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62345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口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罩,属于过滤防护设备技术领域。该口罩包括罩体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初滤纤维层、第一精滤纤维层、第二精滤纤维层和第二初滤纤维层;固定带,固定于所述罩体上,用于将所述口罩固定于面部;以及密封圈,固定于所述罩体贴合面部的一侧,环绕与口鼻部位置相对应的区域设置。该口罩罩体为四层纤维重叠的过滤材料,上下两层为初滤纤维层,在过滤材料中起初级过滤和保护及支撑中间过滤层的作用,中间两层分别为第二精滤纤维层和第一精滤纤维层,在过滤材料中起精细过滤的作用。这四层纤维相互配合,相互支撑,分别具有初始过滤、高效过滤的差异化功能,并且,该口罩配合密封圈的使用,解决了口罩与面部的密合性问题,具有较好的过滤效果。
【专利说明】
口罩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防护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口罩。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细菌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将长期、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从2003年的SARS病毒疫情在中国爆发,到2014年的埃博拉病毒在西非的大爆发,再到全球各地均时有发生的禽流感病毒、甲型HlNl病毒等传播性病毒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而我国由于对外交流和商贸的日益频繁,已面临输入性传播的严重威胁。
[0003]而对于处于流动的人群来说,阻断流感等呼吸道传播疾病最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就是佩戴口罩。然而,在对我国产品的标准进行检索后发现,没有关于口罩的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市面上也没有一个经国家药监部门批准的真正的口罩销售。其根本原因为:流感、埃博拉等病毒微小,而目前用于制作口罩的材料孔径远大于病毒,即滤材本身的过滤效率无法达到要求,常规制作口罩的材料纤维的孔径过大(平均65500纳米),无法达到病毒纳米级别的过滤要求,从本质上就达不到防病毒的效果。
[0004]例如,常见的口罩材料基本都是2层无纺布、16层纱布口罩以及民用的布口罩等,并且,在口罩结构上仅靠立体剪裁或平面结构的设计,也无法解决与人脸的密合性问题,因此,目前的口罩无法达到有效过滤病毒的目的。

【发明内容】

[000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口罩,该口罩采用初滤纤维层和精滤纤维层配合作为过滤材料,具有较好的过滤效果。
[0006]—种口罩,包括:
[0007]罩体,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初滤纤维层、第一精滤纤维层、第二精滤纤维层和第二初滤纤维层;
[0008]固定带,固定于所述罩体上,用于将所述口罩固定于面部;以及
[0009]密封圈,固定于所述罩体贴合面部的一侧,环绕与口鼻部位置相对应的区域设置。
[0010]上述口罩中,罩体为四层纤维重叠的过滤材料,上下两层为初滤纤维层,在过滤材料中起初级过滤和保护及支撑中间过滤层的作用,中间两层分别为第一精滤纤维层和第二精滤纤维层,在过滤材料中起精细过滤的作用。这四层纤维相互配合,相互支撑,分别具有初始过滤、高效过滤的差异化功能,并且,该口罩配合密封圈的使用,解决了口罩与面部的密合性问题,具有较好的过滤效果。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罩体由对称的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组成,所述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通过缝合线连接,且所述缝合线为弧形。以对称的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组成口罩主体,与人体面部的对称性相吻合,并且考虑到面部的弧形,通过弧形的缝合线对口罩主体进行立体设计,加强了罩体与面部的密合性。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在与鼻梁对应位置为一体化连接,所述缝合线由上述一体化连接的末端开始延伸。通过上述设计,在与鼻梁相对应的位置为一体化连接,便于鼻部定型条(鼻梁条)的设置,降低了该口罩的制备工艺难度。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带两端均固定于所述罩体上,形成环状结构的耳带。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带一端固定于所述罩体上,另一端游离,形成头带。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由弹性材料制成。弹性的密封圈具有佩戴舒适、密封效果好的优点。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口罩还包括由可塑性材料制成的鼻部定型条,所述鼻部定型条设置于与鼻梁相对应的位置。可塑性的鼻部定型条,能够在穿戴后捏合,贴紧鼻梁两侧形成鼻夹,进一步提高了该口罩与面部的密合性。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鼻部定型条为铝条或埋设有铁丝的塑料条。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初滤纤维层和第二初滤纤维层中纤维直径为Ιμπι-ΙΟμπι,所述第一精滤纤维层中纤维直径为100nm-500nm,所述第二精滤纤维层中纤维直径为50nm-150nm,所述第二精滤纤维层的孔径为50nm-250nm。
[0019]通常来说,病毒的直径有大有小,平均约100纳米,但是病毒一般不以游离状态存在,一般以通过宿主或结合空气中的颗粒物方式传播疾病。因此上述第二精滤纤维层的孔径50nm-250nm,具备了过滤病毒的基本要求,进而,包括了该第二精滤纤维层的口罩也能够起到过滤病毒的作用。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初滤纤维层和第二初滤纤维层的克重为15g/m2-25g/m2,所述第一精滤纤维层的克重为15g/m2-20g/m2,所述第二精滤纤维层的克重为
0.01g/m2-5g/m2。将各纤维层的克重控制在该范围内,具有较好的过滤效果。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口罩,其罩体为四层纤维重叠的过滤材料,上下两层为初滤纤维层,在过滤材料中起初级过滤和保护及支撑中间过滤层的作用,中间两层分别为第二精滤纤维层和第一精滤纤维层,在过滤材料中起精细过滤的作用。这四层纤维相互配合,相互支撑,分别具有初始过滤、高效过滤的差异化功能,并且,该口罩配合密封圈的使用,解决了口罩与面部的密合性问题,具有较好的过滤效果。
[0023]并且,该口罩还通过对称的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的剪裁,配合立体头模进行设计,与人体面部的对称性相吻合,并且通过弧形的缝合线对口罩主体进行立体设计,加强了罩体与面部的密合性,进一步提高了该口罩的过滤病毒效果。
[0024]进一步的,该口罩还对各层纤维的直径和孔径进行了限定,使该口罩能够起到过滤病毒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实施例1中口罩背向面部一侧示意图;
[0026]图2为实施例1中口罩面向面部一侧示意图;
[0027]图3为实施例1中口罩的罩体纤维层重叠结构示意图。
[0028]其中:100.罩体;110.第一初滤纤维层;120.第一精滤纤维层;130.第二精滤纤维层;140.第二初滤纤维层;150.第一罩体;160.第二罩体;170.缝合线;200.固定带;210.超声焊点;300.鼻部定型条;400.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3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
[003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2]一种口罩,包括:罩体,固定带和密封圈。
[0033]所述罩体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初滤纤维层、第一精滤纤维层、第二精滤纤维层和第二初滤纤维层。
[0034]所述固定带固定于所述罩体上,用于将所述口罩固定于面部。
[0035]所述密封圈固定于所述罩体贴合面部的一侧,环绕与口鼻部位置相对应的区域设置。
[0036]为了提高该口罩与面部的贴合性,考虑到人体面部的对称性和弧形特点,对其进行立体剪裁设计,可以将罩体由对称的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组成,所述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通过缝合线连接,且所述缝合线为弧形,与面部形状相配合。
[0037]同样,为了提高该口罩与面部的贴合性,还可在该口罩中设置由可塑性材料制成的鼻部定型条,所述鼻部定型条设置于与鼻梁相对应的位置。该鼻部定型条能够在穿戴后捏合,贴紧鼻梁两侧形成鼻夹,进一步提高了该口罩与面部的密合性。
[0038]对于该鼻部定型条的材料,可选用铝条或埋设有铁丝的塑料条,具有方便易得成本低的特点。
[0039]进一步的,除考虑立体剪裁外,如还考虑到鼻部定型条的设置方便,可以将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在与鼻梁对应位置为一体化连接,所述缝合线由上述一体化连接的末端开始延伸,从而降低该口罩的制备工艺难度。
[0040]可以理解的,所述固定带是用于将口罩固定于面部,根据具体要求设置即可。但是,将固定带两端均固定于所述罩体上,形成环状结构的耳带;或者将固定带一端固定于所述罩体上,另一端游离,形成头带的方式,具有简便、易操作的优点。
[0041]可以理解的,所述密封圈用于增加口罩的密封性能,可在常规技术中选用合适的材料制备即可,但是,优选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具有佩戴舒适、密封效果好的优点。
[0042]对于各纤维层的纤维特点来说,优选第一初滤纤维层和第二初滤纤维层中纤维直径为lM1-ΙΟμπι,所述第一精滤纤维层中纤维直径为100nm-500nm,所述第二精滤纤维层中纤维直径为50nm-150nm,所述第二精滤纤维层的孔径为50nm-250nm。上述纤维层组成的口罩,具有非常好的过滤效果,能够到过滤病毒的作用。
[0043]并且,优选第一初滤纤维层和第二初滤纤维层的克重为15g/m2-25g/m2,所述第一精滤纤维层的克重为15g/V-20g/m2,所述第二精滤纤维层的克重为0.01g/m2-5g/m2。将各纤维层的克重控制在该范围内,具有较好的过滤效果。
[0044]实施例1
[0045]一种口罩,如图1-2所示,包括:罩体100,固定带200、密封圈300和鼻部定型条400。
[0046]所述罩体100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初滤纤维层110、第一精滤纤维层120、第二精滤纤维层130和第二初滤纤维层140。
[0047]在本实施例中,罩体100由对称的第一罩体150和第二罩体160组成,所述第一罩体150和第二罩体160通过缝合线170连接,且所述缝合线170为弧形,与面部的弧形相对应。并且,第一罩体150和第二罩体160在与鼻梁对应位置为一体化连接,所述缝合线由上述一体化连接的末端开始延伸,如图1所示。
[0048]所述固定带200固定于所述罩体100上,用于将所述口罩固定于面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带200两端均以超声焊接的方式,通过超声焊点210固定于所述罩体100上,形成环状结构的耳带。
[0049]所述密封圈400固定于所述罩体贴合面部的一侧,环绕与口鼻部位置相对应的区域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400由弹性材料制成。
[0050]所述鼻部定型条300设置于与鼻梁相对应的位置。该鼻部定型条300由可塑性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鼻部定型条为设有铁丝的塑料条。能够在穿戴后捏合,贴紧鼻梁两侧形成鼻夹,进一步提高了该口罩与面部的密合性。
[0051 ] 实施例2
[0052]—种口罩,与实施例1的口罩基本相同,区别在于:
[005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初滤纤维层和第二初滤纤维层中纤维直径为1μπι-10μπι,所述第一精滤纤维层中纤维直径为100nm-500nm,所述第二精滤纤维层中纤维直径为50nm-150nm,所述第二精滤纤维层的孔径为50nm_250nm。
[0054]上述第一初滤纤维层和第二初滤纤维层为纺粘纤维,是常规技术中聚合物熔体被挤出、拉伸而形成的连续长丝纤维。第一精滤纤维为喷熔纤维,是采用常规的高速热空气对模孔挤出的熔体细流进行牵伸而形成超细短纤维。
[0055]上述第二精滤纤维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0056]一、制备纺丝液。
[0057]将聚偏氟乙烯溶解在N,N_二甲基甲酰胺(DMF)中,配成质量浓度为10%的纺丝液。
[0058]二、静电纺丝。
[0059]将配好的纺丝液加入到静电纺丝机的喷丝液槽中,并控制静电纺丝的条件为:电压25kV,无针头静电纺丝机的纳米纤维出丝口到接丝辊的距离为15cm,进行静电纺丝。将纺出的纳米纤维直接复合在第一精滤纤维层(熔喷聚丙烯纤维层)/第一初滤纤维层(纺粘聚丙烯纤维层)的双层无纺布上面。
[0060]然后再在形成的第二精滤纤维层上面再复合一层纺粘聚丙烯纤维层(即第二初滤纤维层)。最终制得第一初滤纤维层、第一精滤纤维层、第二精滤纤维层和第二初滤纤维层依次层叠的过滤材料,总厚度克重为60g/m2,其中,纺粘纤维层克重为20g/m2,第二精滤纤维层克重为3g/m2,熔喷纤维层克重为17g/m2。该过滤材料对于10nm颗粒物过滤效率为99.9%。
[0061]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6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 罩体,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初滤纤维层、第一精滤纤维层、第二精滤纤维层和第二初滤纤维层; 固定带,固定于所述罩体上,用于将所述口罩固定于面部;以及 密封圈,固定于所述罩体贴合面部的一侧,环绕与口鼻部位置相对应的区域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由对称的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组成,所述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通过缝合线连接,且所述缝合线为弧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在与鼻梁对应位置为一体化连接,所述缝合线由上述一体化连接的末端开始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两端均固定于所述罩体上,形成环状结构的耳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一端固定于所述罩体上,另一端游离,形成头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由弹性材料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可塑性材料制成的鼻部定型条,所述鼻部定型条设置于与鼻梁相对应的位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鼻部定型条为铝条或埋设有铁丝的塑料条。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初滤纤维层和第二初滤纤维层中纤维直径为Ιμπι-ΙΟμπι,所述第一精滤纤维层中纤维直径为100nm-500nm,所述第二精滤纤维层中纤维直径为50nm-150nm,所述第二精滤纤维层的孔径为50nm-250nm。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初滤纤维层和第二初滤纤维层的克重为15g/m2-25g/m2,所述第一精滤纤维层的克重为15g/m2-20g/m2,所述第二精滤纤维层的克重为0.0]^/!112-58/1112。
【文档编号】A41D13/11GK205547459SQ201620325336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8日
【发明人】杨德懋, 李慧伦, 王文江, 陈勇
【申请人】广州拜费尔空气净化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