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袖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62332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袖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水袖套,所述防水袖套包括袖套本体、收紧口和密封条,所述袖套本体和收紧口为防水材料,袖套本体为圆柱形,其两端为周长逐渐缩小的弧形,所述收紧口与袖套本体的两端连接,所述密封条紧贴于收紧口的内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穿戴舒适度高,密封防水性能好,安全性好,适合使用静脉留置导管的患者在洗澡时使用。
【专利说明】
一种防水袖套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水袖套。
【背景技术】
[0002]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有些病人需要进行连续性的静脉输液治疗,使用静脉留置导管可以减轻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在临床上深受护患欢迎。与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相比,PICC置管(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可以将药物输液注到血流量大,流速快的中心静脉中,避免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渗性、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害,为抗生素、肿瘤化疗等需要长期维持静脉通路的患者提供便捷有效的途径。
[0003]要保持静脉留置导管的正常功能和使用安全,静脉留置导管外露在体外部分及其敷贴需保持清洁干燥,尤其是不能接触水,否则就容易引起脱管或感染。因此使用了静脉留置导管的患者在洗澡时比较麻烦,需要设计一个能基本解决手臂部位使用静脉留置导管的患者洗澡时对静脉留置导管起到防水保护的装置。
[0004]现有的一些静脉留置导管的防水保护装置一般仅采用防水材料制成,密封性能远远不够,例如CN203577110U公开了一种PICC导管防水保护套,包含内层护肘、粘合层和外层防水袖套,内层护肘上设有粘合层,外层防水袖套套接在内层护肘的外壁,所述的外层防水袖套为硅胶袖套,且外层防水袖套的两端设有收紧口,但其密封性能仍然不够,而且一旦发生漏水现象,也不能及时发现提醒,无法完全避免静脉留置导管处与水接触。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水袖套,所述防水袖套包括袖套本体、收紧口和密封条,所述袖套本体和收紧口为防水材料,袖套本体为圆柱形,其两端为周长逐渐缩小的弧形,所述收紧口与袖套本体的两端连接,所述密封条紧贴于收紧口的内侧。
[0006]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条为娃胶材质。
[0007]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条表面设有防滑颗粒。
[0008]进一步的,所述袖套本体为聚乙稀。
[0009]进一步的,所述袖套本体与收紧口为一体成型。
[0010]进一步的,所述防水袖套还包括透气孔和与透气孔匹配的透气孔塞,所述透气孔位于袖套本体上,所述透气孔塞与袖套本体连接,并可塞入透气孔内起到密封效果。
[0011]进一步的,所述防水袖套还包括带有魔术贴的收缩带和收紧环,所述收紧环固定连接在收紧口上,所述收缩带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收紧口上,另一端穿过收紧环后通过魔术贴与所述收紧口连接。
[001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穿戴舒适度高,密封防水性能好,安全性好,还可以在发生漏气漏水的情况下及时发现提醒患者,避免患者手臂静脉留置导管安装处与水接触感染,保证患者安全,适合使用静脉留置导管的患者在洗澡时使用。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俯视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左视图
[00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俯视图
[001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俯视图
[0017]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俯视图
[0018]其中:I袖套本体,2收紧口,3密封条,4透气孔,5透气孔塞,6收缩带,7收紧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1和附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0]一种防水袖套,包括袖套本体1、收紧口 2和密封条3,所述袖套本体I和收紧口 2为防水材料,袖套本体I为圆柱形,其两端为周长逐渐缩小的弧形,所述收紧口 2与袖套本体I的两端连接,所述密封条3紧贴于收紧口 2的内侧。
[0021]使用静脉留置导管的患者洗澡时可以将防水袖套套到手臂上,静脉留置导管置于防水袖套内,防水袖套的袖套本体I和收紧口 2为防水材料,在收紧口 2内侧安装有密封条3,密封条3与手臂贴合,起到防止水从防水袖套两端渗入防水袖套内的作用。
[0022]密封条3可以使用硅胶、橡胶等密封材料制作,既能起到防水的作用,也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延展性,使得收紧口 2与患者手臂接触贴合后形成一定的防水效果,防止水进入袖套内造成静脉留置导管处感染。娃胶材质的密封条3对人体无毒无害,安全防过敏,佩戴舒适,密封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0023]在密封条3表面可以设置防滑颗粒,增大密封条3与手臂肌肤间的摩擦力,防止防水袖套在佩戴使用过程中出现移动滑落等现象。
[0024]袖套本体I和收紧口2可以使用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塑料材质制作,聚乙烯安全无毒,防水密封性能优良,成本低,加工工艺简单,而且聚乙烯材质较为柔韧,制作防水袖套穿戴使用比较舒适。
[0025]袖套本体I与收紧口2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加工,可以有效避免袖套本体I与收紧口 2连接处出现密封不严的问题,提高防水袖套的密封效果。
[0026]下面结合附图2和附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7]—种防水袖套,包括袖套本体1、收紧口 2、密封条3、透气孔4和与透气孔4匹配的透气孔塞5,所述袖套本体I和收紧口 2为防水材料,袖套本体I为圆柱形,其两端为周长逐渐缩小的弧形,所述收紧口 2与袖套本体I的两端连接,所述密封条3紧贴于收紧口 2的内侧,所述透气孔4位于袖套本体I上,所述透气孔塞5与袖套本体I连接,可塞入透气孔4内起到密封效果O
[0028]使用静脉留置导管的患者穿戴好防水袖套后,可通过透气孔4向防水袖套内的密封空间充入空气,并立刻将透气孔塞5塞入透气孔4内,使防水袖套在气压作用下保持膨胀的状态,一旦防水袖套出现漏水漏气现象,则防水袖套的膨胀状态不能继续保持,可以及时提醒患者发现防水袖套漏水现象并进行补救,避免静脉留置导管处接触水发生感染。
[0029]下面结合附图2和附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进行详细的说明。
[0030]一种防水袖套,包括袖套本体1、收紧口 2、密封条3、带有魔术贴的收缩带6和收紧环7,所述袖套本体I和收紧口 2为防水材料,袖套本体I为圆柱形,其两端为周长逐渐缩小的弧形,所述收紧口 2与袖套本体I的两端连接,所述密封条3紧贴于收紧口 2的内侧,所述收紧环7固定连接在收紧口2上,所述收缩带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收紧口 2上,另一端可穿过收紧环7后通过魔术贴与所述收紧口 2连接。
[0031]使用静脉留置导管的患者穿戴好防水袖套后,收紧口2上的密封条3与患者手臂接触后自然形成一定的防水效果,再使用收缩带6和收紧环7对防水袖套收紧口 2进行缠紧加固,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密封效果,防止防水袖套出现漏水现象。使用时,分开魔术贴,使得收紧口 2松开,然后让患者的手及手臂穿过,在防水袖套达到合适的位置后,将收缩带6的自由端穿过收紧环7,然后拉动收缩带6使收紧口 2收紧到合适的紧度,利用魔术贴将收缩带6和收紧口 2连接,完成防水袖套的密封。当然,也可以采用松紧带等其它的缠紧方法。
[0032]防水袖套上设有收缩带6和收紧环7后,收紧口2的周长大小不需要与患者手臂尺寸完全相符即可达到密封防水效果,可通过收缩带6和收紧环7对收紧口 2的周长大小进行一定地调整。
[0033]下面结合附图2和附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进行详细的说明。
[0034]—种防水袖套,包括袖套本体1、收紧口 2、密封条3、透气孔4、与透气孔4匹配的透气孔塞5、带有魔术贴的收缩带6和收紧环7,所述袖套本体I和收紧口 2为防水材料,袖套本体I为圆柱形,其两端为周长逐渐缩小的弧形,所述收紧口 2与袖套本体I的两端连接,所述密封条3紧贴于收紧口 2的内侧,所述透气孔4位于袖套本体I上,所述透气孔塞5与袖套本体I连接,可塞入透气孔4内起到密封效果,所述收紧环7固定连接在收紧口 2上,所述收缩带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收紧口 2上,另一端可穿过收紧环7后通过魔术贴与所述收紧口 2连接。
[003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防水袖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袖套包括袖套本体(I)、收紧口(2)、密封条(3)、位于袖套本体(I)上的透气孔(4)和与透气孔(4)匹配的透气孔塞(5),所述袖套本体(I)和收紧口(2)为防水材料,袖套本体(I)为圆柱形,其两端为周长逐渐缩小的弧形,所述收紧口(2)与袖套本体(I)的两端连接,所述密封条(3)紧贴于收紧口(2)的内侧,所述透气孔塞(5)与袖套本体(I)连接,并可塞入透气孔(4)内起到密封效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袖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条(3)为硅胶材质。3.如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袖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条(3)表面设有防滑颗粒。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袖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袖套本体(I)为聚乙烯。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袖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袖套本体(I)与收紧口(2)为一体成型。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袖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袖套还包括带有魔术贴的收缩带(6)和收紧环(7),所述收紧环(7)固定连接在收紧口(2)上,所述收缩带(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收紧口(2)上,另一端穿过收紧环(7)后通过魔术贴与所述收紧口(2)连接。
【文档编号】A41D13/08GK205547446SQ201620142701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5日
【发明人】李慧, 宋林萍
【申请人】李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