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钮控制式全自动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3822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单钮控制式全自动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单钮控制式全自动伞包括一上端具在一中伞巢之内管;一可滑动自如地套于内管外围而上端设有一下伞巢之外管;一可滑动自如地插入内管下端而下端设有一伞柄及一位于伞柄上方之按钮构件以及二设于管内上下端之弹簧片之下心管;一可滑动自如地插入内管上端而于中间部设有一上伞巢之上心管;一组包括多支主伞骨,主撑骨及副撑骨,并可相互相连动地枢接于上、中、下伞巢,而可达成开、合伞二作用之伞骨组所构成,而藉一按钮构件之按压操作能使伞子自动张开或收合。按钮构件系构成双重锁固作用。
本创作系关于能自动张开及收拢之全自动伞之改良,尤指一种藉单一操作钮之操作而能使伞自动张开及收合之全自动伞者。
以往类此能自动开合之自动伞已有若干种被揭示,今举一例言,如美国专利第3,856,030号颁给Sato者便是,此种伞分别使用二操作用钮或构件以分别司开伞与收伞之二项作用,由于其构造较复杂,装配较麻烦,因此制造成本较高;复以其所占空间位置较大,操作部不得不加大,而影响外形之美观;又因此等操作钮或构件并无安全保险措施,使用者在使用中容易因按错钮,以致发生误收伞之情形或机件之故障之情形。
本创作之主要目的,在消除前述传统自动伞之缺点,而提供一种仅藉单钮之操作而能达成伞之张开及收合之全自动伞者。
本创作之次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单钮控制式全自动伞,其按钮构成双重锁定装置,以防止使用者按错钮而致发生误动作或构件发生故障者。
本创作之再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单钮控制式全自动伞,其操作钮巧小简单,能使操作部之设计更为美观者。
本创作之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单钮控制式全自动伞,其构造简单、制造容易,且制造成本低廉者。
本创作之其他目的,特点与功效,可由以下配合附图之说明而获更进一步之了解。


图1系本创作自动伞在完全收合状态时之局部剖面正视图;图2系本创作伞在张开状态时之局部剖面正视图;图3系本创作伞从图2所示张开状态收合起来时之收合状态局部剖面正视图;图4(A)系表示沿
图1A-A线之断面图;图4(B)系表示沿图4(A)所示构件部份之纵断面图;图5系表示下节心管之槽孔部说明图;图6系表示按钮操作部之操作情形之放大说明图。
图7乃示外管之卡止部另一实施例之要部说明图。
首先参照
图1,本创作全自动伞系由一上端设有一下伞巢11之外管1,一可滑动自如地插入外管1内且上端设有一中伞巢21之内管2,一可滑动自如地插入内管2之下端且下端具有一伞柄31之下侧心管3,一可滑动自如地插入内管2之上端且其中间部设有一上伞巢41之上侧心管4,一枢接于各伞巢11、21、41间之伞骨组5,一设于伞柄11之上方与心管3内间之操作按钮6,一设于中伞巢21与下伞巢11间且套于内管2上端部之收伞弹簧7,及一设于内管2内位于上、下侧心管4、3间之开伞弹簧8所构成。
按上述外套1之上端形成有一下伞巢11,下端则形成一具有环状突缘12之扩大管部13。此外,外管1之一侧壁之下端部及中段部分别开有二槽孔15、14以便供下面将述之弹簧片95卡止之用。内管2系可滑动自如地插于外管1内,其长度较外管1长,其上端固定有一中伞巢21;又管之上下两端部内侧如图4(A)、(B)所示,各形成有至少一个,但最好为如本案实施例呈左右对称之一对向内凸起之定位突起22、22,俾防止下述之上、下侧心管4、3在操作时于内管2内转动,并作为该二心管3、4在内管2内上、下移动时之引导突起之用;此外,内管2之一侧壁之下端部与中间部分别形成有二卡榫孔23及24以供卡榫92及弹簧片95卡止之用。前者系位于二突起22之间用以供将述之弹弓9之卡榫92卡入之用。后者系设于卡榫92之上方以供弹簧片95卡入之用。下侧心管3与上侧心管4如图4(A)、(B)所示,皆形成至少有一条但最好为成对称之二条导槽32与42,下侧心管3之上端系可滑动自如地插入内管2之下端部内,上侧心管4之下端则可滑动自如地插入内管2之上端部内,而内管2之上、下两端部所设突起22恰分别嵌入上、下二心管4之导槽42、32内,俾防止二心管3、4在内管2内转动。下侧心管3之下端藉固定销33固定有一伞柄31,位于伞柄31之上端固设有一侧面开有一长方形按钮孔34之圆筒35,筒内容装有一操作按钮6。下侧心管3之内部装有一弹弓9,其前端91系固定于心管3之上部所设弹弓固定孔37上,又约中间部形成有一突出之卡榫92突出于心管3所设细长槽38之前端外部,而另一端则形成一高于卡榫92而后面下方具有一缺口94之略呈长方形之突出片93,此突出片93系突出于细长槽38之后端并装有一可沿该突出片93前后滑动自如之按钮6,此按钮6突出于圆筒35之按钮孔34之外,其前方下面设有一槽孔61可滑动自如地嵌于突起片93上,其后端具有一向下及向前延伸之钩片62,恰可钩入突起片93后侧之缺口94内,而于细槽61内前方与突起片93之间设有一弹簧63经常将擦钮6顶向前方而使钩片62钩入缺口94内。又上述细长槽38之后端连设有一扩大之矩形孔39与上述圆筒35之按钮孔34对应。下侧心管3之上端位于弹弓9之上方设有一小型弹簧片95,其卡止片96从该心管3上所设槽孔30突出并进入内管2之槽孔24而卡止。又上侧心管4之略中间部设有一上伞巢41,上端则螺接有一帽43。
伞骨组5系由多支而提出为8~10支之主伞骨51,同数之主撑骨52及同数之副撑骨53所构成。每一主伞骨51之一端系可转动地枢接于上伞巢41,另一端则呈自由端;又主伞骨51之中间部设有枢接部54,主撑骨52之一端系枢接于中伞巢21,另一端则枢接于主伞骨51之枢接部54;主撑骨52之略中间部亦设有枢接部55,而副撑骨53之一端系枢接于此枢接部55,另一端则枢接于下伞巢11上。设于中、下伞巢21、11间之收伞弹簧7在如
图1之收伞状态时系呈无张力之自由长状态;又设于内管2内位于上、下心管4、3间之开伞弹簧8在收伞状态下系呈压缩状态而有将上、下心管4、3往上下方推开之倾向,惟此时,内、外管2、1均由弹弓9之卡榫92及弹簧片95之卡止片96扣住,故弹簧7、8无法将内、外管2、1及上、下心管4、3顶开。
在另一实施例中,外管1之下端部与内管2之卡榫孔23对应之处可如图7所示设一卡笋孔14以取代上述环状突缘12亦属可行。
以下就本创作伞之操作使用情形详细说明如下
图1乃示完全收伞情形之本创作自动伞,在此情形下,伞骨组5呈完全收拢,收伞弹簧7呈无张力之自由状态,开伞弹簧8则被压缩而蓄有能量,内、外管2、1及下侧心管3则由卡榫92及96卡止而保持该收伞之状态,又按钮6系如图6所示系位于孔34之上方,而其钩片62恰钩入突出片93之缺口94内。当吾人欲从此收伞状态打开伞时,只要按下按钮6,按钮6即抗著弹弓9之弹力以固定端91为支点使突起片93沉下,于是卡榫92即脱离外管1沉入内管2之卡榫孔23内,由于按钮6系经设定为在前方位置时只能下沉至卡榫92,恰好脱离外管1之突缘12(但仍卡止于内管2之卡榫孔23)之微小距离d,故内管2与下侧心管3仍保持原来之卡合状态。此时解除卡止状态之外管1乃因开伞弹簧8之往上之张力而迫使弹簧片95缩进去而脱离槽孔24,同时也迫使上心管4沿内管2外侧往上滑升,于是上伞巢41即随上侧心管4向上移动,此时一端枢接于此伞巢41之伞骨51虽有随伞巢41向上移动之趋势,但因该伞骨51之中间部枢接有一端枢接于中伞巢21之主撑骨52,而且该中伞巢21系固定于内管2而不动者,于是主伞骨51乃藉由上伞巢41之上升及主撑骨52之以中伞巢21之枢接处为中心向上之转动而慢慢张开,同时藉枢接于主撑骨52之副撑骨53之随主撑骨52之向上运动而介以下伞巢11抗著收伞弹簧7之力量将外管1沿著内管2往上拉动,设于中、下伞巢21、11间之收伞弹簧7于是随着外管2之上升而被压缩以蓄积能量俾供下次收伞时之用,及至弹簧片95之卡止片96卡的外管1之下方槽孔15为止即不动,此时弹簧7完全收缩而二弹簧7、8呈平衡状态时,上侧芯管4及外管1因有卡止片96钩住,故不再移动,此时开伞弹簧8呈仍保有部份张力之半伸张状态,而伞即完全张开而呈如图2所示之状态,可供遮雨之用。此时若受到风力时,因有弹簧片95钩住内、外管2、1,故伞面及伞骨不会收拢。
当吾人欲收伞时,如图6所示,只要将按钮6用手指抗著弹簧63之力量往下方再向孔39内压下,按钮6即抗著弹弓9之弹力而沉下,由于此时按钮6恰在方孔39上可压下至最低位置,于是卡榫92即脱离内管2之卡榫孔23,弹簧8乃有使下侧心管3向下即向外推之倾向,然因伞柄31系握于使用人手中,故下侧心管3并不动,弹簧8之力乃作用于上侧芯管4,使之有向上滑动并使伞骨51收合之趋势,同时,收伞弹簧7乃因内管2已呈可上下自由滑动之状态而藉其伸张之力量介由中伞巢21迫使内管2往上升而外管1往下降。当内管2上升时,藉孔24之下壁与弹簧片95之下侧斜坡之关系迫使弹簧片95缩入下心管3之槽孔30内,而脱离与原与槽孔24、14之卡止状态,于是外管1乃相对于内管2下降。上述内、外二管2、1之运动乃迫使伞骨5向下收折。于是伞骨51乃藉由主、付撑骨52、53与各伞巢11、21、41之运动关系而收合起来,乃至收伞弹簧7与开伞弹簧8两者皆呈完全伸长之自由状态,且伞骨组5呈完全收拢如图3所示之状态为止。然后,吾人可将伞倒过来,亦即使上侧心管4向下,伞柄31向上,并手握伞柄31令心管4之前端顶于地面或任何硬表面上抗著开伞弹簧8往下压,则下侧心管3即缩入内管2内,并将弹簧8压缩,当心管3内之弹弓9之卡榫92卡入内管2之卡榫孔23内并突出于外管1之管口部13而卡住突缘12时,内外管2、1即与下侧心管3固定成一体,而此时收伞弹簧7呈无压力之自由状态,开伞弹簧8则呈压缩状态而蓄有能量以供下次开伞之后收伞操作时之用。
由于本创作具有如上之构造,不仅只藉一操作按钮可操作伞之开合二动作,而且其因构成双重锁固(double-lock)之机能,当在开伞之情形下,必须将按钮6抗著弹簧63之力量向下及向圆筒35内侧压下方能使内管2脱离下侧心管3而达到收伞之作用,若仅按下或拉下按钮6均不发生作用,若仅按下式下按钮6均不发生作用故在使用中不会因无意中误按按钮6而将伞收合之情形发生,又不必如习用自动伞需分别操作不同之按钮,故使用上颇方便;同时本创作构造简单,故障率低,复可将按钮部设计为颇美观等,具有种种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方便本创作实施例之说明,并非局限本创作之范围,在无违本创作之精神下尚可作种种之修饰与变更,凡此等修饰与变更,当应视为包括于本案请求专利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单钮控制式全自动伞,系由一上端设有中伞巢之内管;一上端设有一下伞巢之外管;一于下端设有伞柄、主副弹片机构及操作按钮构件之下心管;一上端设有一上伞巢之上心管;一组连结于各伞巢之间之由多支主伞骨、主撑骨、及副撑骨所组成之伞骨组;一收伞弹簧;及一开伞弹簧所构成;其特征在于该内管之上下端管壁上至少各设有一定位突起,且于其下端管壁一侧之中间及下部各设有一卡榫孔,该外管系于下端设有一卡合突缘及于侧壁中间及下部设有二槽孔,且外管系可上下滑动自如地套于内管外围,该下心管系可上下滑动自如地插入内管下端部,而该收伞弹簧系设于中下伞巢之间并套于内管外围,且该开伞弹簧则系设于上、下心管间之内管,而于下心管下端所设之主副弹片机构系构成可没入下心管内之上下端部以便卡止及释放该内管及外管,又,该操作按钮构件则系可上下滑动自如控制该主副弹片机构以控制伞之收合。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之全自动伞,其特征在于该下心管之下部乃设有一轴向细长槽孔及上部设有一短槽孔,而上述细长槽孔之下端形成扩大之矩形孔,管内并容有一主弹片机构及一副弹片机构用以卡止固定上述内管及外管,主弹片机构其前端固定于下心管之上端管壁,后端形成自由端并具有一自上述细长槽之下端突出之突起片,又位于中间部形成有一较上述突起片低且突出于上述细长槽前端之卡榫,而按钮系可前后滑动地嵌设于该突起片上;又副弹片机构系可卡止自如地设在内管之当伞呈收合状态时,上述主弹片机构之卡榫系卡合于内管之下部槽已及外管之突缘部,而副弹片机构之卡止片则卡止于内管之上部槽孔及外管之上部槽孔,而当伞呈张开状态时,上述主弹片机构之卡榫系仅卡合于内管之下部槽孔而副弹片机构之卡片止则卡于内管之上部槽孔及外管之下部槽孔。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之全自动伞,其特征在于该按钮操作构件系包括一固定于伞柄前端而与矩形孔对应之一侧设有一按钮孔之圆筒;及一容装于上述圆筒之按钮孔内而藉下面之槽孔可滑动自如地嵌合于弹弓之突起部上,且后下方复形成有一可卡入上述突起片下方所设卡合缺口之钩片之按钮;以及一设于此按钮之槽孔内,位于槽孔前壁与突起片之前端之间,而将按钮经常顶向前方而使其钩片卡入卡合缺口之弹簧所构成。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之全自动伞,其特征在于该按钮在平时按下时,只能下沉一定距离,足使主弹片机构之卡榫下沉至脱离外管之突缘,但仍卡于内管之槽孔;又将按钮往下往按钮孔内按下时,则经由矩形孔而足使卡榫下沉至脱离内外管之二槽孔之距离。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之全自动伞,其特征在于当伞呈完全收缩之状态时,该收伞弹簧系呈无压力或张力之自由状态,而开伞弹簧则呈压缩状态;而在开伞状态下时,收伞弹簧系呈压缩状态,而开伞弹簧则呈半压缩状态;而自开伞状态下操作伞使其收拢时,收伞弹簧即伸张而呈自由状态,同时开伞弹簧乃呈无压力或张力之自由状态。
专利摘要一种单钮控制式全自动伞包括一上端具在一中伞巢之内管;一可滑动自如地套于内管外围而上端设有一下伞巢之外管;一可滑动自如地插入内管下端而下端设有一伞柄及一位于伞柄上方之按钮构件以及二设于管内上下端之弹簧片之下心管;一可滑动自如地插入内管上端而于中间部设有一上伞巢之上心管;一组包括多支主伞骨,主撑骨及副撑骨,并可相互相连动地枢接于上、中、下伞巢,而可达成开、合伞二作用之伞骨组所构成,而藉一按钮构件之按压操作能使伞子自动张开或收合。按钮构件系构成双重锁固作用。
文档编号A45B25/00GK2043836SQ8820965
公开日1989年9月6日 申请日期1988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1988年8月12日
发明者戴胜通 申请人:戴胜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