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西装或大衣的胸衬缝制方法

文档序号:8289520阅读:1770来源:国知局
一种西装或大衣的胸衬缝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西装或大衣的胸衬缝制方法,属于服装设计和制作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西装和大衣的制作基本上采用常规的机械化批量流水线做法,一种规格的服装设计成一个模样,制作者通过批量裁剪,并通过缝纫工将其缝制而成,这种批量服装设计和制作的方法,主要是快捷、工艺简化,但由于是一个模型板制作成一种规格的大批量成衣,而每个人体的体型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不同体型的人穿在人体身上会有不同的效果,且多数穿在身上不合体,较为呆板,尤其是西装或大衣等选用高档面料制作的高档服装产品。
[0003]目前西方一些国家、或者在我国民间均有一些高档定制服装的企业和个人,它基于一对一的服务方式,能够针对不同人的体型进行量身定做,但这种高档定制服装的技术大多为个人实际掌握而不外传,由于定制服装的要求、方法的不同,所定制出来的服装效果也存在差异,尤其是在人体的胸型上,制作上容易产生前吊或后空等情况。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专门用于高级定制服装,进行一对一地量身定做,较好地将人体胸型做出来,克服服装前吊状况出现,平整度好,能够与高档面料相匹配的西装或大衣的胸衬缝制方法。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所述西装或大衣的胸衬缝制方法,该胸衬由胸衬片、马尾衬片和胸棉片复合缝制而成,所述缝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储备松量,将胸衬片、马尾衬片叠合在一起,然后通过工作台或架的边沿,使叠合在一起的两层衬料的至少一半在工作台或架上,余下的向下折弯后,在折弯的上下各用长针线固定,进行二层松量定位;将胸棉片抓柔后覆在已经用长针缝线在一起的马尾衬片上面;使得胸衬片、马尾衬片和胸棉片三层布料之间各形成有储备松量;
b)缝制胸衬,将复合在一起的、形成有储备松量的胸衬片、马尾衬片和胸棉片,象卷报纸一样用三角针针法缝制在一起,并在固定的同时储备一定的松量;完成固定后,胸衬略长于面料的部分由于平面到立体的结构转化,同时胸衬也等长于面料;
c)胸衬显形,用胸型四周边的工艺来完善胸型的立体效果,包括:胸型的底边采用车抽紧的长针,胸型的卜线拉紧2cm的扣布、或配上常规的袖笼边开月亮省收,肩部开省拔形成一个整体;
d)胸衬归烫后成型,其中所述的胸衬归烫采用如下的手工归拔熨烫工艺来达到胸型立体效果:一是从四周边上往里烫;二是烫的过程是沿着储备松量一样,顺着折弯的表面烫;三是烫完后冷却二十小时以上。
[0006]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是: 所述的步骤a)中,还包括三层松量定位,它是在二层松量定位的基础上,以同样的方式,通过工作台或架的边沿,使覆合在一起的胸衬片、马尾衬片和胸棉片三层布料的至少一半在工作台或架上,余下的向下折弯后,在折弯的上下各用长针缝线,使得三层布料之间形成有较大的储备松量;
所述的步骤b)中,所述的三角针针法是:左手中指在胸衬下方顶着针缝,使胸衬的背面针法形成点状,正面为三角针状,并使三层布料之间形成的储备松量通过手工缝制后从平面转化为立体的胸型;
所述的步骤c)中,还包括在胸衬下袋上方开省。
[0007]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
所述的步骤b)中,缝制胸衬之前,将胸片分为三大块,其中腋下水平线以上为上块,腋下水平线以下分为左右两块,缝制胸衬时按照所述三大块分别缝制,且每一块缝制方向以内向外逐次缝制;
所述的步骤c)中,还包括在衣领折边处进行牵带处理。
[0008]本发明配套用于高级定制西装或大衣的制作,能够针对人体的体型量身定做,通过人工制作胸衬,达到用高档面料制作而成的高档西装或大衣前不吊、后不空,合体、挺拔,达到长在人身上一样合身的效果,服装的品种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发明所述二层松量定位示意图。
[0010]图2是本发明所述三层松量定位示意图。
[0011]图3是本发明所述缝制胸衬过程示意图。
[0012]图4是本发明所述缝制胸衬另一过程示意图。
[0013]图5是本发明所述缝制胸衬又一过程示意图。
[0014]图6是本发明所述胸衬归烫过程示意图。
[0015]图7是本发明所述胸衬归烫另一过程示意图。
[0016]图8是本发明所述胸衬成型立体效果图。
[0017]图9是本发明所述胸衬分块缝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介绍: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西装或大衣的胸衬缝制方法,所述的胸衬由胸衬片、马尾衬片和胸棉片复合缝制而成,所述缝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储备松量,将胸衬片1、马尾衬片2叠合在一起,然后通过工作台或架的边沿3,使叠合在一起的两层衬料的至少一半在工作台或架上,余下的向下折弯后,在折弯的上下各用长针线4固定,进行二层松量定位,见图1所示;将胸棉片5抓柔后覆在已经用长针缝线在一起的马尾衬片上面,见图2所示;使得胸衬片、马尾衬片和胸棉片三层布料之间各形成有储备松量;
b)缝制胸衬,见图3-5所示,将复合在一起的、形成有储备松量的胸衬片、马尾衬片和胸棉片,象卷报纸6 —样用三角针针法7缝制在一起,并在固定的同时储备一定的松量;完成固定后,胸衬略长于面料的部分由于平面到立体的结构转化,同时胸衬也等长于面料;
C)胸衬显形,用胸型四周边的工艺来完善胸型的立体效果,包括:胸型的底边采用车抽紧的长针,胸型的卜线拉紧2cm的扣布、或配上常规的袖笼边开月亮省收,肩部开省拔形成一个整体;
d)胸衬归烫后成型,见6-7所示,其中所述的胸衬归烫采用如下的手工归拔熨烫工艺来达到胸型立体效果:一是从四周边上往里烫8 ;二是烫的过程是沿着储备松量一样,顺着折弯的表面9熨烫;三是熨烫完后冷却二十小时以上,熨烫后成型为一种挺拔立体状的胸衬产品。
[0019]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是:在上述步骤a)中,还包括三层松量定位,见图2所示,它是在二层松量定位的基础上,以同样的方式,通过工作台或架的边沿,使覆合在一起的胸衬片、马尾衬片和胸棉片三层布料的至少一半在工作台或架上,余下的向下折弯后,在折弯的上下各用长针缝线6,使得三层布料之间形成有较大的储备松量;
所述的步骤b)中,所述的三角针针法是:左手10中指在胸衬下方顶着针缝,使胸衬的背面针法形成点状11,正面为三角针状12,并使三层布料之间形成的储备松量通过手工缝制后从平面转化为立体的胸型,见图8所示;
图9所示,所述的步骤c)中,还包括在胸片下袋上方开省13。
[0020]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是:在前述基础上,本发明所述的步骤b)中,缝制胸衬之前,将胸衬分为三大块,其中腋下水平线以上为上块14,腋下水平线以下分为左右两块15、16,缝制胸片时按照所述三大块分别缝制,且每一块缝制方向以内向外逐次缝制;
所述的步骤c)中,还包括在衣领折边处进行牵带17处理。
【主权项】
1.一种西装或大衣的胸衬缝制方法,该胸衬由胸衬片、马尾衬片和胸棉片复合缝制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储备松量,将胸衬片、马尾衬片叠合在一起,然后通过工作台或架的边沿,使叠合在一起的两层衬料的至少一半在工作台或架上,余下的向下折弯后,在折弯的上下各用长针线固定,进行二层松量定位;将胸棉片抓柔后覆在已经用长针缝线在一起的马尾衬片上面;使得胸衬片、马尾衬片和胸棉片三层布料之间各形成有储备松量; b)缝制胸衬,将复合在一起的、形成有储备松量的胸衬片、马尾衬片和胸棉片,象卷报纸一样用三角针针法缝制在一起,并在固定的同时储备一定的松量;完成固定后,胸衬略长于面料的部分由于平面到立体的结构转化,同时胸衬也等长于面料; c)胸衬显形,用胸型四周边的工艺来完善胸型的立体效果,包括:胸型的底边采用车抽紧的长针,胸型的卜线拉紧2cm的扣布、或配上常规的袖笼边开月亮省收,肩部开省拔形成一个整体; d)胸衬归烫后成型,其中所述的胸衬归烫采用如下的手工归拔熨烫工艺来达到胸型立体效果:一是从四周边上往里烫;二是烫的过程是沿着储备松量一样,顺着折弯的表面烫;三是烫完后冷却二十小时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西装或大衣的胸衬缝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a)中,还包括三层松量定位,它是在二层松量定位的基础上,以同样的方式,通过工作台或架的边沿,使覆合在一起的胸衬片、马尾衬片和胸棉片三层布料的至少一半在工作台或架上,余下的向下折弯后,在折弯的上下各用长针缝线,使得三层布料之间形成有较大的储备松量; 所述的步骤b)中,所述的三角针针法是:左手中指在胸衬下方顶着针缝,使胸衬的背面针法形成点状,正面为三角针状,并使三层布料之间形成的储备松量通过手工缝制后从平面转化为立体的胸型; 所述的步骤c)中,还包括在胸衬下袋上方开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西装或大衣的胸衬缝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b)中,缝制胸衬之前,将胸衬分为三大块,其中腋下水平线以上为上块,腋下水平线以下分为左右两块,缝制胸衬时按照所述三大块分别缝制,且每一块缝制方向以内向外逐次缝制; 所述的步骤c)中,还包括在衣领折边处进行牵带处理。
【专利摘要】一种西装或大衣的胸衬缝制方法,该胸衬由胸衬片、马尾衬片和胸棉片复合缝制而成,所述缝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储备松量,将胸衬片、马尾衬片叠合在一起,然后通过工作台或架的边沿,使叠合在一起的两层衬料向下折弯后,在折弯处的上下各用长针线固定;将胸棉片抓柔后覆在马尾衬片上面;b)缝制胸片,将复合在一起的胸衬片、马尾衬片和胸棉片,象卷报纸一样用三角针针法缝制在一起;c)胸片显形,用胸型四周边的工艺来完善胸型的立体效果;d)胸衬归烫后成型,所述胸衬归烫采用如下工艺来达到胸型立体效果:一是从四周边上往里烫;二是烫的过程是沿着储备松量一样,顺着折弯的表面烫;三是烫完后冷却二十小时以上。
【IPC分类】A41H42-00
【公开号】CN104605564
【申请号】CN201410845881
【发明人】吴国英
【申请人】吴国英
【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