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旋转的珠宝组合饰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69749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旋转的珠宝组合饰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珠宝饰品,尤其是一种可旋转的珠宝组合饰品。
【背景技术】
[0002]由金银等天然材料(矿物、岩石、生物等)制成的,具有一定价值的首饰、工艺品或其他珍藏统称为珠宝,珠宝的大小是衡量其价值的重要因素。但是,众所周知,大体积的珠宝原材料的价格昂贵,珠宝的体积增加一倍,其价格往往是几倍,甚至是几十倍。因此,用较低的小体积珠宝拼合成一颗完美的大体积珠宝,是各大珠宝商们所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珠宝的体积增大以后,在佩戴过程中会较容易发生碰撞。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体积珠宝拼合形成大体积珠宝效果的珠宝组合,且该珠宝组合能降低碰撞损坏的几率。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旋转的珠宝组合饰品,包括第一珠宝体、固定座、第二珠宝体、环形座、底座。
[0005]所述第一珠宝体固定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下端设有连接柱。
[0006]所述环形座上设有若干第一镶爪,所述第一镶爪朝着环形座的外侧斜向向上延伸,所述第一镶爪的顶部固定有所述第二珠宝体。
[0007]所述环形座内套设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内环圆、滚珠以及外环圆,所述内环圆套于所述外环圆中,所述内环圆上设有外凹槽,所述外环圆上设有内凹槽,所述滚珠设置于所述外凹槽与内凹槽中。
[0008]所述环形座通过所述转动机构与所述连接柱转动连接;所述底座上设有转动槽,所述环形座的下端套合于所述转动槽中。
[0009]所述连接柱依次穿过环形座和内环圆后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珠宝体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珠宝体周围。
[0010]优选地:所述内环圆与所述连接柱固定,所述外环圆与所述环形座固定。
[0011]优选地:所述固定座上端为第二镶爪,所述第一珠宝体固定于所述第二镶爪上。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珠宝体包括珠宝主体和若干珠宝从体,所述固定座上端为承载台,所述承载台下固定有所述连接柱,所述珠宝主体和所述珠宝从体固定于所述承载台上,所述珠宝主体固定于所述承载台的中间部位,所述珠宝从体环绕在所述珠宝主体的周围。
[0013]优选地:所述承载台上设有用于镶嵌所述珠宝主体和珠宝从体的限位孔,每个所述珠宝从体的内侧边缘压在所述珠宝主体的外侧边缘上,所述珠宝从体通过设置在承载台上的V形卡爪固定,所述V形卡爪的两个侧壁分别与相邻珠宝从体接触,所述V形卡爪的开口端朝向承载台的外侧。
[0014]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二珠宝体环绕在第一珠宝体周围,形成一个大体积的珠宝组合。其中第一珠宝体是固定在底座上的,且位于中间部位,周围环绕的第二珠宝体会对中间的第一珠宝体起到防碰撞的保护作用,而当碰撞发生在第二珠宝体时,它会通过转动机构沿着连接柱旋转,通过这种旋转可以缓冲释放掉所承受的作用力,从而降低被撞坏的几率。珠宝组合的装配过程简单,安全稳固,工艺创新,转动机构中的滚珠用以降低设备在传动过程中的机械载荷摩擦系数。整个珠宝组合可以通过底座固定在戒指、项链等饰品上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机构的剖视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环圆示意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滚珠示意图;
[00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外环圆示意图;
[00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珠宝体与固定座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承载台与第一珠宝体的示意图;
[0022]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承载台与第一珠宝体的展开示意图。
[0023]图中标识说明如下:
[0024]1、第一珠宝体;2、固定座;3、环形座;4、第二珠宝体;5、第一镶爪;6、转动机构;7、底座;10、珠宝主体;11、珠宝从体;12、V形爪;13、承载台;14、限位孔;20、连接柱;60、内环圆;600、外凹槽;61、外环圆;610、内凹槽;62、滚珠;70、转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如图1-8所示的一种可旋转的珠宝组合饰品,包括第一珠宝体1、固定座2、第二珠宝体4、环形座3、底座7。第一珠宝体I固定于固定座2上,固定座2下端设有连接柱20。环形座3上设有若干第一镶爪5,第一镶爪5朝着环形座3的外侧斜向向上延伸,第一镶爪5的顶部固定有第二珠宝体4。第一镶爪5,顾名思义,通常为爪形的结构,从图1中可以看出,是通过爪状的结构将第二珠宝主体10固定住。同样的如图6所示,第一珠宝体I也可以通过爪形的结构来固定,固定座2上端设置为第二镶爪,第一珠宝体I固定于第二镶爪上。第一、二镶爪处除了爪形以外,还可以采用凹槽的结构来固定相应的珠宝体。
[0027]环形座3内套设有转动机构6,转动机构6包括内环圆60、滚珠62以及外环圆61,内环圆60套于外环圆61中,内环圆60上设有外凹槽600,外环圆61上设有内凹槽610,滚珠62设置于外凹槽600与内凹槽610中。该转动机构6形同轴承起到转动连接的作用,其中优选将内环圆60与连接柱20固定,外环圆61与环形座3固定。
[0028]环形座3通过转动机构6与连接柱20转动连接,底座7上设有转动槽70,环形座3的下端套合于转动槽70中。连接柱20依次穿过环形座3和内环圆60后固定于底座7上,第二珠宝体4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珠宝体I周围。当整个环形座3环绕着连接柱20转动时,连接柱20承受的作用力较大,而转动槽70的能对环形座3起到限位作用,也分散了连接柱20所承受的作用力,使整个结构更加牢固稳定。
[0029]第二珠宝体4环绕在第一珠宝体I周围,形成一个大体积的珠宝组合。周围环绕的第二珠宝体4会对中间的第一珠宝体I起到防碰撞的保护作用,而当碰撞发生在第二珠宝体4时,它会通过转动机构6沿着连接柱20旋转,通过这种旋转可以缓冲释放掉所承受的作用力,从而降低被撞坏的几率。
[0030]如图7所示,第一珠宝体I包括珠宝主体10和若干珠宝从体11,固定座2上端为承载台13,承载台13下固定有连接柱20,珠宝主体10和珠宝从体11固定于承载台13上,珠宝主体10固定于承载台13的中间部位,珠宝从体11环绕在珠宝主体10的周围。
[0031]如图8所示,承载台13上设有用于镶嵌珠宝主体10和珠宝从体11的限位孔14,每个珠宝从体11的内侧边缘压在珠宝主体10的外侧边缘上,珠宝从体11通过设置在承载台13上的V形卡爪12固定,V形卡爪12的两个侧壁分别与相邻珠宝从体11接触,将各个珠宝从体11挤压固定住,V形卡爪12的开口端朝向承载台13的外侧。
[0032]通过珠宝主体10和珠宝从体11之间的相互压镶(即珠宝从体11的内侧边缘压在珠宝主体10的外侧边缘上)以减少珠宝组合上的拼缝,再通过设置在底座7上的卡爪将珠宝从体11固定,除此之外不需要额外的固定机构,更不需要在底部设置特定的链接结构。成形之后的珠宝组合,其珠宝主体10与珠宝从体11不再是以平面的形式进行压镶,而是珠宝从体11微微向外倾斜环绕着珠宝主体10,镶嵌后呈现出的效果为珠宝整体的表面微弧,多颗珠宝更像是一个整体。
[0033]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可旋转的珠宝组合饰品,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珠宝体、固定座、第二珠宝体、环形座、底座; 所述第一珠宝体固定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下端设有连接柱; 所述环形座上设有若干第一镶爪,所述第一镶爪朝着环形座的外侧斜向向上延伸,所述第一镶爪的顶部固定有所述第二珠宝体; 所述环形座内套设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内环圆、滚珠以及外环圆,所述内环圆套于所述外环圆中,所述内环圆上设有外凹槽,所述外环圆上设有内凹槽,所述滚珠设置于所述外凹槽与内凹槽中; 所述环形座通过所述转动机构与所述连接柱转动连接;所述底座上设有转动槽,所述环形座的下端套合于所述转动槽中; 所述连接柱依次穿过环形座和内环圆后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珠宝体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珠宝体周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旋转的珠宝组合饰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圆与所述连接柱固定,所述外环圆与所述环形座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旋转的珠宝组合饰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上端为第二镶爪,所述第一珠宝体固定于所述第二镶爪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旋转的珠宝组合饰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珠宝体包括珠宝主体和若干珠宝从体,所述固定座上端为承载台,所述承载台下固定有所述连接柱,所述珠宝主体和所述珠宝从体固定于所述承载台上,所述珠宝主体固定于所述承载台的中间部位,所述珠宝从体环绕在所述珠宝主体的周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旋转的珠宝组合饰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台上设有用于镶嵌所述珠宝主体和珠宝从体的限位孔,每个所述珠宝从体的内侧边缘压在所述珠宝主体的外侧边缘上,所述珠宝从体通过设置在承载台上的V形卡爪固定,所述V形卡爪的两个侧壁分别与相邻珠宝从体接触,所述V形卡爪的开口端朝向承载台的外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旋转的珠宝组合饰品,其将小体积珠宝拼合形成大体积珠宝效果的珠宝组合,且该珠宝组合能降低碰撞损坏的几率。具体技术方案为:将第一珠宝体通过连接柱固定在底座上,设置在环形座上的第二珠宝体通过转动机构与连接柱转动套接。第二珠宝体环绕在第一珠宝体周围,形成一个大体积的珠宝组合,同时第二珠宝体会对中间的第一珠宝体起到防碰撞的保护作用,而当碰撞发生在第二珠宝体时,它会通过转动机构沿着连接柱旋转,通过这种旋转可以缓冲释放掉所承受的作用力,从而降低被撞坏的几率。
【IPC分类】A44C17-04
【公开号】CN204378112
【申请号】CN201520015318
【发明人】刘国生
【申请人】新宝珠宝(深圳)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1月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