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鞋底护趾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54787发布日期:2020-07-21 12:28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童鞋底护趾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儿童鞋底护趾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户外活动和体育活动也变得越来越丰富,而且各项户外活动和体育活动也开展的越来越专业化和个性化。这些活动中,除一些少数为休闲式活动外,绝大部分都是剧烈式活动。目前的运动鞋都在舒适性、外观设计、耐摩性能方面做改善,所以无论是在休闲式活动中,还是剧烈式活动中,都颇受运动爱好者好评;但剧烈式活动有时难免会碰伤脚,尤其是脚趾是最为脆弱的地方是最容易被搞伤。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防护脚趾的运动鞋等问题已成为业内研究的热点。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21081423.1公开了一种儿童防踢功能鞋,包括鞋头部分、鞋身部分和后套部分,所述鞋头部分、鞋身部分和后套部分被由三明治网和磨砂太空革组成的鞋面部分覆盖,所述鞋头部分具有防撞层、鞋面层和内嵌港宝层,所述防撞层、鞋面层和内嵌港宝层从外向内依次固定在鞋头部分的前端。从而改善了现有技术的童鞋只注重外观却缺乏保护性的缺陷,通过采用高强度鞋头材质并提供宽大的内部空间,结合高脚背设计和后跟港宝设置,以及吸汗透气材质的脚套式内里、足弓杯型脚底保护,提供了足够的发育空间,保护脚踝,在保留舒适性的前提下保护婴儿和儿童的脚趾并提供后脚跟加固的支撑;但是,通过鞋头设置成防撞层、鞋面层和内嵌港宝层等多层结构进行保护,其厚度也相应随之增加,使得鞋帮与鞋底的连接难度增大,并且位于鞋底脚趾上侧的鞋帮是由三明治网制成,造成保护效果差,保护不全面。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儿童鞋底护趾结构,它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儿童鞋的护趾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儿童鞋底护趾结构,包括鞋底本体,定义鞋底本体沿鞋底本体的长度方向上且靠近人体脚趾的一端为前端,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为后端,所述鞋底本体的底面设置有全覆盖于鞋底本体底面的凸台,所述鞋底本体的前端向上且向后端延伸设置有用于包覆住人体脚部的脚趾区的护趾部,所述护趾部沿鞋底本体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为弧形结构,所述护趾部从靠近鞋底本体的一端向其自由端方向分别包括位于脚趾区下侧的第一部、位于脚趾区前侧的第二部和位于脚趾区上侧的第三部,所述第三部的自由端侧边设置成锯齿状,所述凸台的前端向外延伸设置有至少两个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抵靠在第一部的外侧面上且与第一部一体连接,所述延伸部与凸台之间形成排水槽。

进一步的,所述延伸部的个数为四个。

进一步的,所述护趾部的外表面上沿第一部往第三部的方向并排设置有若干条缓冲槽。

进一步的,所述凸台的底面设置有若干个防滑区。

进一步的,所述防滑区包括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置有凹槽,所述环形槽与凹槽之间形成一环形凸环。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儿童鞋底护趾结构,通过鞋底本体的前端设置护趾部从而起到防踢或者防砸,并且通过设置的延伸部与护趾部一体连接,增加护趾部的强度,从而降低护趾部的厚度,在行走时能够更好的感知路面,同时延伸部与凸条之间形成的排水槽,一方面起到排水作用,提高防护作用,另一方面增加护趾部的弯折性,使得在行走时,能够提供更好的贴附性,增加舒适性,同时护趾部的自由端设置成锯齿状,以及护趾部的外表面上沿第一部往第三部的方向并排设置的缓冲槽,使得护趾部的柔软性好同时又能保持其韧性,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且增加舒适性,护趾部上包括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能够全面的包覆住脚部的脚趾区,保护更为全面,护趾效果好;进一步的,设置的环形槽以及凹槽,使得行走在湿滑路面上时起到排水的作用,并且环形槽与凹槽之间形成的凸环在受力挤压状态向变形,使得凹槽形成吸盘状态吸附在地面,同时在干燥的路面上又能够增加摩擦系数,起到防滑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鞋底本体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

参考图1与图2,一种儿童鞋底护趾结构,包括鞋底本体1,定义鞋底本体1沿鞋底本体的长度方向上且靠近人体脚趾的一端为前端,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为后端,所述鞋底本体1的底面设置有全覆盖于鞋底本体1底面的凸台2,所述鞋底本体1的前端向上且向后端延伸设置有用于包覆住人体脚部的脚趾区的护趾部3,所述护趾部3沿鞋底本体1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为弧形结构,所述护趾部3从靠近鞋底本体的一端向其自由端方向分别包括位于脚趾区下侧的第一部31、位于脚趾区前侧的第二部32和位于脚趾区上侧的第三部33,所述第三部33的自由端侧边设置成锯齿状4,所述凸台2的前端向外延伸设置有四个延伸部5,所述延伸部5抵靠在第一部31的外侧面上且与第一部31一体连接,所述延伸部5与凸台2之间形成排水槽6,所述护趾部3的外表面上沿第一部31往第三部33的方向并排设置有若干条缓冲槽7,所述凸台2的底面设置有九个防滑区8,所述防滑区8包括环形槽81,所述环形槽81内设置有凹槽82,所述环形槽81与凹槽82之间形成一环形凸环8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是:本儿童鞋底护趾结构,通过鞋底本体1的前端设置护趾部3从而起到防踢或者防砸,并且通过设置的延伸部5与护趾部3一体连接,增加护趾部3的强度,从而降低护趾部3的厚度,在行走时能够更好的感知路面,同时延伸部3与凸台2之间形成的排水槽6,一方面起到排水作用,提高防护作用,另一方面增加护趾部3的弯折性,使得在行走时,能够提供更好的贴附性,增加舒适性,同时护趾部3的自由端设置成锯齿状4,以及护趾部3的外表面上沿第一部31往第三部33的方向并排设置的缓冲槽7,使得护趾部3的柔软性好同时又能保持其韧性,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且增加舒适性,护趾部3上包括第一部31、第二部32和第三部33能够全面的包覆住脚部的脚趾区,保护更为全面,护趾效果好;设置的环形槽81以及凹槽82,使得行走在湿滑路面上时起到排水的作用,并且环形槽81与凹槽82之间形成的凸环83在受力挤压状态向变形,使得凹槽82形成吸盘状态吸附在地面,同时在干燥的路面上又能够增加摩擦系数,起到防滑的作用。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儿童鞋底护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鞋底本体,定义鞋底本体沿鞋底本体的长度方向上且靠近人体脚趾的一端为前端,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为后端,所述鞋底本体的底面设置有全覆盖于鞋底本体底面的凸台,所述鞋底本体的前端向上且向后端延伸设置有用于包覆住人体脚部的脚趾区的护趾部,所述护趾部沿鞋底本体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为弧形结构,所述护趾部从靠近鞋底本体的一端向其自由端方向分别包括位于脚趾区下侧的第一部、位于脚趾区前侧的第二部和位于脚趾区上侧的第三部,所述第三部的自由端侧边设置成锯齿状,所述凸台的前端向外延伸设置有至少两个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抵靠在第一部的外侧面上且与第一部一体连接,所述延伸部与凸台之间形成排水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鞋底护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的个数为四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鞋底护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趾部的外表面上沿第一部往第三部的方向并排设置有若干条缓冲槽。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儿童鞋底护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底面设置有若干个防滑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儿童鞋底护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区包括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置有凹槽,所述环形槽与凹槽之间形成一环形凸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儿童鞋底护趾结构,它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儿童鞋的护趾效果差的问题,包括鞋底本体,鞋底本体的底面设置有全覆盖于鞋底本体底面的凸台,所述鞋底本体的前端向上且向后端延伸设置有用于包覆住人体脚部的脚趾区的护趾部,所述护趾部沿鞋底本体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为弧形结构,所述护趾部从靠近鞋底本体的一端向其自由端方向分别包括位于脚趾区下侧的第一部、位于脚趾区前侧的第二部和位于脚趾区上侧的第三部,所述第三部的自由端侧边设置成锯齿状,所述凸台的前端向外延伸设置有至少两个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抵靠在第一部的外侧面上且与第一部一体连接,所述延伸部与凸台之间形成排水槽。

技术研发人员:唐明辉;谭远俊;何炳利;简中明;毛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起步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7
技术公布日:2020.07.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