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吹风机发热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98588发布日期:2020-08-18 18:39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吹风机发热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吹风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吹风机发热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吹风机主要采用铁铬丝或者镍铬丝做为发热体,最高温度可达1400度,在安全保护失效的时候或者灵敏度变低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明火,安全隐患大,而且铁铬丝或者镍铬丝存在发热效率较低、容易氧化、寿命短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采用ptc陶瓷发热体的吹风机发热组件。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吹风机发热组件,所述吹风机发热组件包括:发热件、第一收纳部、第二收纳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收纳部上设有第一收纳槽,所述发热件一端收容在所述第一收纳槽内,所述第一电极收容在所述第一收纳槽内,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一收纳部和所述发热件之间,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发热件电连接,所述第二收纳部上设有第二收纳槽,所述发热件另一端收容在所述第二收纳槽内,所述第二电极收容在所述第二收纳槽内,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第二收纳部和所述发热件之间,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发热件电连接,所述第一收纳部和所述第二收纳部扣合形成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件上设有第一导电涂层,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导电涂层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件上还设有第二导电涂层,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导电涂层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件上设有多个贯穿所述发热件的第一通风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收纳部上还设有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二通风孔与所述第一通风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收纳部上还设有第三通风孔,所述第三通风孔与所述第一通风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收纳部上还设第一收纳孔,所述第一电极上还设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收容在所述第一收纳孔内或贯穿所述第一收纳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收纳部上还设有第二收纳孔,所述第二电极上还设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收容在所述第二收纳孔内或贯穿所述第二收纳孔。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件为ptc陶瓷发热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吹风机发热组件采用ptc陶瓷发热体作为发热件,发热件是纯粹的氧化材料,发热效率高,通电发热时不会出现明火、不发光,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氧化而损坏。

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吹风机发热组件结构简单,方便组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吹风机发热组件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吹风机发热组件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吹风机发热组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清楚、完整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吹风机发热组件,所述吹风机发热组件包括:发热件10、第一收纳部20、第二收纳部30、第一电极40和第二电极50;所述第一收纳部20上设有第一收纳槽21,所述发热件10一端收容在所述第一收纳槽21内,所述第一电极40收容在所述第一收纳槽21内,所述第一电极40位于所述第一收纳部20和所述发热件10之间,所述第一电极40与所述发热件10电连接,所述第二收纳部30上设有第二收纳槽31,所述发热件10另一端收容在所述第二收纳槽31内,所述第二电极50收容在所述第二收纳槽31内,所述第二电极50位于所述第二收纳部30和所述发热件10之间,所述第二电极50与所述发热件10电连接,所述第一收纳部20和所述第二收纳部30扣合形成固定连接;所述发热件10为ptc陶瓷发热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件10为ptc陶瓷发热体,所述发热件10是纯粹的氧化材料,发热效率高,通电发热时不会出现明火、不发光,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氧化而损坏;所述第一收纳部20和所述第二收纳部30扣合从而将所述发热件10牢固的安装在所述第一收纳部20和所述第二收纳部30之间,所述第一收纳部20和所述第二收纳部30均为耐热材料制成,能够承受所述发热件10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而不被损坏,所述吹风机发热组件结构简单,方便组装。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件10上设有第一导电涂层11,所述第一电极40与所述第一导电涂层11电连接;所述发热件10上还设有第二导电涂层12,所述第二电极50与所述第二导电涂层12电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40与所述第一导电涂层11接触并形成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50与所述第二导电涂层12接触并形成电连接从而使所述第一电极40、所述第二电极50与所述发热件10形成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件10上设有多个贯穿所述发热件10的第一通风孔13。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部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一通风孔13从而被所述发热件10加热。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收纳部20上还设有第二通风孔22,所述第二通风孔22与所述第一通风孔13连通;所述第二收纳部30上还设有第三通风孔32,所述第三通风孔32与所述第一通风孔13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通风孔22、所述第一通风孔13和所述第三通风孔32形成风道,外部空气能够在风道内自由流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收纳部20上还设第一收纳孔23,所述第一电极40上还设第一连接柱41,所述第一连接柱41收容在所述第一收纳孔23内或贯穿所述第一收纳孔23。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柱41与所述第一电极40电连接,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柱41能够连接外部线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收纳部20上还设有第二收纳孔24,所述第二电极50上还设第二连接柱51,所述第二连接柱51收容在所述第二收纳孔24内或贯穿所述第二收纳孔24。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柱51与所述第二电极50电连接,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柱51能够连接外部线缆。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基于本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任何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吹风机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机发热组件包括:发热件、第一收纳部、第二收纳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收纳部上设有第一收纳槽,所述发热件一端收容在所述第一收纳槽内,所述第一电极收容在所述第一收纳槽内,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一收纳部和所述发热件之间,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发热件电连接,所述第二收纳部上设有第二收纳槽,所述发热件另一端收容在所述第二收纳槽内,所述第二电极收容在所述第二收纳槽内,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第二收纳部和所述发热件之间,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发热件电连接,所述第一收纳部和所述第二收纳部扣合形成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机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件上设有第一导电涂层,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导电涂层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机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件上还设有第二导电涂层,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导电涂层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机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件上设有多个贯穿所述发热件的第一通风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吹风机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纳部上还设有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二通风孔与所述第一通风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吹风机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收纳部上还设有第三通风孔,所述第三通风孔与所述第一通风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机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纳部上还设第一收纳孔,所述第一电极上还设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收容在所述第一收纳孔内或贯穿所述第一收纳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机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纳部上还设有第二收纳孔,所述第二电极上还设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收容在所述第二收纳孔内或贯穿所述第二收纳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机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件为ptc陶瓷发热体。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吹风机发热组件,所述吹风机发热组件包括:发热件、第一收纳部、第二收纳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收纳部上设有第一收纳槽,所述发热件一端收容在所述第一收纳槽内,所述第一电极收容在所述第一收纳槽内,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一收纳部和所述发热件之间,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发热件电连接,所述第二收纳部上设有第二收纳槽,所述发热件另一端收容在所述第二收纳槽内,所述第二电极收容在所述第二收纳槽内,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第二收纳部和所述发热件之间,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发热件电连接,所述第一收纳部和所述第二收纳部扣合形成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吹风机发热组件结构简单,方便组装。

技术研发人员:黄信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市米琳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5
技术公布日:2020.08.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