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除尿装置及其尿液接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2604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除尿装置及其尿液接收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除尿装置及其所用尿液接收器,适用的对象有行走不便的老人、住院病人、残疾人士、以及其他一些不能自行控制膀胱或者清除尿液的人员。
背景技术
通常,老人、残疾人和因受伤或疾病住院的人员有时不能自主控制膀胱或自行清除尿液。这些情况下,通常直接往膀胱里插入导尿管以排出尿液或者使用纸尿布。
当导尿管直接插入膀胱时,使用者会感到极大不适,甚至可能伤害尿道或膀胱以及发生感染。因此需要专业人员和使用特殊消毒的器具。
长时间使用纸尿布可能导致尿液泄漏,感到不适,尿布潮湿,或者引起诸如皮疹之类的皮肤疾病。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必须频繁地更换纸尿布,这样会给使用者和护理者都造成相当的身心负担。天天如此,这些身心负担成为一种大问题,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为了解决上面列举的一些问题,开发了一种自动除尿装置,这种除尿装置利用一个尿液接收器和真空泵来抽吸尿液,并经由一根排尿管将尿液导入一个尿液储藏罐中。该自动除尿装置使用一个尿液检测传感器来检测排尿情况和驱动真空泵。对于尿液检测传感器,有多种可行的尿液检测方法,例如基于排尿引起的一对电极的电传导的检测;基于排尿引起的排尿管内部压力变化的检测;以及基于排泄物中臭味成分的检测。基于排尿引起的排尿管内部压力变化的检测和基于排泄物中臭味成分的检测将使装置复杂化,因而成本高。因而,从实用的角度看,基于一对电极的电传导的尿液检测是有效的。
这种带有使用一对电极的尿液检测传感器的自动除尿装置已经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平07-171182和10-85275中公开。
自动除尿装置的尿液接收器的顶层下面有一块方便尿液通过的非织造织物尿液吸收层。组成尿液检测传感器的一对电极位于顶层和尿液吸收层之间。为了收集较大区域的尿液,尿液吸收层的下面设置有形成尿液流动通道的尿液吸收空间构成材料。有时尿液吸收层或者尿液吸收空间构成材料无法接收尿液,尿液留在原处。当佩带者改变姿势或者他/地的重心变化时,这可能会导致未被收集的尿液往尿液检测传感器处滴漏。
由于残留尿液漏出,带一对电极的尿液检测传感器变得导电,检测出尿液的存在,并驱动真空泵。当佩带者没有排尿而真空泵以这种方式被驱动时,佩带者会感到不适,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他/她不能舒适地使用该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自动除尿装置,其能够防止残留尿液引起真空泵的不正常操作,即使是使用具有一对电极的尿液检测传感器,还提供一种用于这种自动除尿装置的尿液接收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顶层和尿液吸收层之间设置有一块无渗水性的带漏斗状孔的防尿液倒流层;构成尿液检测传感器的一对电极设置在顶层和防尿液倒流层之间。防尿液倒流层上成形许多漏斗状的孔。
在本发明中,尿液检测传感器位于带有许多漏斗状孔的防尿液倒流层上(在顶层侧)。因每个漏斗状的孔都有一个大开口区域,排放的尿液能够轻易地从顶层流向尿液吸收层,而由于每个漏斗状的孔还有一个小开口区域,排出的尿液不能轻易地倒流。这是因为尿液吸收层上的尿液有表面张力。


图1-6是显示本发明的自动除尿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是整个装置的透视图,图2是该装置除去部分尿液储藏罐及其盖盒后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尿液接收器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沿图3中线A-A的的尿液接收器的剖面图,图5是防尿液倒流层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尿液检测传感器的透视图。图7-9是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尿液检测传感器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吸收尿液的尿液接收器被附着在装置佩带者的排尿部位。尿液被尿液接收器吸收后,经由一根排尿管导入密封的尿液储藏罐中。尿液储藏罐中设置一尿液摇晃控制装置以控制排放的尿液的摇晃或波动动作。真空泵吸取尿液储藏罐内部的空气,以便尿液被抽入尿液储藏罐中。尿液接收器包括具有一个连接排尿管的排尿孔的不渗水支撑层;被支撑层夹持的用于吸收尿液的尿液吸收层;位于支撑层和尿液吸收层之间的尿液吸收空间构成材料;位于尿液吸收层和顶层之间的带有多个漏斗状孔的防尿液倒流层;位于顶层和防尿液倒流层之间的带两个矩形电极的尿液检测传感器,电极遇到尿液后变得导电。
图1-4是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是本发明自动除尿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该装置除去部分尿液储藏罐及其盖盒后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尿液接收器的分解放大透视图,图4是沿图3中线A-A的的尿液接收器的放大剖面图。
图1-4显示了尿液包作为尿液存储容器置于尿液储藏罐内部的实例。虽然尿液接收器1在这些图中显示为平坦结构,而事实上它在与佩带者裆部接触的表面上象漏斗一样内凹,它的宽度在沿纵向(佩带者的前部和后部方向)的中部要窄一些,如图1和图3所示。尿液接收器1因而形如沙漏,从而与佩带者的裆部吻合。
图1所示的尿液接收器是从上在下看与佩带者裆部接触的表面的视图。尿液接收器的内部设置有一个吸收排放的尿液的尿液吸收层3和一个尿液检测传感器4(电极4a和4b)。尿液吸收层3的下面设有珠状尿液吸收空间构成材料3a。有时把一组尿液吸收层3和尿液吸收空间构成材料3a一起合称为尿液收集部件3。
尿液接收器1上有褶裥5。褶裥5具有防止尿液从侧面漏出的三维结构。尿液收集部件3和尿液检测传感器4的结构是为了在佩带者前后部方向上长度够长,中部为他/她的裆部,以便从较大区域检测和收集排出的尿液。排尿管6连接到尿液收集部件3的中部。信号线7连接到尿液检测传感器4。另外,排尿管9和信号线10连接到便携式除尿装置8,接头11连接到排尿管9和信号线10的各一端。
接头11能够通过一次操作将排尿管6连接到排尿管9,并将信号线7连接到信号线10。使用尿液接收器1一整天或者排便弄脏后,可将尿液接收器1从接头11处脱离开便携式除尿装置8,废弃处理,以便佩带者换上新的尿液接收器1。
如图3所示,尿液接收器由一个支撑层12,尿液收集部件3,带漏斗状孔的薄层13,一个尿液检测传感器4,一个缓冲层14和一个顶层15组成。褶裥5由非织造织物制成,水不能穿透。褶裥5的形状和结构使其能够沿着顶层15的纵向轮廓线朝内侧倾斜排列,由诸如热密封等方法胶合。褶裥5的高度大约为15mm。这些倾斜的褶裥5防止尿液因佩带者移动或重心变化而从侧面泄漏。
支撑层12由诸如泡沫聚乙烯层的柔韧性材料制成。在由尿液吸收层和尿液吸收空间构成材料3a组成的尿液收集部件3中,形成一个流动通道3b,如图4所示。该流动通道3b用作收集尿液的小吸收空间。另外,支撑层12上形成一个排尿孔12a,排尿管6穿过这个排尿孔12a。排尿管6由诸如软树脂的软性、柔韧的材料制成。如图5所示,防尿液倒流层13由聚乙烯膜制成,无渗水性,带有漏斗状孔18。
构成尿液检测传感器4的电极4a和4b被胶合并以与电极支撑层36平行的方式排列。具有高渗水性的电极支撑层36由薄热粘合非织造织物制成,位于防尿液倒流层13和缓冲层14之间。缓冲层14也是有高渗水性,由薄热粘合非织造织物制成。缓冲层14质地柔韧,以便佩带者更觉舒适。
顶层15由具有高渗水性的薄热粘合非织造织物制成。由于顶层15和缓冲层14都具有高渗水性,佩带者排放的尿液能够平缓地通过这些层并被尿液检测传感器4检测到。缓冲层14厚度为3-5mm,以改进使用者舒适度,并防止排放的尿液返回佩带者的皮肤上。
顶层15设计成厚度大约1mm的网状层,以确保较高的汗水吸收率。尿液能够快速地通过网状层的小孔隙到达缓冲层14,这样佩带者就不会觉得皮肤有多潮湿了。顶层15被固定从而覆盖住缓冲层14、尿液检测传感器4、防尿液倒流层13、和尿液收集部件3,顶层15的每一侧都连接到支撑层12。使用诸如热密封的处理方法将顶层15粘合到支撑层12。
支撑层长度大约320mm(佩带者的前后方向),最大宽度大约130mm,最小宽度大约90mm,厚度大约2mm。尿液收集部件3的长度大约250mm(佩带者的前后方向),宽度大约45mm,厚度大约10mm。防尿液倒流层13和胶垫层14与尿液收集部件3的长度和宽度大约相同。
便携式除尿装置8由一个尿液储藏罐35、一个盖盒37、和一个电池盒38组成。尿液储藏罐35由树脂制成,呈长方体状,顶部有开口。尿液储藏罐35的底层的每个角落都有一个弹簧27,以提供对支撑层26的弹性悬浮。尿液包25作为一种尿液储藏容器,由一种类似于牛奶盒的厚纸密封,尿液包25的顶面25c上带有两个导管孔24a和25b。尽管未显示,尿液包25包含了诸如交联聚丙烯酸碳酸钠之类的微粒高吸附聚合体,这种物质吸收尿液后胶凝化。高吸附聚合体提供了一尿液摇晃动作控制装置,防止尿液在尿液包25内摇晃(波动)。
尿液包25由一种诸如牛奶包装盒的厚纸制成,呈长方体状。尿液包内侧有一隔层(未显示),以便尿液包能够阻抗真空压力。尿液包25的容量大约500ml,足够存储两次排尿。然而作为一种便携式装置,它的大小可以调整到110mm×110mm×50mm(605ml)。另外,为了长期使用,例如临床应用或夜间使用,它的容量必须制成1000ml或更多。注意,尿液储藏罐35和尿液包25的形状可以根据佩带者的身体结构作适当调整,以便与其适应。
盖板33位于尿液储藏罐35的顶部开口,盖盒37用于盖住盖板33。真空泵29位于盖盒37和盖板33构成的空间里。真空泵29由电动机28驱动。吸管32和空气排放管31的一端连接到真空泵29。与排尿管6和9一样,吸管32和空气排放管31由软性、柔韧的材料制成。
电动机28使用电池盒38内的电池,如图1所示,其驱动力由安装在控制面层30上的控制器控制。电池盒8置于盖盒37内,形似匣盒,给电动机28提供动力,使用碱性电池或蓄电池。真空泵29的尺寸很小;直径大约30mm或更小,长度大约70mm或更小,电池电压5-9V。
盖盒37的顶面设置有一个手动开关43,用于以手驱动电动机28。盖盒37装配到尿液储藏罐35上后,一个单触锁定机构(未显示)将它们锁在一起。盖板33上安装有引导排尿管9的切口部41a和引导吸管32的切口部41b。排尿管9和吸管32的直径大约都是5mm,两个切口部41a和41b的宽度大约都是6mm。
排尿管9的另一端连接有将排尿管9固定到尿液包25的安装卡具23。安装卡具23里形成一个插入和夹持排尿管9的插入孔,安装卡具23将排尿管9固定到导管孔24a以连接排尿管9和尿液包25,同时维持尿液包25的气密性。安装卡具23呈漏斗状,由软树脂制成的柔韧性材料制成,能脱离开/连接到导管孔24a。
漏斗状的安装卡具23的内外表面呈锥形。例如,安装卡具23相对其轴线的锥角为30度,外表面锥形的最大直径为8.0mm,最小直径大约6.1mm。如前面提及到的,盖板33上切口部41a的宽度大约为6mm。当排尿管9被导入切口部41a,该引流管因安装卡具23的作用不能被向上拔出,如图2所示。
安装卡具23从具有最小直径(6.1mm)的一侧被插入尿液包25顶面25c上形成的导管孔24a内,同时夹持已插入的排尿管9。导管孔24a的直径大约为6.5mm,大约介于安装卡具23锥形外表面的最大与最小直径之间。当安装卡具23被固定到导管孔24a后,尿液包25被封住以维持其气密性。安装卡具23被插入固定到导管孔24a,其被构造成能脱离开/连接到导管孔24a。排尿管9通过固定到导管孔24a的安装卡具23连接到尿液包25。
吸管32的一端连接着真空泵29,另一端附带一个过滤器34。过滤器34用于除去臭味,同时还防止在抽吸尿液时可能在尿液包25内扩散的流体被抽入真空泵29。
安装卡具32a连接到吸管32的另一端以将吸管32固定到尿液包25。安装卡具32a与连接到排尿管9的安装卡具23相同。安装卡具32a被插入固定到导管孔24b,其被构造成能脱离开/连接到导管孔24b。安装卡具24a固定到导管孔24b,同时维持尿液包25的气密性。
图2显示了附带安装卡具23的排尿管9和附带安装卡具32a的吸管32分别被导入并装配到切口部41a和41b中。当这些管和安装卡具处于这种状态时,盖板33以及盖盒37先后放置在尿液储藏罐35的顶部开口,如图1所示。排尿管9和吸管32的一端分别插入尿液包25的导管孔24a和24b。安装卡具23和32a被按压到盖板33上的切口部41a和41b以下,卡具的锥形部位被插入和胶合到设置在尿液包25的上导管孔24a和24b内。
与此同时,尿液包25被由弹簧27弹性支撑的支撑层26往上挤压。这一机构增大了安装卡具23和32a与尿液包25上的导管孔24a和24b之间的粘附度。注意,具有导管孔24a和24b的尿液包25的表面25c上应用柔软材料,也能够改善安装卡具23和32a与导管孔24a和24b之间的粘附度。
如图6所示,尿液检测传感器(电极)有一个导电面16和一个绝缘面17,信号线7连接到该传感器。电极4a和4b (尿液检测传感器4)的绝缘面17被粘附到电极支撑层36。当电极4a和4b之间存有尿液,导电面16变得导电,传感器检测到排尿。由于电极4a和4b之间的电流大约0.1mA,非常低,低至不会对佩带者造成影响。
尿液检测传感器4发出的尿液检测信号经由信号线7和10送往控制面层30上安装的控制器。电极4的绝缘面17由诸如纸或乙烯基之类的绝缘材料制成。导电面16是对绝缘面17的背面作铝蒸发处理形成的。尿液检测传感器(电极)4长度大约200mm,宽度大约5mm,厚度大约0.2mm。平行排列的电极4a与4b之间的距离大约30mm。
防尿液倒流层13的聚乙烯膜上形成有多个微小的漏斗状孔18,如图5所示,每个孔有一个大顶面积和一个小底面积。排放到顶层15的尿液进入防尿液倒流层13上的漏斗状孔18的顶部开口18a,被尿液收集部件3吸收。
由于尿液的表面张力,流动通道3b及尿液收集部件3内部的其它空间还残留有一些尿液。如果佩带者改变姿势引起重心的变化,会给尿液收集部件3产生某些物理作用,那么残留尿液返回尿液检测传感器4。漏斗状孔18的底部开口18b面积很小,使尿液难以倒流。例如,每个漏斗状孔18的顶部开口18a直径为1-2mm,底部开口18b的直径为0.5-1mm,漏斗状孔隙18以3-5mm的间距排列。
注意,希望将表面作用剂应用或织入防尿液倒流层13,以便表面张力变小,排放的尿液能够平缓地从顶面流向底面。另外,防尿液倒流层13的孔可通过穿孔的方式形成。在穿孔方法中,防尿液倒流层13位于孔隙生成层的夹具与网状层之间,孔隙生成层处吹出热空气,热空气在网状层一侧被吸收,从而形成孔隙。
在这一构造中,尿液接收器1被附着在佩带者(未显示)身上,以便可以接触到他/她内衣里面的排尿部位。便携式除尿装置8包括盖盒37,其内容纳尿液储藏罐35、真空泵29和电动机28,便携式除尿装置8被佩带者四处携带,或当佩带者躺在床上时放于床上或床下。
当佩带者戴着按照上述方式放置的装置排尿时,排放的尿液流经顶层15和缓冲层14后流进尿液检测传感器4。尿液接着流过防尿液倒流层13,被尿液收集部件3吸收。当尿液检测传感器4的电极4a和4b之间的空间充满了尿液时,导电表面16变得导电。尿液检测传感器4发出的尿液检测信号经由信号线7和10送往控制面层30上安装的控制器。
装配在控制面层30上的控制器启动电动机28,接着驱动真空泵29。当真空泵29启动后,因空气释放尿液包25内气压变低,造成尿液接收器1的尿液排尿口12a形成负压。当尿液排尿口12a内形成负压后,由于负压引起的吸力作用,尿液接收器1的尿液收集部件3吸收的尿液能有效地被排尿管6抽空。然后,排尿管6抽空的尿液经由排尿管9被负压力抽入尿液包25中,并被保存在那里。
注意,排尿时佩带者可以使用手控开关43启动电动机28,将尿液抽入尿液包25内。
抽入尿液包25内的尿液于是与颗粒高吸附聚合体(未显示)发生化学反应,变成胶质。尿液的胶凝化能够防止尿液在尿液包25内摇晃(波动)。因此,构造一种优选形式的便携式自动除尿装置成为可能,这种形式下即使四处携带这种除尿装置尿液也不会漏出。
当佩带者排尿完毕,尿液传感器4的尿液检测信号不再送出,控制面层30上的控制器停止电动机28,接着停止真空泵29。还可以通过手控开关43停止电动机28和真空泵29。如果尿液包25有足够容纳两次排尿的容量,下一次的排尿按同样的方式进行。
尿液存储进尿液包25以后,必须首先松开锁定机构(未显示)以分开尿液储藏罐35和盖盒37,接着将安装卡具23和32a从尿液包25移除,以便废弃尿液包25。尿液包25是纸制的,因而可以作为可燃废物处理。
尿液接收器1使用一整天或因排便变脏后,必须废弃,并更换新的尿液接收器1。更换时将排尿管6和9以及信号线7和10从单触接头11上分开。尿液接收器1可当作可燃废物处理。
从卫生的角度来看,排尿管9使用一两天后必须更换。排尿管9更换时要将排尿管6和9以及信号线7和10从单触接头11分开。在分开尿液储藏罐35和盖盒37之后,安装卡具23必须从如图2所示的尿液包25上的导管孔24a处移开。抓住安装卡具23,将其从导管孔24a中拔出,这样就能轻易地移开安装卡具23。排尿管9能够轻易并且清洁地被更换。
然后,必须将引流管9从切口部41a处移开,和安装卡具23 一起废弃掉,接着,把新的排尿管9安装到尿液包25上设置的导管孔24a内。
注意,可以以更换排尿管9的相同方式来检查吸管32的空气泄漏情况。
从而,佩带者排放的尿液可以废弃掉,因本发明使用具有不渗水性的防尿液倒流层13,即使佩带者重心改变给尿液收集部件3造成物理作用,也能够防止尿液倒流回尿液检测传感器4。尽管尿液有可能穿过紧挨地设置在尿液检测传感器4下面的防尿液倒流层13上的漏斗状孔18与尿液检测传感器4接触,因尿液检测传感器4(电极4a和4b)的底面设计成绝缘面17,传感器仍然不会非正常工作。
对于如上所述的这种除尿装置,带有许多漏斗状孔的尿液检测传感器设置在防尿液倒流层(在顶层侧上)的顶部。因每个漏斗状孔顶部有大开口面积,排放的尿液能够轻易地从顶层流向尿液吸收层,又因每个漏斗状孔底部有小开口面积,排放的尿液无法轻易地倒流。这是因为尿液吸收层上的尿液有表面张力。因此,尽管使用带一对电极的尿液检测传感器,仍然可能防止因残留尿液导致的真空泵非正常工作,佩带者仍可以舒适地使用该装置。
注意,当尿液被导入上述实施例中的尿液储藏罐内部的尿液包中时,很明显还可以用盖子密封住尿液储藏罐,在盖子上形成一个导管孔,并将排尿管附着到该导管口。这种情况下,吸管的另一端可被固定连接到尿液储藏罐。
图7-9显示了尿液检测传感器4的另几个实例。
图7显示了胶合在电极支撑层36一侧的矩形电极4a和胶合在电极支撑层36另一侧的矩形电极4b。电极4a和4b的绝缘面17胶合在电极支撑层36上。图7所示的尿液检测传感器4也能够正确地检测尿液。
图8显示了胶合在电极支撑层36一侧的矩形电极4a和胶合在电极支撑层36另一侧的矩形电极4b,但是此例中的电极与位于中间的支撑层以相同的方位胶合。电极4a和4b的绝缘面17被胶合到电极支撑层36上。图8所示的尿液检测传感器4也能够正确地检测尿液。
图9显示胶合了矩形电极4a和4b的电极支撑层36,该电极支撑层区分成电极支撑层36a和36b。电极4a和4b的绝缘面17被胶合到电极支撑层36a和36b上。图9所示的尿液检测传感器4也能够正确地检测尿液。注意,即使电极支撑层36a和36b含有潮气,仍然能够防止尿液检测器4的不正确工作。
如上所述,本发明中的尿液检测传感器位于带有许多漏斗状孔的防尿液倒流层上(顶层一侧)。因这种配置能够防止尿液倒流,即使使用带一对电极的尿液检测传感器,仍然可能防止因残留尿液引起的真空泵的不正确工作。这种配置能使佩带者舒服地使用该装置。
因此,即使使用带一对电极的尿液检测传感器,本发明的装置仍然能够防止因残留尿液引起的真空泵的不正确工作,能让佩带者舒服地使用该装置。
这里描述的最佳实施方式是描述性而非限定性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在权利要求意图内的所有变化都应包含在其中。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除尿装置,包括吸收该装置佩带者排放的尿液的一尿液接收器;存储尿液接收器收集的尿液的一尿液储藏罐;以及将尿液从尿液接收器导向尿液储藏罐的一排尿管,其特征在于设置了一个降低所述尿液储藏罐内部压力的真空泵,所述尿液接收器有一个与佩带者接触的顶层,一个用于吸收通过顶层的尿液的尿液吸收层,一个位于顶层和尿液吸收层之间的带许多孔的防尿液倒流层,一个位于所述顶层和防尿液倒流层之间的带一对电极的尿液检测传感器,以及所述尿液储藏罐是密封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除尿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在防尿液倒流层上的多个孔是漏斗状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除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尿液倒流层不具有渗水性,该防尿液倒流层位于具有渗水性的顶层和吸收尿液的尿液吸收层之间,所述电极呈矩形,与尿液接触后变得导电,以及当所述尿液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尿液时所述真空泵启动,以降低所述尿液储藏罐内部的压力。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除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具有渗水性;所述尿液储藏罐容纳了一个密封的尿液包;以及在尿液包内包含于一尿液摇晃动作控制装置,以控制流进尿液包内的尿液的摇晃运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除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尿液接收器具有一个其上成形尿液引流口的支撑层,该支撑层不具有渗水性,以及所述尿液吸收层由该支撑层保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除尿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种尿液吸收空间构成材料位于所述支撑层和所述尿液吸收层之间。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除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尿管由处于尿液包一侧的第一排尿管和处于尿液接收器一侧的第二排尿管组成,以及设有一个连接第一和第二排尿管的接头,以便第一和第二排尿管能够自如地彼此脱离开/连接上。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除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尿液检测传感器的电极位于胶垫层和所述防尿液倒流层之间。
9.一种与自动除尿装置一起使用的吸收佩带者排尿部位排放的尿液的尿液接收器,包括其上成形一个尿液引流口的支撑层,该支撑层无渗水性;被支撑层保持的吸收尿液的一层尿液吸收层;具有许多漏斗状孔的一防尿液倒流层,该防尿液倒流层位于所述尿液吸收层和顶层之间;以及具有两个电极的尿液检测传感器,该尿液检测传感器位于所述顶层和所述防尿液倒流层之阀。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尿液接收器,其特征在于一种尿液吸收空间构成材料位于所述支撑层和所述尿液吸收层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尿液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尿液倒流层上成形有多个漏斗状孔,以及所述电极是矩形的。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尿液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和所述防尿液倒流层之间有一个缓冲层,以及所述电极位于该缓冲层和所述防尿液倒流层之间。
全文摘要
在一种自动除尿装置的尿液接收器中,无渗水性、具有漏斗状孔的防尿液倒流层放置在顶层和尿液吸收层之间。构成尿液检测传感器的一对矩形电极被胶合到一个电极支撑层上,且放置在顶层和防尿液倒流层之间。防尿液倒流层上成形许多漏斗状的孔。
文档编号A61F5/441GK1602825SQ20041009215
公开日2005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30日
发明者冈部健一, 小林淳一, 町田茂, 宫川良辅, 石塚义和, 和田一郎, 铃木未央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