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箱角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8403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皮箱角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关于一种改进的转轮结构,尤指皮箱角轮。
现今,人们出外旅游的机会相当频繁,随身携带之皮箱为解决使用者需求,减轻其负荷重量,制造者特在箱底之边角处装设角轮,以滑动于地面的方式便于其携带。然而此种习用之角轮结构,会造成如下的困扰1.空间上的占用过大,导致收置运送时的不便,而且就以生产厂商的装箱运输,运载量因为突出角轮所所占之空间,致使运载数量因而减少,徒增加包装耗材及运输之费用。
2.角轮因采用固定方式,一旦损坏则维修不易,必需更换整组的结构装置,因此非常的耗财、耗时,颇不符合经济条件的要求,并且破坏箱体装设的整体美。
3.传统角轮隐藏于皮箱内,因此对皮箱之内部空间相对地减少,使用空间狭小,无法满足现代人之所须。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乃藉产销此类产品多年之经验,不断地潜心研究改良与试验,而终于有一实用之本实用新型的问世。
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皮箱角轮,它可配合实际状况,随个人喜好可自由安装拆卸并可增加内部空间,其具有弧度的造形,更美化了整个的外观,使其更具有多用途之功能。
本实用新型构造、特征及目的,参阅下文所举一较佳具体实施例并配合其附图进一步说明,这样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完全了解本实用新型。
附图简单说明


图1系本实用新型皮箱角轮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系统图。
图2系本实用新型皮箱角轮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使用图。
图3系本实用新型皮箱角轮一具体实施例的平面剖视图。
附图参考号11.通孔15.滑沟22.轴孔10.弧形座体30.转轮12.螺丝16.卡榫23.枢轴14.开口40.箱体13.轨道槽20.罩壳24.边侧21.突缘41.边角兹配合附图及参考号,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首先请参阅
图1,它是本实用新型皮箱角轮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系统图。其主要包括有一弧形座体10、一罩壳20及一转轮30等元件。其中一弧形座体10,为配合箱体40之边角41的角度设成弯曲弧状体,其两端分设有贯穿之通孔11,它们用于将二螺丝12穿置通孔11内,加以旋紧将弧形座体10固定在箱体40之底、侧两面;该弧形座体10之侧面设有一凹陷之轨道槽13,其一端设为一开口14,两侧分别具有滑沟15可装入罩壳20之突缘21,并被弧形座体10之卡榫16阻止于开口14处而加以固定。
一罩壳20,设有一轴孔22,可利用枢轴23固定一转轮30于其内部,该罩壳20外形轮廓制成一与弧形座体10结合后,可平行于地面之边侧24,避免罩壳20在转轮30于地面滑动时,产生摩擦之耗损,而罩壳20之突缘21设于其顶侧,可藉弧形座体10之开口14装入轨道槽13之滑沟15中而固定。
一转轮30,其中心设有一枢孔31,由枢轴23可将转轮30固定罩壳20之中。
具有上述结构元件组合之特征,其使用操作功能如下
请继续参阅图2。它系本实用新型皮箱角轮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使用图。如图所示,将装设有转轮30之罩壳20沿着开口14两侧之滑沟15嵌装于轨道槽13内并固定在弧形座体10上,而开口14前端部所设之卡榫16则阻止罩壳20由开口14滑脱分离。
若要将转轮30拆卸,只要先将卡榫16归回定位,罩壳20则由开口14向外滑出,即可完成脱离工作,因此若转轮30有损坏的情形,只要自行的更换新的转轮30即可完成修护,不需另外再添购整组之零件,而浪费材力及时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构件简单,但是其功效增加并可随环境的相异产生不同效果,完全符合专利法有关实用新型之规定,依法提出申请。
权利要求一种皮箱角轮,其包括一弧形座体、罩壳及一转轮元件其特征在于一弧形座体制成适合箱体之边角的弯曲角度,其侧面设有一凹陷之轨道槽,罩壳突缘沿着开口由滑沟装入于轨道槽内,并以卡榫固定;罩壳轮廓设有平行地面之边侧,以便避免转轮在地面滚动时罩壳产生磨擦之耗损,弧形座体装置于箱体之角落,转轮装于箱外,以便增加箱体内部之空间及故障时容易拆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皮箱角轮,其中主要包括有一弧形座体、罩壳及一转轮等元件。其中一弧形座体配合箱体之边角以二螺丝旋锁固定,该弧形座体底部设有一轨道槽,可将罩壳顶部之突缘嵌入组合其内,并以一卡榫固定,则转轮既可平稳在地面上滑动,又可随需要作拆装组合之使用,更增加其便利之用途。
文档编号A45C13/00GK2121359SQ9220900
公开日1992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1992年5月5日 优先权日1992年5月5日
发明者吕秀桃 申请人:吕秀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