耵聍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4443阅读:9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耵聍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院耳科用的耵聍钩。
背景技术
耵聍栓塞是耳科的常见疾病,有多种类型,某些类型取出困难,如油粘、松软呈枣泥状,最为难取,通常使用耵聍钩或耳镊取出。公知的耵聍钩由一直杆两端分别弯成一个细直钩构成。栓塞物较多时,需要多次反复使用耵聍钩、耳镊,不光效率低且易损伤处耳道及鼓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耵聍钩,该耵聍钩操作简便,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耵聍钩的中部为手柄,手柄的两端分别形成一个钩柄,其中一个钩柄的端部形成圆形圈状钩,另一个钩柄的端部形成水滴形圈状钩。
所述的手柄为正八边六棱柱,钩柄为圆形锥体。
所述的圆形圈状钩与钩柄之间形成100度的夹角。
本实用新型的两端分别形成圆形圈状钩和水滴形圈状钩,操作简便,效率高。圆形圈状钩和水滴形圈状钩的钩面与鼓膜平行,圈状钩光滑不易戳伤鼓膜及外耳道,且视线清楚。取枣泥状耵聍,2-3次即能全部取完。与剥离子配合可用于外耳道胆脂瘤取出。取球形异物不易滑脱。还可用于乳突术后,耳道沟凹内耵聍等物清理。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图1的C-C向剖视图。
图4是图1的B向视图。
图中1.手柄、2.左钩柄、3.圆形圈状钩、4.水滴形圈状钩、5.右钩柄。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耵聍钩的中部为手柄1,手柄1为正八边六棱柱,防滑,便于手持。手柄1的左端形成左钩柄2,手柄1的右端形成右钩柄5。左钩柄2和右钩柄5为圆形锥体。左钩柄2的端部形成圆形圈状钩3,圆形圈状钩3向下弯折,与左钩柄2之间形成100度的夹角。右钩柄5的端部形成水滴形圈状钩4,水滴形圈状钩4向上弯折,与右钩柄5之间形成100度的夹角。
水滴形圈状钩4也可做成椭圆形圈状钩。
取枣泥状耵聍方法先用剥离子对枣泥状耵聍分离、压平,全部压实在外耳道下1/2,再用圆形圈状钩3或水滴形圈状钩4二到三次即可全部取净。
权利要求1.一种耵聍钩,该耵聍钩的中部为手柄,其特征是手柄的两端分别形成一个钩柄,其中一个钩柄的端部形成圆形圈状钩,另一个钩柄的端部形成水滴形圈状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耵聍钩,其特征是手柄为正八边六棱柱,钩柄为圆形锥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耵聍钩,其特征是圆形圈状钩与钩柄之间形成100度的夹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院耳科用的耵聍钩,该耵聍钩的中部为手柄,手柄的两端分别形成一个钩柄,其中一个钩柄的端部形成圆形圈状钩,另一个钩柄的端部形成水滴形圈状钩。操作简便,效率高。圆形圈状钩和水滴形圈状钩的钩面与鼓膜平行,圈状钩光滑不易戳伤鼓膜及外耳道,且视线清楚。取枣泥状耵聍2-3次即能全部取完。可用于治疗耳科耵聍栓塞、外耳道异物。
文档编号A61F11/00GK2678609SQ200420025050
公开日2005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25日
发明者汪和平, 王浩 申请人:汪和平, 王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