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便行李箱(特别用作旅行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87330发布日期:2020-10-28 12:55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轻便行李箱(特别用作旅行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轻便行李箱(特别用作旅行箱)的制造和处理过程。



背景技术:

这款现代、轻巧的旅行箱包括两个半壳,覆盖在箱体的长度和宽度上。半壳通常在前侧与沿箱体箱长l和箱宽b的闭合装置(拉链)相连,或者与带有可锁定扣盖的互锁榫槽壳闭合相连。这类旅行箱通常具备铰链构造,以使两个半壳在纵向侧打开。打开并展开的箱体是外壳尺寸2倍的大小。旅行箱底部安装有轮子。轮子排列在箱体箱宽b和箱深t相交形成的四角上,可移动及转向。旅箱体内排列可使用空间的容器平放分布在两个半壳内。至少有一个半壳可以用张紧的网分隔。箱体空间小型分区容器分布在整个半壳内,按运输过程需求分配和移动。

us2005/121275描述了一种拉杆行李箱,其在壳体的顶部具有可枢转的盖,并且在壳体的前部具有可向下枢转的盖。内部装有两个相对的可伸缩向上开口的容器,容器的距离可以相互垂直扩展和压缩。

de202010000304描述了一种竖直高度可扩展的滑动展示箱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简化行李箱及其制造工艺和处理方法,从而大大节省生产和处理行李箱所消耗的资源,以及节约箱体内存储、运输和提供旅行物品所需的空间,并妥善分类归置旅行物品,且减轻行李箱重量等。

这是一款轻便行李箱,特别用作旅行箱,包括长方体形的箱体(描述为箱体的箱长l、箱体的箱宽b和箱深t)以及稳定的箱体底部和坚固的箱盖(箱底和箱盖均横跨箱体箱宽b和箱深t)。箱底和箱盖之间铺设有箱壁材料,壁材在箱表面完全或部分覆盖箱长l,使壁材至少三面固定在箱底上,并固定在沿箱长l的相对端形成周向盖开口。带一个支撑杆,包含至少一个平移导引装置,其中平移导引装置固定在箱盖内部,至少一个支撑杆固定在环绕的盖开口的内侧上的行李箱壁材上,而平移导引装置固定到支撑杆上。通过平移引导装置,行李箱盖被设计为平行于盖开口,形成从最小、闭合箱长lmin可延伸至装有轮子的壳底的最大扩展、打开箱长lmax。其中,在壳体的后壁上形成相对侧带有前盖的前开口,并且后壁和前盖在行李箱的长度和行李箱的宽度上全部或部分地延伸。

壳体通过内置的导向装置安装和打开。因此,箱体形成了可移动的壁柜,而不必在旅行地点重新包装行李。由于行李箱基本上在箱长l的方向上打开,因此打开行李箱所需的底面面积不会增加两倍。箱体在地面上占据的箱宽b和箱深t保持其箱体大小。箱长l和箱宽b上较大行李箱在地面上保持直立放置,因此,地面空间资源得到显著保存和压缩。该箱体是具有两种状态的移动壁橱,一种是压缩状态,另一种是扩展状态。由于结构轻巧,可以观察到有利于旅行物体的最大重量限制,并且减轻了提起行李箱的搬运重量。

为了减少部件并实现轻质结构并同时提高壳体的稳定性,将稳定的壳体底部设计为底盘,特别是具有四个圆周侧面和圆角的底盘。

出于相同的优势设计,将外侧稳定的箱盖作为罩盖,特别是具有四个圆周侧面和圆角,在行李箱盖顶部的侧边缘区域的中间至少有一个第一开口,用于容纳锁定机制的按钮,并且在面向外壳前端的底部的侧面上与第一开口互补形成一个整体。因此,稳定地保护了外壳免受外部影响。罩盖壳因此形成具有四个周向基本相等的侧壁的向下扫掠的槽。

提升手柄槽装置形成为第二前开口,用于接收二维侧表面上的手柄槽壳。因此,可以使用经济高效的工具完成外壳盖和两个手柄槽壳。

更进一步优选以减少个别零件工作量和生产时间,以及生产更轻的手提箱盖,提升手柄槽装置包括手柄槽壳,该手柄槽壳作为一体式组件与手提箱盖一体成型。

行李箱的基架设计为辅助底部托盘。这些周向侧壁在车辆或货舱运输期间或在传送带上与其他行李箱碰撞时提供了进一步的保护。

行李箱盖和底部托盘由硬塑料制成。硬塑料桶或壳体例如通过注塑工具制成为塑料注塑件。为了产生更稳定并且同时重量轻的一件式零件,行李箱盖和底盘可以由铝或铝合金制成。

为了提高壳体底部、特别是壳体盖的内部的强度,优选具有蜂窝状结构的支撑骨架。

为了便于操作拉出机制,在罩壳上至少有一个,最好在行李箱深度侧面上有两个提手。

为了实现轻量级的节省资源的箱体结构,箱体壁柔性、轻薄、薄壁材料制成,特别是具有外部织物结构。为了产生行李箱壁材料的平坦稳定性,行李箱壁材料进一步优选形成彼此平行地间隔开的支撑凹槽,该支撑凹槽与周向盖开口平行,其中支撑凹槽间的间隔为约30-80mm,典型大约50mm。

从实施上,平移引导装置包括(典型带有弹簧预紧的)剪刀机制,这是现有技术中周知的用于平移提升的目的。

为了利用空间框架结构使壳体尽可能简单和稳定,平移导引装置包括一个可锁定伸缩轨的伸缩装置,可扩展到行李箱的整个长度。其中锁定机制特别集成在伸缩轨中,两个平行成型的伸缩轨通过锁定中的一个通用按钮成对地拆卸。其中,该按钮和一个按钮配电杆集成在所形成的行李箱盖中,并且伸缩轨连接到壳体的底部。

伸缩轨以合身的方式锁定在外壳底部和行李盖内侧。插入行李盖第一开口的按钮在松弛状态下,在盖顶部形成一个光滑、连贯的外表面。

按钮力分配支撑杆在箱体罩壳内部的深度上延伸。

为了将壳体固定在闭合、压缩和伸展状态下,锁定机制具有处于最大伸展状态的闩锁点和处于最小插入状态的至少一个闩锁点。因此,壳体盖的封闭装置被释放并且提供双重锁定。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在箱盖的平面图中,箱体的每个拐角处在任何情况下都形成有伸缩轨。因此位于箱角处的可伸缩滑轨可稳定箱体并形成两个功能:一方面为可伸缩滑轨提供承重骨架和行李箱盖的连接以形成箱体的长方体外壳,另一方面可伸缩滑轨也同时提供箱体打开功能。传统行李箱的机制与此相反,打开箱子的功能转移到了旋转铰链上。当前的壳体开口被分成两个开口,一方面通过壳体高度在壳体的纵向上的平移膨胀而形成行李箱开口,并且通过在前面打开前盖而将另一半开口。当前打开的壳体被分成两个开口,一个开口是通过在行李箱的纵向方向对行李箱高度进行平移拉伸形成,另一个开口通过打开行李箱的前面盖形成。

为了方便地放置旅行物品,例如将衣服放入或移出,箱体设计成可移动壁柜。平移引导装置的行程大致等于行李箱的长度,因此箱体在展开状态下,高度就翻了一番,并形成有通过可锁定的伸缩轨布置在箱体后壁上的滑动手柄。其中,箱体在展开状态下的高度明显超过了滑动手柄的最大长度。

为保证行李箱创造并划分装载旅行物品的最有效空间,箱内具有灵活的空间隔板,形成平行于箱盖和箱体底部的隔室。隔室在压缩的闭合壳体状态下形成为压缩高度kh;在延伸、打开的壳体状态下,在壳体盖的最大延伸处形成为近似两倍的延伸高度eh。

为了提高纺织品制成的空间分隔物的装载能力,从而延长使用寿命,最好在三面闭隔板每个隔室开口侧的每个底部边缘上使用增压和加固支撑杆,最优由金属棒或塑料棒制成。特别是空间隔板的架子要用增强材料(例如塑料)制成。

为了确保隔室在压缩状态下保持其最小空间高度并且以相同的距离分布,隔室的侧壁与搁架的高度为104并稳定地形成压缩高度kh,特别是与压缩外壳的长度之和lmin除以隔室数,并在隔室三个闭合的边上连接一个灵活的高度可变侧壁。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在行李箱盖的内部中央形成有用于容纳物体、特别是衣架的轨道。因此,在具有合适的行李箱尺寸的情况下,可以将衣服直接存储在衣架上并进行运输。

为了能够将衣架悬挂在行李箱盖的外部,行李箱盖在顶部具有圆周槽。进一步优选地,壳体盖中的中央把手被设计成凹入壳体盖的表面中,从而使得凹槽扩大到凹入的盖表面,其中把手被布置在壳体盖的中央。

为了有序地存储和运输旅行物品,最好在隔室内形成和排列具有这种高度104的箱子,使得箱子的高度104基本等于在压缩状态下所有隔室的均匀压缩高度kh。在行李箱压缩状态的箱体被固定力锁定,并且在拉伸状态下,隔室高度eh在水平方向上可被插入和拉出。

为了减少部件的数量、重量和制作时间,箱底在箱体外表面的四角带有箱轮壳体凹槽,或特别采用车轮托架柱,优选为一体,并采用可旋转的轮子。其中轮子可绕平行于箱体的平移引导装置的工作方向的轴线旋转360°。

为了确保箱轮外壳凹槽稳定、抗冲击、使用寿命长,箱内侧轮子壳体凹槽有一个带钢筋肋骨的巢,优选为星形,可压入主干壳体底部旋转轴。

为了将行李箱盖固定并保持在壳体上,行李箱盖最好采用可锁定的扣盖,带有手动操作的第一锁装置,尤其是拉链。特别是在盖子开口时,在平面图上看到一个封闭的圆形成形,可锁定形成。

优选地,通过第二个锁定装置,特别是通过拉链,最好通过可锁定的扣封,前盖可以固定在箱壁材料上。前盖可枢转地、或最好是可滚动卷起形成滚杆在手提箱的一侧,最好是在底侧,进一步首选后壁,更优选在壳体盖后部。锁定装置也可以通过键或数字锁锁定。

根据进一步实施例,第一锁定装置的前盖通过外壳箱宽b形成,第二个锁定装置通过外壳箱长l并通过外壳箱宽b紧固到底部槽上。优点是节省了封闭装置的资源。第一关闭装置具有双重关闭功能,可以无障碍地进入隔室。

或者,行李箱纵向侧的前盖在左侧(最好是右侧)旋转。

为了使壳体在空间框架结构中更坚固,盖开口具有周向的加强框架,特别是外表面用铝轨和锁定装置进行加固,进一步优选可锁定拉链。

根据进一步实施例,以增加强度,导引装置的承重支柱至少形成于行李箱后壁上(最好在前壁)行李箱宽度的盖子开口处。

为了改善处理,优选具有10-40mm之间的曲率半径的拐角形成为圆形。

为了在操作行李箱时将扭转力从推箱手柄转移到车轮上,最好将推箱手柄的伸缩轨主要安排在行李箱后壁的外角。

为了增加手提箱的运输能力,例如收纳电子设备,推箱手柄的伸缩轨和手柄可将一个外袋围在行李箱后壁上。

为了使本款四轮行李箱比前侧两轮拉杆箱移动更流畅,每个轮子都排列在底部宽度的端面上。行李箱外侧的伸缩装置将推箱手柄布置在与前盖相对的长度和宽度上,最好通过两个伸缩轨连接。其中,在行李箱的拉伸状态和推箱手柄的扩展伸缩装置中,行李箱盖的高度至少由手柄上方展开行李箱总高度的1/3形成。

为了制造出轻巧,同时又稳定和耐用的行李箱,行李箱由塑料、铝和纺织材料制成的混合材料制成。其中,行李箱盖和底壳由塑料制成;而底框、伸缩轨由铝材料制成;侧面、特别是前盖,由纺织材料制成。

为了占用很小的空间打开行李箱,前盖底部的设计是按照一个特殊的实施例卷起的。

本段描述具有移动壁柜功能的轻巧箱体,包括底部托盘、罩壳形式的箱盖、安装在底盘上的旋转轮和伸缩轨,轮子垂直于底盘和滚动平面,可360°旋转。这些部件具有作为一体式组件的集成式锁定装置。在底部托盘和箱盖之间形成灵活的轻型外壳壁材料。带箱盖伸缩轨可以通过集成在箱盖中的按钮和集成的按钮力分配器支柱进行锁定,可进行转换器式伸缩,可拉出并带有支撑杆。其中支撑杆至少一个,最好两个。伸缩轨附接到壳体壁材料,使箱体与壁柜形成稳定的空间结构,特别是在拉伸状态下。因此,创建一个轻便的、节省资源的行李箱,它结合了至少两个功能,一个是旅行物体的运输功能;另一个是旅行物体在封闭、压缩或展开、打开状态中的壁柜功能。

本段描述了一种特别是如上所述的用于制造行李箱的方法。其中,在作为底部托盘的特别是一件式的壳体底部中,在每个壳体的内角都有凹口。伸缩轨插入有集成的锁定机制并可靠固定。支撑杆将伸缩轨插入并固定在其上,将支撑杆固定到壳体壁材料上。插入两个伸缩轨中带有按钮的按钮配电杆,分别连接到相应的锁定机制。将箱盖插入伸缩轨的末端,并安装成形,使得至少一个按钮与箱盖的表面侧基本齐平。因此,通过简单的即插即锁方法创建了移动壁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上述行李箱的方法。其中,其中行李箱盖的一端具有至少一个侧向把手壳,并且每个行李箱盖均与按钮互补。所述至少一个按钮被按压以释放在伸缩轨中的锁定,并且行李箱处于打开状态。转换展开或压缩状态,从而打开或关闭手提箱。

该方法进一步发展如下。其中,所述箱体在隔室中具有隔室。当箱体在水平方向上转移到压缩状态时,箱体通过上覆的分格盒和箱体的重量摩擦平移地固定,并且在箱体的拉伸状态下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非正移时被解锁。即使行李箱没有完全装满,行李箱中的隔室也能保持秩序,并防止旅行物品在行李箱运输中移动。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所附的示意图更详细地解释可能的实施例,该示意图示出:

图1是扩展开的行李箱的立体图。

图2是扩展开的行李箱的主视图。

图3是压缩起的行李箱的正视图。

图4是带分格盒的扩展开的行李箱的正视图。

图5是带分格盒的压缩起的行李箱的正视图。

图6是压缩、闭合的行李箱的立体图。

图7是扩展开的行李箱的后视图。

图8和图9是扩展开的行李箱的左右侧视图。

图10和图11是行李箱的平面图和仰视图。

图12是具有卡扣的行李箱盖的组装的透视图。

图13是行李箱的分解图。

图14-23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扩展开的行李箱的透视图和模拟图。

图24示出了具有增强的蜂窝结构和用于轮罩壳体的肋结构的箱形底部的内侧。

图25-31是行李箱的又一第三实施例的视图。

图32是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具有长方体箱体2的轻型行李箱1,特别用作旅行箱的透视图。箱体1具有前开口3,该前开口具有用于前开口3的柔性前盖4。前盖4可以形成为平坦的或如图所示的可滚卷起成为滚杆。前盖4用拉链66封闭前开口3。拉链装置66从两侧壁60、61和前框65纵向缝制,连接两侧壁60,61平行于后壁64。侧壁60、61、后壁64和前框65与前盖4形成行李箱壁材料16。前开口3包括行李箱1的一侧,箱长l和行李箱1的箱宽b。

行李箱1的外行李箱盖5以罩壳的形式延伸,其深度可覆盖行李箱1的箱深t和箱宽b,并形成在行李箱侧面,并连接到前盖4。箱盖5与盖开口6平行锁定,带有平移导轨装置7,可拉出。箱盖5的顶部95上的侧边缘96、97的区域中形成有第一开口121、131,其尺寸和形状用于容纳锁定机制的相应按钮12、13。箱盖5被设计为一体的部件,每个以一个至第一开口121、131互补侧表面直接到箱体底部14,92、94面侧集成起重手柄槽装置47、48。

提升手柄槽装置47、48包括一个带侧第二开口482,用于接收手柄槽壳471、481,分别超过二维侧表面92、94,如图13详细显示。在箱盖5处于分别插入第一开口121、131的行李箱1的深度t上的两个相对的侧边缘96、97的区域中,形成有偏置的按钮12、13。其与平移导轨装置7的锁定机制配合,使两个按钮加压时,通过集成在平移导轨装置7中的锁定机制,锁定可以解决。按钮12、13的表面处于平移导轨装置7的松弛的锁定状态,相邻的箱盖5的上侧95的表面齐平且光滑。为了解决锁定问题,将按钮12、13按压入箱盖5,使这些在行李箱盖5的表面形成凹槽。因此,保护按钮12、13免受损坏和错误操作。

行李箱1设计有柔性的空间隔板17,其具有平行于箱盖5并平行于箱体底部14的隔室18-23。隔室18-23具有灵活高度,并且在压缩的、封闭的行李箱状态下处于压缩高度“kh”,其长度为lmin,如图3、4和5所示。在拉伸、敞开的状态下为拉伸高度“eh”。在最大延伸的情况下,箱体状态变为可改变的箱盖5的箱长lmax。箱体箱壁材料16因此在箱盖5和箱体底部14之间形成轻质的共同支撑结构,并包含平移导轨装置7和支撑杆15。该支撑装置连接到行李箱壁材料16,支撑平移导轨装置7。

行李箱1具有作为平移导轨装置7的伸缩装置,带有伸缩轨8、9、10、11,该伸缩轨在箱盖5的俯视图中在拐角处在行李箱1的整个箱长l上延伸。伸缩轨8-11形成行李箱骨架,用于稳定和塑造行李箱1。

箱盖5形成为具有四个周向基本相等的侧壁91-94的向下扫掠的槽。

箱体底部14形成为具有四个周向基本相等的侧壁81,82-84的互补底部托盘。

图1、2、4和7示出,平移导轨装置7形成为具有与行李箱1的箱长l基本相等的行程量,从而在拉伸状态下空间隔板17的隔室18-23的高度eh基本上翻了一番。

行李箱1的空间隔板17的隔室18-23包括织物或纺织结构,并且每个隔室在每个底边缘处具有加强支柱32-37,用于打开在三个侧面封闭的空间隔板17。该支柱32-37优选分别使用塑料或金属杆。空间隔板17的格层板26-31采用增强材料的首选变体,例如塑料或塑料嵌件。箱壁材料16由支撑结构95形成,带有支撑槽,距离间隔96约为30-80mm,典型约50mm。支撑槽95与盖开口6的周长边缘平行运行。据了解,箱壁材料16也可以有等效的支撑结构95,例如蜂窝结构或具有支撑凹槽和/或支撑凸块的类似支撑结构。

箱体底部14形成有如图8、9所示的一体的轮容纳凹部,在该凹部中安装有垂直于辊平面可旋转360°安装的轮或辊56、57、58、59。

箱盖5可以通过在盖开口6上的拉链封闭装置115来封闭并且可以通过锁、优选地为密码锁69锁定在基架24上。基架24连接到行李箱箱壁材料16外部。

行李箱盖5有一个凹槽105,该凹槽被放大到一个区域,其中箱盖把手49中央和中间依次与手柄凹槽形成凹槽。在行李箱侧壁60、61两侧上均具有侧行李箱壁把手50、51。

图2示出了扩展的行李箱1,其具有一个空间隔板17。空间隔板17具有加强的侧壁97和邻接的可变侧壁98,构成了每个隔室18-23中的每个隔层板26-31。加强侧壁97的高度为104,与压缩高度kh相对应。因此,即使在压缩状态下,隔室18-23基本上也具有相同的压缩高度kh。

图3示出处于压缩状态的行李箱1。箱盖5通过锁具69、底架24和箱壁材料16被闭合装置115以及拉链闭合。如图所示,前盖4可以折叠到底部或卷起并用带子固定。隔室18-23减小到压缩高度“kh”,其大约是扩展高度“eh”的一半。

处理行李箱1的程序如下。在箱盖5中在行李箱深度t上形成的侧起手柄槽47、48被手动干预。按钮12、13在每种情况下均采用互补和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方式排列。两个按钮12、13均用一只手的拇指手动按下,以松开同一侧每个伸缩导轨8-11的锁定。向上拉或按下行李箱盖5,将行李箱1移至相对于隔室18-23高度的拉伸或压缩状态。在拉伸的手提箱1的帮助下,进入到隔室18-23的上半部被打开,并且下部隔室18-23的高度随之扩大。反之亦然,行李箱1在压缩状态下,壳体2中的上半部的隔室18-23关闭。在压缩箱体状态下,隔室18-23仅可通过前开口3进入。

图4和5以正视图示出了具有分格盒或抽屉41-46的行李箱1。其中分格盒或抽屉41-46具有扩大的格层高度“eh”,亦具有压缩的格层高度“kh”。分格盒41-46高度104形成并布置在隔室18-23中,使得高度104基本上对应于压缩壳体状态下的隔室高度kh。分格盒41-46因此在行李箱1的压缩状态下非强制性地固定在隔室18-23中。在展开状态下,分格盒41-46被松散地插入并且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延伸。

处理在隔室18-23中具有分格盒41-46的行李箱1的方法如下。当分格盒41-46在隔室18-23中转移到压缩状态时,由于上面的隔室18-23的重量而在水平方向上非正向平移。分格盒41-46在行李箱1的展开状态下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非正向平移时被固定和解锁。因此,分格盒41-46的强制锁定保险与行李压缩同时进行。

行李箱1的箱体底部14和箱盖5的外角最好为圆形,半径至少10-50mm。行李箱1具有在箱体底部14的拐角围绕轴77、78平行于行李箱的前部可360°旋转的箱轮56、57、58、59。

图6示出了压缩的、封闭的行李箱1的透视图。

图7示出了扩展的行李箱1的后视图。行李箱1具有推箱手柄38,行李箱外侧的后壁64上装有推箱伸缩装置39,箱体箱长l和箱宽b与前盖4相对。

推箱伸缩装置39包括两个伸缩导轨。在行李箱1的扩展状态和拉伸的推箱伸缩装置39的推箱手柄38中,箱盖5的高度至少相当于扩展行李箱总高度的1/3,高于推箱手柄38。因此,行李箱1在扩展状态下形成一个符合人体工学的活动壁柜,行李物品在行李箱1中可灵活放入、取出,不需要额外的占用空间。推箱手柄38和伸缩导轨39将外袋75围在后壁64上。

图8和图9示出了扩展行李箱的左右侧视图。在箱壁材料16的表面上凹进,该壁由设置在行李箱1的侧壁60、61中的托架或可延伸的侧把手50、51铰接。箱轮壳体凹槽52-55一体地形成在箱体底部14和相关联的侧表面81、82、83、84中,例如作为整体部件的塑料注射成型部件。轮56-59安装在箱轮壳体凹槽52-55的外角中。

在侧表面92、94中,提供提升手柄槽装置47、48,用于对箱盖5进行人体工学处理。

图10和图11示出了具有箱盖5的平面图和具有箱体底部14的仰视图。

图12示出了用于将箱盖5与按钮12、13组装在一起的透视图。作为环的内部框架加强件25对应于基架24,并固定到箱壁材料16的内部,而基架24设置在行李箱壁材的外表面上。它们在箱壁材料16的周围形成盖开口6。在该图中,支撑杆15被示为圆周环。解释为支撑杆15可以分别是两个硬塑料部件,每个部件在箱侧容纳两个伸缩轨8-11,并且分别在箱深度t上分别附接到箱侧壁60、61。由于资源和重量的原因,有利地省去了行李箱箱宽b上的连接支柱,例如硬塑料。

底部框架24优选地由高强度材料制成,例如在侧壁60、61、后壁64和前框架65、外壳壁材料16的上端处使用的铝材。

在每种情况下,均具有在中心形成的按钮12、13的按钮动力分配支柱62、63分别在箱盖5内的行李箱1的侧面上大致在深度t上延伸,并分配分别施加在按钮12、13上的压力在每个伸缩轨8-11中的锁定机制上。来自每个锁定机制的偏压在动力分配支柱62、63上以反作用力传递。

在箱盖5的下部内侧上,设有用于安装未示出的隔室17的支撑件67、68。

图13示出了行李箱1的分解图。因此,更好地示出了用于制造行李箱1的方法。特别地,如图24所示,作为底盘的一件式箱体底部14,带有一体式锁定机制的伸缩轨8-11分别插入到内部的每个角落的凹部71-74中。如图13所示,箱体底部14可以相对于轮罩形成为两个或更多个部分。由于重量和资源的原因,箱体底部14最好制成一体。如图24所示,8-11的每个伸缩轨通过销钉或螺钉牢固地固定。在每种情况下,每个支撑杆15带有两个凹槽79、80入到一个侧对上,两个伸缩导轨8-11以形式贴合的方式固定到此位置。支撑杆15固定到壳体壁材料16。按钮动力分配支柱62、63与按钮12、13一起插入到两个伸缩轨8-11中,并与相应的锁定机制连接。箱盖5被放置在伸缩轨8-11的端部上并且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固定,使得至少一个按钮12、13被插入第一开口121、131中并且基本上与箱盖5的顶部95的表面侧齐平。在行李箱深度t的中间,将形成罩壳式箱盖5插入第二开口482,其中,把手凹入壳481。

与图13的图示相反,箱体底部14优选地整体制造,其具有集成的箱轮壳体凹槽52-55并且在其上安装有旋转轴77、78。因此,在图13所示的单独的轮罩上可以省去重量和资源。

行李箱1由塑料、铝和纺织材料的材料混合物制成。箱盖5和箱体底部14由塑料制成。底架24和伸缩轨8-11由铝材料制成。侧壁60-65和侧表面,特别是前盖和后壁,优选地由纺织材料制成。

图14至图23示出了具有改进的移动壁柜功能的替代实施例中的轻型行李箱1。为了简化,在两个实施例中,相同功能的附图标记相同。为了简单起见,将描述第二实施例相对于第一实施例的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行李箱1是无障碍的,没有布置环形的、加强的外部基础框架24。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内框架增强25与强化基框架24不同,在平面视图中采用前开口3的开放侧形成的c形。因此,本实施例在行李箱1的整个延长箱长lmax上为18-22的隔室提供了自由的统一通道。

与第一实施例不同,行李箱1具有五个隔室18-22,但是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在隔室18-22中制造任何数量的隔室。

根据第一个实施例,行李箱1可以有一个成型箱体底部14。或者,如图所示,轮56-59是从箱体底部14突出的凸起形成。

前盖4在箱体的后壁64上延伸,并且如图22所示,在关闭状态下围绕并覆盖箱盖5。如图14-21所示,前盖4以折回状态释放盖5。前盖4具有切口103,从而可以通过前盖4到达箱盖5的把手49。拉链闭合装置115在侧壁60、61的前侧边缘上延伸到箱体底部14的手提箱宽度上。

提升手柄槽装置47、48包括手柄槽壳作为单件组件,与盖5一体地形成。因此,减少了部件成本并且减轻了壳体的重量。

在行李箱1的一侧61上,锁69布置成锁定并固定拉链115。

图23示出了行李箱1的分解图。优选地,箱体底部14整体地构成为例如注塑成型的部件,并且与图23相反,其不包括两个部件,而是一个部件。作为内部框架加强件25的加强的c框架可以形成为如图1所示的格子。加强的c形框架25也可以形成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开口支架,其可以与支撑杆15合并以形成部件,或者可以除了支撑杆15之外还形成为多个部件。前框架65不包括该实施例作为箱壁材料16。另外,在该实施例和上述实施例中,前盖4可具有带拉链的前外部袋70。

图24示出了具有支撑肋85的箱体底部14的内部。箱体底部14优选地作为注塑成型部件制成为一体,其中支撑肋85在内部和外部优选地为光滑的蜂窝状结构86。因此,扁平箱体底部14为抵抗外部压力和推力载荷而被增强。解释为,箱盖5的内部也可以形成为整体结构的蜂窝状结构86。为简单起见,未在显式图中显示。蜂窝状结构86延伸至周向侧面82、83、84。

所示的箱轮壳体凹槽52、54为每个容纳在其中的旋转轴77、78形成一个巢,并且每个都围绕可旋转轮56-59旋转360°。箱轮钢筋肋87的旋转轴77、78形成为垂直于箱体底部14的星形的喷射形状。另外,环段形成为围绕旋转轴77、78的中心的钢筋肋87。将底盘的整个箱深度t的延伸端侧壁84、82分别插入凹槽71、72、74,伸缩轨8-11的端部,并用锁紧螺钉或锁紧螺栓109-111横向插入地固定在底盘上。

图25-31示出了行李箱1的又一第三实施例的视图。在该实施例中,前盖4可横向折叠。底盘外侧具有平行的凹槽,用于加固,车轮外壳凹槽仅略外显。

图32示出了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该实施例基本上对应于第一和第三实施例,其进一步的发展是,前盖4通过箱宽b紧固到第一封闭装置115,并且通过箱长l紧固到第二封闭装置66,并且通过箱宽b紧固到底盘。

方法和设备的上述变型仅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所提出的解决方案的结构、操作和特性。它们不将本发明限制于示例性实施例。这些图是示意性的,其中将基本特性和作用显着放大了一部分,以说明功能、作用原理、技术特征和特性。在附图或文本中披露的任何功能、原理、技术实施例和特征,以及所有权利要求、文本和其他附图中的每个特征,其他操作方式、原理,本披露中包含的或由本披露产生的技术实施例和特征可以自由地和任意地组合,从而所有可想到的组合都可归因于所描述的解决方案。文本中的所有单独版本之间也有组合,即包括说明的每个部分、声明以及文本中不同变体、声明图和图中的不同变体之间的组合。

上面解释的设备和工艺细节确实在上下文中呈现。然而,应当指出,它们可独立于图示、也可以自由地相互结合应用。不同部分和各部分的显示比例及其尺寸和比例不能严格规定。相反,个别尺寸和比例也可能与所示不同。而且,权利要求书不限制披露,因此不限制所有识别的特征彼此的组合选项。

所示的所有特征也单独地和与所有其他特征组合地明确公开披露。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