产生高压气体的第一反应物10和第二反应物11;第二壳体的顶部设有中层密封盖7,中层密封盖7上开有出气口9,出气口5对接进气口9;第二壳体的底部的内壁设有内螺纹12,旋转底座13通过内螺纹12连接在第二壳体上,旋转底座13在所述的内螺纹12旋进时顶推第二反应物11接触第二反应物10;第一壳体底部与第二壳体顶部通过螺纹连接。

旋转底座13通过顶针14顶推第二反应物11。

通过旋转旋转底座13,使得顶针14将第一反应物10和第二反应物11接触,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高压气体撑开充气伞体。

反应底座的上螺纹6与充气伞体底部的外螺纹2配合,使得反应底座与充气伞体紧密连接。

第二壳体的上部装有泄压口15,在伞使用完毕后,先打开泄压口15,降压,再拆卸一次性伞体部分,安全保护作用。

内螺纹12与旋转底盖13配合,起到底部密封和开关的作用。

伞体采用经济适用的材料制成,可以重复更换,反应底座里面的反应物可以反复添加,第一反应物10与第二反应物11采用如下反应式:

2fecl3+3na2co3+3h2o=2fe(oh)3↓+6nacl+3co2↑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发明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便携充气式伞,包括充气伞体和反应底座,充气伞体包括第一壳体,压缩伞体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内腔,第一壳体的内腔的底部设有用于起密闭作用的上层密封板,上层密封板开有进气口,进气口上封有能在高压下破裂的压力板;反应底座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壳体的内腔设有能在接触后发生化学反应并产生高压气体的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第二壳体的顶部设有中层密封盖,中层密封盖上开有出气口,出气口对接进气口;第二壳体的底部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旋转底座通过内螺纹连接在第二壳体上,旋转底座在所述的内螺纹旋进时顶推第一反应物接触第二反应物;第一壳体底部与第二壳体顶部通过螺纹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田薇;方炜;陈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工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10.26
技术公布日:2019.03.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