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0214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鞋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发光的鞋体。
为了增加幼童穿拖鞋、凉鞋或胶鞋的乐趣,当前有很多业者于拖鞋、胶鞋或凉鞋鞋体的后踵部设有发光或发声装置,以吸引幼童的注意,其中一般发光装置的结构如图6所示,即于鞋体50后踵部内形成一中空的容槽55,并于鞋体后踵周缘固设有一具发光体65的透光体60,且发光体65负极导杆650并于鞋体50的容槽55内连接有一电池66,使用户踩下时,可利用鞋体50本身的柔软性,令发光体65正极导杆651可与电池66接触形成回路,而达到发光的目的。
上述的鞋体虽然具有发光的作用,然而其电池是包覆于鞋体的容槽内,因此当电能耗尽后,无法更换新的电池,如此发光体即失去作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再者其透光体是于鞋体射出时,单纯粘合于鞋体上,因此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不断地踩踏造成软性鞋体的变形,故透光体极易与鞋体分离而损坏,缩短了拖鞋、胶鞋或凉鞋的使用寿命。
由上述可知,现有具发光装置或发声装置的鞋体普遍存在有无法更换电池及易损坏的缺点,无形间即增加消费者的负担,进而使产品失去竞争能力,因此如何克服此一问题,不仅为一般消费者所期待,亦是业者当务之急。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更换电池且结合力强的鞋体,令用户可掀开覆片更换承座内的电池,且鞋体于注塑成型时可利用定位孔与透光体结合成一体,可提高其结合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鞋体,其特征在于该鞋体后踵内部设有一由透明材质所制成的透光体,该透光体中央形成有一开口向上的容槽,且容槽开口对应鞋体顶面,又透光体于邻近容槽周缘形成有多个上、下贯穿的定位孔,该透光体的容槽内设有一具发光体的承座,且承座内设有一与发光体连接的电池,该透光体于鞋体顶面覆设有一软性覆片。
在上述的鞋体中,鞋体顶面子对应发光体容槽处可形成有一连通的阶梯状凹槽孔,且凹槽孔对应透明体的覆片;而且,覆片周缘可凸伸有一道环状的凸缘,用以粘贴于鞋体凹槽孔周缘的顶面。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优点和积极效果非常明显。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由于本实用新型于鞋体内部有一具承座的透光体,且于鞋体顶面设有可供启闭透光体的覆片,并配合透光体周缘的定位孔,藉此可令鞋体利用定位孔与透光体完全结合在一起,而不会因长期使用而脱离,有效延长鞋体的使用寿命,再者利用覆片的设计,令用户可于电池电能耗尽时,取下覆片更换新的电池,使发光体不致失去作用,增长使用寿命,达到提升产品竞争力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各组件的形态及其相对关系。
图2是本实用新型透光体的立体外观图,藉以说明透光体与鞋体的关系及结合状态。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进一步说明透光体与鞋体的结合状态及其相对关系。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断面示意图,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组成后的形态及其相关位置。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示意图,藉以说明发光体发光的动作状况。
图6是现有鞋体的断面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具发光作用的拖鞋或凉鞋的鞋体,首先请参看
图1所示,鞋体10后踵内部设有一具覆片28的中空透光体20,以供更换设于透光体20内的电池27;本实用新型较佳实例的详细构成,如
图1、2及3所示,即鞋体10的后踵内部呈中空状,且鞋体10顶面于对应后踵处形成有一贯穿内部的阶梯状凹槽孔15,又设于鞋体10后踵内部的透光体20是由透明材质制成,以供光线射出,该透光体20中央形成有一开口向上的容槽21,且容槽21开口适对应鞋体10的凹槽孔15,再者透光体20于邻近容槽21周缘形成有一系列上、下贯穿的定位孔22(如图2所示),藉以当鞋体10注塑成形时,使塑料溶液可流入定位孔22,而令透光体20可与鞋体10结合成一体(如图3所示),有效提升两者的结合强度,并增进美观性;又透光体20的容槽21内设有一承座25,该承座25周缘设有至少一个发光体26〔本实用新型以一个为实施例〕,且承座25内部另设有一提供电源的电池27,其中发光体26的负极导杆261与电池27贴合,而正极导杆260与电池27保持一定的间隙,用以当用户踩下鞋体10顶面时,可令发光体26的正极导杆260与电池27接触形成回路,使发光体26发光〔此一结构原理与现有的相同,故不再赘述〕,又透光体20的软性覆片28外形对应鞋体10顶面的凹槽孔15,且覆片28周缘凸伸有一道环状的凸缘29,用以粘贴于鞋体10凹槽孔15周缘顶面。
至于本实用新型的组成,则如
图1、4所示,透光体20为套设于鞋体10的模具内,当鞋体10注塑成形时,可利用定位孔22令透光体20完全与鞋体10结合成一体,接着将具发光体26及电池27的承座25置于透光体20的容槽21内,最后再将覆片28粘设于鞋体10的凹槽孔15上,以封闭透光体20的容槽21,藉此组构成一可更换电池27且结合力强的鞋体10结构,图4所示即为本实用新型组成后的断面示意图。
而关于本实用新型的运用,则如图4、5所示,当用户踩踏鞋体10顶面的覆片28时,由于覆片28是软性材质制成,因此其随即生成凹陷的现象,压迫承座25的顶面,同时令发光体26的正极导杆260与电池27接触形成回路(如图5所示),藉此利用电池27提供电源,使发光体26发光;反之当用户未踩踏鞋体10顶面的覆片28时,则发光体26正极导杆260与电池27保持适当间隙,故发光体26不会发光;如此当电池27的电能耗尽时,用户仅需将鞋体10顶面的覆片28取下,即可顺利地取出透光体20容槽21内的承座25,并于更换新的电池27后,将承座25置入容槽21内,且重新于覆片28凸缘29的底面上胶(如一般的快干胶或树脂胶),即可令覆片28再次稳固地粘合于鞋体10顶面,且由于一般用户脚掌是向下踩踏覆片28,因此覆片28可切实地贴合于鞋体10上,而不会任意脱落,藉此达到更换电池27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鞋体,其特征在于该鞋体后踵内部设有一由透明材质所制成的透光体,该透光体中央形成有一开口向上的容槽,且容槽开口对应鞋体顶面,又透光体于邻近容槽周缘形成有多个上、下贯穿的定位孔,该透光体的容槽内设有一具发光体的承座,且承座内设有一与发光体连接的电池,该透光体于鞋体顶面覆设有一软性覆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体,其特征在于其中,鞋体顶面于对应发光体容槽处形成有一连通的阶梯状凹槽孔,且凹槽孔对应透明体的覆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鞋体,其特征在于该覆片周缘凸伸有一道环状的凸缘,该覆片粘贴于鞋体凹槽孔周缘的顶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更换电池的鞋体,该鞋体是于后踵处设有一具容槽的透光体,其中容槽开口位于鞋体顶面,且容槽内设有一具发光体的承座,又承座内夹设有一电池,透光体的容槽于鞋体顶面覆设有一覆片,且透光体周缘形成有一系列上、下贯穿的定位孔,用户可掀开覆片更换承座内的电池,且令透光体完全与鞋体结合成一体,有效提升透光体与鞋体的结合强度。
文档编号A43B3/30GK2355570SQ98248798
公开日1999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1日
发明者林圣贤 申请人:林圣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