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节伞中棒联动伸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28797阅读:1020来源:国知局
多节伞中棒联动伸缩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多节伞中棒联动伸缩结构,至少包括第一中棒和第二中棒,所述第二中棒套在所述第一中棒的外壁上,可相对于所述第一中棒滑动,在所述第一中棒的顶端设有活动内塞,在所述第二中棒的顶端设有上巢,在所述上巢内设有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在所述中棒内设有拉绳和解扣绳,在所述活动内塞上设有通孔,所述拉绳的上端经过所述第一滑轮改变方向,并穿过所述第二中棒与下巢连接,所述拉绳的下端穿过所述通孔后与被拉件连接;所述解扣绳的上端经过所述第二滑轮后穿过所述第二中棒后与下巢连接,所述解扣绳的下端与所述活动内塞连接。本实用新型解除了人们在收伞时需要用力按弓片的麻烦,具有使用起来省力又方便的优点。
【专利说明】
多节伞中棒联动伸缩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伞具的部件,尤其是一种多节伞中棒联动伸缩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半自动伞,开伞时,当下巢被人工推上去到位后,会有一个弓片弹出,挡住下巢的下端,用来保持伞的撑开状态;当需要收伞时,要用力将弓片按入中棒后,再将下巢往下拉,将伞收拢。这种伞在操作上比较麻烦,特别是收伞时,需要较大力气才可以将弓片按入中棒内,对于年幼的小孩或年老的老人而言,使用起来就不是很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向社会提供一种不仅适合成人,而且适合于老人和小孩使用,收伞容易的多节伞中棒联动伸缩结构,该多节伞中棒联动伸缩结构适合于做半自动伞。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多节伞中棒联动伸缩结构,至少包括第一中棒和第二中棒,所述第二中棒套在所述第一中棒的外壁上,可相对于所述第一中棒滑动,在所述第一中棒的顶端设有活动内塞,在所述第二中棒的顶端设有上巢,在所述上巢内设有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在所述中棒内设有拉绳和解扣绳,在所述活动内塞上设有通孔,所述拉绳的上端经过所述第一滑轮改变方向,并穿过所述第二中棒与下巢连接,所述拉绳的下端穿过所述通孔后与被拉件连接;所述解扣绳的上端经过所述第二滑轮后穿过所述第二中棒后与下巢连接,所述解扣绳的下端与所述活动内塞连接。
[0005]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还包括第三中棒,所述第一中棒套在所述第三中棒的外壁上,可相对于所述第三中棒滑动,在所述第三中棒的顶端设有还弓片的内塞,所述拉绳的下端穿过所述通孔后与所述内塞连接。
[0006]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下巢包括内件和外件,所述外件可相对于所述内件在预定距离内滑动,所述外件下滑时,活动内塞解扣。
[0007]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活动内塞包括底座、弹性件和扣舌,所述弹性件弹开时,所述扣舌伸出于中棒孔内,将中棒卡住。
[0008]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在第一中棒与第二中棒之间设置活动内塞,且活动内塞,活动内塞受下巢控制,当下巢下滑预定距离时,活动内塞的弹性件被压缩,活动内塞的扣舌内收,第一中棒和第二中棒被解扣;解除了人们在收伞时需要用力按弓片的麻烦,具有使用起来省力又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二折伞的伸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收缩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3是图1中收拢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三折伞的伸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5是图4所示实施例收缩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6是图3中收拢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伸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活动内塞的结构不同)。
[0016]图8是图7所示实施例收缩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仅以二节或三节中棒的折叠伞为例加以说明,四折以上的伞的具体结构,本文不赘述,阅读者参照本实施例不难自行理解。
[0018]请参见图1至图3,图1至图3揭示的是一种二节伞中棒联动伸缩结构,包括第一中棒I和第二中棒2,所述第二中棒2套在所述第一中棒I的外壁上,可相对于所述第一中棒I滑动,在所述第一中棒I的顶端设有活动内塞11,在所述第二中棒2的顶端设有与伞骨5枢接的上巢21,在所述上巢21内设有第一滑轮211和第二滑轮212,在所述中棒内设有拉绳213和解扣绳214,在所述活动内塞11上设有通孔12,所述拉绳213的上端经过所述第一滑轮211改变方向,并穿过所述第二中棒2与下巢3连接,所述拉绳213的下端穿过所述通孔12后与被拉件连接,本实施例中的被拉件是伞柄6;所述解扣绳214的上端经过所述第二滑轮212后穿过所述第二中棒2后与下巢3连接,所述解扣绳214的下端与所述活动内塞11连接。所述活动内塞11包括底座111、弹性件112和扣舌113,所述弹性件112弹开时,所述扣舌113伸出于中棒孔114内,将中棒卡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是弹簧,当然,所述弹性件不限于使用弹簧,也可以使用其它具有弹性的构件。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巢3包括内件31和外件32,所述外件32可相对于所述内件31在预定距离H内滑动,当要收伞时,将所述外件32下拉,解扣绳214将扣舌113向内拉,扣舌113内缩,活动内塞11解扣。由于采用下拉外件32来解扣,这样就很方便,且省力,更适合于老人和小孩使用。所述下巢3继续被下拉,在拉绳213的作用下,第一中棒I就向第二中棒内内缩,达到收伞的目的。
[0019I请参见图4至图6,图4至图6揭示的是一种三节伞中棒联动伸缩结构,包括第一中棒1、第二中棒2和第三中棒4,所述第二中棒2套在所述第一中棒I的外壁上,可相对于所述第一中棒I滑动,所述第一中棒I套在所述第三中棒4的外壁上,可相对于所述第三中棒4滑动,在所述第三中棒4的顶端设有还弓片411的内塞41,所述拉绳213的下端穿过所述通孔12后与所述内塞41连接;在所述第一中棒I的顶端设有活动内塞11,在所述第二中棒2的顶端设有与伞骨5枢接的上巢21,在所述上巢21内设有第一滑轮211和第二滑轮212,在所述中棒内设有拉绳213和解扣绳214,在所述活动内塞11上设有通孔12,所述拉绳213的上端经过所述第一滑轮211改变方向,并穿过所述第二中棒2与下巢3连接,本实施例中,为了控制拉绳213的长度,本实施例中还设有第三滑轮215,第三滑轮215设在下巢3上,拉绳213的上端经第三滑轮215变向后,与所述上巢21固定连接;所述拉绳213的下端穿过所述通孔12后与被拉件连接,本实施例中的被拉件是内塞41,当然,所述被拉件也可以是伞柄6(如为伞柄6时,拉绳213需要的更长,这样不仅会增加成本,还会因为拉绳过长,而产生其它不必要的麻烦);所述解扣绳214的上端经过所述第二滑轮212后穿过所述第二中棒2后与下巢3连接,所述解扣绳214的下端与所述活动内塞11连接。所述活动内塞11包括底座111、弹性件112和扣舌113,所述弹性件112弹开时,所述扣舌113伸出于中棒孔114内,将中棒卡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是弹簧,当然,所述弹性件不限于使用弹簧,也可以使用其它具有弹性的构件。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巢3包括内件31和外件32,所述外件32可相对于所述内件31在预定距离H内滑动,当要收伞时,将所述外件32下拉,解扣绳214将扣舌113向内拉,扣舌113内缩,活动内塞11解扣。由于采用下拉外件32来解扣,这样就很方便,且省力,更适合于老人和小孩使用。所述下巢3继续被下拉,在拉绳213的作用下,第一中棒I就向第二中棒内内缩,达到收伞的目的。
[0020]请参见图7和图8,图7和图8揭示的是另外一种三节伞中棒联动伸缩结构,图7和图8所示实施例,与图4至图6所示实施例,其大体结构相同,所不同的活动内塞11的结构不同,图7和图8中所采用的活动内塞11,本
【申请人】已在中国专利文献CN201388638Y中详细公开过,这里不再赘述。
【主权项】
1.一种多节伞中棒联动伸缩结构,至少包括第一中棒(I)和第二中棒(2),所述第二中棒(2)套在所述第一中棒(I)的外壁上,可相对于所述第一中棒(I)滑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中棒(I)的顶端设有活动内塞(11),在所述第二中棒(2)的顶端设有上巢(21),在所述上巢(21)内设有第一滑轮(211)和第二滑轮(212),在所述中棒内设有拉绳(213)和解扣绳(214),在所述活动内塞(11)上设有通孔(12),所述拉绳(213)的上端经过所述第一滑轮(211)改变方向,并穿过所述第二中棒(2)与下巢(3)连接,所述拉绳(213)的下端穿过所述通孔(12)后与被拉件连接;所述解扣绳(214)的上端经过所述第二滑轮(212)后穿过所述第二中棒(2)后与下巢(3)连接,所述解扣绳(214)的下端与所述活动内塞(1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节伞中棒联动伸缩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中棒(4),所述第一中棒(I)套在所述第三中棒(4)的外壁上,可相对于所述第三中棒(4)滑动,在所述第三中棒(4)的顶端设有还弓片(411)的内塞(41),所述拉绳(213)的下端穿过所述通孔(12)后与所述内塞(4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节伞中棒联动伸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巢(3)包括内件(31)和外件(32),所述外件(32)可相对于所述内件(31)在预定距离内滑动,所述外件(32)下滑时,活动内塞(I I)解扣。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节伞中棒联动伸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内塞(11)包括底座(111)、弹性件(112)和扣舌(113),所述弹性件(112)弹开时,所述扣舌(113)伸出于中棒孔(114)内,将中棒卡住。
【文档编号】A45B25/14GK205512863SQ201620281368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4月7日
【发明人】谢溢河, 柯金松
【申请人】谢溢河, 柯金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