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3077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骨质疏松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由动力源驱动的、有规律(定频率、定加速度)的直线往复动力加载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通过振动作用治疗人体骨质疏松的医疗装置。
2.背景技术目前已知的通过振动作用治疗骨质疏松的治疗仪分为两大类一是通过电磁场直接驱动具有磁性的振源物体作直线往复运动;二是电动机转动通过曲柄块机构或凸轮推杆机构实现直线往复运动。作为现实单纯的机械振动或在小荷工况下,这些装置简单易行,是可行和经济的。但是在静负荷较大时,实现有规律的动力加载,所要求的输入的电功率就会急剧上升,电能有效利用率急剧下降,随之产生的热量和噪音也急剧上升。用这种振动装置治疗骨质疏松,其仪器结构很复杂,价格昂贵,经济负担过大使医院和患者都无法承受。
3.发明内容解决的问题为了克服上述治疗仪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四杆机构的组合型式,将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有规律的直线往复运动。这一机构的特点是随着静载荷的增加,加载装置的效率不会明显降低。在较大载荷较小振幅工况下,本实用新型所用电功率不到传统装置的10%。当患者站在踏板上时,其体重(静载荷)由双四杆机构支撑,其所受动载荷由电机提供。即电机所提供的能量几乎全部用于使人体骨骼在垂直地面方向上所受的一定频率、一定加速度的应力。在该装置的底部增加减振垫,起到了对设备减轻冲击及降低噪音的作用。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骨质疏松治疗仪包括动力源、中间传动装置、踏板、底座及导向柱、减振垫,其特征在于中间传动装置为两个四杆机构的组合,动力源的转动通过第一个四杆机构的偏心轮2及连杆3带动第二个四杆机构的肘杆4、肘杆5摆动,从而使得作为滑块的踏板1、导向机构6作往复直线运动,减振垫加在底座的下面;踏板1的移位由偏心轮2的偏心量确定;动力源可以是电机,加载频率由电动机转速决定,通过对电机配置调速装置实现加载频率的可调。第二个四杆机构的上肘杆4的上端与导向机构6的下部铰接,踏板1通过导向机构6导向;在上述装置的底座下面加一个弹性体7(如弹簧或橡胶垫),使整机在使用时减轻对设备的冲击和减轻噪音。当人站在踏板上时,双腿骨骼就受到一定的应力,从而激活成骨细胞活力。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运用了骨细胞与应力生长关系理论,通过振动作用与人体骨骼的骨应力在骨细胞增长区内,从而使骨细胞增长,骨量增加。因应力的方向与纤维的方向相同,因此应力又不会改变骨结构,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在临床试验中证明,该治疗仪在治疗机理上安全可靠,对患者和操作者没有辐射。对患者的治疗为无创治疗,没有副作用,未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该治疗仪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生产,成本低廉,性能可靠。尤其是在大载荷、高频率、小振幅工况下加载装置效率高、很小功率的电动机就可以拖动较大的静负荷,且噪音和热量不会随载荷的增加而明显增加。
4.
图1是骨质疏松治疗仪的整体结构图。其中1为踏板;2为偏心轮;3为连杆;4为上肘杆;5为下肘杆;6为导向机构;7为减振垫;8为上支座;9为下支座;10为底座;11为动力源。
图2是骨质疏松治疗仪的中间传动装置的结构图。
5.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骨质疏松治疗仪包括动力源、中间传动装置、踏板、导向机构、底座及减振垫组成,其中间传动装置为两个四杆机构的组合,第一个四杆机构为偏心轮2及连杆3,第二个四杆机构为相铰接的上肘杆4和下肘杆5,踏板1的下部固定连接有上支座8,上肘杆4的上端与上支座8相铰接,底座10上固定连接有下支座9,下肘杆5的下端与下支座9相铰接。本实施例中的动力源11为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一偏心轮2,偏心轮2上通过轴承铰接有一连杆3,连杆3的另一端与上、下肘杆4、5铰接,电机轴与偏心轮2一起转动,偏心轮2的转动通过连杆3带动下肘杆5摆动,从而使与上肘杆4铰接的踏板1通过导向机构6产生上下振动,其中,导向机构6是两个平行的导柱导向机构,导柱与导套间用直线滚动或滑动轴承导向。踏板的位移用动力源轴上偏心轮上的偏心量控制,偏心轮与连杆用轴承连接,偏心轮有便于动平衡的凸缘。其振动频率由电机的转速决定,还可以给电机电源输入端配置一调速装置,通过它可以方便调节本实用新型振动踏板的振动频率,改变偏心距——加速度。电机在底座的位置可调,可更换偏心量不同的偏心轮以适应不同动力加载值的要求。在底座的下部安装的减振垫可以是螺旋弹簧或橡胶垫。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人体骨骼骨应力在骨细胞增长区内的振动作用,对增加骨量、治疗骨质疏松具有明显疗效,在治疗的同时不破坏骨结构,安全可靠,结构合理,易于操作者操作,患者容易接受。
权利要求1.一种骨质疏松治疗仪,包括动力源、中间传动装置、踏板、底座及导向柱、减振垫,其特征在于中间传动装置的偏心轮(2)与动力源的输出轴连接,偏心轮上偏于轴心处铰接的连杆(3)的外端部同轴铰接着两个肘杆(4、5),两个肘杆的另一端分别与踏板(1)和底座铰接;而在踏板和底座的两端之间各安装有一个以踏板作滑块,可使踏板作往复直线运动的导向柱(6);此外在底座的下面还设置有一个减振垫(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质疏松治疗仪,其特征在于与连杆铰接的偏心轮的偏心量可调,偏心轮上的凸缘可相应调整偏心轮的动平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垫,其特征在于安装在底座(10)下部的减振垫(7)可以是螺旋弹簧或橡胶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质疏松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在动力源的输入端配置有一个可改变加载频率的调速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质疏松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动力源底座的位置可根据偏心轮的偏心量不同进行调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质疏松治疗仪,它运用电动机驱动的直线往复“动力加载”的原理,包括有动力源、中间传动装置、底座、导向结构及减振垫。其中间传动装置为两个四杆机构的组合,由于合理的组合设计,此装置可推动较大的静负荷,并产生有规律的动负荷,当患者站在踏板上时,该治疗仪对人体的骨骼加一定频率的定量动负荷,从而满足了人体骨质疏松及骨关节病康复治疗的要求。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四杆机构的组合型式取代了通常应用的曲柄——滑块机构或凸轮推杆机构的型式。在高静负荷、高频率加载的工况下,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能源和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A61H1/00GK2694963SQ200420002429
公开日2005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18日
发明者孙允高, 彰俊民, 孙肇修 申请人:北京医网现代医学研究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