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穿型一次性穿着用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9206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套穿型一次性穿着用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吸收并保持排泄物的套穿型一次性穿着用品。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9-56747中公开了下述套穿型一次性穿着用品。该套穿型一次性穿着用品由位于接触肌肤侧的透液性顶片、位于未接触肌肤侧的不透液性底片、和夹设于顶片与底片之间的吸液性芯构成,前后腰围区域的腰围侧部的侧缘附近由沿纵向间隔排列的多个热融接部连结,以形成腰围开口和其下方的一对腿围围开口。
该穿着用品的沿腰围方向延伸的多条腰围用弹性部件可收缩地安装于前腰围区域的腰围端部,位于腰围用弹性部件的下方且沿腰围方向延伸的多条辅助弹性部件可收缩地安装于腰围用弹性部件和腿围开口之间,同时,沿腿围方向延伸的多条腿围用弹性部件可收缩地安装于腿围开口的缘部。
腰围用弹性部件和腿围用弹性部件夹装在顶片和底片之间,并由热熔型粘结剂而固定于顶片和底片的内面。辅助弹性部件中的位于腰围侧部的部分夹装在顶片和底片之间,并由热熔型粘结剂而固定于顶片和底片的内面。辅助弹性部件中的横断芯的部分夹装在底片和芯之间,并由热熔型粘结剂而固定于底片。
由于芯的端缘附近的辅助弹性部件的排列间隔小于芯的其他部位的辅助弹性部件的排列间隔,所以,该穿着用品具有可以使穿着用品在芯的端缘附近紧密地与穿用者的腰围相贴合,并可防止芯的端缘附近的排泄物的渗漏的效果。
由于上述公报所公开的穿着用品的辅助弹性部件沿腰围方向以规定的伸长倍率伸长的状态而固定于顶片和底片,所以,由辅助弹性部件沿腰围方向的内向收缩,使顶片和底片也沿腰围方向的内向收缩。但是,由于可由粘结剂来抑制辅助弹性部件的收缩,所以,即使辅助弹性部件沿腰围方向的内向收缩,也不能收缩到非伸长时的尺寸。在该用品中,由于辅助弹性部件不能收缩至非伸长时的尺寸,所以,辅助弹性部件所在的顶片和底片的部位的伸缩范围要小于辅助弹性部件自身的伸缩范围,因此无法充分地利用辅助弹性部件的伸缩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辅助弹性部件所在的基片的部位的伸缩范围与辅助弹性部件自身的伸缩范围大致相同的套穿型一次性穿着用品。
为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前提是如下的套穿型一次性穿着用品。由被划分成相互对向的前后腰围区域和位于腰围区域之间的裆下区域的基片、和在上述基片的前后腰围区域之间延伸且固定于该基片的内侧的液体吸收片构成,上述基片具有位于上述片的两端缘的外侧的腰围端部和位于上述片的两侧缘的外侧的腰围侧部,连接上述腰围侧部的侧缘附近而形成腰围开口和一对腿围开口,沿腰围方向延伸的腰围用弹性部件可收缩地安装于上述腰围端部。
在上述前提下的本发明的特征是上述基片由位于上述片侧的第一层和位于上述第一层的外侧的第二层构成;沿腰围方向延伸且横断上述片的多条辅助弹性部件夹装在上述第一层和上述第二层之间,并且可收缩地安装于上述前后腰围区域中的至少一方的上述腰围用弹性部件和上述腿围开口之间;这些辅助弹性部件所在的上述基片的部位的腰围方向的收缩尺寸在上述辅助弹性部件的非伸长时的腰围方向的尺寸的1.0~1.1倍的范围内。
作为本发明实施形态的一个例子,上述辅助弹性部件具有位于上述腰围侧部的侧缘附近且固定于上述第一和第二层的至少一方的两端部,位于上述两端部之间且脱离于上述第一和第二层的中央部。
作为本发明实施形态的另一例,上述辅助弹性部件的腰围方向的伸长倍率在1.5~4.0倍的范围内。
作为本发明实施形态的另一例,固定上述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多个固定部形成于上述辅助弹性部件之间,并位于上述片的两侧缘附近且沿纵向排列。
作为本发明实施形态的另一例,上述固定部形成于上述片所在的部位的大体整个区域。
作为本发明实施形态的另一例,上述辅助弹性部件的非伸长时的腰围方向的尺寸与位于上述前后腰围区域的上述片的腰围方向的尺寸大体相同,或稍长于位于上述前后腰围区域的上述片的腰围方向的尺寸。


图1为一次性穿着用品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2为表示在沿前后方向展开的状态下的图1的用品的平面图。
图3为图2的I-I线剖面图。
图4为图2的II-II线剖面图。
图5为表示另一实施例的一次性穿着用品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6为表示在沿前后方向展开的状态下的图5的用品的平面图。
图7为图6的III-III线剖面图。
图8为图6的IV-IV线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套穿型一次性穿着用品,具体内容如下。
图1为一次性穿着用品1的局部剖切立体图,图2为表示在解除腰围侧部11的连结的状态下的图1的用品1的展开平面图,图3为使用品1为稍微弯曲时的图2的I-I线剖面图,图4为图2的II-II线剖面图。在图1中,以箭头X表示腰围方向,以箭头Y表示纵向,以箭头Z表示腿围方向。在图2中,以双点划线表示辅助弹性部件19的非伸长时的状态。将内侧层6(第一层)的内面和外侧层5(第二层)的内面称为片25的相对面,将内外侧层5、6的外面称为片25的非相对面。
用品1由基片2和固定于基片2的内侧的液体吸收片25构成。用品1具有腰围开口3和位于其下方的一对腿围开口4。
基片2由位于片25侧的内侧层6(第一层)和位于内侧层6的外侧的外侧层5(第二层)构成。基片2被划分为相互对向的前腰围区域7和后腰围区域9,以及位于前后腰围区域7、9之间的裆下区域8。
基片2具有位于片25的两端缘25a的外侧且向腰围方向延伸的腰围端部10,位于片25的两侧缘25b的外侧且向纵向延伸的腰围侧部11,位于片25的两侧缘25b的外侧且向腿围方向延伸的腿围开口缘部12。在基片2中,腰围侧部11的侧缘13以合掌状相重合,侧缘13附近由沿纵向间隔排列的多个热融接部14而固定。
在腰围端部10和腰围侧部11的侧缘13附近和腿围开口缘部12,内侧层6和外侧层5相互重合,且内外侧层5、6的内面相互固定结合。在腰围端部10上可收缩地安装有沿腰围方向延伸的多条腰围用弹性部件15。在腰围端部10上,由于腰围用弹性部件15沿腰围方向的内向收缩而形成多个褶皱。在腿围开口缘部12上可收缩地安装有沿腿围方向延伸的多条腿围用弹性部件16。在腿围开口缘部12上,由于腿围用弹性部件16沿腿围方向的内向收缩而形成多个褶皱。腰围用弹性部件15和腿围用弹性部件16夹装在内侧层6和外侧层5之间,并固定于该内外侧层5、6的内外面。
在前腰围区域7中,在片25所在的外侧层5的部位17上印有小熊的图案18(显示部件)。图案18印于外侧层5的外面。只要能从用品1的外侧识别图案,可以将图案18印于外侧层5的内面、或也可以将其印于内侧层6的内外面之一。在前后腰围区域7、9上可收缩地安装有横断片25且沿腰围方向延伸的多条辅助弹性部件19。
辅助弹性部件19夹装在内侧层6和外侧层5之间,且在腰围用弹性部件15和腿围开口4之间沿纵向相隔规定间隔地排列。辅助弹性部件19具有位于基片2的腰围侧部11的侧缘13附近且固定于内侧层6和外侧层5的两端部19a,位于两端部19a之间的中央部19b。中央部19b并不固定于内侧层6和外侧层5,而是游离于内外侧层5、6。
辅助弹性部件19,如图2所示,其非伸长时的腰围方向的尺寸L1比位于前后腰围区域7、9的片25的腰围方向的尺寸L2稍长。最好尺寸L1比尺寸L2长1~5mm。辅助弹性部件19的非伸长时的腰围方向的尺寸L1也可以与片25的腰围方向的尺寸L2大体相同。
辅助弹性部件19以沿腰围方向伸长的状态安装于基片2,当解除辅助弹性部件19的伸长状态时,与辅助弹性部件19沿腰围方向的内向收缩的同时,基片2也沿腰围方向的内向收缩。辅助弹性部件19所在的基片2的部位的腰围方向的收缩尺寸在辅助弹性部件19自身的非伸长时的尺寸的1.0~1.1倍的范围内。当基片2的部位的腰围方向的收缩尺寸超过辅助弹性部件19自身的非伸长时的尺寸的1.1倍时,基片2的部位的伸缩范围小于辅助弹性部件19自身的伸缩范围,从而无法充分地利用辅助弹性部件19的伸缩范围。
将辅助弹性部件19安装于基片2时的辅助弹性部件19的伸长倍率最好为1.5~4.0倍的范围内。当伸长倍率不足1.5倍时,无法充分地利用辅助弹性部件19的伸长范围,而且基片2的伸缩范围变小,因此,用品1相对于穿用者的腰围尺寸的适用范围变窄。当伸长倍率超过4.0倍时,辅助弹性部件19的两端部19a就会从层5、6脱落。
相对于辅助弹性部件19所在的基片2的部位的收缩尺寸的、辅助弹性部件19自身的非伸长时的尺寸的倍率可以用以下方法计算出来。
(1)从用品1中同时切取辅助弹性部件19和基片2,作为测定用的层片。
(2)测定由辅助弹性部件19的收缩而收缩的层片的两热融接部14之间(但是,除去形成有热融接线14的腰围侧部11的侧缘13附近)的收缩尺寸(为腰围方向的尺寸,将收缩尺寸设为L3)。
(3)在测定层片的两热融接部14之间的收缩尺寸L3后,在两热融接部14之间切断辅助弹性部件19(切除位于热融接部14的辅助弹性部件19)。然后,使用甲苯等的有机溶剂来清洗粘结剂,使层5、6和已切断的辅助弹性部件19相分离,干燥辅助弹性部件19,进而测定已收缩的辅助弹性部件19自身的尺寸(为腰围方向两端间的尺寸,将尺寸设为L4)。
(4)用尺寸L4除收缩尺寸L3,可算出收缩尺寸L3比L4的倍率。
在前后腰围区域7、9上,借助多个固定部20固定内侧层6和外侧层5。各固定部20在辅助弹性部件19之间沿纵向和腰围方向间隔规定尺寸地排列。这些固定部20呈点状地形成于前后腰围区域7、9上的片25所在的部位17的大体整个区域。
固定部20由位于片25的腰围方向中央部且沿纵向排列的第一固定部21、位于第一固定部21的两侧且沿纵向排列的第二固定部22、位于片25的两侧缘25b附近且沿纵向排列的第三固定部23而形成。位于第一、第二固定部21、22中的前后腰围区域7、9的最上面的固定部21a、22a形成于横断片25的两端缘25a附近的辅助弹性部件19c和片25的两端缘25a之间。位于第三固定部23中的前后腰围区域7、9的最上面的固定部23a形成于片25的两端缘25a和两侧缘25b的交叉部位。
固定部20的沿纵向排列的数目并不限于图示的数目。固定部20也可以是点状以外的、沿腰围方向延伸的线状或带状物。另外,第一和第二固定部21、22也不一定是必要的,也可以借助第三固定部23而将外侧层5和内侧层6固定。
片25由位于接触肌肤侧的透液性顶片26、位于未接触肌肤侧的不透液性底片27、夹装在顶片26、底片27之间且固定于顶片26、底片27的内面的吸液性芯28而形成。片25的平面形状为大体矩形,片25从基片2的裆下区域8向前后腰围区域7、9延伸。在片25的两侧缘25b的附近安装有基本不透液性的侧部层29。
在片25中,从芯28的周缘向圆周方向的外向延伸的顶片26、底片27的周缘部以相互重叠的状态固定。片25的位于基片2的前后腰围区域7、9的部位的大体整个区域,借助底片27固定于在前后腰围区域7、9延伸的内侧层6的内面。
侧部层29具有固定于片25的两侧缘25b附近且沿纵向延伸的固定缘部29a,与固定缘部29a并行且沿纵向延伸的自由缘部29b,以向片25的腰围方向中央部侧倒伏的状态而固定于片25的两端缘25a附近的固定两端部29c。在自由缘部29b上以伸长状态安装有沿纵向延伸的伸缩性弹性部件30。
芯28为短纤浆和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混合物、或短纤浆和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和热可塑性合成树脂纤维的混合物,并被压缩成所需的厚度。因此,片25比内侧层6和外侧层5具有更高刚性。
为防止芯28的变形和聚合物粒子的脱落,最好由薄纸或亲水性纤维无纺布等的透液性层覆盖其整体。作为聚合物粒子可以使用淀粉系、纤维素系、合成聚合物系的聚合物粒子。
对于片25,当将顶片26作为内侧而沿纵向弯曲时,弹性部件30收缩,而侧部层29的自由缘部29b向顶片26的上方立起。在片25上,侧部层29的自由缘部29b形成相对于排泄物的障壁,可以防止排泄物从片25的两侧缘25b中的泄漏。
对于内侧层6和外侧层5之间的固定或弹性部件15、16、19与内外侧层5、6的固定,内侧层6和底片27之间的固定,顶片26、底片27的固定,芯28与顶片26、底片27的固定,可以应用热熔型粘结剂(未图示)。
在用品1中,由于辅助弹性部件19的中央部19b未固定于内外侧层5、6,从而不能由粘结剂来抑制辅助弹性部件19的中央部19b的收缩,所以,辅助弹性部件19所在的基片的部位的腰围方向的收缩尺寸可以为辅助弹性部件19自身的非伸长时的尺寸的1.0~1.1倍。可以使用品1的辅助弹性部件19所在的基片2的部位的伸缩范围与辅助弹性部件19自身的伸缩范围大体一致,从而可以扩大用品1相对于穿用者的腰围尺寸的适用范围。
在用品1中,由于辅助弹性部件19的中央部19b未固定于内外侧层5、6,从而除了腰围端部10、腰围侧部11的侧缘13附近以及腿围开口缘部12,在内侧层6和外侧层5上并未形成泡泡纱状的多个褶皱,所以可以提高层5、6的触感和外观美感。另外,在片25所在的部位17,即使辅助弹性部件19沿腰围方向的内向收缩,由于片25的刚性使辅助弹性部件19的收缩力不会波及到位于部位17的内侧层6和外侧层5,所以,外侧层5呈大体平面状,印于外侧层5的小熊的图案18不会歪斜,可以清楚地辨认出图案18。
在用品1中,由于辅助弹性部件19的非伸长时的腰围方向的尺寸L1比片25的两侧缘25b之间的腰围方向的尺寸长1~5mm,所以,即使辅助弹性部件19沿腰围方向收缩,辅助弹性部件19也不会收缩到短于片25的腰围方向的尺寸L2,不会由辅助弹性部件19的收缩力而在片25上形成褶皱。
在用品1中,位于辅助弹性部件19之间的多个固定部20阻止辅助弹性部件19向纵向的移动。由于用品1在横断片25的两端缘25a附近的辅助弹性部件19c和片25的两端缘25a之间形成固定部21a、22a、23a,所以辅助弹性部件19c不会从片25的两端缘25a向外侧脱落。另外,由于辅助弹性部件19c支承片25的两端缘25a附近,所以,片25的两端缘25a附近不会向基片2的外侧伸出。
图5表示另一实施例的一次性穿着用品31的局部剖切立体图,图6表示在解除腰围侧部43的连接状态下的图5的用品31的展开平面图,图7为使用品31稍弯曲时的图6的III-III线剖面图,图8为图6的IV-IV线剖面图。在图5中,用箭头X表示腰围方向,用箭头Y表示纵向,用箭头Z表示腿围方向。
用品31包括位于接触肌肤侧的透液性顶片32,位于未接触肌肤侧的不透液性底片33(基片),夹装在顶片32、底片33之间的吸液性芯34(液体吸收片)。用品31具有相互对向的前腰围区域35和后腰围区域37,以及位于前后腰围区域35、37之间的裆下区域36。
用品31具有位于芯34的两端缘34a的外侧的腰围端部42,位于芯34的两侧缘34b的外侧的腰围侧部43,位于芯34的两侧缘34b的外侧的腿围开口缘部44。在用品31中,腰围侧部43的侧缘45以合掌状相重合,侧缘45附近由沿纵向间隔排列的多个热融接部46而固定。用品1具有腰围开口38和其下方的一对腿围开口39。
底片33由位于芯34侧的内侧层41(第一层)和位于内侧层41的外侧的外侧层40(第二层)构成。在腰围端部42和腰围侧部43的侧缘45附近和腿围开口缘部44,外侧层40和内侧层41相互重合,且层40、41相互结合固定。
芯34从裆下区域36向前后腰围区域35、37延伸。芯34与图1所示的相同,其刚性要高于顶片32和内侧层41、外侧层40。芯34的整体由薄纸47覆盖,其下面的整个区域借助薄纸47固定于在前后腰围区域35、37和裆下区域36延伸的内侧层41的内面。
顶片32的腰围方向的尺寸小于内侧层41和外侧层40的腰围方向的尺寸,从芯34的周缘沿圆周方向的外向延伸的顶片32的周缘部固定于内侧层41的内面。
在腰围端部42上可收缩地安装有沿腰围方向延伸的多条腰围用弹性部件48。在腿围开口缘部44上可收缩地安装有沿腿围方向延伸的多条腿围用弹性部件49。腰围用弹性部件48和腿围用弹性部件49夹装在内侧层41和外侧层40之间,并固定于层40、41的内外面。
在前后腰围区域35、37上可收缩地安装有横断芯34且沿腰围方向延伸的多条辅助弹性部件50。辅助弹性部件50夹装在内侧层41和外侧层40之间,并在腰围用弹性部件48和腿围开口39之间沿纵向以规定尺寸间隔地排列。辅助弹性部件50具有位于腰围侧部43的侧缘45附近且固定于内侧层41和外侧层40的两端部50a,位于两端部50a之间且游离于外侧层40和内侧层41的中央部50b。
辅助弹性部件50的非伸长时的腰围方向的尺寸最好与芯34的腰围方向的尺寸大体相同,或比芯34的腰围方向的尺寸长1~5mm。辅助弹性部件50所在的底片33的部位的腰围方向上的收缩尺寸(上述L3)在辅助弹性部件50自身的非伸长时的收缩尺寸(上述L4)的1.0~1.1倍的范围内。将辅助弹性部件50以伸长状态安装于底片33时的辅助弹性部件50的伸长倍率最好在1.5~4.0倍的范围内。与辅助弹性部件50所在的底片33的部位的收缩尺寸相对应的辅助弹性部件50自身的非伸长时的尺寸的倍率可以用与图1的用品1相同的方法算出。
对于内侧层41和外侧层40的固定或弹性部件48、49、50与内外侧层40、41的固定,顶片32或芯34与内侧层41的固定,可以应用热熔型粘结剂(未图示)。
在用品31中,由于辅助弹性部件50的中央部50b未固定于内外侧层5、6,从而不能由粘结剂来抑制辅助弹性部件50的中央部50b的收缩,所以,辅助弹性部件50所在的底片33的部位的腰围方向的收缩尺寸可以为辅助弹性部件50自身的非伸长时的尺寸的1.0~1.1倍。用品31可以使辅助弹性部件50所在的底片33的部位的伸缩范围与辅助弹性部件50自身的伸缩范围大体一致,可以扩大用品31相对于穿用者的腰围尺寸的适用范围。
在用品31中,由辅助弹性部件50的沿腰围方向的收缩,可使在前后腰围区域35、37延伸的内侧层41和外侧层40平缓地起伏,但是,由于辅助弹性部件50的中央部50b并未固定于内外侧层40、41,所以除了腰围端部42、腰围侧部43的侧缘45附近、以及腿围开口缘部44,并未在外侧层40和内侧层41上形成泡泡纱状的多个褶皱。对于用品31,即使辅助弹性部件50沿腰围方向收缩,由于辅助弹性部件50不会收缩到短于芯34的腰围方向的尺寸,所以由辅助弹性部件50的拉伸应力不会在芯34上形成褶皱。
在外侧层5、40和内侧层6、41、底片27上,可以使用实质上不透液性的疏水性纤维无纺布、通气不透液性的热可塑性塑料薄膜、叠置上述疏水性纤维无纺布而成的复合无纺布、叠置上述疏水性纤维无纺布和通气不透液性的上述热可塑性塑料薄膜而成的复合层中的任何一种。在顶片26、32上,可使用经过亲水处理的纤维无纺布、或者具有细小的大量开孔的热可塑性塑料薄膜和疏水性纤维无纺布。
作为无纺布,可使用由射流喷网法、针刺法、熔喷法、热粘合法、纺粘法、化学粘合法、热风法等各种制造方法来制造。作为无纺布的构成纤维,可以采用聚烯烃系、聚酯系、聚酰胺系的各种纤维、聚乙烯/聚丙烯或由聚乙烯/聚酯系而成的芯鞘型复合纤维或并列型复合纤维。
根据本发明的套穿型一次性穿着用品,由于辅助弹性部件的中央部并未固定于第一层和第二层,所以辅助弹性部件所在的基片的部位的腰围方向的收缩尺寸可以在辅助弹性部件自身的非伸长时的尺寸的1.0~1.1倍的范围内。可以使该用品的辅助弹性部件所在的基片的部位的伸缩范围与辅助弹性部件自身的伸缩范围大体一致,可以扩大用品相对于穿用者的腰围尺寸的适用范围。该用品除了腰围端部和腰围侧部的侧缘附近和腿围开口缘部,并未在基片上形成泡泡纱状的多个褶皱,从而可以提高基片的触感和外观美感。
在第一和第二层位于辅助弹性部件之间并借助沿纵向排列的多个固定部而固定的用品中,可以防止前后腰围区域中的辅助弹性部件沿纵向的移动。
在辅助弹性部件的非伸长时的腰围方向的尺寸与片的两侧缘之间的腰围方向的尺寸相比为大体相同或稍长的用品中,即使辅助弹性部件沿腰围方向的内向收缩,辅助弹性部件也不会收缩到短于片的腰围方向的尺寸,也不会由辅助弹性部件的收缩力而在片上形成褶皱。
权利要求
1.一种套穿型一次性穿着用品,由被划分成相互对向的前后腰围区域和位于腰围区域之间的裆下区域的基片、和在上述基片的前后腰围区域之间延伸且固定于该基片的内侧的液体吸收片构成,上述基片具有位于上述片的两端缘的外侧的腰围端部和位于上述片的两侧缘的外侧的腰围侧部,连接上述腰围侧部的侧缘附近而形成腰围开口和一对腿围开口,沿腰围方向延伸的腰围用弹性部件可收缩地安装于上述腰围端部,其特征在于上述基片由位于上述片侧的第一层和位于上述第一层的外侧的第二层构成;沿腰围方向延伸且横断上述片的多条辅助弹性部件夹装在上述第一层和上述第二层之间,并且可收缩地安装于上述前后腰围区域中的至少一方的上述腰围用弹性部件和上述腿围开口之间;这些辅助弹性部件所在的上述基片的部位的腰围方向的收缩尺寸在上述辅助弹性部件的非伸长时的腰围方向的尺寸的1.0~1.1倍的范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穿型一次性穿着用品,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弹性部件具有位于上述腰围侧部的侧缘附近且固定于上述第一和第二层的至少一方的两端部,位于上述两端部之间且游离于上述第一和第二层的中央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套穿型一次性穿着用品,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弹性部件的腰围方向的伸长倍率在1.5~4.0倍的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套穿型一次性穿着用品,其特征在于,固定上述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多个固定部形成于上述辅助弹性部件之间,并位于上述片的两侧缘附近且沿纵向排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套穿型一次性穿着用品,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部形成于上述片所在的部位的大体整个区域。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套穿型一次性穿着用品,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弹性部件的非伸长时的腰围方向的尺寸与位于上述前后腰围区域的上述片的腰围方向的尺寸大体相同,或稍长于位于上述前后腰围区域的上述片的腰围方向的尺寸。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套穿型一次性穿着用品。在该用品(1A)中,基片(2)由内侧层(6)(第一层)和外侧层(5)(第二层)构成,横断片(25)的多条辅助弹性部件(19)夹装在内外侧层(5,6)之间,并且可收缩地安装于前后腰围区域(7,9)的腰围用弹性部件(15)和腿围开口(4)之间。用品(1A)的辅助弹性部件(19)具有固定于内外侧层(5,6)上的两端部和脱离于内外侧层(5,6)的中央部,辅助弹性部件(19)所在的基片(2)的部位的腰围方向的收缩尺寸在辅助弹性部件(19)的非伸长时的腰围方向的尺寸的1.0~1.1倍的范围内。
文档编号A61F13/15GK1678268SQ03820708
公开日2005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30日
发明者下江成明, 大坪俊文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