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发梳清理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870690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卷发梳清理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护理头发的发梳的附件,具体涉及一种卷发梳清理器。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卷发梳呈圆筒形,如图1所示,其梳齿沿梳柄辐向分布,相比普通的梳子效率更好,配合电吹风可以进行卷发造型,但由于其使用时需要对头发绕曲,掉落的头发容易附着并缠绕在梳针上,缠绕后的头发既影响美观,又影响使用,并且还特别难以清理。
[0003]为了便于清理缠绕于卷发梳上的头发,中国专利文献CN201409590Y提供了一种可拆卸的卷发梳,如图2所示,它由卷发梳套I和梳柄2两部分组成,卷发梳套I可拆卸成最少两个部分,卷发梳套I的每个部分相互独立,卷发梳套I与梳柄2通过滑轨3连接与分离。卷发梳套I是环状的,卷发梳套I的各个部分沿着梳柄2的轴向排列。梳针10设置在卷发梳套I表面上。由于卷发梳套I与梳柄2可拆卸,大大地方便了清理缠绕在卷发梳套I上的头发,另外,卷发梳套I上的梳针10发生损坏时,只需要更换卷发梳套I损坏的部分即可。为了便于清理头发,该卷发梳将梳针与梳柄设计成可拆卸的结构,由于梳头发时仍旧需要整体使用,对零件的连接强度和间隙要求较高,增加了制造成本,降低了用户体验。开发一种简单易用的卷发梳清理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简单易用的卷发梳清理器。
[0005]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卷发梳清理器,包括长针、连接部和手柄,所述长针平行布置,所述长针的长度大于卷发梳沿轴向上具有梳齿部分的长度,相邻长针的间距为卷发梳梳齿直径的3~5倍,所述长针的顶端具有针尖,所述长针的尾端与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手柄固定连接,所述长针、连接部和手柄形成导电连接。
[0006]作为优选,为了避免使用时手柄与卷发梳柄相互干涉,所述连接部呈马鞍形,长针连接在马鞍形的两端,手柄连接在马鞍形的中部。也可以在连接部与手柄之间连接一个90度弯折的连接件,或者让手柄与长针之间形成钝角。
[0007]作为优选,所述手柄是金属管状手柄。
[0008]作为优选,所述长针的数量是两根,两根长针与连接部组成U形的工作部。
[0009]使用时,沿着卷发梳轴线方向将长针来插入一排梳齿的根部,用手握住手柄抬起,利用连接部的折起来集中头发,即可将缠绕在梳子上的头发清出。
[0010]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地清理出缠绕在卷发梳里的头发,结构简单,原理清楚,使用方便,可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现有卷发梳的结构简图;
[0012]图2是现有可拆卸的卷发梳的结构不意图;
[001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卷发梳清理器如图3所示,包含依次连接长针1,连接部2和手柄3,一对长针I与连接部2形成U形的工作部,工作部与手柄3导电连接,可以在清理时将头发和卷发梳上的静电导出,避免吸附。连接部2具有用于连接长针I的第一连接段,以及用于连接手柄3的第二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具的中部具有弯折,第二连接段的两端分别连接到第一连接段的中部以及手柄3的端部。
[0015]使用时用长针I插入卷发梳上某两排梳齿的根部,即插入缠绕在梳子上的头发的底部,用手握住手柄3抬起,利用连接部2的折起来集中头发,用力拉起即可清理出卷发梳里的头发。用此方法再将长针I插入卷发梳其他两排梳齿的根部,即可清理其他齿根的头发。
[001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卷发梳清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长针、连接部和手柄,所述长针平行布置,所述长针的长度大于卷发梳沿轴向上具有梳齿部分的长度,相邻长针的间距为卷发梳梳齿直径的3~5倍,所述长针的顶端具有针尖,所述长针的尾端与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手柄固定连接,所述长针、连接部和手柄形成导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发梳清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呈马鞍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发梳清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是金属管状手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发梳清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长针的数量是两根,两根长针与连接部组成U形的工作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卷发梳清理器,包括依次连接的长针、连接部和手柄,长针平行布置,其长度大于卷发梳沿轴向上具有梳齿部分的长度,相邻长针的间距为卷发梳梳齿直径的3~5倍,长针的顶端具有针尖,其尾端与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长针、连接部和手柄形成导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卷发梳清理器结构简单,原理清楚,使用方便,清理效果好。
【IPC分类】A45D24-44
【公开号】CN204580250
【申请号】CN201520177920
【发明人】杨兰兰, 王如宾
【申请人】河海大学
【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