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中底后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10532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鞋中底后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鞋中底后跟,包括后跟主体,后跟主体的顶部设有脚跟容置槽,脚跟容置槽具有底面及连接底面的第一侧面,脚跟容置槽内具有与脚跟平面部相吻合的凸起部,凸起部具有顶面及连接顶面和脚跟容置槽的底面的第二侧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呈圆弧面;后跟主体从下至上依次包括叠合固定在一起的天然反绒皮、竹炭层、黄麻层、海绵层及缓冲层;缓冲层采用TPO发泡微球粒子制成。本实用新型的鞋中底通过设置天然反绒皮、竹炭层、黄麻层、海绵层及缓冲层,具有好的去湿、杀菌和减震效果,提高了舒适性;通过在脚跟容置槽内设置凸起部,增加了鞋中底后跟的厚度,提高了鞋中底后跟的耐压性,使得鞋中底后跟不易变形。
【专利说明】
鞋中底后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产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鞋中底后跟。
【背景技术】
[0002]鞋中底是鞋子中的主要组成部件,其作为定型部件安装在鞋底上,以便直接支撑人体的足底,鞋中底包括鞋床及后跟,现有的鞋中底的后跟大多为采用纸质材料做成的平板结构,该种后跟具有的缺点为:一是与人的脚部的接触面积小,容易使人的脚部产生疼痛,二是透气性和抗震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鞋中底后跟,其能减少鞋中底更换时的浪费,而且还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抗震性。
[0004]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种鞋中底后跟,包括后跟主体,所述后跟主体的顶部设有脚跟容置槽,所述脚跟容置槽具有底面及连接底面的第一侧面,所述脚跟容置槽内具有与脚跟平面部相吻合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具有顶面及连接所述顶面和脚跟容置槽的底面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呈圆弧面;所述后跟主体从下至上依次包括叠合固定在一起的天然反绒皮、竹炭层、黄麻层、海绵层及缓冲层;所述缓冲层采用TPO发泡微球粒子制成。
[0006]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层的底部设有防滑槽。
[0007]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层的底部上设有若干个防滑凸起。
[0008]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的表面上设有若干按摩凸起。
[0009]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层呈网孔状结构。
[0010]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层的网孔内还设有与所述缓冲层一体发泡成型的活性炭。
[0011]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后跟主体上设有若干贯穿所述后跟主体的透气孔。
[001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鞋中底后跟,其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鞋中底通过设置天然反绒皮、竹炭层、黄麻层、海绵层及缓冲层,具有好的去湿、杀菌和减震效果,提高了鞋中底的舒适性;通过在脚跟容置槽内设置凸起部,增加了鞋中底后跟的厚度,提高了鞋中底后跟的耐压性,使得鞋中底后跟不易变形,延长了鞋中底后跟的使用寿命;通过将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设计成圆弧面,增加了鞋中底后跟与人的脚跟的接触面积,从而使人的脚跟在长时间走路状况下减少产生局部痛的感觉,特别是当人的脚跟与鞋中底后跟在全部受力接触的状态下,会使脚感觉特别舒服。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鞋中底后跟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所示的鞋中底后跟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图1所示的鞋中底后跟的另一方位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
[0017]10、后跟主体;
[0018]20、脚跟容置槽;21、底面;22、第一侧面;
[0019]30、凸起部;31、顶面;32、第二侧面;
[0020]40、天然反绒皮;
[0021]50、竹炭层;
[0022]60、黄麻层;
[0023]70、海绵层;
[0024]80、缓冲层;81、防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27]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鞋中底后跟,包括后跟主体10,后跟主体10的顶部设有脚跟容置槽20,脚跟容置槽20具有底面21及连接底面21的第一侧面22,脚跟容置槽20内具有与脚跟平面部相吻合的凸起部30,凸起部30具有顶面31及连接顶面31和脚跟容置槽20的底面21的第二侧面32,第一侧面22和第二侧面32均呈圆弧面;后跟主体10从下至上依次包括叠合固定在一起的天然反绒皮40、竹炭层50、黄麻层60、海绵层70及缓冲层80;缓冲层80采用TPO发泡微球粒子制成。天然反绒皮40具有吸湿、透气的作用;竹炭层50具有起到调节干湿、防臭和杀菌的作用;黄麻层60具有去湿、加固竹炭层50的作用;海绵层70具有去湿和减震的作用,而采用TPO发泡微球粒子制成的缓冲层80具有质轻、强度好、弹性好和压缩变形量好等优点,可起到好的减震作用,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的鞋中底后跟具有好的去湿、杀菌和减震效果,提高了鞋中底的舒适性。通过在脚跟容置槽20内设置凸起部30,增加了鞋中底后跟的厚度,提高了鞋中底后跟的耐压性,使得鞋中底后跟不易变形,延长了鞋中底后跟的使用寿命;通过将第一侧面22和第二侧面32设计成圆弧面,增加了鞋中底后跟与人的脚跟的接触面积,从而使人的脚跟在长时间走路状况下减少产生局部痛的感觉,特别是当人的脚跟与鞋中底后跟在全部受力接触的状态下,会使脚感觉特别舒服。
[0028]如图3所示,缓冲层80的底部设有防滑槽81,防滑槽81的设置,使得鞋中底后跟与鞋内底部的摩擦力增大,有利于防止鞋中底后跟在鞋内底部上发生滑动,避免了鞋中底后跟因在鞋内发生滑动而引起的变形。当然增大鞋中底后跟与鞋内底部之间的摩擦力不仅仅限于此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在缓冲层80的底部上设置若干个防滑凸起。
[0029]为了促进人的脚跟的血液循环,凸起部30的表面上设有若干按摩凸起。
[0030]缓冲层呈网孔状结构。通过将缓冲层80设置成网孔状结构,有助于增强鞋中底后跟的透气性。
[0031]缓冲层80的网孔内还设有与缓冲层80—体发泡成型的活性炭。
[0032]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在后跟主体10上设置若干贯穿后跟主体10的透气孔,以进一步增强鞋中底后跟的透气性,以提高鞋中底后跟的舒适性。
[003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鞋中底后跟,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跟主体,所述后跟主体的顶部设有脚跟容置槽,所述脚跟容置槽具有底面及连接底面的第一侧面,所述脚跟容置槽内具有与脚跟平面部相吻合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具有顶面及连接所述顶面和脚跟容置槽的底面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呈圆弧面;所述后跟主体从下至上依次包括叠合固定在一起的天然反绒皮、竹炭层、黄麻层、海绵层及缓冲层;所述缓冲层采用TPO发泡微球粒子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中底后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的底部设有防滑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中底后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的底部上设有若干个防滑凸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中底后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的表面上设有若干按摩凸起。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中底后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呈网孔状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鞋中底后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的网孔内还设有与所述缓冲层一体发泡成型的活性炭。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中底后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跟主体上设有若干贯穿所述后跟主体的透气孔。
【文档编号】A43B13/14GK205597279SQ201620383217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8日
【发明人】梁麟炳, 梁冠华
【申请人】东莞塘厦怡丰发泡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