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脱蟾肤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1782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速脱蟾肤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草药在蟾蜍养殖业的应用,属于中草药药剂制作的技术领域。
蟾皮,是介于“肤”与肉之间的一层真皮。由真皮表面粒刺状的皮囊里生成的白脑状浆体,被中医界史称蟾酥。蟾酥的主要功能是消毒杀菌,疏通镇痛。其疏通镇痛之功能取决于蟾酥成份。据最新检测数据反映,同量比的蟾酥与可卡因麻醉的能量,蟾酥是可卡因的90倍。这给本发明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蟾肤民间称蟾衣,系蟾蜍皮表之肤,暗白色,薄而近似透明。脱下后的蟾肤为水粘状糊体,技术处理干化后成整张蛙形纸状。蟾肤系名贵药材,因蟾蜍脱肤于夜间子时且边脱边吃,十分难得。
根据蟾蜍与蟾肤的上述特性,本发明经过长期观察、分析研究,运用“同性相斥”原理,采用中草药麻醉复方为具体药剂,制成“速脱蟾肤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药剂的不足,最大限度地将集中的蟾蜍群体提升最快的脱肤时间,提高产量的同时,使农民致富,促进新药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抢占世界同行业最新领域制高点,为国为民在市场创造更大的效益空间。
本发明的“速脱蟾肤素”配方如下(重量单位克)胡椒粒5g-10g、甘草50g-80g、茵陈50g-80g、白芷50g-80g、干姜40g-50g、大黄50g-80g。
本发明将发挥前所未有的优势1.蟾蜍脱肤纯属自然现象。蟾蜍每脱肤一次就长大一些。医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称其为“蟾宝”、“月魄”,铭药名,言功效。但是没有写深写透蟾肤(衣)之由来,之过程,之制作,之入方。这说明《本草》在蟾肤方面亦为蜻蜓点水。经当代先进仪器设备检测,蟾肤确有26种有效入药成份,是为难得而名贵药材原料(亦可单方)。蟾蜍自然脱肤耗时耗力而得量微乎其微,满足需要谈不上,根本形不成批量生产。有的配药给蟾蜍口服或外部涂抹,不是带有宰杀性质就是超时过长(最多达四天),是为原始动作。本发明克服了目前同领域中的所有不足,为抢占世界同行业最新领域的制高点,为国为民在市场竞争中创造了更大的效益空间。
2.技术领先、配方独特、高效快速、无毒副作用(所有入方中药全部系人所能内服中药材)、安全可靠。药源广泛、成本低廉、操作简易、市场广阔。
3.脱肤功效领先。使用本发明配制的药液使蟾蜍脱肤高效快捷,不仅将蟾蜍自然脱肤的时间给以浓缩集中,并且集中的时间仅为30分钟至24小时。据资料检索,此为同行业目前绝无仅有的领先水准。
4.本发明使蟾蜍脱肤后没有任何种群性副作用,蟾蜍自身感觉很舒适。
5.极大限度地促进蟾蜍养殖业的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市场促进。大幅度地解决农民就业和致富问题;本发明的推广可带动电讯、中药、塑料、水泥建材等相关产业的大幅度发展。
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实例来加以叙述将胡椒粒5g-10g、甘草50g-80g、茵陈50g-80g、白芷50g-80g、干姜40g-50g、大黄50g-80g同时放入塑料桶内,浸冷开水一次性2500g,48小时后滤渣净液,灌入喷枪内既可喷蟾。本发明原理及速效功能在于入方药剂以“同性排斥”为本理依据,具体实施为“以麻攻麻”,晾干后的蟾蜍具很大的吸疏性,药液迅速穿透肤与皮,与体内蟾酥成分发生排斥反应,从而达到蟾肤与蟾皮迅速脱离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速脱蟾肤素”其特征在于其比例配方如下(重量单位克)胡椒粒5g-10g 甘草50g-80g 茵陈50g-80g白芷50g-80g 干姜40g-50g 大黄50g-80g
2.根据权力要求1所叙的“速脱蟾肤素”其特征在于所叙的胡椒粒、甘草、茵陈、白陈、干姜、大黄等中药材必须在冷开水中整形混合浸泡一次性2500克,时间48小时,温度在20-40℃之间,网滤成液。
全文摘要
速脱蟾肤素由胡椒粒、甘草、茵陈、白芷、干姜、大黄等多味中成药制成。本发明极大幅度地集中、浓缩了蟾蜍脱肤(衣)时间,最大限度地提升了目前同行业的产量效益,是蟾蜍脱肤(衣)的最新科研成果。本发明有着药源广泛、成本低廉、速度提升、制作简单、安全便利、无毒副作用等优势。蟾蜍在我国有着巨大资源,蟾肤(民间称蟾衣)系难得的名贵药材。本发明的推广对整体的蟾蜍事业具有划时代意义,不仅带动农民就业致富,并可带动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
文档编号A61P17/00GK1345590SQ0011258
公开日2002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28日
发明者李静鹅 申请人:李静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