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饰及用于该耳饰的佩戴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74706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耳饰及用于该耳饰的佩戴工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用于佩戴看起来像穿孔耳环、能够通过其自身的弹性复原力固定到耳垂并且不会产生疼痛的耳饰的工具。耳饰佩戴工具是用于将具备连结部和一对贴耳部的耳饰佩戴于耳垂的工具(6),其中所述连结部由弹性线材构成并弯曲成两端之间保持预定间隔,所述一对贴耳部比所述连结部的宽度大,以主面相对匹配的方式分别设置在连结部的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具备一对杆(7、8),所述一对杆分别具有前端部和后端部,通过旋转轴连结前端部和后端部之间以使得后端部闭合或打开时前端部打开或闭合,在前端部闭合的状态下或者半开的状态下将前端部插入所述一对贴耳部的内侧或其附近,通过闭合后端部能够扩大贴耳部的间隔。
【专利说明】
耳饰及用于该耳饰的佩戴工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穿孔耳环这样的耳饰及用于该耳饰的佩戴工具。
【背景技术】
[0002]作为佩戴在耳朵上的装饰物包括穿孔耳环和耳饰。穿孔耳环需要在耳垂上打耳朵目艮,害怕打耳朵眼的人不喜欢穿孔耳环。另一方面,耳饰的耳饰夹大,与穿孔耳环相比时尚性差。
[0003]因此,希望有一种耳饰夹小、看起来像穿孔耳环的耳饰。例如,提出了:在两端安装有装饰物并形成为U字状的弹性线材的凹部卷绕弹性线材而形成小环的耳饰(专利文献I);为了防锈而使用纯钛形成为U字状的耳饰(专利文献2);经由垫片将一对半圆形耳环片的一端彼此铰接结合、通过将结合部铆固而在耳环片的另一端彼此之间产生夹持的力的耳饰(专利文献3)等。另外,有一种耳饰(非专利文献I)正被出售,该耳饰具备在内部组装有螺旋弹簧并弯曲成圆形的管和安装在螺旋弹簧的前端并向管的一端突出的销,利用螺旋弹簧的复原力由销的前端和管的另一端夹持耳垂。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I:日本实开平6-81317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实用新型注册第3126598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78460号公报
[0009]非专利文献
[0010]非专利文献1:[online]、nanap1、[平成25年7月8 日检索]、网页〈URL: http: //nanap1.jp/100438/>

【发明内容】

[0011]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2]但是,专利文献1、2所述的耳饰在佩戴到耳垂时想要仅利用手指的力量扩大两端的间隔的话,不小心会过度扩大,线材会发生塑性变形。专利文献3所述的耳饰的铰接结合的部分显眼,装饰性差。另外,非专利文献I所述的耳饰会对耳垂施加过剩的压力,因此长时间佩戴的话会感到疼痛。
[0013]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佩戴看起来像穿孔耳环、能够通过其自身的弹性复原力固定到耳垂并且不会产生疼痛的耳饰的工具。
[0014]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5]为了解决该课题,本发明的耳饰的特征在于,具备:连结部,由弹性线材构成并弯曲成两端之间保持预定间隔;一对贴耳部,由与上述材料相同或者不同的材料构成,比所述连结部的宽度大,以主面相对匹配的方式分别设置在连结部的两端。
[0016]弹性线材可以是高强度钢琴丝、超弹性线材。
[0017]超弹性是指,即使以超过0.5%的大的形变发生变形,当去掉变形力时会恢复原本形状的性质,在金属线材的情况下,一般是具有杨氏模量为40?90GPa、弹性变形能力为2.0?7%的性质的线材。预定间隔根据佩戴耳饰的人的耳垂厚度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是耳垂的最大厚度的40%?80%。
[0018]根据本发明的耳饰,在佩戴过程中贴耳部利用连结部的弹性力夹持耳垂,因此看起来像穿孔耳环。另外,由于连结部的两端之间保持间隔,因此两贴耳部之间也保持间隔,不会对耳垂施加过剩的压力。并且,贴耳部的宽度比所述连结部的宽度大,因此从连结部施加到耳垂的压力得以分散。因此,即使长时间佩戴也不会感觉到疼痛。贴耳部的材料既可以与连结部的材料不同,也可以是相同的材料。不同材料时,通过利用粘结剂的粘结或焊接固定到连结部即可。相同材料时,能够与连结部一体设置。
[0019]另外,在本发明的耳饰中,装饰物可以安装于所述一对贴耳部的一个或两个,也可以安装于连结部。
[0020]连结部由具有超弹性的材料构成时,夹持的力不易变小。具有超弹性的所述材料由T1-Ni形状记忆合金构成时,能够在低于马氏体相变开始温度(Ms点)的温度下自由地调整连结部的两端间隔即可。
[0021]并且,具有超弹性的所述材料由具有体心立方结构并被称为夕/KGUMMETAL,注册商标)的β型钛合金构成时,即使在寒冷地区佩戴,夹持耳垂的力也不会变小,这一点是有利的。
[0022]所述连结部优选形成为U字形。这是由于这样看起来最像穿孔耳环并且容易加工。
[0023]所述一对贴耳部优选在彼此相对的内表面具有由硅橡胶、聚氨酯橡胶等橡胶构成的缓冲部。这是由于在佩戴耳饰时能够柔和地抵接耳垂,并且即使在佩戴过程中有意外的冲击施加到耳饰上也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吸收冲击,防止受伤。
[0024]本发明的耳饰可以通过利用手指扩大贴耳部的间隔并将耳垂插入贴耳部之间来佩戴,但在危及连结部的塑性变形时或手指的力比复原力弱时,也可以利用佩戴工具扩大贴耳部的间隔。
[0025]适当的佩戴工具具备一对杆。这些杆分别具有前端部和后端部,通过旋转轴连结前端部和后端部之间以使得后端部闭合(打开)时前端部打开(闭合)。即,前端部和后端部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开闭。
[0026]根据这种佩戴工具,在前端部闭合的状态或半开的状态下,将前端部插入所述一对贴耳部的内侧或其附近,将后端部闭合,由此,即使手指的力弱也能够利用该作用轻易地扩大贴耳部的间隔。并且还能够防止超过连结部的弹性范围而过度扩大贴耳部的间隔。并且,在后端部闭合期间,前端部外表面克服连结部的弹性复原力而按压接触到贴耳部内表面或连结部两端附近,从而通过前端部保持耳饰。因此,把持着闭合的后端部将耳垂插入前端部之间后,放松对后端部的把持力并拔出佩戴工具,从而能够将耳饰固定到耳垂。
[0027]所述杆中的至少一个优选具有在前端部和后端部之间向内侧突出的轴承部。通过该结构,能够简单地实现前端部和后端部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开闭的动作。
[0028]在更优选的结构中,所述杆中的至少一个杆的前端部具有越朝向底部越靠近另一个杆的前端部的浅浅地凹陷的外表面。通过该结构,在贴耳部上安装有球或者设有所述缓冲部时,球或缓冲部能够嵌入所述浅浅的凹处,耳饰不易从佩戴工具上落下。
[0029]所述杆中的至少一个杆的前端部优选具有与所述旋转轴平行且平坦的外表面。这是由于根据该结构,容易将佩戴工具从耳饰和耳垂之间拔出。
[0030]也可以是,杆的前端部插入贴耳部的正下方,按压接触于所述弹性线材。根据该方法,容易将佩戴工具从耳饰和耳垂之间拔出。在利用该方法的情况下,所述杆中的至少一个杆的前端部优选具有相对于所述旋转轴形成锐角的平坦的外表面。根据该结构,在扩大贴耳部的间隔时,杆的前端部外表面整体与弹性线材抵接,容易扩大贴耳部的间隔,并且还容易拔出佩戴工具。
[0031]在更优选的结构中,两个杆的前端部具有所述平坦的外表面和/或所述浅浅地凹陷的外表面。
[0032]杆的旋转角度优选通过第一杆的后端部和第二杆的后端部彼此抵接来限制。根据该结构,能够始终恒定地确定前端部外表面的最大间隔。
[0033]所述杆中的至少一个杆的前端部优选从轴方向看比该杆的后端部的厚度薄。根据该结构,即使贴耳部的间隔狭窄也能够容易地将前端部插入该间隔内。在更优选的结构中,两个杆的前端部比后端部的厚度薄。
[0034]所述杆中的至少一个杆的后端部优选轴方向上的宽度比该杆的前端部大。这是由于根据该结构容易把持后端部。在更优选的结构中,两个杆的后端部的宽度大。
[0035]所述前端部打开时的前端部外表面的最大间隔通常是1mm以下,优选是8mm以下,更优选是6_以下。虽然该最大间隔也取决于构成连结部的弹性线材的全长、弹性模量及外径,但通过将前端部外表面的最大间隔设定为6_以下,能够始终在连结部的弹性范围内扩大贴耳部的间隔,能够切实地防止连结部的塑性变形。
[0036]在所述佩戴工具中,优选具有向所述一对杆的后端部打开的方向施力的弹簧。即使不施加外力也能够利用该弹簧的力闭合前端部,因此容易将前端部插入贴耳部之间。
[0037]发明效果
[0038]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耳饰看起来像穿孔耳环,夹持的力不会变小并且不会产生疼痛,因此佩戴者能够轻松地将与穿孔耳环同样的装饰佩戴在耳朵上。并且,根据本发明的耳饰佩戴工具,不管手指的力如何,均能够容易地将耳饰佩戴到耳垂上,也不会使耳饰发生塑性变形。
【附图说明】
[0039]图1(a)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耳饰的主视图,图1(b)是其侧视图。
[0040]图2(a)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佩戴工具的主视图,图2(b)是其俯视图,图2(c)是图2
(a)中的DD剖视图。
[0041]图3(a)是表示所述佩戴工具的第一杆的主视图,图3(b)是其俯视图,图3(c)是表示第二杆的仰视图。
[0042]图4(a)是图3(a)中的AA剖视图,图4(b)是其BB剖视图,图4(c)是其CC剖视图。
[0043]图5(a)是表示所述佩戴工具的动作中前端部闭合的状态的主视图,图5(b)是表示前端部半开状态的主视图,图5(c)是表示前端部打开状态的主视图。
[0044]图6是表示利用所述佩戴工具扩大所述耳饰的贴耳部的间隔的方法的立体图。
[0045]图7是说明在所述佩戴工具中前端部打开时的前端部外表面的最大间隔的图。
[0046]图8是表示从耳饰的正面观察利用所述佩戴工具将所述耳饰佩戴到耳垂的情况的图。
[0047]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佩戴工具的主视图。
[0048]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佩戴工具的主视图。
[0049]图11是表不实施方式4的佩戴工具的俯视图。
[0050]图12(a)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耳饰的主视图,图12(b)是其侧视图。
[0051]图13(a)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耳饰的半成品的主视图,图13(b)是其侧视图。
[0052]图14(a)是表不实施方式6的耳饰的主视图,图14(b)是其左侧视图,图14(c)是其右侧视图。
[0053]图15是表示从耳饰的正面观察利用实施方式7的佩戴工具将实施方式I的耳饰佩戴到耳垂的情况的图。
[0054]图16(a)是表示实施方式8的耳饰的主视图,图16(b)是其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5]-实施方式1-
[0056]本实施方式的耳饰I如图1所示具备:从正面看呈U字形的连结部2、分别固定于连结部2的两端的圆盘状的贴耳部3、4、以及装饰物5。
[0057]连结部2通过将由直径为0.7mm的T1-Ni形状记忆合金构成的线材在相变点以下弯曲成两端间隔为耳垂厚度左右(例如4mm?5mm)的U字形,并且在正交于U字且在平行于U字的中心线的面内以两端附近形成环的方式进一步弯曲加工而成。U字的两端和底部之间的距离是U字的底部不上推耳垂而U字的两端能够碰到耳垂的薄肉部分的程度,例如可以是1mm左右。
[0058]贴耳部3、4均由厚度为0.5mm的黄铜、铁、不锈钢等金属构成,分别通过粘结剂粘结或者焊接到连结部2两端的环的外侧。在贴耳部3、4的内侧的面上,以能够覆盖连结部2的两端的环部分的程度涂布硅橡胶,构成缓冲部3a、4a。贴耳部3的直径为5_,贴耳部4的直径为7_。装饰物5安装于贴耳部4的外侧的面。缓冲部3a、4a的间隔取决于佩戴耳饰I的佩戴者的耳垂厚度,但通常是0.7?1.3_。
[0059]在佩戴耳饰I时,将耳饰I放入冰箱进行冷却,从冰箱中取出还保持冷却期间适当地调节贴耳部3、4的间隔。只要该间隔达到了能够佩戴者满意的程度,只要佩戴者不变,该操作以后就不需要再进行。接着,用手指扩大变成常温的耳饰I的贴耳部3、4的间隔,将耳垂插入贴耳部3、4之间,放开手指的力而利用贴耳部3、4夹持耳垂,从而将耳饰I固定于耳朵。缓冲部3a、4a柔和地碰到耳垂,因此在插入耳垂时,耳饰I不会伤到耳垂。另外,即使在佩戴过程中有意外的冲击施加到耳饰I,缓冲部3a、4a能够吸收一部分冲击,因此很少会受伤。
[0060]根据耳饰I,在佩戴过程中贴耳部3、4利用连结部2的弹性力夹持耳垂,因此看起来像穿孔耳环。并且,连结部2由形状记忆合金构成,因此夹持的力不会变小。另外,由于连结部2的两端之间保持耳垂的厚度程度的间隔,因此贴耳部3、4之间也保持相同程度的间隔,不会对耳垂施加过剩的压力。并且,贴耳部3、4由宽度大于所述线材的直径的板材构成,因此从线材施加到耳垂的压力得以分散。因此,即使长时间佩戴也不会感觉到疼痛。
[0061]在佩戴耳饰I时,在仅通过手指的力难以扩大贴耳部3、4的间隔、或者过度扩大而危及连结部的塑性变形时,也可以利用图2?图4所示的佩戴工具6。
[0062]佩戴工具6由一对杆7、8和圆柱状的旋转轴9构成,其中一对杆7、8在长边方向的中间部连结成使得前端部和后端部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开闭,旋转轴9以能够旋转杆7、8的方式连结杆7、8。
[0063]杆7由不锈钢板或实施了防锈处理的金属板构成,如图3(a)、图3(b)所示,在俯视时形成为平行的两条长边和连接该两条长边的半圆状的短边包围而成的像田径赛用跑道那样的外形,具有从两长边向垂直于所述平面的方向延伸的加强壁皇7a。加强壁皇7a在相比长边方向中点位置稍微靠前端处形成有进一步向垂直方向延伸的轴承部7b,该加强壁皇7a在到达杆7的前端之前中止,在杆7的后端附近随着靠近后端而宽度逐渐减小,除以上之夕卜,加强壁皇7a具有相同的宽度。在轴承部7b上开设有供旋转轴9穿过的孔7c。在杆7的前端附近的上表面上形成有俯视下深度为0.2mm左右的浅浅的圆形的凹处7d。凹处7d的面积与缓冲部3a、4a的涂布面积为相同程度。
[0064]除了轴承部8b、8b的彼此间隔缩窄了杆7的板厚的量以外,杆8与杆7形成为相同形状。将轴承部7b、7b和轴承部8b、8b合在一起并将旋转轴9穿过孔之后,通过弯曲旋转轴9的两端完成佩戴工具6。如图5所示,佩戴工具6的杆7、8的后端部打开时前端部闭合,后端部闭合时前端部打开。并且,相对于任一旋转方向均通过前端部彼此或后端部彼此的碰撞使得旋转角度受到限制。另外,也可以取代弯曲旋转轴9的两端而通过将其两端铆固来防止旋转轴9从轴承部脱落。
[0065]在使用佩戴工具6时,如图6所示,使前端部成为半开状态并插入贴耳部3、4的内侧,将后端部闭合。这样一来,前端部完全打开,并且缓冲部3a、4a嵌入凹处7d、8d,能够防止耳饰I从佩戴工具6落下,并且能够在该作用下轻松地扩大贴耳部3、4的间隔。另外,在后端部合在一起的状态下前端部的打开程度最大,因此还能够防止贴耳部3、4之间过度打开而无法返回原先的间隔的危险。
[0066]S卩,只要使用佩戴工具6佩戴耳饰I,如图7所示,就不会将贴耳部3、4的间隔扩大到后端部闭合时的前端部的间隔D以上,能够防止连结部2的塑性变形。D例如是5.5mm。并且,如图8中的假想线所示,在扩大了前端部的状态下插入耳垂L,如实线所示将前端部闭合。之后,从耳垂L的两侧用手夹持耳饰I,同时缓慢地拔出佩戴工具6,从而耳饰I固定在耳垂L。
[0067]需要说明的是,在耳饰I不具有缓冲部3a、4a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凹处7d、8d。
[0068]-实施方式2-
[0069]在佩戴工具6中,也可以安装有向杆7、8的后端部打开的方向上施力的弹簧。作为弹簧,例如可以列举出图9所示的扭转弹簧2a。由此,能够轻松地维持将杆7、8的前端部闭合的状态,容易将前端部插入耳饰的贴耳部之间。
[0070]-实施方式3-
[0071]也可以取代实施方式2中的所述扭转弹簧2a而如图10所示地将螺旋弹簧2b以跨过杆7、8的后端部的方式进行安装。
[0072]-实施方式4-
[0073]在该实施方式的佩戴工具16中,杆17的后端部如图11所示相比该杆的前端部宽度向旋转轴19方向扩大,扩大的区域形成为半圆形。另外,杆17整体由比实施方式I中杆7壁厚的金属板或塑料形成,因此不需要设置加强壁皇。未图示的另一个杆18也具有同样的形状。根据该结构,容易把持后端部。并且,旋转轴19的两端被铆固。
[0074]-实施方式5-
[0075]该实施方式的耳饰11与实施方式I的耳饰的相同点在于:如图12所示连结部12从正面看形成为U字形,贴耳部13、14位于连结部12的两端并形成为圆盘状,具备装饰物5。
[0076]但是,与实施方式I不同的是,连结部12和贴耳部13、14均由相同的T1-Ni形状记忆合金构成,彼此相连而一体加工。因此,即使长时间使用也不用担心贴耳部13、14从连结部12脱离。
[0077]-实施方式6_
[0078]该实施方式的耳饰21与实施方式I同样地具备分体加工的连结部22和贴耳部23、
24。连结部22通过将由直径为0.5mm的高强度钢琴丝构成的线材弯曲加工成U字形而形成。贴耳部23由大致圆盘状的金属板构成,从其中心开始沿着半径方向具有宽度与所述线材的直径大致相当的切口 23b。贴耳部24也同样具有切口 24b。并且,在连结部22的一端(另一端)嵌入于切口 23b(24b)的状态下与贴耳部23(24)焊接。
[0079]在贴耳部23、24的内侧的面上分别涂布有聚氨酯橡胶而构成缓冲部23a、24a。在贴耳部23的外侧的面上安装有装饰物15。与实施方式I不同的是,装饰物15也安装于连结部22。
[0080]-实施方式7-
[0081]在该实施方式的佩戴工具中,杆27、28的前端部在厚度方向剖视下形成为倒梯形。即,所述前端部的彼此相对的内表面与旋转轴平行,外表面相对于旋转轴形成锐角。根据该结构,在扩大贴耳部的间隔时,如图15所示,杆27、28的前端部外表面整体与连结部2的弹性线材抵接,容易扩大贴耳部3、4的间隔,并且还容易拔出佩戴工具。
[0082]-实施方式8-
[0083]在该实施方式的耳饰31中,固定接合于贴耳部33、34的彼此相对的内侧的面的缓冲部33a、34a形成为聚氨酯橡胶构成的圆柱状或大鼓状。缓冲部33a、34a例如通过利用金属模将橡胶片冲压成圆柱状并直接或将棱线倒角后利用粘结剂分别粘贴到贴耳部33、34的内侧的面而设置。缓冲部33a、34a中与耳垂接触的面是平坦的,因此施加到耳垂的压力进一步得以分散。其它的要素的特性均与实施方式5相同即可。
[0084]-实施方式9-
[0085]在该实施方式的佩戴工具中,虽然未图不,但在实施方式I的佩戴工具6中的任一个杆7(8)的后端部内表面上,通过焊接、螺钉等公知的方式安装有朝向另一个杆8(7)的后端部突出的间隔件。由此,杆7、8的后端部无法比所述间隔件的高度更狭窄地闭合,能够进一步防止前端部的过度扩大。
[0086]附图标记说明
[0087]1、11、21、31:耳饰;
[0088]2、12、22、32:连结部;
[0089]3、4、13、14、23、24、33、34:贴耳部;
[0090]5、15、35:装饰物;
[0091]6:佩戴工具;
[0092]7、8、17、27、28:杆; O
o t-ld_ z η τ ^ η r Λ / ?
【主权项】
1.一种耳饰佩戴工具,是用于将具备连结部和一对贴耳部的耳饰佩戴于耳垂的工具,其中所述连结部由弹性线材构成并弯曲成两端之间保持预定间隔,所述一对贴耳部比所述连结部的宽度大,以主面相对匹配的方式分别设置在连结部的两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耳饰佩戴工具具备一对杆,所述一对杆分别具有前端部和后端部,通过旋转轴连结前端部和后端部之间以使得后端部闭合或打开时前端部打开或闭合,在前端部闭合的状态下或者半开的状态下将前端部插入所述一对贴耳部的内侧或其附近,通过闭合后端部能够扩大贴耳部的间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佩戴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杆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在前端部和后端部之间向内侧突出的轴承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佩戴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杆中的至少一个杆的前端部具有越朝向底部越靠近另一个杆的前端部的浅浅地凹陷的外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佩戴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杆中的至少一个杆的前端部具有与所述旋转轴平行且平坦的外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佩戴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杆中的至少一个杆的前端部具有相对于所述旋转轴形成锐角的平坦的外表面。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佩戴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杆的旋转角度通过第一杆的后端部和第二杆的后端部彼此抵接来限制。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佩戴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轴方向看,所述杆中的至少一个杆的前端部比该杆的后端部的厚度薄。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佩戴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杆中的至少一个杆的后端部的轴方向上的宽度比该杆的前端部大。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佩戴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部打开时的前端部外表面的最大间隔是1mm以下。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佩戴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佩戴工具还具备向所述一对杆的后端部打开的方向施力的弹簧。
【文档编号】A44C7/00GK105828655SQ201480043324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4年7月8日
【发明人】千德宏
【申请人】有限会社清水坂琉璃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