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登山服

文档序号:28771071发布日期:2022-02-08 09:04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高性能登山服

1.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护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性能登山服。


背景技术:

2.登山运动是在特定要求下,从低海拔地形向高海拔山峰进行攀登的一项体育活动。登山探险的山峰往往在海拔三、四千米以上并覆有终年积雪,在登山探险过程中,运动员面对的是高山缺氧、强风低温、陡峭地形以及时刻伴随着的其他各种山间不安定因素,容易迷失方向,发生掉队、被困的情况,且经常由于通讯不佳而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援,造成人员伤亡。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登山服功能单一,仅仅满足登山运动员的保暖需求,而不具有全面的防护性。
3.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对现有登山服的结构加以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性能登山服,功能全面,防护性好,智能化程度高。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高性能登山服,包括衣服本体,所述的衣服本体在两侧设置有一对衣袖,在领口处设有衣帽,衣服本体在外侧胸部位置设有斜插袋,还包括脉搏检测装置、温控装置、微控制器及报警器,所述的温控装置包括用于监测环境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人体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及电加热片,所述的脉搏检测装置和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一对衣袖的其中一袖子的袖管处,所述的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衣服本体内侧的胸口处,所述的微控制器及报警器设置在斜插袋内,微控制器分别与脉搏检测装置、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电加热片及报警器电连接。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源装置,所述的电源装置设置在衣服本体的肩部,为微控制器及电加热片进行供电。
7.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源装置为柔性太阳能薄膜电池。
8.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源装置通过魔术扣或按扣的方式进行固定。
9.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温控装置还包括温控调节开关,所述的电加热片通过该温控调节开关与微控制器电连接,微控制器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及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信息控制温控调节开关工作,接通或断开电加热片。
10.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加热片设置在衣服本体的背部及胸部,为石墨烯发热片。
11.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斜插袋的外侧设有防水透气层,所述的防水透气层为聚四氟乙烯薄膜。
12.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包括gps定位模块,所述的gps定位模块设置在一对衣袖的其中另一衣袖的袖口处,且与微控制器电连接,与远程移动终端通讯连接。
13.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报警器为蜂鸣器。
14.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脉搏检测装置和第一温度传感器通过弹性束带贴设在人体手腕部。
15.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可实时监测人体温度和脉搏,在出现异常时自动报警,给人以警示;设置有加热片,可在低温情况下维持人体温度;可通过远程移动终端实时监控定位,保证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框图。
18.图中:1.衣服本体、11.衣袖、12.衣帽、13.斜插袋、131.防水透气层;2.脉搏检测装置;3.温控装置、31.第一温度传感器、32.第二温度传感器、33.电加热片、34.温控调节开关;4.微控制器;5.报警器;6.电源装置;7.gps定位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对实施例的描述不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作形式而非实质的变化都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0.在下面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者称方位性)的概念均是针对正在被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目的在于方便公众理解,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21.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性能登山服,包括衣服本体1、脉搏检测装置2、温控装置3、微控制器4及报警器5。所述的衣服本体1在两侧设置有一对衣袖11,在领口处设有衣帽12,衣服本体1在外侧胸部位置设有斜插袋13。所述的温控装置3包括用于监测环境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31、用于监测人体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32及电加热片33,所述的脉搏检测装置2和第一温度传感器31设置在一对衣袖11的其中一袖子11的袖管处,所述的第二温度传感器32设置在衣服本体1内侧的胸口处,所述的微控制器4及报警器5设置在斜插袋13内。微控制器4分别与脉搏检测装置2、第一温度传感器31、第二温度传感器32、电加热片33及报警器5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脉搏检测装置2、第一温度传感器31及第二温度传感器32与衣服本体1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的脉搏检测装置2和第一温度传感器31通过弹性束带贴设在人体手腕部。脉搏检测装置2采用脉搏心率传感器pulsesensor、第一温度传感器31采用环境温度传感器dht11,第二温度传感器32采用体温传感器906、微控制器4采用stm32f105r8t6、gps定位模块7采用gps定位仪gt300fz。
22.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电源装置6,所述的电源装置6设置在衣服本体1的肩部,为微控制器4及电加热片33进行供电。电源装置6优选为柔性太阳能薄膜电池,通过魔术扣或按扣的方式进行固定。
23.进一步地,于所述的温控装置3还包括温控调节开关34,所述的电加热片33通过该温控调节开关34与微控制器4电连接,所述的电加热片33设置在衣服本体1的背部及胸部,为石墨烯发热片。微控制器4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31及第二温度传感器32检测到的温度信息控制温控调节开关34工作,接通或断开电加热片33。
24.进一步地,所述的斜插袋13的外侧设有防水透气层131,用于对斜插袋13内的电子器件进行防护。所述的防水透气层131为聚四氟乙烯薄膜。
25.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gps定位模块7,所述的gps定位模块7设置在一对衣袖11的其中另一衣袖11的袖口处,且与微控制器4电连接,与远程移动终端通讯连接,可以将位置实时发送给远程移动终端。
26.进一步地,所述的报警器5为蜂鸣器,当人体温度和脉搏达到极限值时,微控制器4控制报警器5进行报警,例如猛烈撞击下脉搏呈现降低的趋势,到一定值会发出警报。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性能登山服,包括衣服本体(1),所述的衣服本体(1)在两侧设置有一对衣袖(11),在领口处设有衣帽(12),衣服本体(1)在外侧胸部位置设有斜插袋(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脉搏检测装置(2)、温控装置(3)、微控制器(4)及报警器(5),所述的温控装置(3)包括用于监测环境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31)、用于监测人体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32)及电加热片(33),所述的脉搏检测装置(2)和第一温度传感器(31)设置在一对衣袖(11)的其中一袖子(11)的袖管处,所述的第二温度传感器(32)设置在衣服本体(1)内侧的胸口处,所述的微控制器(4)及报警器(5)设置在斜插袋(13)内,微控制器(4)分别与脉搏检测装置(2)、第一温度传感器(31)、第二温度传感器(32)、电加热片(33)及报警器(5)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登山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装置(6),所述的电源装置(6)设置在衣服本体(1)的肩部,为微控制器(4)及电加热片(33)进行供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性能登山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装置(6)为柔性太阳能薄膜电池。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高性能登山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装置(6)通过魔术扣或按扣的方式进行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登山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控装置(3)还包括温控调节开关(34),所述的电加热片(33)通过该温控调节开关(34)与微控制器(4)电连接,微控制器(4)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31)及第二温度传感器(32)检测到的温度信息控制温控调节开关(34)工作,接通或断开电加热片(3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登山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加热片(33)设置在衣服本体(1)的背部及胸部,为石墨烯发热片。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登山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插袋(13)的外侧设有防水透气层(131),所述的防水透气层(131)为聚四氟乙烯薄膜。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登山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gps定位模块(7),所述的gps定位模块(7)设置在一对衣袖(11)的其中另一衣袖(11)的袖口处,且与微控制器(4)电连接,与远程移动终端通讯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登山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报警器(5)为蜂鸣器。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登山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脉搏检测装置(2)和第一温度传感器(31)通过弹性束带贴设在人体手腕部。

技术总结
一种高性能登山服,属于防护服技术领域。包括衣服本体、脉搏检测装置、温控装置、微控制器及报警器,所述的温控装置包括用于监测环境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人体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及电加热片,所述的脉搏检测装置和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一对衣袖的其中一袖子的袖管处,所述的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衣服本体内侧的胸口处,所述的微控制器及报警器设置在斜插袋内,微控制器分别与脉搏检测装置、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电加热片及报警器电连接。优点:可实时监测人体温度和脉搏,在出现异常时自动报警;设置有加热片,可在低温情况下维持人体温度;可通过远程移动终端实时监控定位,保证人身安全。保证人身安全。保证人身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张技术 杨家鑫 肖商喜 周泽宇 张煜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熟理工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1.06.25
技术公布日:2022/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