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43798发布日期:2021-10-12 17:32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杯结构的制作方法
一种折叠杯结构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杯结构。


背景技术:

2.为了获得更大的容量,传统的水杯、饮料杯、搅拌杯或料理杯的体积一般需要做得更大,导致其较为笨重,在无需使用时也会占用较大的空间,而在需要外出使用时,其携带也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体积小巧且方便携带的一种折叠杯结构。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折叠杯结构,包括上杯体、可拆卸地罩设于所述上杯体顶部的机头盖和设于所述上杯体的底部且可折叠伸缩的下杯体,所述上杯体包括内杯和套设于所述内杯外侧的外杯,所述下杯体采用软胶材料制成且其包括夹紧于所述外杯与内杯之间的连接部和设于所述连接部底部的本体,所述本体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本体之间设有连接台,所述连接台限位于所述外杯与内杯的底端之间。
6.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在不需要使用时,可将下杯体折叠压缩于上杯体内,其体积小巧,携带方便,当需要使用时,直接拉开底座以使得下杯体伸出打开,此时即可盛装大容量的液体,使用也非常方便。
7.如上所述的一种折叠杯结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外杯或所述内杯之间设有限位卡接组件,从而有效对连接部进行限位,防止下杯体折叠伸缩时连接部相对外杯或内杯发生移位。
8.如上所述的一种折叠杯结构,所述限位卡接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内杯外侧壁上的卡接凹槽和设于所述连接部内侧壁上且与所述卡接凹槽卡接连接的卡接凸条,在卡接凸条和卡接凹槽的卡接作用下,进一步保证了连接部与外杯和内杯之间连接的牢固性。
9.如上所述的一种折叠杯结构,所述本体的侧壁与其底部平面之间成一锐角α,且α>80
°
,从而使得本体存在一定的斜度以顺利进行折叠压缩。
10.如上所述的一种折叠杯结构,所述连接台由上往下向内缩进,所述内杯的底端供所述连接台的上表面相抵接,所述外杯的底端设有设有向内凸起且供所述连接台的下表面相抵接的限位凸起,从而有效对连接台进行限位。
11.如上所述的一种折叠杯结构,在保证本体可顺利折叠压缩的同时保证其具有更大的容量,所述α=88.5
°
,即本体的斜度为1.5
°

12.如上所述的一种折叠杯结构,所述卡接凹槽和所述卡接凸条的数量至少有两条,从而提高对连接部的限位效果。
13.如上所述的一种折叠杯结构,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拉环,从而方便将下杯体拉开。
14.如上所述的一种折叠杯结构,所述外杯与所述内杯之间设有相互卡接的卡块和卡
槽,从而保证外杯与内杯之间连接的牢固性。
15.如上所述的一种折叠杯结构,所述下杯体采用硅胶材料并利用打砂的硅胶模具注塑而成,从而使得下杯体的表面较为光滑,并使得在其斜度较小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顺利地进行折叠并压缩出几何形状。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上杯体和所述下杯体的分解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下杯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下杯体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下杯体伸出打开时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下杯体折叠压缩时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一种折叠杯结构,包括上杯体1、可拆卸地罩设于上杯体1顶部的机头盖2和设于上杯体1的底部且可折叠伸缩的下杯体3,上杯体1包括内杯11和套设于内杯11外侧的外杯12,下杯体3采用软胶材料制成且其包括夹紧于外杯12与内杯11之间的连接部21和设于连接部21底部的本体22,本体22的底部设有底座31,连接部21与本体22之间设有连接台23,连接台23限位于外杯12与内杯11的底端之间。
24.为有效对连接部21进行限位以防止下杯体3折叠伸缩时连接部21相对外杯12或内杯11发生移位,连接部21与外杯12或内杯11之间设有限位卡接组件4。
25.为进一步保证连接部21与外杯12和内杯11之间连接的牢固性,限位卡接组件4包括设于内杯11外侧壁上的卡接凹槽41和设于连接部21内侧壁上且与卡接凹槽41卡接连接的卡接凸条42。当然,卡接凹槽41也可设置于连接部21的内侧壁上,而卡接凸条42设置于内杯11的内侧壁上。同理,卡接凹槽41和卡接凸条42还可设置于连接部21的外侧壁与外杯12的内侧壁之间。
26.为使得本体22存在一定的斜度以顺利进行折叠压缩,本体22的侧壁与其底部平面之间成一锐角α,且α>80
°
,即本体的斜度小于10
°
。优选的,在保证本体22可顺利折叠压缩的同时保证其具有更大的容量,所述α=88.5
°
,即本体22的斜度为1.5
°

27.为有效对连接台23进行限位以更进一步地防止连接部21发生移位,连接台23由上往下向内缩进,内杯11的底端供连接台23的上表面相抵接,外杯12的底端设有设有向内凸起且供连接台23的下表面相抵接的限位凸起121。当然,连接台23也可以由下往上向内缩进,此时外杯12的底端供连接台23的上表面相抵接,内杯11的底端设有设有向外凸起且供连接台23的下表面相抵接的限位凸环。
28.为更进一步提高对连接部21的限位效果,卡接凹槽41和卡接凸条42的数量至少有两条(优选为3条)。
29.为方便将下杯体3拉开,底座31的底部设有拉环30。为保证本体22的底面平齐,底座31的底部设有容纳腔32,容纳腔32内设有连接座33,拉环30的两端可转动地设于连接座
33的两端,从而使得拉环30在不使用时可嵌入容纳腔32内以保证本体22底面的平齐。
30.为保证外杯12与内杯11之间连接的牢固性,外杯12与内杯11之间设有相互卡接的卡块51和卡槽52。为防止外杯12相对内杯11转动,卡块51可设置为沿内杯11外侧壁的竖向设置的长条状卡块,相应的,卡槽52可设置为沿外杯12的内侧壁的竖向设置且与长条状卡块相卡接的长条状卡槽。而为防止外杯12相对内杯11的竖向移位,卡槽52可设置为沿内杯11的周向设置环状卡槽,而卡块51可设置为沿内杯11的周向设置且与环状卡槽相卡接的凸块。
31.为使得下杯体3的表面较为光滑并使得在其斜度较小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顺利地进行折叠并压缩出几何形状,下杯体3采用硅胶材料并利用打砂的硅胶模具注塑而成。
32.本实用新型在不需要使用时,可将下杯体3折叠压缩于上杯体1内(如图6所示),折叠时直接按压底座31使得本体22呈几何形状折叠并收缩于上杯体1内即可,其体积小巧,携带方便。当需要使用时,直接拉动拉环30,使得下杯体3完全伸出打开(如图5所示),此时即可盛装大容量的液体,使用也非常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折叠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杯体(1)、可拆卸地罩设于所述上杯体(1)顶部的机头盖(2)和设于所述上杯体(1)的底部且可折叠伸缩的下杯体(3),所述上杯体(1)包括内杯(11)和套设于所述内杯(11)外侧的外杯(12),所述下杯体(3)采用软胶材料制成且其包括夹紧于所述外杯(12)与内杯(11)之间的连接部(21)和设于所述连接部(21)底部的本体(22),所述本体(22)的底部设有底座(31),所述连接部(21)与所述本体(22)之间设有连接台(23),所述连接台(23)限位于所述外杯(12)与内杯(11)的底端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1)与所述外杯(12)或所述内杯(11)之间设有限位卡接组件(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折叠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卡接组件(4)包括设于所述内杯(11)外侧壁上的卡接凹槽(41)和设于所述连接部(21)内侧壁上且与所述卡接凹槽(41)卡接连接的卡接凸条(42)。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折叠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22)的侧壁与其底部平面之间成一锐角α,且α>80
°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折叠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台(23)由上往下向内缩进,所述内杯(11)的底端供所述连接台(23)的上表面相抵接,所述外杯(12)的底端设有设有向内凸起且供所述连接台(23)的下表面相抵接的限位凸起(12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折叠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α=88.5
°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折叠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凹槽(41)和所述卡接凸条(42)的数量至少有两条。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1)的底部设有拉环(30)。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折叠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杯(12)与所述内杯(11)之间设有相互卡接的卡块(51)和卡槽(52)。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折叠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杯体(3)采用硅胶材料并利用打砂的硅胶模具注塑而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杯结构,包括上杯体、可拆卸地罩设于所述上杯体顶部的机头盖和设于所述上杯体的底部且可折叠伸缩的下杯体,所述上杯体包括内杯和套设于所述内杯外侧的外杯,所述下杯体采用软胶材料制成且其包括夹紧于所述外杯与内杯之间的连接部和设于所述连接部底部的本体,所述本体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本体之间设有连接台,所述连接台限位于所述外杯与内杯的底端之间。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在不需要使用时,可将下杯体折叠压缩于上杯体内,其体积小巧,携带方便,当需要使用时,直接拉开底座以使得下杯体伸出打开,此时即可盛装大容量的液体,使用也非常方便。方便。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刘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魁
技术研发日:2021.03.10
技术公布日:2021/10/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