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中药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8252阅读:8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中药煲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药煲,特别是用电加热的电中药煲。
背景技术
中医药治病在我国历史悠久,传统煎煮中药的方法是用药煲在火炉上煎煮,对于住集体宿舍的打工族一般没有火炉,因此煎药极其不便。另外对于“滑石、车前子”等许多粉籽类及易致药液浑浊的药物一直延续“另包煎”的习惯,特别是“滑石、六一散”等粉剂类药物必须用较缜密的布包好后煎煮,否则药物一旦溢入药液中,服用时则有满口石粉,服用难受。而中药房发药时一般只用一次性塑料包装袋等分开,患者取药后煎煮前必须找布另包,一般家庭及打工者不可能储备小块无化纤成分或对健康无影响的布块,给煎煮带来麻烦。传统煎煮方法在煎煮过程中,药份随蒸气挥发量大。
公告号为CN2561400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中药煲,它包括陶瓷制成的煲体和煲盖、加热用的发热件、底座及控制电路。该电中药煲采用电热方式煎药,使用安全方便。其主要存在以下缺陷1、其煲体呈茶壶状,而且底座、发热件均固定,清洗不方便,而且功能单一;2、其结构复杂、容易出现故障及损坏,且成本较高,不易被低收入的打工阶层接受。3、不能解决如滑石、六一散、车前子等粉籽类药物对药液质量的影响及服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清洗方便,药份随蒸气挥发量小,粉籽类药物不需要“另包煎”,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电中药煲。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电中药煲包括煲体2、煲盖1以及加热装置,所述煲体2和煲盖1是砂陶材料制成的,煲体2口部设导流嘴24;加热装置含桶形外壳3,桶形外壳3内有隔热套5,隔热套的底部安装电发热件,煲体2置于隔热套5中,煲体2的底面与电发热件接触。
本实用新型电中药煲还可以包括球壳状滤网,该球壳状滤网具有一内圈15和外圈16,在所述内圈15和外圈16之间压接至少一层球壳状不锈钢细滤网17。在球壳状不锈钢细滤网17之层间可设有细纱布滤层、或布滤层。使用时,将球壳状滤网置于欲装中药液的容器上,提起煲体使由拦渣网截药渣后的药液从煲体的导流嘴流出,经球壳状滤网截流细粒和粉状的药渣后,流入容器内待用。有效克服了粉籽类药物需要“另包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电中药煲采用砂陶煲体和煲盖,有效减少了煎煮过程中药份的挥发量。其煲体与加热装置分离,并设置有挡渣网和过滤网,用户不必再为找不到火炉和布块发愁,使用、清洗方便。另外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容易被低收入的打工阶层接受。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其爆炸图;图3为其主视图;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图5为安装有挡渣网的内胆的立体图;图6为图5中挡渣网的结构图;图7为与所述电中药煲配套使用的球壳状滤网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实施例的控制电路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控制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实施例1为普通型电中药煲,它设置有普通煎煮和低温煎煮两个选择档,其容积可设计为1-1.5L,工作电压为220V交流电,功率可设计为150-200W。
如图1-5所示,实施例1的电中药煲包括煲体2、煲盖1以及加热装置,所述煲体2和煲盖1是紫砂制成的,煲体2口部设导流嘴24和两个手把25;加热装置含桶形外壳3,桶形外壳3内有隔热套5,隔热套5的底部安装两个电发热件,其中一个电发热件由传热体10和设置于传热体10内的电热管8组成,另一个电发热件由传热体10’和设置于传热体10’内的电热管8’组成,煲体2置于隔热套5中,煲体2的底面与电发热件的传热体10、10’接触。
该电中药煲还包括一个不锈钢挡渣网12,如图5所示,该挡渣网12由半圆形不锈钢框架121和固定在该框架上的不锈钢滤网122组成,不锈钢框架121下设置至少两个不锈钢定位柱123,不锈钢框架121的所有定位柱123与煲体2口部的相应定位孔配合。
所述加热装置之桶形外壳3上安装有指示灯6和电源调节开关7,电发热件中部的孔中设置感温软磁开关9,该感温软磁开关9用于电发热件过热时自动切断电源。
为了解决像滑石、六一散、车前子等粉籽类药物要“另包煎”的问题,本实施例电中药煲还包括一球壳状滤网,如图7所示,该球壳状滤网具有一内圈15和外圈16,在所述内圈15和外圈16之间压接至少一层球壳状不锈钢细滤网17。在球壳状不锈钢细滤网17之层间可设有细纱布滤层、或布滤层。使用时,将球壳状滤网置于欲装中药液的容器上,提起煲体使由拦渣网截药渣后的药液从煲体的导流嘴流出,经球壳状滤网截流细粒和粉状的药渣后,流入容器内待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煲体2和煲盖1也可以采用其它砂陶材料制成,以适应各阶层消费。
图8为实施例1的控制电路图,如图中所示,220V电源一输入端串联感温软磁开关9、电热管8、电热管8’到电源调节开关7的一选择端,电源调节开关7公共端和220V电源另一输入端连接,电热管8和电热管8’的公共端接电源调节开关7的另一选择端。通过选择电源调节开关7,可以选择采用一个加热器加热或采用两个加热器同时加热,实现低温煎煮或普通煎煮。图中电阻R为指示灯6的限流电阻,电源调节开关7为单刀双掷开关。
实施例2实施例2为经济型电中药煲。其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实施例2采用一个电发热件,只可进行低温煎煮。图9为实施例2的控制电路图,如图中所示,220V电源两输入端之间串联感温软磁开关9、电热管8和电源调节开关7,电热管8两端并接指示灯6和限流电阻R组成的串联支路。图中电源调节开关7为普通的单刀单掷开关。
本实用新型电中药煲电路、制热系统简单,绝缘、隔热安全可靠。煲中药无须看管,一次煲好,分次服用,非常方便、省时。其煲体2和煲盖1可采用不同档次的砂陶制成,适应各阶层消费者。如短期易治愈的疾病,不煲药后,本电中药煲经清洗除味后可做药膳煲及个人煲汤。也可做成较大容积的电中药煲,供餐饮行业作药膳煲或煲汤用。
权利要求1.一种电中药煲,包括煲体(2)、煲盖(1)以及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煲体(2)和煲盖(1)是砂陶材料制成的,煲体(2)口部设导流嘴(24);加热装置含桶形外壳(3),桶形外壳(3)内有隔热套(5),隔热套的底部安装电发热件,煲体(2)置于隔热套(5)中,煲体(2)的底面与电发热件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中药煲,其特征是还包括一个挡渣网(12),挡渣网(12)由半圆形框架(121)和固定在该框架上的滤网(122)组成,框架(121)下设置至少两个定位柱(123),框架(121)的所有定位柱(123)与煲体(2)口部的相应定位孔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的电中药煲,其特征是所述挡渣网(12)为不锈钢挡渣网。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中药煲,其特征是所述煲体(2)口部设两个手把(25)。
5.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中药煲,其特征是所述煲体(2)和煲盖(1)是紫砂制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中药煲,其特征是所述加热装置之桶形外壳(3)上安装有指示灯(6)和电源调节开关(7),电发热件中部的孔中设置感温软磁开关(9),该感温软磁开关(9)用于电发热件过热时自动切断电源。
7.专用于与权利要求1-6任何一项所述电中药煲配套使用的球壳状滤网,其特征是具有一内圈(15)和外圈(16),在所述内圈(15)和外圈(16)之间压接至少一层球壳状不锈钢细滤网(17)。
8.根据权利要求7的球壳状滤网,其特征是所述球壳状不锈钢细滤网(17)之层间设有细纱布滤层或布滤层。
专利摘要一种电中药煲,包括砂陶材料制成的煲体2、煲盖1以及加热装置,煲体2口部设导流嘴24;加热装置含桶形外壳3,桶形外壳3内有隔热套5,隔热套的底部安装电发热件,煲体2置于隔热套5中,煲体2的底面与电发热件接触。还可以包括球壳状滤网,该球壳状滤网具有一内圈15和外圈16,在所述内圈15和外圈16之间压接至少一层球壳状不锈钢细滤网17。本电中药煲采用砂陶煲体和煲盖,有效减少了煎煮过程中药份的挥发量。其煲体与加热装置分离,并设置有挡渣网和过滤网,用户不必再为找不到火炉和布块发愁,使用、清洗方便。另外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容易被低收入的打工阶层接受。
文档编号A61J3/00GK2742959SQ200420083870
公开日2005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7日
发明者江后俭, 江菲菲 申请人:江后俭, 江菲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