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26033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口罩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活用品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口罩的技术领域。【【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中的口罩通常由棉纱材料制成,对于粒径100微米左右的悬浮颗粒具有一定过滤效果。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人体的保健越来越重视,传统的口罩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生活水平的需要。
[0003]由于传统的口罩吸湿排汗效果差,在冬天使用时,呼出的气在口罩内冷却后凝结,使得佩戴时既潮又冷,极不舒服,在夏天使用时,汗水聚集在口罩内不能快速的排出,使得佩戴不舒服。
[0004]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抗菌,吸湿排汗效果好,并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的新型口罩。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抗菌,吸湿排汗效果好,并发射远红外线,促进皮肤血液微循环,其富含的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对人体皮肤有一定的保健作用的新型口罩。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口罩,包括口罩体、多功能无纺布层和固定带,所述口罩体的前端和后端均设有固定带,所述口罩体的上表面设有多功能无纺布层,所述多功能无纺布层由抗菌纤维、珍珠纤维和吸湿排汗纤维混合构成。
[0007]作为优选,所述多功能无纺布层覆盖口罩体的整个上表面,所述多功能无纺布层通过缝线固定连接在一起。
[0008]作为优选,所述多功能无纺布层上设有软性鼻夹体。
[0009]作为优选,所述口罩体的下表面设有荧光条。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口罩体的上表面设有多功能无纺布层,多功能无纺布层由抗菌纤维、珍珠纤维和吸湿排汗纤维混合构成,珍珠纤维具有发射红外波的功能,它可改善人体微循环,对人体有保健作用,也具有祛斑、除痘、养护肌肤、防紫外线的功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抗菌,透气性好,并发射远红外线,促进皮肤血液微循环,其富含的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对人体皮肤有一定的保健作用,荧光条提高夜晚出行的安全性,软性鼻夹体能够对鼻沟处进行封堵。
[0011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口罩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_口罩体、2-多功能无纺布层、3-固定带、4-软性鼻夹体、5-荧光条。【【具体实施方式】】
[0014]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口罩,包括口罩体1、多功能无纺布层2和固定带3,所述口罩体I的前端和后端均设有固定带3,所述口罩体I的上表面设有多功能无纺布层2,所述多功能无纺布层2由抗菌纤维、珍珠纤维和吸湿排汗纤维混合构成,所述多功能无纺布层2覆盖口罩体I的整个上表面,所述多功能无纺布层2通过缝线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多功能无纺布层2上设有软性鼻夹体4,所述口罩体I的下表面设有荧光条5。
[0015]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0016]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口罩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将口罩体I的上表面设有多功能无纺布层2,多功能无纺布层2由抗菌纤维、珍珠纤维和吸湿排汗纤维混合构成,珍珠纤维具有发射红外波的功能,它可改善人体微循环,对人体有保健作用,也具有祛斑、除痘、养护肌肤、防紫外线的功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抗菌,透气性好,并发射远红外线,促进皮肤血液微循环,其富含的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对人体皮肤有一定的保健作用,荧光条5提高夜晚出行的安全性,软性鼻夹体4能够对鼻沟处进行封堵。
[0017]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新型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口罩体(I)、多功能无纺布层(2)和固定带(3),所述口罩体(I)的前端和后端均设有固定带(3),所述口罩体(I)的上表面设有多功能无纺布层(2),所述多功能无纺布层(2)由抗菌纤维、珍珠纤维和吸湿排汗纤维混合构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无纺布层(2)覆盖口罩体(I)的整个上表面,所述多功能无纺布层(2)通过缝线固定连接在一起。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无纺布层(2)上设有软性鼻夹体(4)。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体(I)的下表面设有荧光条(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口罩,包括口罩体、多功能无纺布层和固定带,所述口罩体的前端和后端均设有固定带,所述口罩体的上表面设有多功能无纺布层,所述多功能无纺布层由抗菌纤维、珍珠纤维和吸湿排汗纤维混合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抗菌,透气性好,并发射远红外线,促进皮肤血液微循环,其富含的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对人体皮肤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IPC分类】A41D13/11
【公开号】CN205337706
【申请号】CN201521077119
【发明人】刘训林
【申请人】刘训林
【公开日】2016年6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