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90588发布日期:2020-03-27 19:37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干燥器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排放干燥空气的干燥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能够在提高空气的吸入率的同时改善空气排放的直线性并且根据需要将干燥空气分散地排放到待干燥区域的干燥器。



背景技术:

当使用干燥器来干燥人体时,必须防止人体被烧伤,并且干燥空气的温度必须保持在对使用者来说舒适的温度。此外,干燥器必须设计成尽可能快地完成所需的干燥操作,以减少可归因于空气流动的噪音,并使使用者方便使用干燥器。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干燥器,不仅要考虑其整体形状和尺寸、从其排放的干燥空气的温度、排放量、排放速率和排放方向,而且还要考虑待干燥的主体的特性。

特别是,当难以及时通知使用者被干燥的对象(例如儿童或宠物)在干燥操作期间遭受疼痛或不适时,需要设计一种能够执行最适合于对象的身体特性的干燥操作的干燥器。换句话说,优选设计一种干燥器,使得干燥空气的排放温度、排放量、排放速率和排放方向基于待干燥对象的身体特性的变化或待干燥区域的条件(例如,温度)的变化而被自动地控制。此外,优选设计一种干燥器,使得其能够使待干燥对象(例如儿童或宠物)能够享受干燥过程,同时在干燥期间激发对象的好奇心。

然而,因为传统的干燥器被构造成使用单个风扇来排放干燥空气,所以存在如下问题:当风扇以高rpm旋转以便增加干燥空气的排放量或排放速率时干燥器过热并且产生过大的噪音和振动。此外,传统的干燥器的问题在于,仅使用设置在干燥器中的单个风扇,难以根据待干燥对象的特性以逐步方式控制干燥空气的排放量或排放速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us2003/0079366a1公开了一种干燥器,其中连接到低速旋转马达的多个叶片彼此隔开预定间隔从而以逐步方式加速干燥空气。然而,由于多个叶片构造成单独地引入和排放空气,因此对于可以控制空气的排放量或排放速率的程度存在限制,类似于上述配备有单个风扇的干燥器。

与上述美国专利不同,us2006/0254073a1公开了一种干燥器,其构造成通过同轴设置并在相同方向上旋转的两个叶片来加速干燥空气。然而,干燥器的问题在于,必须在两个叶片之间设置额外的翼片,以便补偿经过上游叶片的气流的周向分量速度,并且由于由翼片造成的阻力或摩擦力而降低风扇的效率。

另外,由于传统的干燥器被构造成使得干燥空气从其排放的出口被固定地设置,使得干燥空气仅在一个方向上集中排放,因此存在难以在相对较宽的区域执行干燥操作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kr10-1490979b1公开了一种干燥器,其适于通过旋转叶片增加干燥空气的排放范围,该旋转叶片设置在出口处并通过气流而旋转。然而,存在的问题是由于旋转叶片的操作而发生噪音和振动,并且干燥空气过度分散,从而降低了干燥性能。此外,由于旋转叶片总是旋转,因此存在难以集中排放干燥空气的问题。

与上述韩国专利不同,kr2017-0065327a公开了一种用于干燥器的喷嘴,其适于通过旋转设置在喷嘴中的挡板来控制空气的排放方向,干燥空气从该喷嘴排放到右侧或左侧。然而,因为喷嘴中设置有挡板驱动马达和方向改变单元,所以阻碍了空气流动。此外,由于喷嘴中的挡板仅围绕一个轴线自动旋转而喷嘴本身没有自动旋转,因此干燥空气的分散方式存在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公开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并且本公开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由风扇的操作引起的过热、噪音或振动的发生最小化并且能够以逐步的方式控制干燥空气的排放量或排放速率的干燥器。

本公开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提高空气的吸入率的同时确保空气排放的直线性的干燥器。

本公开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将干燥空气分散地排放到期望被干燥区域的干燥器。

本公开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将干燥空气分散地排放到待干燥区域同时最小化对干燥空气流的干扰的干燥器。

本公开的目的不限于上述目的。根据以下详细描述和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本公开的其他具体细节将变得显而易见。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上述和其它目的可以通过提供一种干燥器来实现,该干燥器包括:中空的壳体;风扇,该风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以使空气被引入到所述壳体中并从所述壳体排放到外部;加热器,该加热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以加热借助于所述风扇引入到所述壳体中的空气;以及排放管,该排放管的一侧设置有入口,已经经过所述风扇和所述加热器的空气被引入到该排放管中,并且该排放管的另一侧设置有出口,已经经由所述入口引入的空气从该出口排放。这里,所述风扇包括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所述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围绕由该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共用的假想轴线在相反的方向上旋转,由此可以以逐步的方式控制干燥空气的排放量或排放速率。

所述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均可以为轴流式风扇且可以包括:风扇马达,该风扇马达包括沿所述假想轴线延伸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所连接的毂;以及多个叶片,所述多个叶片在其第一端连接到所述毂的外周表面并在其第二端设置有梢端。

所述第一风扇可以位于所述第二风扇的上游,其中,所述第一风扇的叶片(下文中称为“第一叶片”)可以联接到所述第一风扇的所述毂(下文中,称为“第一毂”)的外周表面以形成第一叶片根部,其中,所述第二风扇的叶片(下文中称为“第二叶片”)可以联接到所述第二风扇的所述毂(下文中,称为“第二毂”)的外周表面以形成第二叶片根部,并且其中,每个所述第一叶片和每个所述第二叶片可以在相反的方向上倾斜,由此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可以在相同的方向上排放空气。

第二叶片的数量可以大于第一叶片的数量,并且壳体可设置成围绕第一风扇并且可以在其与第一风扇的外周相对应的侧表面中设置有多个通孔,由此可以确保空气排放的直线性同时还可以提高空气的吸入率。

排放管可以设置在壳体中,以便在至少一个方向上旋转,由此可以将干燥空气分散地排放到待干燥区域。

干燥器还可以包括柱形的引导件,该引导件设置在壳体内并且在其内周表面中设置有凹槽,并且排放管可以包括突出部,该突出部形成在排放管的外表面上并且在布置在凹槽中的状态下沿所述凹槽可滑动地移动。

凹槽可以在引导件的内周表面中形成闭合曲线并且可以形成在引导件的内周表面中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圆形形状,或者可以在引导件的内周表面中形成波浪形状。

干燥器还可以包括:旋转马达,该旋转马达是电启动的;以及连接器,该连接器的一端连接到旋转马达的旋转轴并且另一端连接到排放管以便将动力从旋转马达传输到排放管,其中,连接器可以在正交于旋转轴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其中,排放管可以在旋转马达启动时既绕旋转轴又绕连接器的纵向轴线旋转,由此可以将干燥空气分散地排放到待干燥的区域同时最小化对干燥空气的流动的干扰。

将从以下对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充分得出解决上面未提到的问题的手段。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其他优点,其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干燥器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干燥器的纵向剖视图;

图3a和图3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干燥器的一些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安装有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干燥器的支座的操作状态的视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支座的纵向剖视图;

图6是其上安装有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干燥器的支座的上部的剖视图;

图7是以剖视图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干燥器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包括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干燥器的风扇的一些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干燥器中设置的风扇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干燥器中设置的风扇的叶片根部的视图;

图11是风扇的立体图,该风扇设置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干燥器中;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包括排放管的一些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示出设置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干燥器中的排放管和旋转马达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示出设置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干燥器中的排放管和旋转马达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示出设置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干燥器中的引导件的内表面的展开图;

图16是示出设置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干燥器中的排放管的旋转阶段的视图;

图17是示出设置在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方式的干燥器中的引导件的内表面的展开图;

图18是示出设置在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方式的干燥器中的排放管和旋转马达的分解立体图;以及

图19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干燥器的立体图,其中壳体被部分地剖开。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见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公开彻底和完整,并且将本公开的范围完全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本公开仅由权利要求的类别限定。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可以省略对本领域公知的设备构造或过程的详细描述,以避免模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公开的理解。只要有可能,在整个附图中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示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在下文中,将参见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干燥器。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干燥器的立体图。

参见图1,干燥器100是使用通过其排放口174排放的干燥空气来干燥人或宠物的装置。

作为示例,如稍后将描述的,干燥器100中设置有电池80,以允许使用者携带干燥器100到任何位置并干燥待干燥对象。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代替电池80,可以以有线或无线方式将外部电力施加到干燥器100。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者还可以在抓住干燥器100的同时干燥待干燥对象。

除了排放干燥空气之外,干燥器100还可以提供护理待干燥对象的各种功能。现在将结合干燥器100中提供的相关部件来简要描述各种功能。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干燥器的纵向剖视图。图3a和图3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干燥器的一些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参见图2,干燥器100包括:中空壳体110;用于使空气被引入到壳体110中然后被排放到外部的风扇150;以及用于加热借助于风扇150而被引入到壳体110中的空气的加热器h。排放到壳体110的外部的空气流可以由排放管170来引导。

参见图2和图3a,干燥器100可包括用于向前发光的照明单元10以及用于产生离子的离子发生器20。作为示例,由于从设置在照明单元10中的发光面板11发出的光通过光漫射模块12和光导13从干燥器110向前辐射,因此即使在暗处进行干燥操作也可以容易地观察待干燥对象的皮肤和头发的状态。此外,由于离子发生器20产生的离子通过离子喷嘴21从干燥器100向前排放,因此可以防止诸如灰尘的异物粘附到待干燥对象上并使待干燥对象的皮肤和毛发保持湿润。

参见图2和图3b,由使用者抓握的手柄可以联接到壳体110的下部。手柄可以包括限定手柄的外围表面的手柄主体120以及联接到手柄主体120的下部以便限定手柄的下表面的手柄端部130。

举例来说,手柄主体120可以被构造成具有柱形形状,并且手柄端部130可以被构造成具有半球形状。换句话说,手柄的外周可以构造成具有圆形形状。在这种情况下,供安装手柄的承座220也可以构造成具有带有圆形形状的内周。手柄中可以设置有向稍后描述的风扇150、加热器h、照明单元10、离子发生器20、旋转马达160和显示单元40供电的可再充电电池80。

根据该实施方式,由于干燥器100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在支座200上,因此使用者可以在不抓住干燥器100的情况下对待干燥对象执行干燥操作(参见图4)。因此,具有使使用者能够在不必握持干燥器100的情况下对待干燥对象执行干燥操作的优点。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在其上安装干燥器100之外,支座200还可以用于各种功能,例如为待干燥对象提供治疗以及净化室内空气。现在将结合支座200中设置的部件简要描述各种功能。

图4是示出安装有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干燥器的支座的操作状态的视图。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支座的纵向剖视图。图6是其上安装有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干燥器的支座的上部的横截面图。

参见图5,支座200包括:支架230,其在上下方向或z轴方向上延伸;设置在支架230下方的底座210;承座220,其设置在支架230上并且其上可拆卸地安装手柄;以及限定支座200的侧面外观的罩240。

支座200所在的室内空间中的空气可以借助风扇283和284被引入支座200,然后可以通过空气净化单元280净化空气。举例来说,空气净化单元280可包括光催化过滤器281和用于激活光催化过滤器281的发光模块282,光催化过滤器281能够通过经由光化学反应分解有害物质的原理来消除宠物或老年人的难闻气味。

支座200可包括用于向前辐射光的光疗单元270。举例来说,光疗单元270可以设置在支架230的前表面上,并且可以辐射来自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具有与自然光相似的光谱的光,以便有助于缓解使用者或宠物可能因在户外度过的时间不足而引起的抑郁症。

参见图5和图6,由于承座220构造成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并在水平和前后方向上旋转,所以干燥空气从安装在承座220上的干燥器100排放的方向可以在上下方向和水平方向和/或前后方向上改变(见图4)。举例来说,承座220可以通过从升降马达262经由联接到承座220的支撑件250和连接到支撑件250的竖直杆239传递的动力而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此外,通过从旋转马达263经由支撑件250传递的动力,承座220可以围绕装配到形成在竖直杆239中的孔中的突出部251b水平旋转。此外,承座220可以因从倾斜马达261经由在其一部分处形成的倾斜齿223a传递的动力而在前后方向上旋转(即,倾斜)。

支架230可有设置有可再充电电池291,用于向风扇283和284、空气净化单元280、光疗单元270、升降马达262、旋转马达263和倾斜马达261供电。在这种情况下,电池291可以通过经由联接到底座210的对接站294施加的外部电力而被充电。

同时,手柄可以设置有一对电极端子e11和e12(参见图3b),并且承座220可以设置有分别对应于该对电极端子e11和e12的一对电极端子e21和e22。结果,当手柄安装在承座220中时,外部电力可以经由这些电极端子而被施加到干燥器100的电池80,从而对电池80充电。

此外,由于设置在手柄处的突出肋121和磁体m11和m12(见图3b)分别联接到设置在承座220处的装配凹槽p0或磁体m21和m22,所以可以将手柄引导并固定到承座220上的预定位置。

本公开旨在提供一种干燥器100,其能够以逐步的方式控制干燥空气的排放量或排放速率,并且如果需要,能够将干燥空气分散地排放到待干燥区域,同时最小化由于风扇150的操作引起的过热、噪音或振动的发生。现在将更详细地描述干燥器。

在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干燥器。

图7是以剖视图示出的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干燥器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包括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干燥器的风扇在内的一些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参见图7和图8,干燥器100包括中空壳体110和设置在壳体110内的风扇150、加热器h和排放管170。壳体110可包括由彼此一体地联接以限定柱形管的上壳体110a和下壳体110b组成的壳体主体、联接到壳体主体的后部的柱形后帽140以及联接到后帽140的后端的后盖141。这里可以通过形成在后帽140中的通孔140a和形成在后盖141中的通孔14ia将空气引入壳体110。根据该实施方式,环形构件142可以插入在后帽140和后盖141之间。这里,空气可以通过形成在环形构件142中的通孔142a引入到壳体110中。

壳体110的前部可以相对于手柄限定锐角,并且壳体110的后部可以相对于手柄限定钝角。由于以这种方式构造的干燥器100有利地向下排放干燥空气,所以可以容易地对待干燥对象进行干燥操作,该待干燥对象例如儿童或宠物通常被定位成低于干燥器。此外,可以防止粘附到握住手柄的使用者的手上的异物或水通过通孔140a和14ia而被引入到壳体110中。

风扇150包括第一风扇151和第二风扇152。这里,后帽140设置成围绕第一风扇151,并且通孔140a可以包括形成在后帽140的对应于第一风扇151的外周的侧表面中的多个通孔。因此,空气可以更容易地通过通孔140a引入到第一风扇151中。

加热器h可以位于风扇150的下游,以便加热已经通过风扇150的空气。温度传感器s2可以位于加热器h的下游,以便检测已经通过加热器h的空气的温度。例如,干燥器100可包括控制器90,控制器90控制加热器h的操作,使得由温度传感器s2检测的空气温度不超过参考温度。

根据实施方式,形成在后盖141的中心的开口141b可以设置有显示单元40。这里,显示单元40可以包括装配到开口141b中的底座41、联接到底座41的后端并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面板42以及用于将底座41连接到显示面板42的装饰环43。这里,显示在显示面板42上的信息可包括干燥空气的温度、空气的排放量、空气的排放速率、干燥时间、待干燥对象的干燥区域的温度等。

图9是设置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干燥器中的风扇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示出设置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干燥器中的风扇的叶片根部的视图。

参见图9,第一风扇151和第二风扇152可以绕由第一风扇151和第二风扇152共享的假想轴线旋转,并且可以在相反的方向上旋转(见图11)。

第一风扇151和第二风扇152中的每一者可以是轴流式风扇。根据该实施方式,第一风扇151和第二风扇152可以通过来自单个风扇马达的动力在相反的方向上旋转。这里,单个风扇马达的旋转轴可以插入到中空轴中,并且旋转轴和中空轴可以经由齿轮系彼此连接,以便在相反的方向上旋转。换句话说,第一风扇151可以连接到旋转轴,并且第二风扇152可以连接到中空轴,使得第一风扇151和第二风扇152在单个风扇马达启动时在相反的方向上旋转。

然而,在以下公开中,第一风扇151和第二风扇152被描述为通过从单独的风扇马达供应的电力在相反的方向上旋转。在这种情况下,干燥器100可以包括控制器90,用于控制各个第一风扇151和第二风扇152的开/关操作和转速。分别设置在第一风扇151和第二风扇152处的风扇马达可以是能够控制其转速的无刷直流马达(bldc)。因此,控制器90能够通过控制各个第一风扇151和第二风扇152的开/关操作和转速来以逐步的方式控制排放干燥空气的量或排放速率。

第一风扇151和第二风扇152中的每一者可包括风扇马达、毂和多个叶片。第一风扇151的风扇马达154(下文中,称为“第一风扇马达”)可包括沿假想轴线ia延伸的旋转轴154a(下文中,称为“第一旋转轴”),并且第二风扇152的风扇马达155(下文中,称为“第二风扇马达”)也可以包括沿假想轴线ia延伸的旋转轴155a(下文中,称为“第二旋转轴”)。第一旋转轴154a可以连接到第一风扇151的毂15ia(下文中,称为“第一毂”),第二旋转轴155a也可以连接到第二风扇152的毂152a(下文中,称为“第二毂”)。第一风扇151的叶片151b(下文中,称为“第一叶片”)可以在其第一端处联接到第一毂15ia的外周表面,并且可以在其第二端设置有梢端。第二风扇152的叶片152b(下文中,称为“第二叶片”)可以在其第一端处联接到毂152a的外周表面,并且可以在其第二端处设置有梢端。

风扇150可包括风扇支座,风扇支座接收第一风扇马达154和第二风扇马达155。风扇支座可包括支座主体156和联接到支座主体156的支座盖157。例如,第一风扇马达154可以通过形成在支座主体156的前表面中的开口插入到支座主体156中,并且第二风扇马达155可以通过形成在支座盖157的后表面中的开口插入到支座盖157中。这里,第一旋转轴154a可以通过形成在支座主体156的后表面中的轴孔156h连接到第一毂15ia,并且第二旋转轴155a可以通过形成在支座盖157的前表面中的轴孔157h连接到第二毂152a。

就由风扇150引起的从风扇的上游方向到其下游方向的空气流动而言,以上描述可以公开如下。也就是说,第一风扇马达154可以容纳在第一毂15ia中,并且从第一风扇马达154沿上游方向延伸的第一旋转轴154a可以连接到第一毂15ia。此外,第二风扇马达155可以容纳在第二毂152a中,并且从第二风扇马达155沿下游方向延伸的第二旋转轴155a可以连接到第二毂152a。

参见图9和图10,第一风扇151可以位于第二风扇152的上游。虽然第一风扇151和第二风扇152围绕假想轴线ia在相反的方向上旋转,但是第一风扇151和第二风扇152都引起空气从后侧流向前侧。

具体地,假设观察者从风扇150的下游侧朝向风扇的上游侧观察风扇150,则当第一风扇151在逆时针方向上(即,在基于+ia的方向的旋转方向上)旋转而第二风扇152在顺时针方向上(即,在基于-ia的方向的旋转方向上)旋转时(参见图11),第一风扇151和第二风扇152都可以使空气从后侧流向前侧。

为此,第一风扇151的叶片根部br1(下文中,称为“第一叶片根部”)和第二风扇152的叶片根部br2(下文中,称为“第二叶片根部”)可以被构造成相对于假想轴线ia在相反的方向上倾斜。这里,叶片根部是毂和叶片彼此连接的部分,并且也称为“叶片基部”。换句话说,第一叶片根部br1可以通过将第一叶片151b联接到第一毂15ia的外周表面而形成,并且第二叶片根部br2可以通过将第二叶片152b联接到第二毂152a的外周表面来形成。

由于第一叶片根部br1相对于假想轴线ia在-ρ方向上倾斜,而第二叶片根部br2相对于假想轴线ia在+ρ方向上倾斜,因此第一风扇151和第二风扇152二者即使在第一风扇151和第二风扇152在相反的方向上旋转时也可以使空气沿+ia方向流动。

就来自风扇150的上游侧的下游空气流动而言,上述构造可描述如下。具体地,当第一风扇151在第一方向上旋转时,第一叶片根部br1在第一方向上的端部可以比第一叶片根部br1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端部定位在更上游的位置。当第二风扇152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旋转时,第二叶片根部br2在第二方向上的端部可以比第二叶片根部br2在与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端部定位在更上游的位置。

通过第一风扇151的空气包括周向分量速度。因为周向分量速度不仅使输出空气的直线性恶化而且还产生涡流,从而扰乱空气流动,因此周向分量速度成为降低效率或性能的原因。相反,根据本公开,由于在空气通过第二风扇152时可以减小已经通过第一风扇151的空气的周向分量速度,因此具有增强通过第二风扇152的空气的直线性的优点。

图11是设置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干燥器中的风扇的立体图。

参见图11,第二叶片152b的数量可以大于第一叶片151b的数量。作为示例,第二叶片152b的数量可以是六个,并且第一叶片151b的数量可以是五个。然而,叶片的数量以及第一叶片151b和第二叶片152b的数量之间的差异不限于此。当叶片的数量相对较大时,空气被细分和吹送,因此有利于吹出轻微的风。相反,当叶片的数量相对较少时,可以吹出相对较强的风。

换句话说,由于具有相对少量叶片的第一风扇151位于第二风扇152的上游,因此可以增加空气的吸入量。此外,由于具有相对大量叶片的第二风扇152位于第一风扇151的下游,因此有利于排放较温和的风。特别地,由第一风扇151吹送的强空气可以在通过第二风扇152时产生强烈且温和的气流。在这方面,应当理解,第一风扇151用于实现空气的吸入,而第二风扇151用于实现空气的排放。

参见图11,第一叶片151b和第二叶片152b的毂半径rh可以彼此相同,并且第一叶片151b和第二叶片152b的梢端半径rt可以彼此相同。这里,毂半径rh是毂的中心与毂的外周之间的距离,并且梢端半径rt是毂的中心与叶片的梢端之间的距离。这样,由于第一风扇151和第二风扇152的毂半径rh彼此相同并且第一风扇151和第二风扇152的梢端半径rt彼此相同,因此可以防止在通过第一风扇151和第二风扇152的气流中产生不希望的涡流。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包括排放管在内的一些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参见图12,排放管170可以在其一侧(即,其上游侧)设置有入口173,已经通过风扇150和加热器h的空气被引入到入口173中,并且排放管170可以在其另一侧(即,其下游侧)设置有出口174,从该出口174排放引入到入口173中的空气。

排放管170的后部可以构造成具有柱形部分171,并且排放管170的前部可以构造成具有管部分172。前部和后部之间的中间部分可以构造成具有裙部179,裙部179的横向截面积朝向前逐渐减小,从而整体上限定漏斗形状。这里,柱形部分171可以在其上游侧设置有圆形入口173,并且管部分172可以在其下游侧设置有椭圆形出口174。

出口174可以构造成尺寸小于入口173的尺寸。出口174可以构造成使得其水平长度和垂直长度中的一者比另一者长。举例来说,出口174可以构造成具有椭圆形形状。这里,椭圆形形状可以被认为具有不仅包括简单的矩形形状而且包括其中彼此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彼此不同的诸如轨道形和椭圆形之类的形状的形状。因此,引入到入口173中的空气可以通过出口174集中地排放到待干燥对象上。

根据该实施方式,排放管170可以在其中设置有隔板178(参见图2)。隔板178分隔通过排放管170的空气的流动路径,使得引入到入口173中的空气沿预定方向分开并通过出口174排放到外部。隔板178可以构造成不仅具有平板形状而且还具有诸如“v”形的弯曲形状。此外,隔板178可以设计成根据通过排放管170的空气的流动在预定角度范围内平稳地摆动。

根据该实施方式,干燥器100可包括排放盖187和密封构件188。排放盖187可设置在上壳体110a和下壳体110b的前部与排放管170之间,并且可构造成具有圆形形状以便在其中容纳排放管170的一部分。排放盖187的后端可以联接到后面将描述的引导件180,以便固定在预定位置。密封构件188可以设置在排放盖187的后端和排放管170之间,并且可以构造成具有圆形形状,以防止风扇150吹出的空气通过排放管170和排放盖187之间的间隙排放到外部。

在本公开中,排放管170设置在壳体110中,以便至少在一个方向上旋转。因此,当排放管170不旋转时,可以实现其中干燥空气通过出口174集中地排放到待干燥区域的会聚风,并且当排放管170旋转时,可以实现其中干燥空气通过出口174分散地排放到待干燥的较宽的区域的分散风。

为此,干燥器100可包括柱形引导件180,该柱形引导件180设置在上壳体110a和下壳体110b中并且包括形成在其内周表面中的凹槽184。引导件180可以由第一至第三引导件181、182和183组成,这些引导件彼此联接以限定柱形形状。然而,引导件180不限于此,并且还可以初始构造成具有整体的柱形形式。引导件180可以在其后端处联接到稍后将对其进行描述的内套筒112的前端,以便固定在预定位置。

此外,排放管170可以包括突出部175,该突出部175形成在排放管的外周表面上并且设置在凹槽184中并且沿着凹槽184以可滑动的方式移动。换句话说,排放管170可以由于突出部175沿凹槽184移动而在预定的方向上旋转。突出部175可以从柱形部分171径向向外突出。突出部175可以包括一对突出部175a和175b,它们在圆周方向上彼此间隔开180度角。这里,柱形部分171的圆周方向是与引导件180的圆周方向相对应的方向。尽管沿凹槽184移动的突出部175的数量是两个的情况比突出部175的数量是一个的情况更有利,但本公开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代替突出部175,球或滚子也可用于沿凹槽184移动。

凹槽184可以在引导件180的内周表面中形成闭合曲线,使得凹槽184连续地引导突出部175的滑动运动。凹槽184可以形成在引导件180的内周表面中,从而可以限定各种形状,这将在后面更详细地描述。

图13是示出设置在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干燥器中的排放管和旋转马达的分解立体图。图14是示出设置在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方式的干燥器中的排放管和旋转马达的分解立体图。图15是示出设置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干燥器中的引导件的内表面的展开图。图16是示出设置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干燥器中的排放管的旋转阶段的视图。

参见图12和图13,虽然排放管170可以由使用者手动旋转,但是排放管170也可以响应于预定的控制信号而自动旋转。为此,干燥器100可以包括连接器164和电启动的旋转马达160。这里,连接器164可以在其一端连接到旋转马达160的旋转轴161并且在其另一端连接到排放管170,以便将由旋转马达160产生的电力传送到排放管170。

连接器164可以经由连接块163连接到旋转马达160的旋转轴161。因此,由于旋转轴161固定到连接块163并且柱形连接器164装配到连接块163中,所以在旋转马达160启动时,连接器164可以在旋转轴161的旋转方向上旋转。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器164可以直接连接到旋转轴161。

连接器164的两个端部164a可以连接到排放管170。为此,排放管170可以包括一对凹陷部分177,这一对凹陷部分177在与旋转轴161的旋转方向对应的方向上彼此成角度地间隔开180度。这里,凹陷部分177可以形成在柱形部分171的内周表面中,并且旋转轴161的旋转方向是与柱形部分171的圆周方向对应的方向。

将参见图13描述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凹陷部分177可以形成在向内的块176中,向内的块176从柱形部分171的内周表面向内突出。这里,可以通过将连接器164的两个端部164a装配到一对凹陷部分177中然后将一对止动件167联接到向内的块176来防止连接器164与凹陷部分177分离。例如,多个联接孔167a和176a可以以对齐的方式形成在止动件167和向内的块176中,并且螺钉168可以与联接孔167a和176a接合,结果止动件167和向内的块176彼此联接。

将参见图14描述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凹陷部分177可以通过沿径向向外的方向压下柱形部分171的内周表面的一部分而形成。这里,由于连接器164的两个端部164a插入到一对凹陷部分177中,因此可以防止连接器164与凹陷部分177分离,而不使用诸如止动件167的附加部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接器164可以在正交于旋转轴161的方向上延伸,并且连接器164的两个端部可以可旋转地装配到凹陷部分177中。因此,当旋转马达160启动时,排放管170可以围绕旋转轴161和连接器164的纵向轴线旋转。

换句话说,排放管170的旋转轨道可以由突出部175确定,突出部175装配到凹槽184中并沿其移动,并且排放管170的旋转运动可以通过连接器164来执行,连接器164装配到凹陷部分177中并传输来自旋转马达160的电力。当可旋转地装配到凹陷部分177中的连接器164沿旋转轴161的旋转方向向凹陷部分177施加力时,排放管170的突出部175可以沿着限定了预定的波浪形状的凹槽184自动移动。

参见图15,凹槽184可以在引导件180的圆周方向上限定预定的波浪形状。举例来说,波浪形状可以从第一引导件181通向第三引导件183,并且可以呈现范围从作为参考点的0度到360度的相位角。波浪形状可以被构造成使得波浪形状的波周期是120度并且波浪形状相对于中心基准线l以180度的间隔在正向方向和反向方向上对称。换句话说,波浪形状可以限定正弦波。

参见图15和图16,一对突出部175a和175b在凹槽184中以0度和180度角定位,突出部175位于相同的水平,即,位于基准线l处,且出口174因此竖直地定位在中心处(参见图16中的0度角)。

当旋转马达160启动时,一对突出部175a和175b可以沿图15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可滑动地移动,并且突出部175可以相对于基准线l沿相反的方向移动。换句话说当旋转30度角时,一对突出部175a和175b在相反的方向上位于距基准线l最远的位置处,结果,出口174位于右下角(见图16中的30度角)。

当随后旋转60度角时,一对突出部175a和175b再次位于基准线l处,结果出口174水平地定位在中心处(参见图16中的60度角)。当随后旋转90度角时,一对突出部175a和175b在相反的方向上位于距基准线l最远的位处置,结果出口174位于左下点(见图16中的90度角)。当随后旋转120度角时,一对突出部175a和175b再次定位在基准线l处,结果出口174竖直地定位在中心处(参见图16中的120度角)。此后,重复上述过程。

换句话说,当凹槽184限定预定的波浪形状时,突出部175或排放管170可以在绕旋转轴161旋转的同时绕连接器164的正交于旋转轴161的纵向轴线旋转。结果,与排放管仅围绕单个轴线旋转的情况相比,排放管的旋转运动被多样化并且干燥空气可以分散地排放到更宽的待干燥区域。

根据该实施方式,当由外部温度传感器s1(参见图2和图3a)检测到的待干燥对象的区域的温度高于基准温度时,控制器90可以驱动旋转马达160。因此,除了通过使用者的输入来选择会聚风和分散风之外,还可以自动地将排放方式从会聚风转换为分散风,以防止待干燥区域过度过热。此外,控制器90还能够通过控制旋转马达160的旋转速度来控制通过排放管170排放的气流的旋转强度。为此,旋转马达160可以是其转速可以被控制的无刷直流马达(bldc)。

图17是示出设置在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方式的干燥器中的引导件的内表面的展开图。图18是示出设置在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方式的干燥器中的排放管和旋转马达的分解立体图。

将参见图17描述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凹槽184'可在引导件180'的内表面中沿引导件180'的圆周方向形成为圆形。在这种情况下,一对突出部175a'和175b'可沿凹槽184'在一个方向(或在相反的方向)上移动。

参见图18,由于突出部175'的旋转轨道对应于由凹槽184'限定的圆形形状,因此排放管170'可绕旋转轴161'旋转。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应用参见图13或图14描述的排放管170和连接器164的结构。然而,因为排放管170'的旋转方向被限制于旋转轴161'的旋转方向,所以仅考虑旋转轴161'与排放管170'的连接就足够了,而不必考虑额外的轴用作排放管170'的旋转中心。换句话说,旋转轴161'可以联接到形成在板构件178'的中心的联接孔178a',板构件178'联接到柱形部分171'的内表面。因此,由于来自旋转马达160'的动力经由板构件178'传递到排放管170',所以排放管170'可以沿着圆形轨道旋转。板构件178'也可以用作隔板178。

图19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干燥器的立体图,其中壳体被部分地剖开。

参见图12和图19,内套筒112可设置在上壳体110a和下壳体110b内。内套筒112的外周表面可以与上壳体110a和下壳体110b的内周表面紧密接触。尽管内套筒112可以由彼此联接的左内套筒112a和右内套筒112b组成,但是内套筒112不限于此,并且最初可以与其一体形成。左内套筒112a和右内套筒112b可以通过使插入穿过形成在右内套筒112b中的螺钉孔114中的螺钉113与形成在左内套筒112a中的螺钉孔119接合而彼此联接。

内套筒112可设置有旋转马达160和风扇150。旋转马达160可首先装配到马达支座162中,并且马达支座162可固定到内套筒112。举例来说,可以通过使插入穿过形成在马达支座162中的螺钉孔162a中的螺钉162b与形成在左内套筒112a的支撑块116中的螺钉孔117接合而将马达支座162和旋转马达160固定在内套筒112中。

风扇150可包括风扇支座156和157,并且风扇支座156和157可固定到内套筒112。举例来说,风扇支座156和157可包括多个固定杆158,这些固定杆158在径向向外的方向上突出并固定到内套筒112(见图9)。内套筒112的后部可设置有多个凹陷的凹槽115,这些凹陷的凹槽115对应于多个固定杆158,这些固定杆158沿周向彼此间隔开。虽然固定杆158的数量不特别限于此,但是多个固定杆158被对称地构造,因此风扇150被稳定地固定到内套筒112。

风扇支座156和157或风扇150可以通过装配到多个凹陷的凹槽115中的多个固定杆158固定到内套筒112。固定杆158可以构造成使得其外端158a向前弯曲并且装配到凹陷的凹槽115中。

每个固定杆158可以在横向方向上弯曲至少一次,以便具有“u”形或“c”形横截面。结果,可以提高固定杆158的刚性,并且可以在“u”形或“c”形凹槽中容纳各种电线,从而便于管理电线。

将干燥器110中设置的各种电子元件彼此电连接的电缆(未示出)可以穿过形成在内套筒112的上部中的电缆孔118并穿过形成在引导件180的上部中的电缆凹槽185。

由于作为引起干燥器100振动的主要部件的风扇150或风扇马达154和155以及旋转马达160固定到内套筒112,因此管理和减少风扇马达154和155以及旋转马达160的振动可以通过内套筒112来实现。换句话说,通过在内套筒112的外周表面与上壳体110a和下壳体110b的内周表面之间设置振动吸收材料或隔振材料(vim),可以同时减少由风扇马达154和155以及旋转马达160产生的振动。可替代地,为了减少振动,内套筒112可以包括隔振材料,并且内套筒112的外周表面可以与上壳体110a和下壳体110b的内周表面紧密接触。

根据该实施方式,内套筒112可以在其下游侧设置排放管170,并且可以构造成具有文丘里管的形式。换句话说,内套筒112可以构造成使得其直径在沿下游方向移动时以增加的速率减小。因此,由于众所周知的“文丘里效应”,当穿过内套筒112的空气压力减小(或空气流速增加)时,可以便于将环境空气夹带到内套筒112中,从而可以期望增加风扇150的性能。

本公开可以提供以下一种或多种效果。

首先,与设置单个风扇的干燥器相比,可以使由风扇的操作引起的过热、噪音或振动的产生最小化并且以逐步的方式控制干燥空气的排放量或排放速率。为此,干燥器的风扇可以包括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并且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可以围绕由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共享的假想轴线旋转。

第二,由于第一风扇的叶片和第二风扇的叶片相对于假想轴线(即,旋转轴线)在相反的方向上倾斜,因此即使在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在相反的方向上旋转时第二风扇的叶片也可以使空气沿相同方向流动。

第三,由于当空气通过第二风扇时气流的周向分量速度减小(该周向分量速度在空气通过第一风扇时被增加),因此可以改善通过第二风扇的空气流动的直线性。因此,优点在于干燥器的结构被简化,这是因为不需要提供诸如附加翼片的结构来改善气流的直线性,并且可以解决风扇性能由于因设置翼片而产生的阻力或摩擦力的作用而恶化的问题。

第四,由于具有相对少量叶片的第一风扇位于第二风扇的上游,因此可以提高空气的吸入速率。

第五,由于具有相对大量叶片的第二风扇位于第一风扇的下游,因此可以排放轻柔的风。

第六,由于后帽的侧表面(其围绕第一风扇并且对应于第一风扇的外周)设置有多个通孔,因此可以进一步便于将空气引入到第一风扇中。

第七,由于第一风扇的毂的半径和第二风扇的毂的半径相同,并且第一风扇的叶片梢端和第一风扇的毂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与第二风扇的叶片梢端与第二风扇的毂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相同,所以可以防止在通过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的气流中产生不期望的涡流。

第八,由于排放干燥空气的排放管被构造成在至少一个方向上旋转,因此可以将干燥空气分散地排放到待干燥区域。

第九,由于排放管的突出部沿着形成在引导件的内周表面中的凹槽以可滑动的方式移动,所以排放管能够沿着凹槽的形状旋转。这里,凹槽的形状可以是圆形的或波浪形的。当凹槽的形状是波浪形状时,排放管能够绕至少两个轴线旋转。

第十,排放管能够通过来自旋转马达的动力自动旋转。为此,将来自旋转马达的动力传递到排放管的连接器可以在其一端连接到旋转马达的旋转轴,并且在其另一端连接到排放管。

第十一,由于连接器在与旋转马达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并且连接器的两个端部可旋转地装配到排放管中,所以排放管既能够绕旋转马达的旋转轴旋转又能够绕连接器的纵向轴线旋转。

第十二,由于风扇通过固定杆固定在其上安装旋转马达的内套筒上,因此可以通过内套筒来管理并减少旋转马达和风扇的振动。

第十三,由于固定至内套筒的风扇的每个固定杆在其侧面部分弯曲至少一次,因此可以增加固定杆的刚性。

已经参照附图描述了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干燥器。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本公开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并且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中公开的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添加和替换。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8年9月19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2/733,478、2018年11月29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8-0151298、2018年12月12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8-0159897以及2019年8月30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9-0107606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