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滑双尖上颌窦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2544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滑双尖上颌窦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穿刺针,特别是一种防滑双尖上颌窦穿刺针,它适用于慢性上颌窦炎行穿刺的患者,能使慢性上颌窦炎患者,痛苦小,安全可靠。
背景技术
慢性上颌窦炎有鼻阻,头痛等症状,它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及生活,生存质量差。目前,慢性上颌窦炎病人使用的有单尖斜面,单套管上颌窦穿刺针,它易损伤下鼻甲粘膜,上颌窦内侧骨质损伤面积大裂开,易用力过猛,穿刺过深,损伤窦腔外侧壁骨质造成感染。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的问题而研制的一种防滑双尖上颌窦穿刺针,它是由针芯1、内套管3和外套管4组成的,针芯1上有凸台2,内套管3上有定位槽7,针芯1穿在内套管3内,凸台2卡装在定位槽7上,外套管4套装在内套管3上,外套管4的下端有防滑齿6。针芯杆8、内套管3的末端有双针尖9、5。它解决了慢性上颌窦炎穿刺的问题,给慢性上颌窦炎患者带来痛苦小,高质量生存的机会。该产品是在原上领窦穿刺针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套管,它在行穿刺时,可上下移动,其一端有防滑齿,能实现行穿刺时,不易滑脱的目的,其针芯杆和内套管上均有双针尖,在穿透上颌窦前壁时能旋转进入窦腔,即不损伤鼻甲粘膜,又能控制深浅、不滑脱、不易损伤骨壁。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A向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针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内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外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2、3所示。防滑双尖上颔窦穿刺针由针芯1、内套管3和外套管4组成的,针芯1上有凸台2,内套管3上有定位槽7,针芯1穿在内套管3内,凸台2卡装在定位槽7上,外套管4套装在内套管3上,外套管4的下端有防滑齿6。针芯杆8、内套管3的末端有双针尖9、5。防滑双尖上颌窦穿刺针是在原上颌窦穿刺针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外套管4,外套管4的末端上有防滑齿6,在行穿刺时,外套管4可上下移动,向上移动,能控制深度,向下移动能保护双针尖不刺伤鼻甲粘膜。防滑齿6能实现行穿刺时,不易滑脱移位的目的。其针芯杆8和内套管3上均有双针尖9、5。其作用是在穿透上颌窦前壁时能旋转进入窦腔,即不损伤鼻甲粘膜,又能控制深浅、不滑脱、不易损伤骨壁。如图1、2、3、4、5、6所示。使用时,手持针芯1,将针芯杆8插入内套管3内,使针芯1上的凸台2卡装在定位槽7内,然后将外套管4套装在内套管3上。在对患者行上颌窦穿刺时,将上颌窦穿刺针放入正常上颌窦穿刺位置,使外套管4上的防滑齿6固定在穿刺位置面上,防止了穿刺针滑脱移位,这样不易改变穿刺位置,保证了治疗效果。然后靠右手用力向前推动针芯1,同时旋转针芯1,待双针尖5、内套管3进入窦腔至外套管4处时,拔出针芯1,即可进行常规上颌窦炎冲洗、及注药治疗。
权利要求1.一种由针芯1、内套管3和外套管4组成的防滑双尖上颌窦穿刺针,其特征在于针芯(1)上有凸台(2),内套管(3)上有定位槽(7),针芯(1)穿在内套管(3)内,凸台(2)卡装在定位槽(7)上,外套管(4)套装在内套管(3)上,外套管(4)的下端有防滑齿(6)。
2.权利根据要求1所述的防滑双尖上颌窦穿刺针,其特征在于针芯杆(8)的末端有双针尖(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双尖上颌窦穿刺针,其特征在于内套管(3)的末端有双针尖(5)。
专利摘要一种适用于慢性上颌窦炎行穿刺患者的防滑双尖上颌窦穿刺针的特征是由针芯1、内套管3和外套管4组成的,针芯1上有凸台2,内套管3上有定位槽7,针芯1穿在内套管3内,凸台2卡装在定位槽7上,外套管4套装在内套管3上,外套管4的下端有防滑齿6。针芯杆8、内套管3的末端有双针尖9、5。它解决了慢性上颌窦炎穿刺的问题,给慢性上颌窦炎患者带来痛苦小,高质量生存的机会。该产品是在原上颌窦穿刺针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套管,它在行穿刺时,可上下移动,其一端有防滑齿,能实现行穿刺时,不易滑脱的目的,其针芯杆和内套管上均有双针尖,在穿透上颌窦前壁时能旋转进入窦腔,即不损伤鼻甲粘膜,又能控制深浅、不滑脱、不易损伤骨壁。
文档编号A61B17/34GK2577777SQ0227961
公开日2003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18日
发明者刘彩民 申请人:刘彩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