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循环减震功能的鞋底和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50545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循环减震功能的鞋底和鞋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循环减震功能的鞋底和鞋,所述鞋底包括鞋底下层和鞋底上层,其中:所述鞋底上层的上端面对应于脚掌受力点的位置设置有多个与鞋底上层一体成型的凹槽,所述鞋底上层的下端面在每个凹槽对应位置形成凸形柱;所述凸形柱的高度与凹槽的深度相等;所述凸形柱之间的还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鞋底上层和鞋底下层固定连接,使鞋底内形成空气循环减震空腔。本申请通过上述手段,使人在行走和运动时能够利用空气循环使鞋底起到更好的保护、缓冲和减震的作用,并且刺激人体足部穴道使足部不易产生疲劳感觉。
【专利说明】
一种具有循环减震功能的鞋底和鞋
技术领域
[0001]本申请涉及减震鞋制备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具有循环减震功能的鞋底和鞋。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减震鞋底基本采用普通橡胶通过硫化工艺制作而成,鞋底作为与地面接触的部分,在穿着行走以及参与各类运动的时候,能起到保护和缓冲足部与地面接触产生的反作用力,为了加强这种保护、缓冲、减震的效果,现有的鞋底大多在鞋底加入气垫或增加减震层等方式,使鞋底产生回弹的特性达到减震的目的。对于前一个方案(即采用气垫的方案),会增加鞋底重量,当长时间行走会容易产生疲劳,行走的同时气垫也会产生变形,变形的气垫将无法提供合理的支撑,在此情况下,如果做剧烈运动极其容易让足部产生倾倒导致受伤。对于后一个方案(及采用减震层的方案),由于鞋底多增加了一层垫层用来减震,所以鞋底的重量和体积都会相应的增加,而且其制作工艺相对比较复杂,既增加了成本,适用鞋底范围有限,减震效果不明显等。

【发明内容】

[0003]本申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循环减震功能的鞋底和鞋。
[0004]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具有循环减震功能的鞋底,包括鞋底下层I和鞋底上层2,其中:所述鞋底上层2的上端面对应于脚掌受力点的位置设置有多个与鞋底上层2—体成型的凹槽5,所述鞋底上层2的下端面在每个凹槽5对应位置形成凸形柱6;所述凸形柱6的高度与凹槽5的深度相等;所述凸形柱6之间的还设置有支撑柱4,所述支撑柱4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鞋底上层2和鞋底下层I固定连接,使鞋底内形成空气循环减震空腔7。
[0005]优选的,所述支撑柱4的高度大于凹槽5的深度,在所述鞋底上层2的下端面对应凹槽5的位置与鞋底下层I的上端面之间形成缝隙8,与空气循环减震空腔4 一起,在所述鞋底的前掌、中部和脚跟位置形成三段既能独立循环、又能互通的空气循环减震系统。
[0006]优选的,所述支撑柱4与鞋底上层2—体成型,所述支撑柱4的下端与鞋底下层I通过粘合剂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支撑柱4与鞋底下层I一体成型,所述支撑柱4的上端与鞋底上层2通过粘合剂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鞋底上层2的周边设置有围墙3。
[0009]优选的,所述鞋底采用橡胶发泡材料制备而成。
[0010]本申请还一种采用上述循环减震的橡胶鞋底制成的鞋。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0012]本申请优选实施例通过在鞋底上层上表面对应脚部受力的位置设置凹槽并在鞋底上层下表面形成等高的凸形柱,以及在凸形柱之间设置上下端分别与鞋底上下层固定连接的支撑柱,进而在鞋底内腔形成空气循环减震空腔,使人在行走和运动时能够利用空气循环使鞋底起到更好的保护、缓冲和减震的作用,并且刺激人体足部穴道使足部不易产生疲劳感觉。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具有循环减震功能的鞋底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例说明:
[0015]1-鞋底下层,2-鞋底上层,3-围墙,4-支撑柱,5-凹槽,6-凸形柱,7-空气循环减震空腔,8-缝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7]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中间”、“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18]另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19]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0]参照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具有循环减震功能的鞋底的结构示意图,包括鞋底下层I和鞋底上层2,所述鞋底上层2的周边设置有围墙3;其中:
[0021]鞋底上层2的上端面对应于脚掌受力点的位置设置有多个与鞋底上层2—体成型的凹槽5,所述鞋底上层2的下端面在每个凹槽5对应位置形成凸形柱6;所述凸形柱6的高度与凹槽5的深度相等;
[0022]所述凸形柱6之间的还设置有支撑柱4,所述支撑柱4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鞋底上层2和鞋底下层I固定连接,使鞋底内形成空气循环减震空腔7。
[0023]在具体实施时,上述支撑柱4可以与鞋底上层2—体成型,此时,支撑柱4的下端面与鞋底下层I通过粘合剂固定连接。
[0024]上述支撑柱4还可以与鞋底下层I一体成型,此时,支撑柱4的上端面与鞋底上层2通过粘合剂固定连接。
[0025]在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支撑柱4的高度可以大于凹槽5的深度(即凸形柱6的高度),从而能够在鞋底上层2的下端面对应凹槽5的位置与鞋底下层I的上端面之间形成缝隙8。
[0026]本申请通过上述微孔技术,形成可以呼吸的鞋底,在鞋底的前掌、中部及脚跟位置形成三段独立的循环系统又能互通的空气循环减震空腔,并结合人体穴道学,利用人体工程学,在鞋底的空腔内布置合理的受力点,在行走和运动的时候利用空气循环使鞋底能更好的起到保护、缓冲和减震的作用,并且刺激人体足部穴道使足部不易产生疲劳感觉。
[0027]在另一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增加减震性能,还可以利用橡胶发泡材料的高回弹特性,采用上述橡胶发泡材料制备本申请具有循环减震功能的鞋底。
[0028]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具有循环减震功能的鞋底的鞋。
[0029]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为优选实施例,一方面,相关功能部件可以用其他部件代替。另一方面,所涉及的部件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0030]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31]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具有循环减震功能的鞋底和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主权项】
1.一种具有循环减震功能的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鞋底下层(I)和鞋底上层(2),其中: 所述鞋底上层(2)的上端面对应于脚掌受力点的位置设置有多个与鞋底上层(2)—体成型的凹槽(5),所述鞋底上层(2)的下端面在每个凹槽(5)对应位置形成凸形柱(6);所述凸形柱(6)的高度与凹槽(5)的深度相等; 所述凸形柱(6)之间的还设置有支撑柱(4),所述支撑柱(4)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鞋底上层(2)和鞋底下层(I)固定连接,使鞋底内形成空气循环减震空腔(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循环减震功能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4)的高度大于凹槽(5)的深度,在所述鞋底上层(2)的下端面对应凹槽(5)的位置与鞋底下层(1)的上端面之间形成缝隙(8),与空气循环减震空腔(7)—起,在所述鞋底的前掌、中部和脚跟位置形成三段既能独立循环、又能互通的空气循环减震系统。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具有循环减震功能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4)与鞋底上层(2)—体成型,所述支撑柱(4)的下端与鞋底下层(I)通过粘合剂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具有循环减震功能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4)与鞋底下层(I) 一体成型,所述支撑柱(4)的上端与鞋底上层(2)通过粘合剂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循环减震功能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上层(2)的周边设置有围墙(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循环减震功能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采用橡胶发泡材料制备而成。7.—种具有循环减震功能的鞋,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具有循环减震功能的鞋底。
【文档编号】A43B13/18GK205432352SQ201620264054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日
【发明人】李清潭
【申请人】李清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