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疏风感冒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20066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疏风感冒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疏风感冒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感冒是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涉及人数多,范围广,尤其是风寒感冒对人体危害更大,风寒感冒多发病于秋冬春季节,它是由风寒侵袭,卫表不固引起的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塞流涕,咳嗽咽干等一系列风寒表证,常影响人的正常工作、生活,同时风寒感冒常诱引各种上呼吸道感染,严重的还会并发其它疾病,威胁生命安全;上呼吸道感染风寒症是由于外感风寒毒邪引起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多发急性感染性疾病,具有发病急骤,发展迅速,传播快,发病率高,病变范围广等特点,对于风寒感冒及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多数提供抗菌消炎清热的治疗药物,其效果不理想,原因是不能辩证分型,而且西药治疗往往针对症状,不能治本,同时副作用比较大且药品价格比较高,服药期间,人整个处于嗜睡状态,影响学习和工作。而中医中药根据发病的特点,针对不同的病邪,在急性感染期主要用一些辛温解表的药,恢复期的治疗主要是要进行体质的调理,由于呼吸道感染一般都有肺脾气虚的体质或阴虚火盛等,调理通常采取补脾补肺的方法。中药相对于西药来说副作用更小,而上呼吸道感染风寒症患者中往往小儿比较多,因而中药治疗越来越受到患者欢迎。。
专利检索未发现任何有关本发明疏风感冒口服液的专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治疗迅速,副作用小的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风寒症的疏风感冒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工艺制法本发明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口服液紫苏叶2.2-3.3份,羌活2.2-3.3份,荆芥1.5-2.4份,广藿香1.5-2.4份,防风1.2-2.0份,浮萍1.2-2.0份,前胡0.9-1.5份,茯苓皮0.8-1.2份。
本发明原料药最佳重量配比为紫苏叶2.8份,羌活2.8份,荆芥2份,广藿香2.份,防风1.6份,浮萍1.6份,前胡1.2份,茯苓皮1份。
本发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风寒症的疏风感冒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紫苏叶、羌活、荆芥、广藿香、防风五味共水蒸馏,收集挥发油及芳香水适量,药液滤过,药渣加水煎煮1-1.5小时,滤过,合并药液,备用;其余三味加水煎煮两次,每次1-2小时,滤过,药液合并,静置,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5~1.10(60℃测),离心滤过,加入挥发油和适量聚山梨酯80、芳香水、甜菊糖3g、单糖浆150ml、山梨酸钾2g,添加蒸馏水至1000ml,混匀,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本发明的原料药配方是根据风寒感冒型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特点及中医辩证分型,结合临床实践,以疏风散寒,辛温解表为治则,采用辛温药物为主,经过多年的不断实验、不断改进,研制出的主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风寒证引起的发热,恶寒,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等的纯中药复方制剂。经过对临床辩证治疗处方中各味药物的作用以及在方中的地位;经过药效学指标进行分别试验,分析判别最后得到最佳组合处方。本发明制剂中荆芥防风配伍解表祛风、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羌活散寒祛风、除湿止痛,广藿香芳香化浊和胃,紫苏叶、羌活、广藿香一方面加强荆芥防风的解表作用,另一方面除湿止痛,能散能行,使表邪得解;前胡、浮萍、茯苓皮为佐使药,其中前胡性寒,可以制约整方的燥性,其降气祛痰,宣散风散作用又能调理肺系功能,有利于上呼吸道动能的恢复,浮萍具有祛风,行水,清热,解毒作用。茯苓皮具发汗、利水消肿,浮萍、茯苓皮既能加速表证的解除,又能补脾,使脾的通调水道功能恢复正常,从而有利于整个机体功能的恢复。
由于紫苏叶、羌活、荆芥、防风、广藿香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挥发油类成分,因此制备工艺中将上述五味药先提取挥发油和芳香水后再水提,既保留了挥发性成分,又保留了水溶性成分,其余三味药加水煎煮,以上制备工艺既考虑了药物成分和性质,又顾及了中医药的传统理论。
本发明以疏风散寒、清热解表为治则,对呼吸道感染风寒证引起的发热,恶寒,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等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制备方法科学,有效成份高,能辩证分型,治疗呼吸道感染风寒证感冒迅速,能减少病人痛苦和传染。临床前药理研究经体内外抗病毒试验均表明本品有较强的抗合胞病毒等作用;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克雷白氏肺炎杆菌、流感杆菌等,均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对显著对抗鲜酵母混悬液所致大鼠体温升高作用;能显著地抑制由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趾肿胀,能对抗二硝基氯苯所致的小鼠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表明本品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促进小鼠气管中酚红排出的增加及抑制氨水引发的小鼠咳嗽,表明有祛痰和镇咳作用。急性毒理实验和长期毒理实验未见明显毒性反应。
临床试验及结果本发明疏风感冒口服液由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五家医院进行了疏风感冒口服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风寒证进行了临床试验,结果如下。
一、试验目的观察疏风感冒口服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风寒证的有效性,评价试验用药对发热、恶寒、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咳嗽的疗效及综合疗效以及安全性评价。
二、试验方法(一)试验设计类型、原则1.试验设计类型随机平行组对照设计2.试验设计原则(1)病例数按临床试验3∶1对照原则,考虑不超过10%的退出率,总的例数确定为440例。每一试验中心分配88例,试验组66例,对照组22例。
(2)随机分组方法采用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借助SAS统计分析系统产生440例受试者所接受处理(试验药和对照药)的随机安排,即列出流水号为001~440所对应的治疗分配(附随机化方案)。每一中心分配88例相互衔接的连续编码药物。本试验由5所医院协同完成,随机指定试验中心号。
(3)对照对照药选用感冒清热口服液。理由感冒清热口服液由荆芥、防风、柴胡、薄荷等组成。功能疏风散寒,解表清热。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批准文号(92)卫药准字Z-37号。该药功用主治、剂型与试验药物相近,是目前国内疗效较为肯定的同类药物,疗效肯定,符合公认有效、可比原则。
(4)盲法设计采用盲法设计。随机编码表由组长单位建立,盲底密封,一式两份,分别存放于组长单位药物临床研究基地和申办者。
(二)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 主要依据有感冒接触史,临床表现,X线所见与白细胞计数,以及对抗菌素治疗的反应。临床表现咽干咽痛,鼻塞喷嚏,流涕,咳嗽,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纳差等。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呼吸道六种病毒(流感A,流感B,副流感1和3型,副流感2型,合胞病毒,腺病毒3和7型)实验室检测。
(2)中医辨证标准 风寒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体酸痛,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咯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3)症状体征量化标准,见下表1。
发热正常0分 体温正常轻度1分 体温≤37.9℃中度2分 体温38~38.9℃重度3分 体温≥39℃恶寒正常0分 无轻度1分 微恶寒中度2分 吹风后恶寒加重重度3分 恶寒明显,需加衣服头痛正常0分 无轻度1分 头痛轻微中度2分 头痛阵作较重重度3分 头痛持续剧烈身痛正常0分 无轻度1分 身体不适中度2分 身体酸楚重度3分 周身疼痛鼻塞正常0分 无轻度1分 鼻塞不甚中度2分 鼻塞、呼吸欠畅重度3分 鼻塞不畅,有时需张口呼吸流清涕 正常0分 无轻度1分 偶有中度2分 较多重度3分 量多,常有咳嗽无0分 无咳嗽有1分 有咳嗽其他中医辨证观察指标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有或其他。
(4)病情程度分级标准轻度症状积分≤7分。中度症状积分在8~13分。重度症状积分≥14分。
2.纳入标准(1)符合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及中医风寒证辨证标准者。
(2)年龄在18~65岁之间,性别不限。
(3)急性起病,病程在2天内。
(4)知情同意,志愿受试。获得知情同意书过程应符合GCP规定。
3.排除标准(1)伴发疱疹性咽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患者。
(2)本次发病后已使用治疗感冒的药物如抗炎、抗病毒、激素或解热镇痛类药物。
(3)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或为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4)具有严重的原发性心血管病变、肝脏病变、肾脏病变、血液学病变、肺脏疾病、或影响其生存的严重疾病,如肿瘤或艾滋病。
(5)下列实验室指标异常①肾功能异常或/和蛋白尿>+,或/和红细胞尿>+(尿Hb不作为判断指标)。②ALT,ALP超过正常值上限一倍以上。③有临床意义的心律失常。
(6)精神或法律上的残疾患者。
(7)怀疑或确有酒精、药物滥用病史,或者根据研究者的判断、具有降低入组可能性或使入组复杂化的其他病变,如工作环境经常变动等易造成失访的情况。
(8)已知对本药组成成份过敏者。
(9)正在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的患者。
(三)治疗方案1.试验用药名称和规格试验用药本发明疏风感冒口服液(广东天之骄药物开发有限公司提供)。规格每支10ml,每盒10支,生产批号20011101,室温保存。
对照药品感冒清热口服液,辽宁本溪第三制药厂生产。规格每支10ml,生产批号20000101,室温保存。
2.试验用药随机编码与编盲申办者根据方案附件“临床试验随机化方案”对试验用药进行随机编码。试验用药随机编码为受试者唯一识别码。每一编码药物配一应急信件,用于紧急破盲。监查员与研究者必须自始至终处于盲态。
3.试验用药分配根据试验中心随机编码和试验药物随机编码的序列,以及分配的病例数,分配试验用药。
4.服药方法每次1支,一日3次。连续服药3天为1个疗程。观察时间为1个疗程。
(四)疗效与安全性观察指标1.疗效指标(1)症状体征发热、恶寒、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咳嗽等。
(2)综合疗效2.安全性观察血、尿常规、大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ALP、ALT)、肾功能(BUN、Scr)。不良事件。
(五)疗效与安全性评定标准
1.综合疗效评定标准痊愈治疗3天以内体温恢复正常,症状体征积分为0分。
显效治疗3天以内体温恢复正常,症状体征积分减少>70%。
进步疗程3天内体温较以前降低,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
无效治疗3天内体温未降或升高,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2.安全性评价标准1级安全,无任何不良反应。
2级比较安全,如有不良反应,不需做任何处理可继续给药。
3级有安全性问题,有中等程度的不良反应,做处理后可继续给药。
4级因不良反应中止试验。
3.不良事件轻重程度判断标准轻度受试者可忍受,不影响治疗,不需要特别处理,对受试者康复无影响。
中度受试者难以忍受,需要撤药中止试验或做特殊处理,对受试者康复有直接影响。
重度危及受试者生命,致死或致残,需立即撤药或做紧急处理。
三、试验结果(一)实际各组受试者入选数量试验入组439例,脱落5例,脱落率1.14%,剔除17例,剔除率3.87%。符合方案集417例,全分析集436例,安全集436例。
(二)主要观察指标结果及分析1、两组临床症状体征记分的比较以基线为协变量,两组治疗第2天发热、恶寒、头痛、鼻塞记分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第4天恶寒、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记分的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见表2。
两组阳性症状体征治疗第4天发热、恶寒、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消失率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2 以基线值为协变量,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记分平均等级比较的WLS协方差分析

表3两组阳性症状体征治疗后消失率的比较

2、两组治疗前后主症积分和总积分变化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第2天、第4天总积分下降值的组内差别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第2天、第4天总积分下降值的组间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见表4、5。
表4两组治疗前后总积分变化治疗前 治疗第2天治疗第4天nMedQ1,Q3MedQ1,Q3MedQ1,Q3试验组310 9 7,10 6 4,7 1 0,2对照组107 8 7,11 6 4,8 2 0,5注Med为中位数,Q1为下四分位数,Q3为上四分位数。
表5两组治疗后总积分下降值分析治疗前—治疗第2天 治疗前—治疗第4天nMedQ1,Q3 Z*P*MedQ1,Q3 Z*P*试验组 3103 2,421325.5 <0.00017 6,924102.5 <0.0001对照组 1072 1,32141.5 <0.00016 4,82769.0 <0.0001Z3.184.22P0.0015 <0.0001注“Z*”、“P*”为Wilcoxon符号秩检验(Wilcoxon’s signed rank test)及其P值。
“Z”、“P”为Wilcoxon秩和检验(Wilcoxon’s rank sum test)及其P值。
(四)疗效分析1.两组综合疗效的比较符合方案集试验组痊愈率为40%,总有效率为84.52%;对照组分别为28.04%、61.68%。全分析集试验组痊愈率为40.06%,总有效率为83.79%;对照组分别为27.52%、60.55%。两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的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痊愈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见表6、7。
表6两组综合疗效的比较(PPS)综合疗效n痊愈 (%) 显效 (%)进步 (%) 无效 (%)A组 31012440 138 44.524113.2372.26B组 10730 28.04 3633.642624.3 15 14.02Z17.21两组综合疗效比较P<0.0001两组痊愈率比较 P0.02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P<0.0001注*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下同)。
表7两组综合疗效的比较(FAS)综合疗效n痊愈 (%) 显效 (%)进步 (%)无效 (%)A组 327131 40.06143 43.7344 13.469 2.75B组 1093027.523633.0327 24.771614.68Z18.49两组综合疗效比较P<0.0001两组痊愈率比较 P0.021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P<0.00012.两组按医院分层综合疗效的比较为排除中心差异,以中心分层两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的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痊愈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见表8表8两组按医院分层综合疗效的比较综合疗效n痊愈 (%)显效 (%)进步 (%) 无效 (%)01 76 2532.893748.681317.1111.3202 59 4067.8 1423.734 6.78 11.69A组 03 65 1929.233452.319 13.8534.6204 77 2431.173849.351316.8822.605 33 1648.481545.452 6.06 0001 26 3 11.541453.857 26.9227.6902 21 1361.9 5 23.813 14.2900B组 03 21 6 28.578 38.1 6 28.5714.7604 27 5 18.527 25.934 14.8111 40.7405 12 3 25 2 16.676 50 18.33按医院分层,两组综 CMHχ225.67合疗效比较 P <0.0001按医院分层,两组痊 CMHχ25.60愈率比较P 0.0179按医院分层,两组总 CMHχ225.16有效率比较 P <0.0001(五)安全性指标及不良事件分析1.理化检查、临床表现安全性检查理化定量指标变化,见表9。
两组安全性检查治疗前后正异常变化见表10。治疗前正常、治疗后转异常及治疗前后均异常情况见表11、12。
临床不良事件试验组未出现不良反应事件。
表9安全性检查理化定量指标变化治疗前 治疗后n xMed minmaxn xMed minmaxWBC 试验组327 6.136 2.3 10.49 325 5.956 2.9 12.98(×109/L) 对照组109 6.155.94 9.3108 6.1 6 4 9.7GRA 试验组327 61.57 62.3 34.2 84.2 325 61.35 62.6 21.8 89.5(%)对照组109 62.98 63.6 41.3 78.1 108 61.94 62.65 3979.5HGB 试验组327 136.74 13769199325 135.77 13598176(g/L) 对照组109 135.49 135100 178108 134.13 132107 174RBC 试验组327 4.444.39 2.25 6.99 325 4.414.32 3.33 6.77(×1012/L) 对照组109 4.434.35 3.02 7.37 108 4 434.33.56 6.5ALT 试验组327 22.79 19 2 135326 23.68 21.5 1 65(U/L) 对照组109 22.44 21 3 66 108 23.79 22 1 85ALP 试验组284 77.76 75 15215283 74.34 73 16186(U/L) 对照组94 79.74 74 2415190 81.32 79 29164BUN 试验组327 5.044.61.5 85.7 326 4.684.61.5 8.2(mmol/L)对照组109 4.674.62.1 8.12 108 4.6 4.72.3 7.4SCR 试验组327 80.83 82.1 24170326 83.286 30242.1(umol/L)对照组109 76.49 77 9 158108 80.73 80.35 36152
表10实验室安全性检查治疗前后变化情况

注安全性检查正异常以各中心实验室正常值范围表界定。
表11治疗前正常,治疗后异常理化检查指标列表


表12治疗前异常,治疗后异常理化检查指标列表

2.安全性评价两组安全性评价均为1级,见表13。
表13两组安全性评价比较n 1级2级3级4级Z P试验组3273270 0 00.001.0000对照组1091090 0 0四、讨论试验组对发热、恶寒、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符合方案集试验组痊愈率为40%,总有效率为84.52%;对照组分别为28.04%、61.68%。全分析集试验组痊愈率为40.06%,总有效率为83.79%;对照组分别为27.52%、60.55%。试验组综合疗效、痊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安全性评价本次临床试验无不良反应的报告,未见试验药物对心肝、肾功能的损害。
五、试验结论疏风感冒口服液处方由紫苏叶、羌活、荆芥、广藿香、防风、前胡、浮萍、茯苓皮共8味中药组成。具有辛温解表,疏风散寒的作用。主治上呼吸道感染风寒证。对感冒引起的发热、恶寒、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等症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试验未见试验药物对心肝、肾功能的损害。
制备实施例实施例1原料药组成为紫苏叶187g,羌活187g,荆芥133g,广藿香133g,防风107g,浮萍107g,前胡80g,茯苓皮67g。
取紫苏叶、羌活、荆芥、广藿香、防风共水蒸馏,收集挥发油及芳香水适量,药液滤过,药渣加水煎煮1小时,滤过,合并药液,备用;其余三味加水煎煮两次,每次1.5小时,滤过,药液合并,静置,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7(60℃测),离心滤过,加入挥发油和适量聚山梨酯80、芳香水、甜菊糖3g、单糖浆150ml、山梨酸钾2g,添加蒸馏水至1000ml,混匀,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实施例2原料药组成为紫苏叶187g,羌活187g,荆芥133g,广藿香133g,防风107g,浮萍107g,前胡80g,茯苓皮67g。
紫苏叶、羌活、荆芥、广藿香、防风共水蒸馏,收集挥发油及芳香水适量,药液滤过,药渣加水煎煮1小时,滤过,合并药液,备用;其余三味加水煎煮两次,每次1小时,滤过,药液合并,静置,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5(60℃测),离心滤过,加入挥发油和适量聚山梨酯80、芳香水、甜菊糖3g、单糖浆150ml、山梨酸钾2g,添加蒸馏水至1000ml,混匀,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实施例3原料药组成为紫苏叶187g,羌活187g,荆芥133g,广藿香133g,防风107g,浮萍107g,前胡80g,茯苓皮67g。
取紫苏叶、羌活、荆芥、广藿香、防风共水蒸馏,收集挥发油及芳香水适量,药液滤过,药渣加水煎煮1.5小时,滤过,合并药液,备用;其余三味加水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滤过,药液合并,静置,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8(60℃测),离心滤过,加入挥发油和适量聚山梨酯80、芳香水、甜菊糖3g、单糖浆150ml、山梨酸钾2g,添加蒸馏水至1000 ml,混匀,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实施例4原料药组成为取紫苏叶150g,羌活150g,荆芥100g,广藿香100g,防风80g,浮萍80g,前胡60g,茯苓皮54g。
取紫苏叶、羌活、荆芥、广藿香、防风共水蒸馏,收集挥发油及芳香水适量,药液滤过,药渣加水煎煮1小时,滤过,合并药液,备用;其余三味加水煎煮两次,每次1.5小时,滤过,药液合并,静置,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5(60℃测),离心滤过,加入挥发油和适量聚山梨酯80、芳香水、甜菊糖3g、单糖浆150ml、山梨酸钾2g,添加蒸馏水至1000ml,混匀,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实施例5原料药组成为取紫苏叶220g,羌活220g,荆芥160g,广藿香160g,防风134g,浮萍134g,前胡100g,茯苓皮80g。
紫苏叶、羌活、荆芥、广藿香、防风共水蒸馏,收集挥发油及芳香水适量,药液滤过,药渣加水煎煮1小时,滤过,合并药液,备用;其余三味加水煎煮两次,每次1.5小时,滤过,药液合并,静置,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0(60℃测),离心滤过,加入挥发油和适量聚山梨酯80、芳香水、甜菊糖3g、单糖浆150ml、山梨酸钾2g,添加蒸馏水至1000ml,混匀,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权利要求
1.一种疏风感冒口服液,其特征在于原料药重量配比是由下述重量份组成的紫苏叶2.2-3.3份,羌活2.2-3.3份,荆芥1.5-2.4份,广藿香1.5-2.4份,防风1.2-2.0份,浮萍1.2-2.0份,前胡0.9-1.5份,茯苓皮0.8-1.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风感冒口服液,其特征在于原料药重量配比是由下述重量份组成的紫苏叶2.8份,羌活2.8份,荆芥2份,广藿香2.份,防风1.6份,浮萍1.6份,前胡1.2份,茯苓皮1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风感冒口服液,其特征在于它是由紫苏叶、羌活、荆芥、广藿香、防风蒸馏提取挥发油和芳香水,药液滤过,提取挥发油和芳香水后的药渣加水煎煮,药液和煎煮液合并,浮萍、前胡、茯苓皮加水煎煮,以上药液合并,浓缩,离心滤过,加入挥发油、芳香水和药用辅料制备而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风感冒口服液,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紫苏叶、羌活、荆芥、广藿香、防风共水蒸馏,收集挥发油及芳香水适量,药液滤过,药渣加水煎煮1-1.5小时,滤过,合并药液,备用;其余三味加水煎煮两次,每次1-2小时,滤过,药液合并,静置,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5-1.10(60℃测),离心滤过,加入挥发油和适量聚山梨酯80、芳香水、甜菊糖3g、单糖浆150ml、山梨酸钾2g,添加蒸馏水至1000ml,混匀,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风寒症的疏风感冒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药由紫苏叶、羌活、荆芥、广藿香、防风、浮萍、前胡、茯苓皮组成,其中紫苏叶、羌活、荆芥、广藿香、防风蒸馏提取挥发油和芳香水后水煎煮,浮萍、前胡、茯苓皮加水煎煮,以上水提液合并,浓缩,离心滤过,加入挥发油、芳香水和药用辅料制备而成的,临床实验表明本发明疏风感冒口服液具有较好的疗效。
文档编号A61P31/00GK1651062SQ20041010128
公开日2005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20日
发明者吴梅春 申请人:吴梅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