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带扣之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8184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带扣之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有关于一种背带扣之改良,尤指一种专供旅行箱或类似背包物使用之背带扣在扣合状态下,能获得良好的结合状况。
由于经济的繁荣,交通的发达,促使商务人员洽商及民众外出旅游的机会日益增多,使用携带旅行箱或背包来装载随身物品及文件的机会亦相对提高,而背包等的使用,除了样式的选择外,其背带扣的使用也就成了不可缺少也是使用最频繁的物性,其设计的良劣,也直接影响背包的好坏。早先之背带系直接缝合于旅行箱或背包上,以便于随身携带背负减少行进时所占之空间及省力方便,因后随着科技之进步与人们为求更便利之需求乃研创出背带扣之产品,其习用(一)之背带扣者如附图1-1所示,系使用一挂钩(2)钩住钩环(1),并利用一弹片(3)本身之弹力抵住该挂钩端以防止钩环之滑脱;此种背带扣之推出,虽解决了一般旅行箱或背包免于手提费力及减少占用空间之缺点,然亦存在有设计与使用上的缺点一、此类挂钩式背带扣,由于弹片(3)具有封闭缺口的作用,在弹力限制下,其弹开之缺口不大,以致钩环(1)之外径有限,而此钩环(1)又必须承受整个背包重量,故而易于造成变形或断裂的情形。
二、其弹片(3)之弹性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而减低或丧失,导致其与挂钩(2)面的结合性丧失,易使钩环脱落,造成使用上的困扰。
三、钩环(1)与挂钩(2)间经常性的磨擦,造成表面电镀质的脱落,除影响观瞻外,亦破坏背包尤其高级背包之价值感。
如附图1-2所示者系习用(二)之背带扣,乃藉一铁片弯曲成图示之形状,藉其本身之弹性而形成弹片(4)及挂钩(5),其设计上的缺点除具上述外,另具有一、此类背带扣因材质之设计限制所能承载之负荷重量有限,无法充分达到使用上之便利要求。
二、其周围边缘常产生毛边,因而于使用操作时,常让使用者因疏忽而受伤或刮伤旅行箱等之表面,造成使用上之不便。
又习用(三)之背带扣如附图1-3所示者,亦系使用挂钩(6)钩住钩环,藉拨钮(7)使伸缩杆(8)抵住钩端以防止钩环脱离;其使用上的缺点如下一、此类之背带扣主要系藉伸缩杆(8)一端之弹簧弹力来达到伸缩之目的,其弹簧于使用一段时日后,易造成弹性疲乏,而造成操作上之不便。
二、伸缩杆(8)因使用上所产生之摩擦关系,易造成表层电镀质的脱落,当再度操作使用时,易与弹簧相互卡扣而造成压入后无法弹回之现象,此时则易使钩环脱离,造成使用上的困扰。
有鉴于此,本案发明人乃藉其多年的观察及本身的专业知识技能,经多年的研究改良,终于精心设计出本实用新型,其主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旅行箱之背带扣,藉其特殊之结构设计,在使用上可灵活应用,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之背带扣,包括有一母扣,概为一块体;其尾部设有供承接背带之凸形孔,另于其中心适当位置处设有供公扣扣合之圆凸孔;一覆盖,概为一长方形,其尾端藉弹片配合与母扣之扁平横杆结合为一体而可上下扳动,而盖体内侧面则设有防止公扣脱离之挡块;一公扣,其颈部设有一可供活动扣合于母扣之凹槽;
其主要特征在于利用覆盖盖覆于母扣上时,对于公扣与母扣之扣合状态,得以利用该覆盖之挡块防止公扣滑脱。
为使本实用新型之构造,特征及优点更为明显,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
于后其中,附图之简单说明图一系习用之背带扣立体图。
图二系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之组合立体图。
图三系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之分解立体图。
图四系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之剖面图。
请参阅第二至四图,本实用新型之背带扣,大体包含有一母扣(10),概为一一体成型之块体,其前端设有一斜面(11),斜面(11)后延伸一内凹之平台面(12),并配合该平台面(12)于中心位置处形成一椭圆槽(15),又该椭圆槽(15)底部开设有一供公扣(40)配合之圆凸孔(13),并向后延伸一扁平横杆(14)及一凸形孔(16)以便与背带结合;一覆盖(20),亦为一一体成形之长方形,其顶端设有一可供开启之L型槽(21),该L型槽(21)后设有一突起之ㄇ型块(22),并延伸至中间位置处设有一突出之长方形挡块(23),且其挡块(23)与覆盖(20)结合处之两侧各开设一凹槽(24),而该覆盖(20)之底部两边各设有一突起之方块(26),且该挡块(23)与该方块(26)间设有一长方块(25);一弹片(30),略呈倒
型,其中间设一凸孔(31),并延伸一ㄇ型槽(32);一公扣(40),其颈部周围设有一供扣合于母扣之凹槽(41);其装配及组合情形,请参阅附图三、四,将覆盖(20)之挡块(23)穿入弹片(30)之凸孔(31)内,令该覆盖(20)之ㄇ型块(22)底部抵住该弹片(30)之顶部,藉该覆盖(20)之挡块(23)两侧凹槽(24)与弹片(30)之凸孔(31)嵌合,藉以固定其弹片(30)使之于启合使用时不致脱落。该弹片(30)之ㄇ型槽(32)两侧与该覆盖(20)之长方块(25)及底部两边方块(26)之中空位置卡合并扣于母扣(10)之扁平横杆(14)上,因该扁平横杆(14)之宽度大于弹片(30)之ㄇ型槽(32)与覆盖(20)之间隙,致使该弹片(30)产生一回复弹力,藉此一回复弹力之作用,方使得该覆盖(20)于盖合之动作时快速闭合,并藉长方块(25)之设计使覆盖(20)扳起时因与扁平横杆(14)之配合而可取得一定位。
当公知(40)之凹槽(41)穿过母扣(10)椭圆槽(15)中之圆凸孔(13)与其扣合时,再将覆盖(20)盖上,其挡块(23)则刚好位于母扣(10)之圆凸孔(13)间,可适时防止公扣(40)于背负携行时受震动而滑脱,且该覆盖(20)之L型槽(21)及ㄇ型块(22)与该母扣(10)之斜面(11)及平台面(12)相互配合,使该覆盖(20)于闭合动作中呈水平面,并使之易于开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之背带扣结合方式,确属创新,且合于实用,不仅一扫习用之缺点,且更具有实质之进步功效。
权利要求1.一种背带扣之改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母扣,概为一块体,其尾部设有供承接背带之凸形孔,另于其中心适当位置处设有供公扣扣合之圆凸孔;一覆盖,概为一长方体,其尾端藉弹片配合与母扣之扁平横杆结合为一体而可上下扳动,而盖体内侧面则设有防止公扣脱离之挡块;一公扣,其颈部设有一可供活动扣合于母扣之凹槽;藉上述构件组装后利用覆盖盖覆于母扣上时,对于公扣与母扣之扣合状态,得以利用该覆盖之挡块防止公扣滑脱。
2.依根权利要求1所述之背带扣,其特征在于,该覆盖之ㄇ型块抵住弹片之端顶,挡块穿过该弹片之凸孔,并利用其两侧之凹槽嵌固。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背带扣,其特征在于,该覆盖与弹片组合后利用该覆盖底部之两方块及该弹片之ㄇ型槽,卡扣于母扣之扁平横杆上,因该横杆之宽度大于弹片与覆盖之间隙,藉以使该弹片产生一回复弹力,以产生定位及快速覆盖。
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背带扣,其特征在于,该覆盖之L型槽及ㄇ型块与该母扣之斜面及平台面配合,藉以使该覆盖呈一水平面,并易于开启。
专利摘要一种背带扣之改良,包括有一母扣,为一块体,其尾部设有供承接背带之凸形孔,另于其中心适当位置处设有供公扣扣合之圆凸孔;一覆盖,为一长方形,其尾端藉弹片之配合与母扣之扁平横杆结合为一体而可上下扳动,而盖体内侧面上则设有防止公扣脱离之挡块;一公扣,其颈部设有一可供活动扣合于母扣之凹槽;利用覆盖盖覆于母扣上时,对于公扣与母扣之扣合状态,得以利用该覆盖之挡块防止公扣滑脱。
文档编号A45C13/00GK2112306SQ9220349
公开日1992年8月12日 申请日期1992年3月3日 优先权日1992年3月3日
发明者王金交 申请人:一全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