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入两椎体间的支撑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3001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置入两椎体间的支撑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矫形用器械,特别是一种置入两椎体间的支撑体。
背景技术
人体的腰椎体(Lumbar)共分为5节,其功能在于支撑人体、供人体弯腰活动用。在各节腰椎体中退化最多、产生疾病,如下背痛、因椎板脱出及椎管狭窄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最多之处,通常发生在腰椎体的第4至5节及腰椎体的第5节与其下连接的荐椎体部位,也因此造成病患坐立难安、影响日常生活坐息及极度痛苦。
如图1所示,在人体的各节腰榫体中,上腰椎体10与下腰椎体12对应连接面之间分别具有椎间盘11。正常的椎间盘11在与上、下腰椎体10、12之间为呈前高后低的状态,且椎间盘11呈圆盘状,除了具有一定高度外,更为由核心及外环组成。核心由含90%水分的核浆构成;而外环则由纤维构成,并于其内分布有神经。
而前述所谓在各节腰椎体中退化最多、产生疾病最多处为腰椎体部位所对应连接面间的椎间盘发生问题,亦即当椎间盘11由于各种因素,如自然退化、外力伤害等造成其构成核心的核浆内水分减少、外环破裂时,将使得椎间盘11的高度低于应有的正常高度,如同漏气的轮胎其高度降低且外环向外扩张,进而产生所谓的滑脱现象,相对造成病患的极度痛苦。
然而,近十年来,退化性腰椎手术使用一种所谓椎间支撑体(InterVertebral fusion cage)的病例急速增加。其原因在于医师认识到退化性腰椎疾病来自于退化的椎间盘11,必须将其切除后,再以自体骨植入,但在上、下两腰椎体10、12间完全融合(fusion)前,必须有椎间支撑体的支撑,以避免植入的自体骨因椎体间的压力而被压碎,并保持正常椎体间的高度,以保持融合前的椎体稳定。
目前,上市的椎间支撑体不外有两种形状,一种为中间呈镂空的圆柱形(cylindrical)支撑体,另一种为中间呈镂空的长方形(rectangle)支撑体。上述两种的缺点在于其结构关系而无法容纳够多的自体骨及在与上、下两腰椎体10、12间的接触面积不够大等问题。
然而,理想的支撑体应是使用最小的金属而有最大的接触面积,借以可容纳更多植入的自体骨及能够承受椎体间的压力等条件。因此,现有的椎间支撑体在使用上存在接触面积小、植入的自体骨少及承受椎体间压力小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接触面积大、容纳自体骨多、可承受较大椎体间压力、结合稳固的置入两椎体间的支撑体。
本发明为适用于颈椎、胸椎、腰椎等椎体间融合术的的中空体;它包括以预定高度平行对应设置的上长形框体、下长形框体及连设于上、下长形框体四侧边中央部位的立柱;上、下长形框体中央部位呈形成中空部的镂空状;立柱两侧间呈形成与上、下长形框体上中空部相互贯通中空部的镂空状,以于左、右、前、后侧面皆呈外形恰好与正常椎间盘解剖形状相吻合的工字型。
其中上长形框体的前侧略朝其后侧向下倾斜。
上长形框体两侧缘及下长形框体两侧缘分别朝其对应面略弯曲,借以符合上、下腰椎体对应连接面的两外侧缘的轻微突出部。
上、下长形框体的四边角处分别呈可方便两椎体对应连接面间及获得最大接触面积的内缩弧角状。
立柱与将本发明置入两椎体对应连接面间使用的置入工具相配合。
上、下长形框体的表面分别形成借以钩住上、下椎体的对应连接面以避免其滑动的锯齿。
上、下长形框体的表面分别形成借以供自体骨生长入以提高结合稳固性的微坑。
上、下长形框体及立柱为以钛金属成型。
上、下长形框体及立柱为以符合强度要求的塑钢成型。
由于本发明为适用于颈椎、胸椎、腰椎等椎体间融合术的的中空体;它包括以预定高度平行对应设置的上长形框体、下长形框体及连设于上、下长形框体四侧边中央部位的立柱;上、下长形框体中央部位呈形成中空部的镂空状;立柱两侧间呈形成与上、下长形框体上中空部相互贯通中空部的镂空状,以于左、右、前、后侧面皆呈外形恰好与正常椎间盘解剖形状相吻合的工字型。使用时,当上、下腰椎体间的椎间盘产生退化时,医师必须将其切除后,再以自体骨植入;将本发明置入上、下椎体对应的连接面之间,避免所植入的自体骨因上、下椎体间的压力而被压碎,并保持正常高度及保持融合前上、下椎间的稳定;使自体骨除了充填在上、下长形框体上中空部内外,更可容许在立柱两侧的中空部再充填更多的自体骨,以令上、下椎体间融合成功机率大幅增加;不仅结构简单、接触面积大,而且容纳自体骨多、可承受较大椎体间压力、结合稳固,从而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图1、为人体内腰椎体与椎间盘之间关系局部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植入腰椎体间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植入腰椎体间结构示意正视图。
图5、为本发明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结构示意正视图(长形框体表面设有锯齿)。
图7、为本发明结构示意正视图(长形框体表面设有微坑)。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置入两椎体间的支撑体20为适用于颈椎、胸椎、腰椎等椎体间融合术的适应症上。
如图2所示,本发明置入两椎体间的支撑体20包括以预定高度平行对应设置的上长形框体21、下长形框体22及连设于上、下长形框体21、22四侧边中央部位的立柱25。
上、下长形框体21、22中央部位呈形成中空部23的镂空状。如图3所示,上长形框体21的前侧211为略朝其后侧212向下倾斜。如图4所示,上长形框体21两侧缘213及下长形框体22两侧缘221分别朝其对应面略弯曲。如图5所示,上、下长形框体21、22的四边角处214分别呈内缩弧角状。
立柱25两侧间呈形成与上、下长形框体21、22上中空部23相互贯通中空部24的镂空状,以使得本发明从左、右、前、后侧面四个方向观察时皆呈外形恰好与正常椎间盘解剖形状相吻合的工字型,且形成于工字型的中空部23、24则可用以容纳脊椎融合必要的自体骨40。
如图3、图4所示,使用时,将本发明置入两椎体间的支撑体20置入上腰椎体10与下腰椎体12对应的连接面之间,并使上长形框体21的前侧211为略朝其后侧212向下倾斜,借以符合如图1所示的正常椎间盘11前高后低的状态;借由上长形框体21两侧缘213及下长形框体22两侧缘221分别朝其对应面略弯曲,借以符合上、下腰椎体10、12对应连接面的两外侧缘的轻微突出部101、121;同时,本发明置入两椎体间的支撑体20除了在上、下长形框体21、22上中空部23内充填自体骨40外,更可容许在立柱25两侧的中空部24再充填更多的自体骨40,以令上、下腰椎体10、12间融合(fusion)成功机率大幅增加。
借由上、下长形框体10、12的四边角214处分别呈内缩弧角状,可方便将本发明置入两椎体间的支撑体20置入上腰椎体10与下腰椎体12对应连接面间,且透过上、下长形框体21、22的表面,可令上、下腰椎体10、12的对应连接面间获得最大的接触面积。
本发明置入两椎体间的支撑体20置入上腰椎体10与下腰椎体12对应连接面间所使用的置入工具恰可与本发明的立柱25相配合而无须另外钻孔,借以避免减弱本发明结构强度,同时可控制本发明的摆入位置。
如图6所示,于上、下长形框体21、22的表面分别形成锯齿218、228。使用时,借由锯齿218、228可钩住上、下腰椎体10、12的对应连接面,以避免其滑动。亦可如图7所示,于上、下长形框体21、22的表面分别形成微坑219、229。使用时,借由微坑219、229容许自体骨40生长入微坑219、229内,以提高结合稳固性。
本发明置入两椎体间的支撑体20的体积可在制造尺寸上作大小变化,借以容许医师从上、下腰椎体10、12的后方或侧面置入。再者本发明置入两椎体间的支撑体20制造材质为以钛金属为主,亦可使用塑钢等符合强度要求的材质制造。
当上、下腰椎体10、12间的椎间盘11产生退化时,医师必须将其切除后,再以自体骨40植入,但于上、下腰椎体10、12间完全融合前,须将本发明置入两椎体间的支撑体20从上、下腰椎10、12的后方或侧面置入其间,俾借由本发明避免所植入的自体骨40因上、下腰椎体10、12间的压力而被压碎,并保持正常高度及保持融合前上、下腰椎10、12间的稳定。
因此,本发明最大的特色在于上、下长形框体21、22及立柱25两侧分别形成容许充填更多自体骨的中空部23、24,以令上腰椎体10、下腰椎体12间融合成功率大幅增加;且借由上、下长形框体21、22两侧缘213、221略为弯曲的设计及上长形框体21的前侧211为略朝其后侧212向下倾斜,可完全符合正常上、下腰椎10、12的需求,借此,能获得最大接触面积、承受上、下腰椎体10、12间的压力,进而达到自体骨40与本发明完全融合的目的,因此,本发明不但具备结构简单的优点,同时,可有效解决传统结构的缺点。
权利要求
1.一种置入两椎体间的支撑体,它为适用于颈椎、胸椎、腰椎等椎体间融合术的的中空体;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预定高度平行对应设置的上长形框体、下长形框体及连设于上、下长形框体四侧边中央部位的立柱;上、下长形框体中央部位呈形成中空部的镂空状;立柱两侧间呈形成与上、下长形框体上中空部相互贯通中空部的镂空状,以于左、右、前、后侧面皆呈外形恰好与正常椎间盘解剖形状相吻合的工字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入两椎体间的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长形框体的前侧略朝其后侧向下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入两椎体间的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长形框体两侧缘及下长形框体两侧缘分别朝其对应面略弯曲,借以符合上、下腰椎体对应连接面的两外侧缘的轻微突出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入两椎体间的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长形框体的四边角处分别呈可方便两椎体对应连接面间及获得最大接触面积的内缩弧角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入两椎体间的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与将本发明置入两椎体对应连接面间使用的置入工具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入两椎体间的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长形框体的表面分别形成借以钩住上、下椎体的对应连接面以避免其滑动的锯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入两椎体间的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长形框体的表面分别形成借以供自体骨生长入以提高结合稳固性的微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入两椎体间的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长形框体及立柱为以钛金属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入两椎体间的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长形框体及立柱为以符合强度要求的塑钢成型。
全文摘要
一种置入两椎体间的支撑体。为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接触面积大、容纳自体骨多、可承受较大椎体间压力、结合稳固的医学矫形用器械,提出本发明,它为适用于颈椎、胸椎、腰椎等椎体间融合术的的中空体;它包括以预定高度平行对应设置的上长形框体、下长形框体及连设于上、下长形框体四侧边中央部位的立柱;上、下长形框体中央部位呈形成中空部的镂空状;立柱两侧间呈形成与上、下长形框体上中空部相互贯通中空部的镂空状,以于左、右、前、后侧面皆呈外形恰好与正常椎间盘解剖形状相吻合的工字型。
文档编号A61B17/70GK1628620SQ20031012120
公开日2005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5日
发明者林君甫 申请人:林君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