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结肠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1546阅读:9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慢性结肠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慢性结肠炎的药物。
现有治疗慢性结肠炎还没有一种较为理想的药物,而通常采用黄莲素,但是疗效较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镇痛、解痉、止泻、消炎、抑菌作用,且疗效较好,无副作用的治疗慢性结肠炎的药物。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发明的配方为骨碎补150-180大黄20-40白术 50-80 防风30-50一枝黄花 50-80 桂枝30-50铁笕菜50-80本发明药物具有补肾健脾、清热祛湿、理气止痛、消积化瘀、消炎抑菌的作用,对六型泄泻、慢性结肠炎、久治不愈的慢性腹泻都有较好的疗效,此外,它还具有治疗习惯性便秘及胃脘痛等的从向作用,而且疗效极佳。本发明药物对慢性腹泻的总有效率达到95%以上,服药一周后,多数腹痛、腹泻即消失,粪便性状即恢复正常。
为了使本发明方案更加清楚完整,下面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在上述配方的基础上,增加下列药物(重量单位g)党参50-70槟榔50-70茯苓50-70白芍50-70薏苡仁 100-130 乌药50-70陈皮50-70厚朴50-70黄柏50-70甘草50-70泽泻50-70共同组成18味药,可改善本发明的药物疗效。
实施例1本发明配方为(重量单位g)骨碎补 150黄柏 50自芍50白术50 一枝黄花 50乌药50党参50 铁笕菜50厚朴50茯苓50 泽泻 50防风30薏苡仁 100大黄 20桂枝30陈皮50 槟榔 50甘草50
由上述实施例1配方制得的药物称为旧肠得安。
实施例2该实施例2的配方为(重量单位g)骨碎补 150黄柏 50白芍50白术50 一枝黄花 50乌药50党参50 铁笕菜50厚朴50茯苓5 泽泻 50防风30薏苡仁 100大黄 20桂枝30陈皮50 槟榔 50甘草50由上述实施例2配方浓缩制得的药物称为新肠得安。
以下是本发明药物治疗慢性腹泻的四份临床报告一、肠得安胶囊治疗慢性腹泻304例临床报告(一)一般资料1.性别304例中,男218例,女86例。男∶女=3.9∶1。
2.年龄最小17岁,最大71岁。40~60岁占66.12%(201/304)。
3.病程<6个月101例,>6个月153例,>1年50例。
(二) 病例选择1.诊断标准按《国际疾病分类》中“消化系疾病”的标准进行(1)。
2.排除受试对象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肠结核及肠道肿瘤等疾病引起的慢性腹泻。
3.病例选择范围304例慢性腹泻病种分布见表1。
4.病情轻重分布根据病情轻重程度,结合主要症状计量积分法分为轻度(积1分)、中度(积2分)、重度(积3分)。304例病情分布如下表2、3。
(三)治疗方法1. 胶囊成分以骨碎补、白术等18味中草药精制而成,每粒0.27克。
2.给药方法每次5粒,每日3次,6周为一疗程。
3.观察指标服药期间,每周填写主要症状腹痛、腹泻、粪便性状观察表;疗程结束时,复查粪便常规、粪菌培养、肠镜检查、钡灌肠透视检查。
(四)治疗结果1.疗效制定标准按《指导原则》进行评价(2)。
(1)痊愈①腹泻症状消失,大便每日1~2次,成形;
②主症腹痛大部分消失;③与腹泻相关的疾病客观指标证实显效;④主症腹痛、腹泻、粪便成形三项积分下降80%以上。
(2)显效①大便次数每日2~3次,近似成形或便溏而每日1次者;②主症改善在2级以上;③相关疾病客观检查接近正常;④主症三项积分下降50%以上。
(3)有效①显效中第(1)~(3)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好转;②主症三项积分下降30%以上。
(4)无效主症无改善或加重,客观检查指标无变化。
2.治疗效果(1)总疗效见表4(2)治疗前后客观检查改变情况见表6(3)治疗后主症腹痛、腹泻、粪便性状三项积分改变情况治疗后腹痛积分下降50%以上,腹泻、粪便性状积分下降70%以上,治疗前后主症三项积分获得显著改善(P<0.001)。(五)讨论1.方药组成肠得安胶囊主选了补肾健脾、止泻抗过敏的骨碎补、白术与温中补虚的桂枝、乌药等18味药材组成,对多型腹泻都有较好的疗效。从肠得安胶囊的药效试验得知,此药有极佳的镇痛作用、解痉作用、止泻作用、消炎抑菌作用,服药一周,多数腹痛、腹泻即消失,粪便性状即恢复正常。
2 治疗西医慢性腹泻总的来说,肠得安胶囊治疗慢性腹泻的总有效率达到94.41%。其中慢性结肠炎、大肠激惹综合征有效率略高,炎症性肠病、感染性结肠炎有效率略低,但二者之间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肠得安胶囊是一种适合多种西医疾病引起的慢性腹泻良药,出差途中只带一种药,几乎所有腹泻都能治。
3 治疗中医六型泄泻泄泻按照《指导原则》可分为六型(2),即寒湿型、湿热型、食滞型、肝气乘脾型、脾胃虚弱型、肾阳虚衰型。肠得安胶囊纯系中药,对六型泄泻都有较好疗效,以脾胃虚弱型、肾阳虚衰型、寒湿型疗效略佳,湿热型、肝气乘脾型、食滞型略差,但二组之间也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从中医角度看,肠得安对中医六型泄泻均有不同程度疗效,是一种适应中医多种证型泄泻的良药。此外,肠得安胶囊还具有治疗习惯性便秘及胃脘痛等的从向作用,而且疗效极佳。二、肠得安胶囊治疗泄泻的临床总结(一)一般资料1。性别治疗组男384例,女136例,男女之比为3.56∶1。对照组男76例,女26例,男女之比为3.92∶1。二组相当(P>0.05)。
2.年龄治疗组最小17岁,最大92岁,40~60岁占63.84%(309/484)。对照组最小16岁,最大72岁,40~60岁占65.69%(67/102)。二组相当(P>0.05)。
3.病程治疗组<6个月147例(30.37%),>6个月263例(54.34%),>1年79例(15.29%)。对照组<6个月35例(34.31%),>6个月56例(54.90%),>1年11例(10.79%)。二组相当(P>0.05)。(二)病例选择1.诊断标准按《指导原则》(1)分型标准进行诊断,有腹痛、腹泻、粪便形状改变,病程1个月以上,粪便常规、粪菌培养、纤维肠镜或钡灌肠检查有1项以上异常。
2.排除受试对象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肠结核及肠道肿瘤等疾病引起的泄泻。
3.中医辨证分型见表6。
4.按腹痛、腹泻、粪便形状程度分度见表7。
注以上二组病情分度相当(P>0.05)。(三)治疗方法1治疗组肠得安胶囊5粒,一日3次,40天为一疗程。
2对照组黄连素片0.3,一日3次,14天为一疗程。
3观察指标(1)服药期间,每周填写主要症状腹痛、腹泻、粪便性状观察表。
(2)疗程结束时,复查粪便常规、粪菌培养、肠镜检查、钡灌肠透视检查。(四)治疗结果疗效判定标准如下。
1.痊愈腹痛、泄泻症状消失,大便成形,每日1~2次,中医证侯的主症、次症消失,舌苔基本恢复正常,与泄泻相关的疾病其相关的客观指标已接近正常。
2.显效大便次数每日2~3次,近似成形,或便溏每日仅1次,中医证侯的主症、次症改善程度在2级以上(+++→+),与泄泻相关的客观指标有明显改善。
3.有效大便次数和质,中医证侯的主症、次症均有好转,与泄泻相关的客观指标有好转。
4.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与泄泻相关的客观指标均无改善。
治疗结果见表8~11。(五)讨论1.方药组成1975年7月发掘民间用骨碎补治疗慢性腹泻单方,经煎剂试用确实有效,故压成10万片应用于临床。至1980年,骨碎补片已用完。根据临床经验,发现其对感染性腹泻等疗效不够满意,故研究制订了一个复方,以煎剂形式用于临床。煎剂应用10年,作过多次加减修改,至1990年已经成熟定型,于1991年精制成肠得安胶囊。经多中心医院临床应用3024例,总有效率达94.97%(2872/3024),普遍反映良好。
处方组成如下骨碎补、白术、党参、茯苓、白芍、桂枝、薏苡仁、泽泻、陈皮、防风、厚朴、槟榔、大黄、黄柏、乌药、铁苋菜、一枝黄花、甘草,依法精制成肠得安胶囊。
2药理作用经福建省药物研究所作了大量的药效、药理、药化、毒副作用的实验研究,证明肠得安胶囊具有良好的镇痛、解痉、止泻、消炎、抑菌的作用。出具的药理、药检报告等材料证明肠得安胶囊是一可靠的新药。
3临床应用自发掘骨碎补以来,至今已在临床应用19年了。骨碎补片和煎剂各治疗病人1000例以上,1991年精制成肠得安胶囊后七所医院应用3024例。经I期验证484例资料(对照组102例,使用黄连素)表明,总有效率寒湿型99.37%(对照组69.70%),脾胃虚弱型100.00%(对照组58.82%),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0.02)。腹痛三天缓解率53.31%(对照组30.39%),七天98.76%(对照组67.65%);腹泻止泻率三天75.21%(对照组39.22%),七天99.38%(对照组63.73%);粪便成形率三天74.17%(对照组37.25%),七天99.38%(对照组60.78%)。经过大量病人反映,肠得安胶囊不仅治好他们的顽固性腹痛、腹泻和便溏,而且对顽固性便秘也有良效,说明肠得安胶囊具有一定的双向作用。三、新旧肠得安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对照观察本文溃疡性结肠炎根据《中药新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指导原则》制定的标准确诊,两组性别、年龄相近。旧肠得安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1~60岁,平均37.4±4.5岁,病程半年~10年,平均3.5±2.1年。新肠得安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0~60岁,平均39.5±5.4岁,病程半年~11年,平均4.3±2.3年。临床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或与便秘交替,大便不成形,多为脓血便,每天3~5次,久治不愈,肠镜检查从直肠向上有连续多发地图样溃疡,血象示白细胞升高、血色素降低,免疫活性增加,体重下降。临床排除了痢疾、肠结核、克隆氏病、恶性肿瘤等疾病。西医可分为糜烂出血型、溃疡型。中医分为脾肾两虚型、湿热型。(一)中西医分型1旧肠得安组30例,见表12。
2新肠得安组30例,见表13。(二)西医分度见表14(三)主症积分根据《中药新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指导原则》,以腹痛、脓血便、大便次数、直结肠溃疡等计量积分,即无(0分)、轻(1分)、中(2分)、重(3分),并统计汇综。
1旧肠得安组见表152新肠得安组见表16(四)治疗资料新旧肠得安处方均为18味中药,用药总量是一样的。18味药中,骨碎补、白术为君药,其它16味为臣、佐、使药。新肠得安生产工艺先进,提取浓缩部分较多。而旧肠得安磨粉部分较多,所以服药剂量较大。
1.治疗方法(1)旧肠得安组每次服4粒,每日3次,6周为一疗程。
(2)新肠得安组每次服2粒,每日3次,6周为一疗程。
2.疗效判定标准(1)痊愈腹痛、脓血便消失,粪便成形,大便次数正常,直、结肠溃疡痊愈,主症积分降至0分。
(2)显效腹痛、脓血便基本消失,粪便尚成形,每天大便次数3~4次,直肠、结肠溃疡基本痊愈,主症积分降至0~1分。
(3)有效腹痛、脓血便有所减轻,粪便不成形,每天大便次数4~5次,结肠溃疡未痊愈,主症积分降至1~2分。
(4)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主症积分未下降。
3.治疗结果(1)总有效率见表17(2)主症积分下降情况见表18(3)新旧肠得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医分型改变见表19其结果旧肠得安组46.66%好转,新肠得安组63.33%好转。
(4)新旧肠得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西医分度改变见表20其结果旧肠得安组36.62%改变,新肠得安组50.00%改变。(五)讨论1.疗效分析本文用新旧肠得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差。旧肠得安治愈2例,无效8例,主症积分下降不到50.00%,中医分型好转只有46.66%,西医分度改变只有36.62%。新肠得安组治愈4例,无效5例,主症积分下降不到50.00%,中医分型好转达到63.33%,西医分度改变亦不到50.00%。由此可见,新旧肠得安不应列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药,但可以作为辅药使用。
2.处方分析肠得安以骨碎补、白术为君药,其它16味为臣、佐、使药,有补肾健脾、清热祛湿、理气止痛、消积化瘀的作用。本新旧肠得安胶囊18味中药一致,仅新肠得安工艺先进,浓缩功能较好,故用药剂量较旧肠得安少一半。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较合适,对久泻不愈有奇效,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差。四、新旧肠得安胶囊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对照观察本组慢性结肠炎根据《中药新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措导原则》制定的标准确诊,性别、年龄两组相近。主要有慢性结肠炎症病变,有腹痛,腹泻、粘液便、大便不成形,次数>3~5次。病程在6个月以上。均有消瘦、贫血等症状。肠镜及大便培养排除了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炎症性肠病、肿瘤等。西医可分为痉挛型、粘液型、过敏型;中医可分为寒湿型、湿热型,脾肾虚弱型。(一)中西医分型1.旧肠得安组179例。每次服4粒,每天3次,见表21。
2.新肠得安组30例。新肠得安组是采用新工艺制成的肠得安胶囊,服药剂量比旧工艺的该药减少一半,每次服2粒,每日3次,见表22。(二)西医分度根据《指导原则》将两组病情分度见表23(三)主症积分根据《指导原则》,结合主要症状腹痛、腹泻、粪便性状(粘液状、糊状)、大便次数(>3次/每日)给予计量积分,即记无(0分)、轻(1分)、中(2分)、重(3分),并统计汇综。
1.旧肠得安组见表24。
2.新肠得安组见表25。(四)治疗资料新肠得安处方用药总量是一样的,都是18味药材,以骨碎补、白术为君药,其它16味为臣、佐,使药。只是生产工艺不同,旧肠得安胶囊磨粉部分较多,新肠得安胶囊提取浓缩部分较多,因此,用药剂量疗效上新旧肠得安胶囊有较大不同。
1.治疗方法(1)旧肠得安组每次服4粒,3次/日,6周为一疗程。
(2)新肠得安组每次服2粒,3次/日,6周为一疗程。2.疗效判定标准(1)痊愈腹痛、腹泻病症消失,粪便成形,每天大便次数<2~3次,主症积分降至0。
(2)显效腹痛、腹泻病症基本消失,粪便尚成形,每天大便次数<3~4次,主症积分降至0~1分。
(3)有效腹痛、腹泻病症有所减轻,粪便不成形,每天大便次数<4~5次,主症积分降至1~2分。
(4)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主症积分无下降。
3.治疗结果(1)总有效率见表26(2)主症积分下降情况见表27-28主症总积分下降情况旧肠得安组为81.87%以上,新肠得安组为89.0%以上。
(3)客观检查好转情况见表29(4)治疗前后中西医证型变化情况见表30(5)治疗前后西医分度变化情况见表31(五)讨论1.疗效分析本文用新旧肠得安治疗慢性结肠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旧肠得安组有效率为93.85%,主症积分下降81.87%,客观检查好转率为86.96~94.87%,西医症型好转率为92.03%,中医证型好转率为79.67%,西医分度好转率为82.3%;新肠得安组有效率为96.67%,主证积分下降89.0%,客观检查好转率为90.91~96.55%,西医症型好转率为96.67%,中医证型好转率为90.0%,西医分度好转率为96.67%。以上数据表明,新旧肠得安均有良好效果,尤以新工艺精制的新肠得安疗效略佳。
2.处方分析肠得安的君药为骨碎补、白术,其它16味药为臣佐使药。18味药有益肾健脾、清热法湿、理气止痛、消积化瘀的作用,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脾肾虚弱、寒湿及湿热症患者,具有奇效,多年不愈患者一服即愈,产品已内销到美、日、台、东南亚及全国各地,声誉颇佳。
3.治疗慢性结肠炎体会前已述及,慢性结肠炎属于中医泄泻范畴。泄泻的主证有腹痛、腹泻、粪便不成形、大便次数增多,而慢性结肠炎的主症与泄泻相似,还有大便常规、粪便性状、细菌培养、肠镜检查、病理检查等改变。肠得安主方君药是骨碎补和白术,尤其是骨碎补来于民间,有补肾止泻作用,《本草纲目》明确指出能治“永泄痢”实不可多得。1975年,我们以单味骨碎补压成10万片,试用中发现有良好止痛、止泻、降血沉、降抗“0”、抗过敏等作用,但对寒湿型、湿热型泄泻略差,故从古方、日本汉方临床中吸取了一些治疗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的利湿、法寒、消炎、清热的药,反复用汤剂试验近15年,最终形成以上18味中药材组成的有效处方。我们曾希望用拆方实验减少几味药,但结果均失败,疗效大幅度下降。不过中央卫生部推荐治疗乙型肝炎的金马肝泰,系贵州省遵义市制造,有38味中药,且有奇效,在泰国抢救治疗乙肝流行,四个多月就把乙肝大流行压下去了。因此,中成药不在于药味多少,应该实事求是地选用。
表1304例病种分布范围
表2304例慢性腹泻主症积分表
表3304例病情分度表
表4304例总疗效
表5治疗前后客观检查改变
表6中医辨证分型
表7病情轻重分度
表8肠得安胶囊治疗组总疗效
注以上治疗组总有效率99.38%(478/481),三型间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
表9黄连素片对照组总疗效
注以上对照组总有效率65.69%(67/102),与治疗组有显著差异(P<0.02),但对照组之间无差异(P>0.05)。
表10腹痛、腹泻、粪便形状好转率比较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三项主症的好转率有显著差异(P<0.01),单项症状好转率也有明显差异(P<0.010.02)。
表11治疗前后四项检查转阴率比较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四项检查的转阴率有显著差异(P<0.01),单项检查转阴率也有明显差异(P<0.01~0.02)。
表12旧肠得安组中西医分型
表13新肠得安组中西医分型
表14新旧肠得安溃疡性结肠炎分度
表15旧肠得安组主症积分汇综(%)
表16新肠得安组主症积分汇综(%)
表17新旧肠得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对照(%)
表18新肠得安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降低主症积分
表19新旧肠得安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医分型改变
表20新旧肠得安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西医分度改变
表21旧肠得安组慢性结肠炎分型
表22新肠得安组慢性结肠炎分型
表23新肠得安组慢性结肠炎病情分度
表24旧肠得安组主症积分分布汇综(%)
表25新肠得安组主症积分分布汇综(%)
表26新旧肠得安治疗慢性结肠炎对照
表27旧肠得安组治疗慢性结肠炎降低主症积分
表28新肠得安组治疗慢性结肠炎降低主症积分
表29新旧肠得安治疗慢性结肠炎客观检查转阴情况
表30新旧肠得安组治疗前后西医分型变化
表31新旧肠得安组治疗前后中医分型变化
表32新旧肠得安组治疗前后西医分度变化
参考文献(1)北京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合作中心消化系疾病。国际疾病分类(第一卷),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376~380页,1984。(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新药(中药)治疗泄泻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二批),第51~54页,1988。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慢性结肠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配方组成单位g骨碎补150-180大黄 20-40白术 50-80 防风 30-50一枝黄花 50-80 桂枝 30-50铁笕菜50-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结肠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还由党参50-70槟榔50-70茯苓50-70白芍50-70薏苡仁 100-130 乌药50-70陈皮50-70厚朴50-70黄柏50-70甘草50-70泽泻50-70共同组成18味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结肠炎的药物。它是由骨碎补150—180g、大黄20—40g、白术50—80g、防风30—50g、一枝黄花50—80g、桂枝30—50g、铁笕菜50—80g等18味药组成。本发明药物具有补肾健脾、清热祛湿、理气止痛.消积化瘀、消炎抑菌的作用,对六型泄泻、漫性结肠炎.慢性腹泻.习惯性便秘及胃脘痛等都有较好的疗效。本发明对慢性腹泻的总有效率达到100%,服药一周后,多数腹痛、腹泻即消失,粪便性状即恢复正常。
文档编号A61P31/02GK1304735SQ0011602
公开日2001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6日
发明者高河元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