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敷止泻用中药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2935阅读:6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外敷止泻用中药液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腹泻的药物,确切地说是一种由中药加工得到的外敷止泻用中药液。
腹泻是一种常见病,有的因寒热不调、积食阻滞导致消化不良、肠功能紊乱引起的,有的因各种肠道感染如急、慢性肠炎、菌痢、肠伤寒等引起的。虽属常见病,但若不及时治疗,患者将失水虚脱导致危险。常规的治疗是口服复哌酸、痢特灵、黄连素、氯霉素、先锋霉素、泻痢仃、十香暖脐膏、止泻冲剂、香连丸等,病情严重时需输液,盐水中加消炎药,如青霉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洁霉素等。上述疗法或口服、或输液,对成人尚可,但婴幼儿难以接受。
中医认为,人的神厥穴(肚脐)通达人体诸经百脉、联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膜,因此,可以通过对神厥穴施药达到调节人体气血、平衡阴阳、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人的脐部皮下无脂肪,表皮角质层较薄,脐下双侧有腹壁下动脉、静脉及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在脐部施药,其有效成分易于穿透皮表被人体吸收,吸收后直接参与人体血液循环。由于有效成分未经过肠胃,没有被酸、酶等降解破坏,所以疗效也快。
93101114.0公开的湿敷速效止泻灵是申请人基于上述理论并经临床验证后申报的发明专利,包括四十二味中药,组成过于复杂。几年来申请人结合临床实践,对以上中药组成逐一筛选、不断改进,在坚持疗效、速效的前提下力求删繁就简。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患者,特别是婴幼儿患者提供一种具有速效止泻作用的外敷药液。
本发明将以下十八味中药组方后加工成汤剂。
赤石脂15份, 葛根15份,猪苓15份,泽泻15份,木瓜15份,防风15份,
石榴皮15份, 苍术10份,车前子10份,黄柏10份,槟榔10份,广木香10份,肉豆寇10份, 当归10份,丁香10份,肉桂10份,甘草10份,干姜10份。
将以上一定剂量的十八味中药混合后加工成汤剂,过滤弃渣,即得到通过外敷治疗腹泻的中药液。作为外敷治疗方法,除汤剂外,还可以加工成其他剂型,如膜剂、膏剂等。
本药液外敷的方法是用药棉或泡沫塑料之类的疏松或多微孔材料做敷料,剪裁成3×3厘米大的方块,置于汤中浸泡,吸附药液后包复纱布贴敷于肚脐部位并固定,也可将吸附药液后的敷料烘至半干,然后再贴敷并固定在肚脐部位。敷贴一次保持24小时,三次为一个疗程。
本发明药效广谱,疗效显著,有调节寒热、健脾消食、清热利湿、行气止纳、抗菌消炎、收敛止泻等作用,对因寒热、积食或感染等引起的腹泻均有较高的疗效。本发明用药量少,无刺激性,无副作用,安全可靠,见效快,治愈率高。经壹仟柒佰余人的临床结果统计,敷贴一次治愈者高达90%,一个疗程治愈率达99.7%。本发明原料易得,工艺简单,使用方便,一改传统的口服或输液的治疗方法,使患者、尤其是婴幼儿免受打针、吃药时折腾之苦。
实施例取赤石脂、葛根、猪苓、泽泻、木瓜、防风、石榴皮各15克,取苍术、车前子、黄柏、槟榔、广木香、肉豆寇、当归、丁香、肉桂、甘草、干姜各10克,置于容器内,加3000毫升水,加热煎煮1小时,过滤分离,滤渣再加2000毫升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脱水至500毫升左右,冷却后即是外敷止泻用中药液。使用时,将3×3厘米大小的药棉置于其中浸泡,待药棉吸附足够的药液后取出,包复纱布后贴敷于患者肚脐部位,并用胶布固定,或者烘至半干再贴敷,每次二十四小时,三次为一疗程。
权利要求
1.一种外敷止泻用中药液,是由中草药和水加工得到的汤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草药及其用量如下赤石脂15份, 葛根15份,猪苓15份,泽泻15份,木瓜15份,防风15份,石榴皮15份, 苍术10份,车前子10份,黄柏10份,槟榔10份,广木香10份,肉豆寇10份, 当归10份,丁香10份,肉桂10份,甘草10份,干姜10份。
全文摘要
一种外敷止泻中药液,是选用赤石脂、苍术等十八味中草药和水加工得到的汤剂。将敷料吸足药液后敷贴于患者肚脐部位并固定。敷贴一次24小时,治愈者达90%,敷贴三次治愈率达99.7%。本发明适合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症,治疗简单,无刺激性,无副作用,安全可靠,见效快,治愈率高,尤其适合婴幼儿腹泻症的治疗。
文档编号A61P1/12GK1296835SQ0013322
公开日2001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0年11月10日
发明者张和祥, 张沁 申请人:张和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