钥匙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50603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钥匙扣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钥匙扣,目的在于解决扣座和扣环的相互转动问题,增加扣座和扣环连接的牢固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钥匙扣包括扣座、U形扣环和连接杆,扣座下端设有通孔,U形扣环两端设有轴孔,U形扣环的内侧与扣座的外侧相对设置且U形扣环两端的轴孔与扣座下端的通孔相对,连接杆穿设于通孔和轴孔内,U形扣环与连接杆之间为活动连接。由于扣环和扣座之间通过连接杆活动连接,扣环可以围绕连接环转动,实现了钥匙扣的扣环相对扣座自由旋转的功能,连接更加牢固。
【专利说明】
钥匙扣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钥匙扣。
【背景技术】
[0002]人们出于对住宅等建筑的防盗或安全方面的考虑设置了各种锁具,各种不同的锁具需要配备不同的钥匙,不同种类的钥匙需要进行分类整理,如果不进行分类整理,则钥匙丢失的情况会经常发生,由此带来的后果是需要经常配备新钥匙,不仅影响使用者的心情,而且给人们的生活增加了非常多的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衍生了钥匙扣的市场。
[0003]普通的钥匙扣均是由扣座和扣环组成,扣环位于扣座下方用于连接钥匙,扣座用于挂装在衣物或者包裹上。扣座和扣环一般是通过螺栓等方式连接,连接并不牢固,且扣环并不能相对扣座活动。
[0004]现有技术中的钥匙扣由于扣座和扣环连接方式并不牢固,且扣环不能相对扣座进行旋转,因而使用上不够方便和灵活。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钥匙扣,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钥匙扣的连接不牢固和扣环相对扣座不能自由旋转的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钥匙扣,包括扣座、U形扣环和连接杆,所述扣座下端设有通孔,所述U形扣环两端设有轴孔,所述U形扣环的内侧与所述扣座的外侧相对设置且所述U形扣环两端的轴孔与所述扣座下端的通孔相对,所述连接杆穿设于所述通孔和轴孔内,所述U形扣环与连接杆之间为活动连接。
[0007]更进一步地,所述U形扣环的主体为条状,所述U形扣环的下部还设置有吊耳,所示吊耳上部设置为环状,所述吊耳通过上部的环挂设在所述U形扣环上。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U形扣环的主体为板状,所述U形扣环的中部设有滑槽,所述U形扣环的下部还设置有吊柱,所述吊柱上部设为帽状,所述吊柱通过上部的帽卡设于所述滑槽内。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扣座包括弯钩部、卡扣部、固定柱和挂耳,所述固定柱的一端与所述弯钩部连接,所述固定柱的另一端与所述挂耳连接,所述卡扣部与所述挂耳通过轴铰接,所述弯钩部、所述卡扣部、所述挂耳和所述固定柱围绕成封闭环形结构。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柱为圆柱形,所述固定柱的中部开设有用于穿装所述连接杆的通孔。
[0011 ]更进一步地,所述弯钩部包括长臂和短臂,所述长臂底部与所述扣环的端部相抵,所述短臂与所述卡扣部的上端相抵。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短臂底部端面设置为阶梯状端面,所述卡扣部的顶部端面设置为与所述短臂下端面适配的阶梯面。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U形扣环下部还设置有旋转盘,所述旋转盘两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之间设置有用于穿装钥匙的挂杆。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旋转盘通过所述吊耳与所述U形扣环连接并可以围绕所述吊耳旋转。
[0015]更进一步地,所述U形扣环下部还设置有旋转盘,所述旋转盘两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之间设置有用于穿装钥匙的挂杆,所述旋转盘通过所述吊柱与所述U形扣环连接并可以围绕所述吊柱旋转。
[00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钥匙扣,由于扣座下端设有通孔,U形扣环两端设有轴孔,U形扣环的内侧与扣座的外侧相对设置且U形扣环两端的轴孔与扣座下端的通孔相对,连接杆穿设于通孔和轴孔内,U形扣环与连接杆之间为活动连接,连接比较牢固,且U形扣环能够相对扣座进行旋转,增加了使用上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钥匙扣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实施例一提供的钥匙扣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实施例一中吊耳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为实施例二提供的钥匙扣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实施例二中吊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1-扣座;2-连接杆;3-U形扣环;
[0025]4-旋转盘;11-弯钩部;12-卡扣部;
[0026]13-固定柱;14-挂耳;5_挡板;
[0027]6-挂杆;7-吊耳;8-吊柱;
[0028]111-长臂;112-短臂;31-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2]实施例一
[003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钥匙扣,包括扣座1、U形扣环3和连接杆2,扣座I下端设有通孔,U形扣环3两端设有轴孔,U形扣环3的内侧与扣座I的外侧相对设置且U形扣环3两端的轴孔与扣座I下端的通孔相对,连接杆2穿设于通孔和轴孔内,U形扣环3与连接杆2之间为活动连接。
[0034]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扣座I下端设有通孔,U形扣环3两端设有轴孔,U形扣环3的内侧与扣座I的外侧相对设置且U形扣环3两端的轴孔与扣座I下端的通孔相对,连接杆2穿设于通孔和轴孔内,U形扣环3与连接杆2之间为活动连接,连接比较牢固,且U形扣环3能够相对扣座I进行旋转,增加了使用上的灵活性。
[0035]U形扣环3的主体为条状,U形扣环3的截面为直径相等的圆形。U形扣环3的两端部设置有轴孔,且轴孔相对设置。U形扣环3下端用于穿转其他零部件,穿装在U形扣环3下端的零部件可以沿着U形扣环3运动。
[0036]更进一步地,U形扣环3两端部设置有轴孔,其中一端为通孔,连接杆2从通孔穿入并由螺母将连接杆2固定在U形扣环3上。
[0037]更进一步地,U形扣环3为不锈钢材质。
[0038]如图2和图3所示,U形扣环3的下部还设置有吊耳7,吊耳7上部为圆环形结构,下部为长条形结构,所述圆环形结构和所述长条形结构一体连接,吊耳7通过上部的圆环形结构挂设在U形扣环3上。
[0039]更进一步地,吊耳7的长条形结构的下端设置有凹槽,凹槽用于连接其他零部件。
[0040]扣座11包括弯钩部11、卡扣部12、固定柱13和挂耳14。弯钩部11、卡扣部12、挂耳14和固定柱13相互连接形成封闭的环形结构。
[0041]弯钩部11的长臂111与U形扣环3的端部相抵,弯钩部11的长臂111与固定柱13—体连接,弯钩部11的短臂112与卡扣部12的上端相抵,弯钩部11的短臂112与卡扣部12的上端的接触部位设置为扣座11的开口部位。
[0042]弯钩部11的短臂112底部设置为阶梯面,弯钩部11的短臂112外侧的长度比内侧的长度长。弯钩部11的短臂112底部设置为阶梯面的原因:弯钩部11的短臂112外侧可以阻挡卡扣部12向外侧运动,保证卡扣部12只能向钥匙扣的内部运动。
[0043]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具体的可实施方案,弯钩部11的长臂111和短臂112之间由横梁连接,横梁为圆弧形。
[0044]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具体的可实施方案,弯钩部11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0045]卡扣部12为长条形,卡扣部12上端与弯钩部11的短臂112相抵,卡扣部12的下端与挂耳14铰接。
[0046]卡扣部12的上端面设置为与弯钩部11的短臂112下端面适配的阶梯面。卡扣部12上端靠内的一侧的长度比卡扣部12上端靠外的一侧的长度长。卡扣部12上端设置阶梯面的原因:卡扣部12上端靠内的一侧长度比靠外一侧的长度长,卡扣部12靠内的一侧被弯钩部11短臂112阻挡,弯钩部11短臂112的阶梯面阻止卡扣部12向外侧运动,保证卡扣部12仅向内部运动。
[0047]卡扣部12下端靠近扣座11内部的位置上设置了限位柱。限位柱在弯钩部11的短臂112与卡扣部12完全闭合的状态下,限位柱与固定柱13保持一定的距离,当卡扣部12向扣座11的内部摆动到一定角度之后,限位柱与固定柱13接触,当卡扣部12继续受到外部施加的向内旋转的力之后,固定柱13给限位柱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力,阻止卡扣部12继续向内运动。
[0048]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具体的可实施方案,卡扣部12下端开设有轴孔。
[0049]固定柱13为圆柱状结构,固定柱13位于U形扣环3的上端,固定柱13—端与弯钩部11靠内的侧壁一体连接,固定柱13另一端与挂耳14 一体连接。
[0050]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具体的可实施方案,在固定柱13中部开设有水平方向的通孔,通孔用于穿装连接杆22。
[0051]挂耳14设置于固定柱13—端且与固定柱13—体连接。挂耳14为两个,两个挂耳14相对设置且相互平行,卡扣部12的下端卡装在两个挂耳14之间与固定柱13铰接。
[0052]更进一步地,挂耳14上开设有轴孔,卡扣部12和挂耳14通过轴连接。旋转盘4设置于U形扣环3下方,旋转盘4通过吊耳7挂设在U形扣环3上,旋转盘4可以围绕吊耳7进行旋转。旋转盘4穿装在吊耳7下方的杆状结构之后,由螺母进行固定。
[0053]旋转盘4两侧设置有挡板5,挡板5之间设置有用于穿装钥匙的挂杆6。
[0054]更进一步地,两侧挡板5上分别设置有轴孔,其中一侧的轴孔为通孔,挂杆6从通孔一侧穿入后由螺母将挂杆6固定在挡板5上。
[0055]钥匙穿装过程如下:首先拧开挡板5—侧的螺母,然后将钥匙穿入挂杆6,最后将螺母拧紧,完成钥匙的穿装过程。
[0056]钥匙扣的使用过程如下: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首先给卡扣部12施加一个向内摆动的力,卡扣部12上端向内摆动,弯钩部11和卡扣部12随之打开,使用者把弯钩部11扣在衣物或者背包上后停止给卡扣部12施加向内摆动的力,卡扣部12和弯钩部11随之闭合,完成钥匙扣的挂装过程。
[005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钥匙扣可以实现多个角度的运动,首先,U形扣环3可以围绕连接杆2转动;其次,旋转盘4可以带动钥匙在扣环3的滑槽31的开口方向运动;最后,旋转盘4可以带动钥匙以吊耳7为中心线旋转。
[0058]实施例二
[0059]本实施例提供的钥匙扣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改变了U形扣环3的结构。
[0060]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钥匙扣,包括扣座1、U形扣环3和连接杆2,扣座I下端设有通孔,U形扣环3两端设有轴孔,U形扣环3的内侧与扣座I的外侧相对设置且U形扣环3两端的轴孔与扣座I下端的通孔相对,连接杆2穿设于通孔和轴孔内,U形扣环3与连接杆2之间为活动连接。
[0061]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扣座I下端设有通孔,U形扣环3两端设有轴孔,U形扣环3的内侧与扣座I的外侧相对设置且U形扣环3两端的轴孔与扣座I下端的通孔相对,连接杆2穿设于通孔和轴孔内,U形扣环3与连接杆2之间为活动连接,所以U形扣环3能够相对扣座I进行旋转,增加了使用上的灵活性。
[0062]U形扣环3的主体为板状,且U形扣环3从两端部到底部的宽度逐渐增大。U形扣环3的中部设有滑槽31,滑槽31用于穿装其他零部件。
[0063]更进一步地,U形扣环3两端部设置有轴孔,其中一端为通孔,连接杆2从通孔穿入并由螺母将连接杆2固定在U形扣环3上。
[0064]更进一步地,U形扣环3下端的凹槽的宽度相同。
[0065]更进一步地,U形扣环3下端的凹槽长度为U形扣环3周向长度的2/3?3/4。
[0066]如图5所示,U形扣环3的下部还设置有吊柱8,吊柱8上部设为帽状结构,吊柱8下端设置为杆状结构,帽状结构和杆状结构一体连接。吊柱8通过上部的帽状结构卡设于滑槽31内,杆状结构用于连接其他零部件。
[0067]更进一步地,帽状结构的最大宽度大于滑槽31的宽度,因此吊柱8可以通过滑槽31挂设在U形扣环3上。
[0068]更进一步地,杆状结构下端用于螺接其他零部件。
[0069]扣座11包括弯钩部11、卡扣部12、固定柱13和挂耳14。弯钩部11、卡扣部12、挂耳14和固定柱13相互连接形成封闭的环形结构。
[0070]弯钩部11的长臂111与U形扣环3的端部相抵,弯钩部11的长臂111与固定柱13—体连接,弯钩部11的短臂112与卡扣部12的上端相抵,弯钩部11的短臂112与卡扣部12的上端的接触部位设置为扣座11的开口部位。
[0071]弯钩部11的短臂112底部设置为阶梯面,弯钩部11的短臂112外侧的长度比内侧的长度长。弯钩部11的短臂112底部设置为阶梯面的原因:弯钩部11的短臂112外侧可以阻挡卡扣部12向外侧运动,保证卡扣部12只能向钥匙扣的内部运动。
[0072]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具体的可实施方案,弯钩部11的长臂111和短臂112之间由横梁连接,横梁为圆弧形。
[0073]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具体的可实施方案,弯钩部11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0074]卡扣部12为长条形,卡扣部12上端与弯钩部11的短臂112相抵,卡扣部12的下端与挂耳14铰接。
[0075]卡扣部12的上端面设置为与弯钩部11的短臂112下端面适配的阶梯面。卡扣部12上端靠内的一侧的长度比卡扣部12上端靠外的一侧的长度长。卡扣部12上端设置阶梯面的原因:卡扣部12上端靠内的一侧长度比靠外一侧的长度长,卡扣部12靠内的一侧被弯钩部11短臂112阻挡,弯钩部11短臂112的阶梯面阻止卡扣部12向外侧运动,保证卡扣部12仅向内部运动。
[0076]卡扣部12下端靠近扣座11内部的位置上设置了限位柱。限位柱在弯钩部11的短臂112与卡扣部12完全闭合的状态下,限位柱与固定柱13保持一定的距离,当卡扣部12向扣座11的内部摆动到一定角度之后,限位柱与固定柱13接触,当卡扣部12继续受到外部施加的向内旋转的力之后,固定柱13给限位柱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力,阻止卡扣部12继续向内运动。
[0077]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具体的可实施方案,卡扣部12下端开设有轴孔。固定柱13为圆柱状结构,固定柱13位于U形扣环3的上端,固定柱13—端与弯钩部11靠内的侧壁一体连接,固定柱13另一端与挂耳14 一体连接。
[0078]更进一步地,在圆固定柱13中部开设有水平方向的通孔,通孔用于穿装连接杆22。通孔的方向垂直于固定柱13的轴孔。
[0079]挂耳14设置于固定柱13—端且与固定柱13—体连接。挂耳14为两个,两个挂耳14相对设置且相互平行,卡扣部12的下端卡装在两个挂耳14之间与固定柱13铰接。
[0080]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具体的可实施方案,挂耳14上开设有轴孔,卡扣部12和挂耳14通过轴连接。
[0081]旋转盘4设置于U形扣环3下方,旋转盘4通过吊柱8挂设在U形扣环3上,旋转盘4可以围绕吊柱8进行旋转。旋转盘4穿装在吊柱8下方的杆状结构之后,由螺母进行固定。
[0082]旋转盘4两侧设置有挡板5,挡板5之间设置有用于穿装钥匙的挂杆6。更进一步地,两侧挡板5上分别设置有轴孔,其中一侧的轴孔为通孔,挂杆6从通孔一侧穿入后由螺母将挂杆6固定在挡板5上。
[0083]钥匙穿装过程如下:首先拧开挡板5—侧的螺母,然后将钥匙穿入挂杆6,最后将螺母拧紧,完成钥匙的穿装过程。
[0084]钥匙扣的使用过程如下: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首先给卡扣部12施加一个向内摆动的力,卡扣部12上端向内摆动,弯钩部11和卡扣部12随之打开,使用者把弯钩部11扣在衣物或者背包上后停止给卡扣部12施加向内摆动的力,卡扣部12和弯钩部11随之闭合,完成钥匙扣的挂装过程。
[008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钥匙扣可以实现多个角度的运动,首先,U形扣环3可以围绕连接杆2转动;其次,旋转盘4可以带动钥匙在扣环3的滑槽31的开口方向运动;最后,旋转盘4可以带动钥匙以吊柱8为中心旋转。
[008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钥匙扣,其特征在于,包括扣座、U形扣环和连接杆,所述扣座下端设有通孔,所述U形扣环两端设有轴孔,所述U形扣环的内侧与所述扣座的外侧相对设置且所述U形扣环两端的轴孔与所述扣座下端的通孔相对,所述连接杆穿设于所述通孔和轴孔内,所述U形扣环与连接杆之间为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钥匙扣,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扣环的主体为条状,所述U形扣环的下部还设置有吊耳,所述吊耳上部设置为环状,所述吊耳通过上部的环挂设在所述U形扣环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钥匙扣,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扣环的主体为板状,所述U形扣环的中部设有滑槽,所述U形扣环的下部还设置有吊柱,所述吊柱上部设为帽状,所述吊柱通过上部的帽卡设于所述滑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钥匙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座包括弯钩部、卡扣部、固定柱和挂耳,所述固定柱的一端与所述弯钩部连接,所述固定柱的另一端与所述挂耳连接,所述卡扣部与所述挂耳通过轴铰接,所述弯钩部、所述卡扣部、所述挂耳和所述固定柱围绕成封闭环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钥匙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为圆柱形,所述固定柱的中部开设有用于穿装所述连接杆的通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钥匙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弯钩部包括长臂和短臂,所述长臂底部与所述扣环的端部相抵,所述短臂与所述卡扣部的上端相抵。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钥匙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臂底部端面设置为阶梯状端面,所述卡扣部的顶部端面设置为与所述短臂下端面适配的阶梯面。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钥匙扣,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扣环下部还设置有旋转盘,所述旋转盘两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之间设置有用于穿装钥匙的挂杆。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钥匙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盘通过所述吊耳与所述U形扣环连接并可以围绕所述吊耳旋转。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钥匙扣,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扣环下部还设置有旋转盘,所述旋转盘两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之间设置有用于穿装钥匙的挂杆,所述旋转盘通过所述吊柱与所述U形扣环连接并可以围绕所述吊柱旋转。
【文档编号】A44B15/00GK205432413SQ201620142371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5日
【发明人】魏盛兰
【申请人】魏盛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