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安全靴

文档序号:27973326发布日期:2021-12-14 22:59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矿用安全靴

1.本发明属于矿山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用安全靴。


背景技术:

2.矿靴是矿山作业、车间等一些场所工作环境需要穿戴的必备防护用品。目前的靴子无法与身体密切接触,导致穿戴以及工作中长时间行走极易使人疲劳,消耗大量体力,进而会影响工人的工作效率,甚至会造成事故。在井下行走时,遇到坑洼路面,脚掌极为不舒服,并且行走速度缓慢,影响工作效率。
3.现有矿山使用的鞋子大部分是从安全角度考虑,已知中国公开专利专利号cn205214338u的一种矿山使用的安全鞋,包括鞋底,鞋帮,鞋底和靯帮之间通过胶水进行固定,鞋底包含有中底,中底采用的材质为pu,中底的下方设置有防刺穿层,防刺穿层的间隙密封结实,达到了防刺穿的作用,有效的保护双脚。其具备防滑、耐磨、耐高温、轻便、减震等优点。在实际当中,这种鞋子虽然起到了一定的安全作用,但其结构复杂,比普通塑料鞋较重,行走起来并不轻便,行走时会严重影响行走的速度,发生危险情况时不利于工作人员的快速撤离,可能对人员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矿用安全靴,本发明主要解决矿山企业人员靴子行动轻便迅速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矿用安全靴,包括靴体,紧密层和舒适层,其中:所述的靴体为矿用安全靴;所述的紧密层为充气膨胀紧实层,包括聚碳酸酯材质的紧密层和充气口。
6.所述的舒适层是吸收潮气且可以更换的保护层。
7.所述的紧密层与靴体通过连接体相连。
8.所述的充气口有螺旋式密闭盖,可以保持紧密层内气体不损失。
9.所述的一种矿用安全靴通过对密闭层进行填充气体保证人体与靴子紧密接触,以保证井下工作人员不因为靴子与脚体大小不合而浪费体力,且降低降低工作效率。
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的靴子采用三层分层结构,外层结构为矿用安全靴的防护层,第二层紧密层通过填充气体保证脚与鞋体紧密贴合,舒适层可以吸湿吸汗,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3)本发明的一种矿用安全靴可以解决靴子宽松,走路费力的问题,且使鞋子尺码适用范围扩大,节约成本,对环境起到了保护作用。
11.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矿用安全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矿用安全靴俯视图,其中:
1

防护层,2

紧密层,3

舒适层,4

连接支撑处,5

充气口。
1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3.实施例1一种矿山使用的靴子,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俯视图如图2所示,包括防护层1,紧密层2,舒适层3,连接支撑处4,充气口5。
14.其中:所述的具有防尘效果的矿用安全帽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当工作人员穿戴安全靴进行工作时,可以通过充气口5对紧密层2进行充气,使靴子紧密包裹脚部;(2)当工作人员工作休闲时,可以打开充气口5释放气体,减少气压,放松脚部;(3)当脱鞋时完全将充气口5打开,释放气体,脱下靴子。
15.所述的具有防尘效果的矿用安全帽工作原理如下:作业时,对靴子的充气口5进行充气,使靴子内部的紧密层2进行因气压扩张,挤压舒适层3对脚体进行包裹,放便作业人员作业,提高效率,不会因为鞋子不合适而浪费多余体力。且通过气体的填充不会增大靴子的重量。停止作业时,打开充气口5会将紧密层2内的气体释放,降低压力使工作人员更容易脱下靴子。其中连接支撑处4连接防护层1、紧密层2和舒适层3,保证鞋体同为一个整体,防止鞋体内部出现滑脱。


技术特征:
1.一种矿用安全靴,其特征在于,包括靴体,紧密层和舒适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安全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靴体内侧为紧密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安全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紧密层内侧为舒适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安全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紧密层可以通过改变气压调节紧密层体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安全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紧密层的靴口处设有充气口。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安全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靴体,紧密层和舒适层通过通过连接体进行连接。7.连接体保证鞋体内部三层保持一致。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安全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紧密层所采用的的材质为聚碳酸酯材质,以保证紧密层可以支撑起内部压力。

技术总结
一种矿用安全靴,属于矿山开采技术领域,包括靴体,紧密层和舒适层。工作人员作业时,对靴子的充气口进行充气,使靴子内部的紧密层进行因气压扩张,挤压舒适层对脚体进行包裹。停止作业时,打开充气口将紧密层内气体释放,降低压力使工作人员更容易脱下靴子。本发明改善作业人员脚的舒适度,提高效率,不因靴不合适而浪费多余体力。填充气体不会增大靴子的重量。靴子结构简单,穿脱方便,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秦霞 王继仁 刘晓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9.28
技术公布日:2021/12/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