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90597发布日期:2020-03-27 19:37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干燥器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通过排放热空气来干燥特定对象的干燥器。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一种干燥器,该干燥器包括中空外壳、风扇、马达和加热器,并且被配置成通过排放加热的干燥空气来干燥特定对象。



背景技术:

用于干燥人体的干燥器应被设计成防止人体被干燥空气灼伤或伤害,并且干燥空气的温度应保持在使用者能够感觉舒适的水平。此外,干燥器应被设计成使得干燥操作可以尽快完成,可以减少由空气流引起的噪音,并且允许使用者容易且方便地使用干燥器。

由此,干燥器的设计应考虑干燥目标的身体特性以及整个干燥器的尺寸和形状、干燥空气的加热温度、待排放的空气量、排放速率以及空气出口的大小。

同时,如果干燥目标是婴儿或宠物,则该目标在干燥操作期间可能处于压力(stress)下却不能说出该压力。由此,为了执行最适合于每个目标的身体特性的干燥操作,期望设计一种能够在干燥操作期间自动调节温度和排放速率并引起婴儿或宠物的注意力和兴趣以使婴儿或宠物可以享受干燥操作的干燥器。

特别地,由于婴儿具有非常敏感和薄的皮肤,因此有必要防止加热的干燥空气在集中在一个点上的同时被排放。

kr10-1490979b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毛发干燥器,其中在干燥器的空气出口处安装有能够将热空气流转换成涡流的旋转叶片,从而延长了要干燥的区域。然而,该现有技术增加了由旋转叶片的操作引起的噪声,将排放的空气集中在一个点处从而不能快速干燥特定的身体部位,并且过度地分散干燥空气从而降低了干燥性能。

us2006/0254073a公开了一种双风扇式毛发干燥器,该干燥器具有多个风扇叶片从而提高了空气的引入和排放性能,并且该干燥器能够降低噪音并调节待排放的干燥空气量。然而,该现有技术未公开能够以分散方式排放干燥空气或转换排放空气的方向的装置。

同时,为了延长从干燥器排放干燥空气的区域,期望不断地改变空气从空气出口排放的方向。然而,上述传统的发明没有提供转换出口方向的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以下是本公开的技术目的。

首先,本公开要提供一种包括有效机构的干燥器,其中供排放干燥空气的空气出口可以通过马达而旋转。

第二,本公开要提供一种干燥器,其中通过上述机构以预定模式转换干燥空气的排放方向,以预定角度分散干燥空气从而改善干燥操作。

第三,本公开要提供一种干燥器,其中可以精确地输送马达的旋转力,同时可以容易地转换空气出口的方向。

第四,本公开要提供一种干燥器,其中可以方便地安装用于转换空气出口的方向的机构。

本公开构思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从以下描述中将清楚地理解这里未提及的本公开的其它技术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干燥器,所述干燥器包括:中空的外壳,所述外壳具有敞开的前部;风扇,所述风扇被配置成将空气引入所述外壳中并吹送空气;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被配置成加热被引入所述外壳中的空气;排放管,所述排放管设置在所述风扇的下游侧从而能在所述外壳的内部旋转,并且所述排放管具有形成在后部处的空气入口和形成在前部处的空气出口;马达,所述马达被配置成产生用于驱动所述排放管的动力,并且所述马达具有旋转轴;和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连接到所述旋转轴以使所述排放管能够围绕所述旋转轴的第一轴线旋转,并连接到所述排放管以使所述排放管能够围绕相对于所述第一轴线形成预定角度的第二轴线旋转。

在所述连接器和所述旋转轴之间可以插设有连杆块,所述旋转轴和所述连接器可以与所述连杆块正交地连接,并且所述连接器的至少一端可以连接到所述排放管。

所述旋转轴的中心轴线和竖直通孔可以形成在所述连杆块中,所述连接器可以按固定的方式穿过所述通孔,并且所述连接器的两端可以连接到所述排放管。

所述连接器的两端可以形成为圆棒,并且所述两端可以相对于所述连接器的中心轴线以能旋转的方式插入一对凹部中,该对凹部形成在所述排放管中以彼此相对。

相对的一对孔可以形成在所述排放管的壁中,使得所述连接器的所述两端插入所述一对孔中,以便能围绕所述连接器的中心轴线旋转。

柱形内套筒可以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并且所述马达可以安装到固定至所述内套筒的马达安装件。

所述马达安装件可包括:马达接合部,所述马达的前端插入所述马达接合部中以与其接合;以及固定到所述内套筒的板状托架部。

所述排放管的所述空气出口的横截面积可以形成为小于所述空气入口的横截面积,并且所述空气出口可以形成为长方形形状。

所述长方形形状可以包括具有不同尺寸的正交宽度的形状,例如轨道式形状和椭圆形状。

可以在所述排放管中沿径向向外的方向形成有突起,具有凹槽的柱形引导件可以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在所述排放管旋转时所述突起插入所述凹槽中以使所述突起运动,并且所述凹槽可以形成闭合曲线以使所述突起沿着所述凹槽连续地旋转。

所述突起可以包括在所述排放管的旋转方向上以180度的角度间隔开的一对突起,所述凹槽可以形成在所述排放管的长度方向上突出的前向和后向波形,所述波形在间隔开180度相位角的部分中可以是彼此相反的前向和后向波形,并且所述波形可以是正弦波。

连接所述一对突起的虚拟直线可以与连接所述连接器的中心轴线的虚拟直线正交。

从以下描述中,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理解其它未提及的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干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干燥器的剖视图。

图3a至图3d是图1中所示的干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外壳的立体图,该外壳被部分切除。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干燥器的内部配置的剖切立体图。

图6是包括在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排放管和马达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图6中所示的马达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图7中所示的马达的剖视图。

图9是包括在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柱形引导件的内部的展开图。

图10示出了包括在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排放管的旋转步骤。

图11是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方式的排放管和马达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中所示的排放管的剖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安装在支架中的干燥器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外壳11:外壳主体

14:柱形帽15:后盖

20:风扇21:第一风扇

22:第二风扇30:排放管

34:空气出口35:突起

37:凹部40:马达

41:旋转轴42:马达安装件

42b:托架部43:连杆块

44:连接器50:内套筒

60:引导件601:凹槽

71:发光面板74:前帽

77:排放盖82:显示面板

90:把手91:把手主体

93:下盖95:第一电端子

96:第二电端子100:支架

h: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的实施方式,本公开的优点和特征以及实现它们的方法将变得显而易见。然而,本公开不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而是可以按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的公开内容完整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完全理解本公开的范围,并且本公开仅由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定。贯穿说明书,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下面将结合附图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干燥器。

参照图1、图2和图3a,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干燥器包括中空外壳10、用于将外部空气引入外壳10中并吹送所引入的空气的风扇20以及安装在风扇20的下游侧并加热空气的加热器h。

排放管30以能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加热器h的下游侧。供引入加热空气的空气入口33形成在排放管30的后部处。排放管30的前部处形成有空气出口34,干燥空气通过该空气出口被排放到外部。在排放管30的后方安装有用于使排放管30旋转的马达40。

另外,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干燥器可包括:用于朝向干燥器的前部发射光的照明装置70;用于显示干燥器的驱动信息或允许施加输入的显示装置80;以及从外壳10向下延伸的把手90。

另外,干燥器可包括:外部温度传感器s1,用于感测目标对象或待干燥的身体部位的体温;空气温度传感器s2,用于感测外壳10中的加热空气的温度;以及控制器98,用于控制干燥器的驱动。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干燥器的元件。

参照图1、图2、图3a和图3c,外壳10可包括:外壳主体11,该外壳主体具有一体地联接的上外壳11a和下外壳11b以形成柱形管;以及柱形帽14,该柱形帽连接到外壳主体11的后部并具有形成在其中以引入空气的多个通孔141。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外壳主体11和柱形帽14可以单独地制造并且一体地联接。然而,外壳主体11和柱形帽14也可以从一开始就一体地制成。

形成有多个空气引入通孔150的后盖15可以设置在柱形帽14的后部处。后盖15可以插入形成在柱形帽14的后部处的开口中并与之联接,或者形成有多个空气引入通孔161的环16可以插入在柱形帽14的开口的周边与后盖15的周边之间,使得柱形帽14、后盖15和环16可以一体地联接。

上面或下面提到的“联接”的含义可以指两个元件通过众所周知的联接技术一体形成或组装的情况,所述联接技术例如是熔合、粘合、强制插入、螺钉紧固、螺栓紧固和键接合。

参照图2和图3c,风扇20可以安装在外壳10内部,并且可以包括第一风扇21和设置在第一风扇21的下游侧的第二风扇22。

第一风扇21的旋转轴(未示出)和第二风扇22的旋转轴(未示出)可以布置在同一轴线上,因此第一风扇21和第二风扇22可以在同一轴线上旋转,并且各旋转轴可以分开地布置在同一轴线上。

另外,由于第一风扇21设置在柱形帽14内,因此第一风扇21可主要执行如下功能,即:当第一风扇21旋转时,通过形成在柱形帽14中的通孔141、形成在后盖15中的空气引入通孔150以及形成在环16中的空气引入通孔161将外部空气引入外壳10中。

由于第二风扇22设置在第一风扇21的下游侧,因此第二风扇22可以主要执行将由第一风扇21引入的外部空气朝向与外壳10的前侧对应的排放管30传送的功能。

在使第一风扇21和第二风扇22分别主要执行空气引入风扇和空气排放风扇的功能的情况下,要引入的空气量和要吹送的空气量可以增加但是可以减少吹气噪声,从而干燥器可以安静地运行。

另外,通过仅操作第一风扇21和第二风扇22中的一个,可以减少从干燥器排放的干燥空气量。

通过旋转第一风扇21和第二风扇22使得第一风扇21和第二风扇22沿彼此相反的方向旋转,可以更有效地引入空气并吹送空气。

同时,风扇安装件27可以安装在第一风扇21和第二风扇22之间。在风扇安装件27中,多个杆26可以向外突出,然后各个杆26的端部261可以弯曲。由于杆26的弯曲端部261可以被强制插入形成在内套筒50中的凹槽515(这将在后面描述)内,因此风扇20可以固定在外壳10内的预定位置处。

安装在风扇20下游侧的加热器h可以形成为环形线圈加热器并加热从风扇20吹出的空气。空气温度传感器s2可以安装在加热器h的下游侧。空气温度传感器s2可以作为一对传感器设置在加热器h前方的左侧和右侧(参见图3c)。

同时,参照图2、图3a、图4和图5,柱形内套筒50可以设置在由上外壳11a和下外壳11b组成的外壳主体11的内部。内套筒50的外周表面可以与外壳主体11的内周表面联接,同时与外壳主体11的内周表面接触。

参照图3a,内套筒50可以制成为左套筒件51和右套筒件52,它们可以按如下方式进行组装:将固定螺钉513穿过形成在右套筒件52中的槽514紧固到形成在左套筒件51中的螺纹开口519中。

另外,参照图2和图3a,凹槽515可以形成在内套筒50的后部处,并且风扇20的杆26的端部261可以被强制插入凹槽515中,使得风扇20固定在外壳10内的预定位置处(见图2)。

另外,突出部分516可以形成在左套筒件51的内周表面中,并且螺纹开口517可以形成在突出部分516中。固定螺钉428可以穿过马达安装件42(这将稍后进行描述),并且可以与螺纹开口517螺纹连接,使得稍后描述的马达40固定在外壳11内的预定位置处。

参照图2、图3a、图5和图6,排放管30可以大体形成为前侧小而后侧是漏斗形的形状。排放管30的后部可以形成为柱形部分31,且排放管30的前部可以形成为预定的管部分32,并且在排放管30的前部和后部之间可以形成有截面积朝向排放管30的前部逐渐减小的扩口部分39。

在排放管30的柱形部分31的内部可以形成有圆形形状的空气入口33。管部分32可以形成为长方柱形状,并且长方形形状的空气出口34可以形成在排放管30的前侧处。

上述“长方形”的含义不仅是矩形,而且是具有不同尺寸的正交宽度的形状,例如轨道式形状和椭圆形状。

另外,尽管根据本公开形成在排放管30中的空气入口33为圆形形状并且空气出口34为长方形,但是本公开的方面不限于此,并且空气入口33和空气出口34可以修改成各种形状。

同时,由于形成在排放管30中的空气出口34不具有大尺寸并且小于空气入口33的尺寸,因此空气可以从空气出口34集中并排放到外部。

可以设置隔板38以分隔形成在排放管30内的空气通道,从而分散地排放空气。

另外,虽然图中未示出,但是出气口34可以形成为圆形形状,并且可以相对于排放管30的中心旋转线(未示出)不对称或者可以相对于中心旋转轴偏心。

参照图6,一对突起35可以形成在排放管30的柱形部分31中,以180度向外突出。这对突起35可以可滑动地插入稍后将描述的柱形引导件60的凹槽601中。

参照图2至图5,柱形引导件60可设置在内套筒50的前方。参照图3a,三个件61、62和63可彼此联接以形成柱形形状。

由于凹槽601形成在柱形引导件60的内表面中,因此排放管30的突起35可以按滑动的方式插入凹槽601中。同时,凹槽601可以形成闭合曲线,使得突起35在排放管30旋转的同时进行旋转。

凹槽601可以形成为当如图8中引导件60的内周表面变平时形成波形。所述波形可以是正弦波。

同时,柱形引导件60可以设置在内套筒50的前方并且联接到内套筒50,或者可以被外壳主体11的内周表面与内套筒50一起向内压,从而固定到在外壳10的内部。

如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所示,外壳主体、内套筒和引导件可以单独地制造并且彼此一体地联接。然而,外壳主体、内套筒和引导件可以一体制造,或者外壳主体、内套筒和引导件中的两者可以一体制造并联接到它们中的另一者。

在图3a中,附图标记518和605分别表示形成在内套筒50中的切除部分518和形成在引导件60中的凹槽605,通过该切除部分和凹槽允许线缆(未示出)穿过。

同时,一对向内突出块36可以从排放管30的柱形部分31向内突出以彼此相对,并且凹部37可以形成在每个向内突出块36中。

所述一对凹部37可以按180度布置以彼此相对,并且所述一对突起35和所述一对凹部37可以布置成使得连接所述一对凹部37的虚拟直线可以与连接所述一对突起35的虚拟直线正交。下面将描述的马达的连接器44可以插入凹部37中。

如图2、图3a和图5至图8所示,使排放管30旋转的马达40可以固定到马达安装件42,并且马达安装件42可以固定到上述内套筒50的左套筒件51和右套筒件52当中的左套筒件51。

马达安装件42可包括马达接合部42a以及与马达接合部42a一体形成的托架部42b,从而与上述内套筒50紧固。

马达接合部42a可以形成为柱形管部分421,马达40的至少前端插入该柱形管部分中。当螺栓429穿过形成在管部分421中的孔423而与形成在马达40前部处的螺纹开口401螺纹接合时,马达40与马达接合部42a接合。马达40的旋转轴41穿过形成在马达接合部42a中的中空部分422向前突出。

托架部42b包括从马达接合部42a向外突出的连接部分425以及从连接部分425的一侧向后弯曲的板体部分424。

同时,当固定螺钉428穿过形成在板体部分424中的通孔426而与形成在左套筒件51的突起516中的螺纹开口517螺纹接合时,托架部42b可以附接至内套筒50并且因此马达40可以固定在内套筒50中的预定位置处。

用于将马达40的旋转力传递到排放管30的动力传递装置可包括:矩形连杆块43,其连接到马达40的旋转轴41以固定到该旋转轴;以及圆棒形连接器44,其正交于旋转轴41设置并穿过连杆块43,使得两端441从连杆块43向外突出。

旋转轴41插入形成于连杆块43的一侧的水平开口431中从而固定到其上,并且连接器44穿过竖直地形成在连杆块43中的通孔432。

连接器44可以按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到连杆块43,或者可以按固定的方式连接到连杆块43。

连接器44的两端441可以插入排放管30的凹部37中,使得当驱动马达40时排放管30沿旋转轴41的旋转方向旋转。

连接器44的两端441可以按可旋转的方式或固定的方式插入凹部37中。在连接器44固定到连杆块43的情况下,连接器44的至少两端441可以按可旋转的方式插入凹部37中,因而连接器44和排放管30可以彼此连接从而相对于连接器44的中心轴线相对于彼此旋转。

在连接器44的两端441插入排放管30的凹部37中之后,止动件47可以与排放管30的向内突出块36接合。更具体地,当螺栓471穿过形成在止动件47中的孔472而与形成在向内突出块36中的螺纹开口361螺纹接合时,止动件47可以与排放管30接合。

由于排放管30和马达40如上相连接,因此连接器44可以在马达40旋转时旋转,并且排放管30可以在连接器44旋转时旋转。此时,从排放管30的柱形部分31向外突出的一对突起35插入形成在柱形引导件60的内周表面中的凹槽601内,从而沿凹槽601滑动。由此,排放管30可连同连接器44沿旋转轴41的旋转方向旋转,同时相对于连接器44的中心轴线以预定角度向前和向后旋转。

参照图9和图10,将提供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9是示出了柱形引导件60的扁平内表面的视图。附图标记61、62和63表示柱形引导件60的第一件、第二件和第三件。附图标记601表示形成在柱形引导件60的内表面中的凹槽。附图标记35a和35b表示形成在排放管30中的一对突起。角度表示从0度开始的360度范围内的相位角。另外,由图9中所示的凹槽601形成的波形的周期是120度,该波形在相位角为180度的两个部分中相对于基准线l在前向和后向上对称。

当马达40被驱动时,排放管30旋转并且排放管30中的一对突起35a和35b也沿着凹槽601运动。当一对突起35a和35b相对于凹槽601处于0°和180°的位置时,突起以相同的高度放置在基准线l处,由此排放管30的空气出口34可以在竖直方向上位于中心,例如如图9中所示位于0°处。在这样的位置处,当排放管30沿旋转轴41的旋转方向旋转时,一对突起35a和35b沿箭头方向运动。由此,当一对突起35a和35b的高度从基准线l朝向相对两侧倾斜并旋转30度时,一对突起35a和35b可以定位成距基准线l最远以彼此相对。然后,当一对突起35a和35b从上述位置旋转60°时,一对突起35a和35b可以再次位于基准线l上。然后,当一对突起35a和35b进一步旋转90度时,一对突起35a和35b最远离基准线倾斜。然后,当一对突起35a和35b进一步旋转120度时,一对突起35a和35b可以位于基准线l上。然后,重复执行上述运动。

由此,当旋转轴41旋转时,排放管30沿旋转轴41的旋转方向相对于连接器44的中心轴线旋转预定角度。因而,在排放管34的空气出口34旋转的同时,排放管30的空气出口34的位置可以从旋转中心朝向一侧改变,然后该位置可以再次朝向另一侧改变(参见图10)。因此,在排放角度改变时,从空气出口34排放的干燥空气可以分散到更宽的区域,并且可以广泛地延长干燥区域。

同时,在马达40停止时排放管30不旋转的情况下,从空气出口34排放的空气的方向不会改变。由于排放管30的空气出口34的尺寸形成为小于空气入口33,因此干燥空气可以仅通过空气出口34被集中排放。当驱动马达40时,排放管30旋转,因而在排放管30旋转时从空气出口34排放的干燥空气可以被分散。也就是说,由于控制马达40的驱动,因此在必要时可以将空气集中或分散地朝向干燥目标排放。

在图11和图12中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方式的排放管和马达之间的联接配置。

图11中所示的排放管300可以包括:与上述实施方式一样位于排放管300的后部处的柱形部分310;在排放管300的前部处的长方形主体部分320;以及形成在排放管300的前部和后部之间的漏斗状扩口部分390。在排放管300中可以形成有圆形空气入口和长方形空气出口。

彼此相对的一对孔360可以形成在柱形部分310中,并且连接器的两端441可以按可旋转的方式插入孔360中。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描述了其中一对孔360形成为穿透柱形部分310的实施例。孔36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不穿透柱形部分310,并且可以形成为从柱形部分310的内表面向外凹的凹槽。

马达40可以包括如上述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旋转轴41,并且可以与安装到内套筒50的马达安装件42接合。

同时,即使在图11和图12中所示的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突起350可以形成在排放管300中并由此以可运动的方式插入凹槽601中。

同时,参照图2、图3a、图4和图5,排放盖77可以形成为柱形,以便在排放管30中容纳在外壳主体11的前部和排放管30之间,并且可以按固定的方式被设置。排放管30的前部可以位于排放盖77的内侧。

排放盖77的后端可以联接到上述柱形引导件60的前端,并且排放盖77的前端可以向前延伸到外壳主体11的前端。

由于在排放盖77的后端和排放管30之间插设有环形密封件78,因此防止了可能穿过排放盖77和排放管30之间泄漏的从风扇20吹出的空气泄漏到外部。

密封件78的外周表面可以按固定的方式固定到排放盖77,并且密封件78的内周表面可以按不固定的方式设置,使得排放管30可以在不干涉密封件78的情况下进行旋转。

参照图2和图3b,固定环79可以突出地插入排放盖77中,由此固定环79可以插设在排放盖77和外壳主体11之间。

外部温度传感器s1可以安装在固定环79的后方。外部温度传感器s1可以感测被从排放管30的空气出口34排放的干燥空气所击中的干燥目标的温度。

照明装置70可以设置在固定环79的前方。照明装置70可以包括发光面板71、光漫射模块72、光导73和前帽74。

发光面板71可以是设置有至少一个led模块(未示出)的发光二极管(led)面板。可以设置两个半弧形面板件以形成一个环形面板71。发光面板71可以联接到固定环79。

光漫射模块72可以设置在发光面板71的前方。光漫射模块72可以形成为可以通过分散从发光面板71发出的光来发射光的导光片。类似于发光面板71,可以设置两个半弧形模块件以形成一个环形模块。

环形光导73可以设置在光漫射模块72的前方,使得已经穿过光漫射模块72的光由光导73沿向前方向引导从而以分散的方式被发射。

同时,前帽74可以插入外壳主体11的前开口中,从而覆盖该前开口。发光面板71、光漫射模块72、光导73可以插设在前帽74和排放盖77之间。

同时,一对离子发生器75可以设置在发光面板71和/或光漫射模块72处。插入有喷嘴751的离子发生器盖752可以插入形成在光导73中的开口731中,使得从离子发生器75排放的负离子从干燥器的前部排放。

因而,当干燥空气被排放到干燥目标对象时,等离子体被排放并由此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因此,可以去除空气中包含的诸如各种细菌的有害物质,并且可以中和并粗化空气中的灰尘等,从而防止诸如灰尘等的异物附着到干燥目标对象,并且目标对象的皮肤和头发可以保持湿润。

同时,参照图2、图3c和图5,安装在干燥器的前部处的显示装置80可包括:固定基座81,其一端插入形成在上述后盖15的中心处的开口151并联接到该开口;设置在固定基座81的后部处以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面板82;以及用于联接固定基座81和显示面板82的装饰环83。

显示面板82可以形成为触摸面板,并且可以显示由使用者直接输入的各种驱动要素,诸如干燥空气的加热温度、排放速率、干燥持续时间等。此外,显示面板82可以从外部输入装置接收驱动所需的信息(例如适合于干燥目标对象的加热温度、干燥持续时间等),并且可以显示所接收的信息。

因而,使用者可以在容易地识别显示在显示面板82上的当前驱动信息的同时执行干燥操作,且可以根据干燥目标对象来接收诸如用于干燥空气的最佳温度、风量、风速、干燥持续时间等的操作信息,并且根据每个干燥目标对象执行不同的最佳操作。

同时,参照图2和图3d,联接到外壳10的下侧的把手90可以形成为半弧形的左把手件91a和右把手件91b。把手90可包括把手主体91和联接到把手主体91的下侧的下盖93。

左把手件91a和右把手件91b可以借助固定螺钉912而联接到从外壳主体11的下侧突出的下延伸部分111。下盖93可以借助从下盖93的上表面向上突出的插入突起931而与把手主体91组装在一起。

同时,具有在其中冲压出的散热通孔941的散热帽94可以插设在把手主体91和下盖93之间。

散热帽94的上表面可以与把手主体91的下侧焊接在一起。下盖93的插入突起931可以被强制插入孔942中,从而联接到散热帽94。

环形的第一电端子95可以插设在散热帽94和下盖93之间。第二电端子96可以设置在下盖93的底部的中心处。第一电端子95和第二电端子96可以电连接到外部电源(未示出)。

同时,两个触摸按钮915和916可以竖直安装在右把手件91b中。按钮盒917和按钮壳体97可以安装在两个触摸按钮915和916的前方。

触摸按钮915和916中的一个是干燥器的on/off开关,另一个可以是马达40的on/off开关。

另外,控制器98可以设置在把手主体91内。电池99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在把手主体91的下侧空间中。电池99可以通过从第一电端子95和第二电端子96接收电力来充电。

同时,参照图13,把手90被保持在支架100中,因此即使在使用者没有握持干燥器的状态下也可以驱动干燥器。可以调节干燥器的高度和角度以适合干燥目标对象的尺寸,然后排放干燥空气。

根据本公开的干燥器,存在如下的一种或多种效果。

首先,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干燥器形成为使得马达的旋转轴和排放管经由连接器彼此连接,以使用于将干燥空气排放到外部的排放管可以在沿马达的旋转轴的旋转方向旋转的同时在相对于旋转轴线形成预定角度的轴线上旋转,因此可以实现在使排放管旋转的同时改变方向的机构。

第二,本公开被配置成使得其中形成有通孔的连杆块固定到旋转轴的一端,并且连接器穿过通孔以与旋转轴正交,使得排放管可以连接到连接器的两端以便可围绕连接器的轴线旋转,从而可以实现用于排放管的双轴旋转的有效机构。

第三,本公开被配置成使得用于产生使排放管旋转的动力的马达的至少一部分插入马达安装件的马达接合部中,使得马达可以与马达接合部接合,并且托架部形成为从马达接合部的外侧延伸,使得托架部附接至设置在外壳内部的内套筒,从而马达可以容易地固定在外壳内的预定位置处。

第四,根据本公开的干燥器被配置成使得形成在排放管中的一对突起在排放管旋转时旋转,同时沿着在引导件中形成的闭合曲线和波形形状的凹槽引导,并且与马达的旋转轴正交连接的连接器的两端插入形成在排放管中的一对凹部或一对孔中,因此排放管可沿旋转轴的旋转方向旋转,同时相对于连接器的轴线在前向和后向上旋转预定角度,这导致排放管的空气出口连续地从一侧运动到另一侧并从另一侧运动到一侧。因而,由于从空气出口排放的干燥空气的方向不断变化,因此排放到干燥目标体部的干燥空气可以广泛分散,从而可以有效地干燥目标体部。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通过本公开实现的效果不限于上面具体描述的内容,并且从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中未提及的其它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