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小肚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93624发布日期:2020-04-07 20:42阅读:1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药小肚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中药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小肚兜。



背景技术:

肚兜又称“抹胸”,是中国传统服饰中护胸腹的贴身内衣,在旧时妇女或小儿多用的抹胸,形状多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对角设计,上角裁去,成凹状浅半圆形,下角有的呈尖形,有的呈圆弧形。小儿肚兜的面上常有图案,大多是趋吉避凶、吉祥幸福的主题。

当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我国仍有大量父母给家中小儿使用肚兜,一个是其使用的方便实用,其能有效防止宝宝肚子着凉,特别防止在给宝宝换尿布时宝宝肚子着凉;另一个是其带有的趋吉避凶、吉祥幸福的蕴意。

但现有的小肚兜功能单一,不具备治疗及其保健效果,且小肚兜肩部系带较细,小儿在佩戴过程中,易勒伤小儿肩颈部皮肤;在小肚兜使用过程中有些父母会在小肚兜放置一些药物,但小肚兜药袋放置位置局限,药物放置不均匀,治疗效果稍逊色,或未达到预期治疗及其保健效果,同时小肚兜置药袋固定困难,易脱出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肩部系带宽,肚兜上设置有药袋,药袋设置合理不易脱出,且药袋药物均匀可全面包裹小儿腹部的中药小肚兜。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中药小肚兜,包括小肚兜,所述小肚兜两端设置有小肚兜凹弧段,所述小肚兜凹弧段下端设置有小肚兜大弧形段,在所述小肚兜大弧形段的大面上设置有置药袋,所述置药袋上设置有置药袋口。

还包括药袋,所述药袋可通过置药袋口放入置药袋内。

所述药袋上部为药袋顶部平端,所述药袋下端为对应小肚兜大弧形段弧度的药袋下部弧形端,所述药袋上还分隔设置有若干个药格。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置药袋口水平设置在小肚兜凹弧段与小肚兜大弧形段交接处。

进一步,优选的是,在所述小肚兜的小肚兜凹弧段上还设置有加宽肩带。

进一步,优选的是,在所述小肚兜的小肚兜大弧形段设置有加宽腰带。

进一步,优选的是,在置药袋口上设置有魔术贴或轮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将肩部系带、腰带系带加宽,从而减轻接触点压力,使皮肤不易损伤。

2.将中药外敷技术融入小肚兜内,采用置药袋设计,可以更换药袋,使其在保暖的同时,还具备治疗及预防保健等作用,解决小儿依从性差,配合治疗困难的问题。

3.腹为五脏之总,腹部经络繁杂,经穴最多,且经穴能很好的吸收药效,中药小肚兜的置药袋和药袋设计为与小肚兜下端大弧形段大小相符的样式,让药袋可全面包裹小儿腹部,这样就可更好的达到预防及治疗疾病的效果。

4.置药袋开设置在小肚兜大弧形段稍向上或者小肚兜凹弧段与小肚兜大弧形段交接处,这样同样带有弧形边的药袋不容易从置药袋中脱出。

5.药袋上设置有药格,使装入药袋中的药物更加均匀,不容易因为小儿的翻动、滚动后堆积到一角。

6.解决传统中医疗法穴位贴敷法、中药外敷法等中医外治法对小儿皮肤刺激的问题;及解决口服药物对小儿胃肠道刺激及肝脏代谢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中药小肚兜未放置主视图药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中药小肚兜的药袋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中药小肚兜的放置药袋后中药小肚兜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上图中:1-小肚兜,101-小肚兜凹弧段,102-小肚兜大弧形段,2-置药袋,3-置药袋口,4-药袋,401-药袋顶部平端,402-药袋下部弧形端,5-药格,6-加宽肩带,7-加宽腰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中药小肚兜,包括小肚兜1,所述小肚兜1两端设置有小肚兜凹弧段101,所述小肚兜凹弧段101下端设置有小肚兜大弧形段102,在所述小肚兜1的小肚兜凹弧段101上还设置有加宽肩带6,在所述小肚兜1的小肚兜大弧形段102设置有加宽腰带7。

在所述小肚兜大弧形段102的大面上设置有置药袋2,所述置药袋2上设置有置药袋口3,所述置药袋口3水平设置在小肚兜凹弧段101与小肚兜大弧形段102交接处;

还包括药袋4,所述药袋4可通过置药袋口3放入置药袋2内,当然在实施过程中进一步为防止置药袋口3内的药袋4掉出,还可以在置药袋口3处设置魔术贴或轮扣,药袋4内装的药物为粉末,采用纯棉质布料一层,经实践运用,不会漏料。

所述药袋4上部为药袋顶部平端401,所述药袋4下端为对应小肚兜大弧形段102弧度的药袋下部弧形端402,所述药袋4上还分隔设置有若干个药格5。

药袋4的药格5采用的是交叉固定的方法,制作过程为:①将药袋4制作成与小肚兜腹部面积大小的布袋。②配置药物,将配置好的药物放进药袋4内,然后将药袋4封口。③用尺子将药袋4内的药物均匀的铺开,铺开的药物均匀、厚度适中。④使用缝纫机将铺开的药物按正方形格子进行固定先打竖格,再打横格。

药袋4内的药物主要为小儿厌食方:山药、木香、白术、茯苓、肉桂、白扁豆、炒小茴香、荜拨、甘松、藿香、丁香、莱菔子、石菖蒲、黄芪、防风等。

使用一段时间后或需要清洗小肚兜1时,只需把药袋4从置药袋2拿出进行清洗小肚兜1,清洗完成后再把药袋4放置回置药袋2内,同时备用药袋4采用真空包装,如果药袋4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更换备用的,只需打开真空包装的备用药袋4进行替换,采用真空包装,彻底解除了药物易挥发的问题,且增加其使用寿命。

以上通过具体的和优选的实施例详细的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述实施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中药小肚兜,包括小肚兜(1),所述小肚兜(1)两端设置有小肚兜凹弧段(101),所述小肚兜凹弧段(101)下端设置有小肚兜大弧形段(10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小肚兜大弧形段(102)的大面上设置有置药袋(2),所述置药袋(2)上设置有置药袋口(3);

还包括药袋(4),所述药袋(4)可通过置药袋口(3)放入置药袋(2)内;

所述药袋(4)上部为药袋顶部平端(401),所述药袋(4)下端为对应小肚兜大弧形段(102)弧度的药袋下部弧形端(402),所述药袋(4)上还分隔设置有若干个药格(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小肚兜,其特征在于:所述置药袋口(3)水平设置在小肚兜凹弧段(101)与小肚兜大弧形段(102)交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小肚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小肚兜(1)的小肚兜凹弧段(101)上还设置有加宽肩带(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小肚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小肚兜(1)的小肚兜大弧形段(102)设置有加宽腰带(7)。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中药小肚兜,其特征在于:在置药袋口(3)上设置有魔术贴或轮扣。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药小肚兜,包括小肚兜,小肚兜两端设置有小肚兜凹弧段,小肚兜凹弧形段下端设置有小肚兜大弧形段,在小肚兜大弧形段的大面上设置有置药袋,置药袋上设置有置药袋口,药袋可通过置药袋口放入置药袋内,药袋上部为药袋顶部平端,药袋下端为对应小肚兜大弧形段弧度的药袋下部弧形端,药袋上还分隔设置有若干个药格。将中药外敷技术融入小肚兜内,采用置药袋设计,可以更换药袋,使其在保暖的同时,还具备治疗及预防保健等作用,解决小儿依从性差,配合治疗困难的问题,中药小肚兜的置药袋和药袋设计为与小肚兜下端大弧形段大小相符的样式,让药袋可全面包裹小儿腹部,这样就可更好的达到预防及治疗疾病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字文春;张菊;艾建娅;杨正琦;李明仙;孔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县中医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06.05
技术公布日:2020.04.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