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排气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5724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排气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液器。
输液器是临床治疗用量最大的医疗器具,以往使用的普通输液器对进入滴斗以下的空气只能在针接处排除,存在着空气栓塞、药液污染、药液浪费的可能。目前临床已逐步采用一种自动排气输液器(中国专利号91214967.1),这种自动排气输液器是在普通输液器上加接一个液气分离器和一根排气管,达到自动排出进入输液管内空气的目的。但这种输液器的液气分离器排空气时须处于直立位置状态,不能满足临床复杂多变的情况。
为了克服以上输液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能在各个方位将输液管内空气自动排出的自动排气输液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液气分离器采用双囊结构,即由外囊和内囊组成;内囊表面开有小孔,内囊串接在排气管支路和输液管之间,两端分别与输液管和排气管支路相通;外囊的一端与输液管和排气管支路连接相通,另一端与输液管的连接为盲点;排气管一端与通气管用三通连接,另一端用三通与液气分离器内囊排气管支路和液气分离器外囊排气管支路相连。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使输液过程中能在各个方位将输液管内的空气自动排出,防止空气栓塞的发生,增强输液病人的安全程度,提高监护效率。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关系图。
下面结合图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作进一步说明
本输液器包括直插式塑料滴斗1、输液管2、输液管12、调速器13、头皮针14、通气管11、排气管9、三通6、三通10、排气管支路7、排气管支路8、液气分离器内囊4、液气分离器外囊3。如
图1所示,液气分离器由内囊4和外囊3组成。内囊4串接在排气管支路7和输液管12之间,两端分别与排气管支路7和输液管12相通,内囊4表面开有小孔5,输液时,液体通过滴斗1输液管2外囊3小孔5经内囊4进入输液管12,内囊4内的空气通过排气管支路7排出,外囊3的一端与输液管2和排气管支路8连接相通,另一端与输液管12的连接为盲点,当液气分离器因倾斜而发生方位变化时,外囊3内的空气被盲点所阻挡不能进输液管12,空气只能通过排气管支路8排出,排气管支路7和排气管支路8由三通6与排气管9相连。排气管9另一端与通气管11由三通10连接相通。
权利要求一种自动排气输液器,包括直插式塑料滴斗、输液管、通气管、排气管、调速器、头皮针、液气分离器,其特征是液气分离器采用双囊结构,即由外囊(3)和内囊(4)组成,内囊(4)表面开有小孔(5),内囊(4)串接在排气管支路(7)与输液管(12)之间,两端分别与排气管支路(7)和输液管(12)相通;外囊(3)的一端与输液管(2)和排气管支路(8)连接相通,另一端与输液管(12)的连接为盲点;通气管(11)、排气管(9)由三通(10)连接;排气管支路(7)、排气管支路(8)由三通(6)与排气管(9)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自动排气输液器,包括直插式塑料滴斗、输液管、通气管、排气管、液气分离器、调速器、头皮针构成。本输液器在继承传统输液器所有功能基础上,增加了能在各个方位将进入输液管内空气自动排出的功能,无需监护和处理,避免空气栓塞的发生和操作上可能带来的污染,具有安全,经济、简便、易行的特点,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文档编号A61M5/36GK2421024SQ0022315
公开日2001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2000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00年5月30日
发明者刘铭镛, 吴平, 阳晖 申请人: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科技开发综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