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白发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0544阅读:6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抗白发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氨基环己烷衍生物、哌啶衍生物作为有效成分的抗白发剂。
背景技术
决定毛发颜色的黑色素,是在存在于毛母细胞上部的黑素细胞(melanocyte合成黑色素的细胞)内的黑素小体中由酪氨酸生物合成,并供应给毛发的。通常认为毛发变白与老化或精神压力等造成的下列方面有关,例如,黑素细胞和黑素小体的减少,或者由上述这些细胞或器官的异常而引起酪氨酸酶的量或活性的降低、以及黑素小体的运送障碍等,但是,至今还不清楚其中全部的原因。
至今,已有许多作为具有防止白发或改善白发的抗白发作用的化合物的提案,例如,已有花椒(Japanese pepper)提取物具有上述那样的抗白发作用的报告(参照日本特开平11-5720号公报)。但是,该物质仍然不具有可以充分满足人们需要的效果,而且,从毛发变白的机理的复杂性考虑,人们期望具有优异的抗白发作用的有效成分的多样化。
本发明涉及的氨基环己烷衍生物以及哌啶衍生物虽然是公知化合物,但是其抗白发的效果至今不为人知,是本发明人最先确认了该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以具有优异的抗白发作用的物质作为有效成分的抗白发剂。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人反复进行了锐意研究,结果发现,特定的氨基环己烷衍生物和哌啶衍生物具有优异地抗白发作用,从而解决了上述课题,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是一种抗白发剂,含有下述通式(1)表示的氨基环己烷衍生物通式1 [式中,X表示-COOR基团(基团中,R表示烷基或氢原子)或OH基],或者,下述通式(2)表示的哌啶衍生物通式2 [式中,X表示-COOR基团(基团中,R表示烷基或氢原子)或OH基],作为有效成分。
上述的氨基环己烷衍生物可以是下述通式(3)表示的4-氨基环己烷羧酸衍生物通式3 (式中,R表示烷基或氢原子)。作为该4-氨基环己烷羧酸衍生物可以是4-氨基环己烷甲酸。
进而,上述氨基环己烷衍生物可以是下述通式(4)表示的1-氨基-1-环己烷羧酸衍生物通式4 (式中,R表示烷基或氢原子)。作为该1-氨基-1环己烷羧酸衍生物可以是1-氨基-1环己烷甲酸。
另外,上述氨基环己烷衍生物可以是下述通式(5)表示的2-氨基环己烷羧酸衍生物通式5 (式中,R表示烷基或氢原子)。作为该2-氨基环己烷羧酸衍生物可以是2-氨基环己烷甲酸。
另外,上述氨基环己烷衍生物可以是下述通式(6)表示的3-氨基环己烷羧酸衍生物通式6 (式中,R表示烷基或氢原子)。作为该3-氨基环己烷羧酸衍生物可以是3-氨基环己烷甲酸。
另外,本发明中的上述氨基环己烷衍生物可以是下述通式(7)表示的4-氨基环己醇通式7 另外,本发明中的哌啶衍生物可以是下述通式(8)表示的哌啶羧酸衍生物通式8
(式中,R表示烷基或氢原子)。作为该哌啶羧酸衍生物可以是4-哌啶甲酸。
进而,作为上述哌啶羧酸衍生物可以是4-哌啶甲酸乙酯。
另外,本发明中的哌啶衍生物可以是下述通式(9)表示的4-羟基哌啶,通式9 作为本发明的有效成分的通式(1)表示的氨基环己烷衍生物以及通式(2)表示的哌啶衍生物,具有优异地抗白发作用,作为抗白发剂很有功效,将该抗白发剂涂抹在人头皮上,可以实现防止以及改善毛发的白发。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例有效成分的化合物1(4-氨基环己烷甲酸)的促进黑色素合成细胞增殖的效果示意图。
图2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例有效成分的化合物2(4-哌啶甲酸)的促进黑色素合成细胞增殖的效果示意图。
图3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例有效成分的化合物3(4-哌啶甲酸乙酯)的促进黑色素合成细胞增殖的效果示意图。
图4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例有效成分的化合物4~7的促进黑色素合成细胞增殖的效果示意图。
图5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例有效成分的化合物8的促进黑色素合成细胞增殖的效果示意图。
图6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例有效成分的化合物1(4-氨基环己烷甲酸)的促进黑色素合成细胞迁移能力的效果示意图。
图7是作为本发明的有效成分的一例化合物2(4-哌啶甲酸)的促进黑色素合成细胞迁移能力的效果示意图。
图8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例有效成分的化合物3(4-哌啶甲酸乙酯)的促进黑色素合成细胞迁移能力的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对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进行具体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的记载中,单数形式在前后的记载中没有明确地限定为单数形式的情况下,也包含复数形式。
在作为本发明的有效成分的通式(1) 所示的氨基环己烷衍生物中,X表示-COOR基团或OH基团。上述-COOR基团中的R表示烷基或氢原子,作为上述的烷基优选碳数为1~4的烷基,特别优选乙基。
相对于X的结合位置,氨基环己烷衍生物中氨基的结合位置可以是1位、2位、3位或4位中的任意一位置,例如可以列举,通式(3)所示的4-氨基环己烷羧酸衍生物 通式(4)所示的1-氨基-1-环己烷羧酸衍生物 通式(5)所示的2-氨基环己烷羧酸衍生物
通式(6)所示的3-氨基环己烷羧酸衍生物 通式(7)所示的4-氨基环己醇 另外,上述通式(3)~(6)的各通式中的任意一个R都是与上述记载的相同的烷基或氢原子。
在本发明的氨基环己烷衍生物中,优选X是-COOH基团或OH基团。
另外,上述的氨基环己烷衍生物中可以存在不对称中心。本发明中,如果因这样的不对称碳原子存在光学异构体、或者其它的异构体时,可以使用各种异构体和各异构体的混合物。例如,如果是4-氨基环己烷甲酸,可以列举氨基和羧酸基夹着环己烷环,互相成顺式位的异构体。
作为本发明中的氨基环己烷衍生物,具体地可以列举,例如,4-氨基环己烷甲酸、1-氨基环己烷甲酸、2-氨基环己烷甲酸、3-氨基环己烷甲酸、4-氨基环己烷甲酸乙酯、1-氨基环己烷甲酸乙酯、2-氨基环己烷甲酸乙酯、3-氨基环己烷甲酸乙酯、4-氨基环己烷甲酸丁酯、2-氨基环己烷甲酸丁酯、4-氨基环己烷甲酸甲酯、3-氨基环己烷甲酸甲酯、4-氨基环己醇、1-氨基环己醇、2-氨基环己醇、3-氨基环己醇等。
在作为本发明的有效成分的通式(2)所示的哌啶衍生物中 X表示-COOR基团或OH基团。X是-COOR基团时,是通式(8)
所示的哌啶羧酸衍生物。上述通式(8)的-COOR基团中的R是烷基或氢原子。作为上述的烷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4的烷基,特别优选乙基。上述的X优选-COOH基团、-COOC2H5基团和OH基团。
上述哌啶衍生物中X的结合位置可以是1位、2位、3位和4位中的任意一位置,优选处于4位的位置。
作为本发明中的哌啶衍生物,具体地可以列举,例如,4-哌啶甲酸、1-哌啶甲酸、2-哌啶甲酸、3-哌啶甲酸、4-哌啶甲酸乙酯、1-哌啶甲酸乙酯、2-哌啶甲酸乙酯、3-哌啶甲酸乙酯、4-哌啶甲酸丁酯、2-哌啶甲酸丁酯、4-哌啶甲酸甲酯、3-哌啶甲酸甲酯,以及通式(9) 所示的4-羟基哌啶、1-羟基哌啶、2-羟基哌啶、3-羟基哌啶等。其中优选4-哌啶甲酸、4-哌啶甲酸乙酯、4-羟基哌啶。
本发明中的氨基环己烷衍生物以及哌啶衍生物,可以是通过化学合成制造的,另外,也可以是从微生物以及动植物细胞产生的物质中提取的,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如下述证明的那样,本发明涉及的任何一种氨基环己烷衍生物和哌啶衍生物都具有促进人体黑素细胞增殖的效果,以及促进人体黑素细胞迁移能力的效果,由此,将上述的化合物涂抹在头皮上可以抑制头发变白。因此,可含有上述氨基环己烷衍生物或哌啶衍生物作为有效成分,制备抗白发剂。
另外,通过和具有,例如,维持或者促进人头发的毛囊上皮类细胞的分裂增殖活性、或毛干生长活性,从而延长毛发生长期的效果的化合物并用,可以增高毛发整体的活性,有助于协同抑制白发,改善白发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抗白发剂中,氨基环己烷衍生物或者哌啶衍生物的含量均优选为抗白发剂总量的0.0005~20质量%。更优选0.01~5质量%。如果含量过多,可能出现不易制剂的现象。另外,在本发明的抗白发剂中可以并用氨基环己烷衍生物和哌啶衍生物,也可以分别使用每一类别中的2种或2种以上。
本发明的抗白发剂采用在皮肤上直接涂抹或者分散的经皮给药的给药方法。本发明的抗白发剂的最佳给药量根据年龄、个体差别、以及病情等适宜确定,但给人给药时的给药量通常为0.01~100mg/kg,优选0.1~10mg/kg,上述给药量可以在1天内分1次或分为2~4次给药。
除上述必要成分以外,在不损坏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本发明的抗白发剂中可以配合通常在化妆品,医药部外品(准药品),医药品等中使用的其它成分,即,可以根据需要适量地配合赋形剂、基剂等进行制造。例如可以列举,粉末成分、液体油脂、固体油脂、蜡、烃、高级脂肪酸、高级醇、酯类、硅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保湿剂、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增稠剂、薄膜剂、紫外线吸收剂、金属离子螯合剂、低级醇、多元醇、糖类、氨基酸类、有机胺类、合成树脂乳剂、pH调制剂、生发用药剂、激素、消炎剂、收敛剂、清凉剂、抗头屑、治疗瘙痒用药剂、皮肤营养剂等的药剂、维生素类、防氧化剂、防氧化助剂、香料、水等。
以下列举可以任意配合的成分的具体实例,但只要是通常适合于化妆品或者药品使用的成分即可,对此没有特别限定。
作为粉末成分可以列举滑石、高岭土、云母、绢云母(Sericite)、白云母、金云母、合成云母、红云母、黑云母、锂云母、蛭石、碳酸镁、碳酸钙、硅酸铝、硅酸钡、硅酸钙、硅酸镁、硅酸锶、钨酸金属盐、镁、二氧化硅、沸石、硫酸钡、焙烧硫酸钙(熟石膏)、磷酸钙、氟磷灰石、羟基磷灰石、陶瓷粉、金属皂(肉豆蔻酸锌、棕榈酸钙、硬脂酸铝)、氮化硼等无机粉体、聚酰胺树脂粉末(尼龙粉末)、聚乙烯粉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粉末、聚苯乙烯粉末、苯乙烯和丙烯酸的共聚物树脂粉末、苯胍胺树脂粉末、聚四氟化乙烯粉末、纤维素粉末等有机粉末、二氧化钛、氧化锌等无机白色颜料、氧化铁(Bengala)、钛酸铁等无机红色系颜料、γ-氧化铁等无机褐色颜料、黄色氧化铁、黄土等无机黄色系颜料、黑色氧化铁、炭黑、低次氧化钛(TiOx)等无机黑色系颜料、锰紫、钴紫等无机紫色系颜料、氧化铬、氢氧化铬、钛酸钴等无机绿色系颜料、群青、绀青等无机蓝色颜料、氧化钛被覆云母、氧化钛被覆氯酸铋、氧化钛被覆滑石、着色氧化钛被覆云母、氯酸铋、鱼鳞箔等珠光颜料、铝粉、铜粉等金属粉末颜料、红色201号、红色202号、红色204号、红色205号、红色220号、红色226号、红色228号、红色405号、橙色203号、橙色204号、黄色205号、黄色401号、以及青色404号等有机颜料、红色3号、红色104号、红色106号、红色227号、红色230号、红色401号、红色505号、橙色205号、黄色4号、黄色5号、黄色202号、黄色203号、绿色3号以及蓝色1号等的锆、钡或铝色淀等的有机颜料、叶绿素、β-胡萝卜素等的天然色素等。
作为液体油脂,可以列举鳄梨油、山茶油、海龟油、澳洲坚果油、玉米油、貂油、橄榄油、菜籽油、卵黄油、芝麻油、杏仁油(persic oil)、小麦胚芽油、山茶花油、蓖麻油、亚麻籽油、红花油、棉籽油、紫苏油、大豆油、花生油、茶子油、榧油、米糠油、中国桐油、日本桐油、荷荷芭油、胚芽油、甘油三酯、三辛酸甘油酯、三异棕榈酸甘油酯等。
作为固体油脂可以列举,可可油、椰子油、马油、硬化椰子油、棕榈油、牛油、羊油、硬化牛油、棕榈仁油、猪油、牛骨油、榛子油、硬化油、牛蹄油、木蜡、硬化蓖麻油等。
作为蜡类可以列举,蜂蜡、小烛树蜡、棉蜡、巴西棕榈蜡、月桂子蜡,虫蜡、鲸腊、褐煤腊、米糠腊、羊毛脂、木棉腊、乙酰化羊毛脂、、液态羊毛脂、甘蔗腊、羊毛脂脂肪酸异丙酯、月桂酸己酯、氢化羊毛脂、荷荷芭蜡、硬质羊毛脂、虫胶腊、聚环氧乙烷(以下称为POE)羊毛脂醇醚、POE羊毛脂醇乙酸酯、POE胆甾醇醚、羊毛脂脂肪酸聚乙二醇、POE氢化羊毛脂醇醚等。
作为烃油,可以列举液体石蜡、地蜡、角鲨烯、姥鲛烷、石蜡、纯地蜡、角鲨烷、凡士林、微晶腊等。
作为高级脂肪酸,可以列举例如,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山萮酸、油酸、岩芹酸、12-羟基硬脂酸、十一碳烯酸、ト一ル酸(松浆油酸)、异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
作为高级醇,可以列举例如,月桂醇、鲸蜡醇、硬脂醇、山嵛醇、肉豆蔻醇、油醇、十六/十八醇等的直链醇、单十八烷基甘油醚(鲨肝醇)、2-癸基十四烷醇、羊毛脂醇、胆甾醇、植物甾醇、己基十二烷醇、异硬脂醇、辛基十二烷醇等的支链醇。
作为合成酯油,可以列举例如,肉豆蔻酸异丙酯、辛酸十六烷基酯、肉豆蔻酸辛基十二烷基酯、棕榈酸异丙酯、硬脂酸丁酯、月桂酸己酯、肉豆蔻酸肉豆蔻酯、油酸癸酯、二甲基辛酸己基癸酯、乳酸十六酯、乳酸肉豆蔻酯、乙酸羊毛脂、硬脂酸异十六酯、异硬脂酸异十六酯、12-羟基硬脂酸胆甾醇酯、二-2-乙基己酸乙二醇酯、一缩二季戊四醇脂肪酸酯、单异硬脂酸N-烷基二醇酯、二癸酸新戊二醇酯、苹果酸二异硬脂基酯、二-2-庚基十一烷酸甘油酯、三-2-乙基己酸三羟甲基丙烷、三异硬脂酸三羟甲基丙烷、四-2-乙基己酸季戊四醇酯、三-2-乙基己酸甘油酯、三异硬脂酸三羟甲基丙烷、十六烷基2-乙基己酸酯、2-乙基己基棕榈酸酯、三肉豆蔻酸甘油酯、三-2-庚基十一烷酸甘油酯、蓖麻油脂肪酸甲酯、油酸油酯、十六/十八醇、乙酰甘油、棕榈酸2-庚基十一酯、己二酸二异丁基酯、N-月桂酰-L-谷氨酸-2-辛基十二烷基酯、己二酸二-2-庚基十一酯、月桂酸乙酯、癸二酸二-2-乙基己酯、肉豆蔻酸2-己基癸酯、棕榈酸2-己基癸酯、己二酸2-己基癸酯、癸二酸二异丙酯、琥珀酸-2-乙基己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戊酯、柠檬酸三乙基酯等。
作为聚硅氧烷,可以列举例如,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基苯基硅氧烷、甲基氢化二烯聚硅氧烷等的链状聚硅氧烷、十甲基环五硅氧烷、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四甲基四氢化二烯聚硅氧烷等的环状聚硅氧烷、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硅树脂、硅橡胶等。
作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列举例如,皂用素材、月桂酸钠、棕榈酸钠等的脂肪酸皂、月桂基硫酸钠、月桂基硫酸钾等的高级烷基硫酸酯盐、POE-月桂基硫酸三乙醇胺、POE-月桂基硫酸钠等的烷基醚硫酸酯盐、月桂酰基肌氨酸钠等的N-酰基肌氨酸、N-肉豆蔻酰基-N-甲基牛磺酸钠、椰子油脂肪酸甲基牛磺酸钠、月桂基甲基牛磺酸钠等的高级脂肪酸酰胺磺酸盐、POE-油醚磷酸钠、POE-硬脂醚磷酸等的磷酸酯盐、二-2-乙基己基磺基琥珀酸钠、单月桂酰基单乙醇酰胺聚氧乙烯磺基琥珀酸钠、月桂基聚丙二醇磺基琥珀酸钠等的磺基琥珀酸盐、直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直链十二烷基苯磺酸三乙醇胺、直链十二烷基苯磺酸等的烷基苯磺酸盐、N-月桂酰基谷氨酸单钠、N-硬脂酸基谷氨酸二钠、N-肉豆蔻酰基-L-谷氨酸单钠等的N-酰基谷氨酸盐、硬化椰子油脂肪酸甘油硫酸钠等的高级脂肪酸酯硫酸酯盐、太古油(turkey red oil)等的磺化油、POE-烷基醚羧酸、POE-烷基芳醚羧酸盐、α-烯烃磺酸盐、高级脂肪酸酯磺酸盐、仲醇硫酸酯盐、高级脂肪酸烷基醇酰胺硫酸酯盐、月桂酰基单乙醇酰胺琥珀酸钠、N-棕榈酰基天冬氨酸双三乙醇胺、酪蛋白钠等。
作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列举例如,氯化硬脂基三甲基铵盐、氯化月桂基三甲基铵盐等的烷基三甲基铵盐、氯化二硬脂基二甲基铵二烷基二甲基铵盐、氯化聚(N,N’-二甲基-3,5-亚甲基吡啶鎓)、氯化十六烷基吡啶鎓等的烷基吡啶鎓盐、烷基季铵盐、烷基二甲基苄基铵盐、烷基异喹啉鎓盐、二烷基吗啉鎓盐、POE-烷基胺、烷基胺盐、聚胺脂肪酸衍生物、戊醇脂肪酸衍生物、苯扎氯铵(benzalkonium chloride)、苄索氯铵(Benzethonium chloride)等。
作为两性表面活性剂,可以列举例如,2-十一烷基-N,N,N-(羟乙基羧甲基)-2-咪唑啉钠、2-椰油基-2-咪唑啉鎓氢氧化物-1-羧基乙氧2钠盐等的咪唑啉类两性表面活性剂、2-十七烷基-N-羧甲基-N-羟乙基咪唑啉甜菜碱、月桂基二甲基氨基乙酸甜菜碱、烷基甜菜碱、酰胺甜菜碱、磺基甜菜碱等的甜菜碱类表面活性剂等。
作为亲油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列举例如,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失水山梨醇单异硬脂酸酯、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失水山梨醇单棕榈酸酯、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失水山梨醇倍半油酸酯、失水山梨醇三油酸酯、五-2-乙基己酸二甘油失水山梨醇酯、四-2-乙基己酸二甘油失水山梨醇酯等的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单棉籽油脂肪酸甘油酯、单芥子酸甘油酯、倍半油酸甘油酯、单硬脂酸甘油酯、α,α’-油酸焦谷氨酸甘油酯、单硬脂酸甘油苹果酸酯等的甘油聚甘油脂肪酸酯类、单硬脂酸丙二醇酯等的丙二醇脂肪酸酯类、硬化蓖麻油衍生物、甘油烷基醚等。
作为亲水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列举例如,POE-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POE-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POE-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POE-失水山梨醇四油酸酯等的POE-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POE-山梨糖醇单月桂酸酯、POE-山梨糖醇单油酸酯、POE-山梨糖醇五油酸酯、POE-山梨糖醇单硬脂酸酯等的POE山梨糖醇脂肪酸酯类、POE-甘油单硬脂酸酯、POE-甘油单异硬脂酸酯、POE-甘油三异硬脂酸酯等的POE-甘油脂肪酸酯类、POE-单油酸酯、POE-二硬脂酸酯、POE-单二油酸酯、二硬脂酸乙二醇酯等的POE-脂肪酸酯类、POE-月桂醚、POE-油醚、POE-硬脂醚、POE-山嵛醚、POE-2-辛基十二烷基醚、POE-胆甾醇醚等的POE-烷基醚类、POE-辛基苯基醚、POE-壬基苯基醚、POE-二壬基苯基醚等的POE-烷基苯基醚类、普朗尼克(Pluronic)等的普朗尼克型类、POE·POP-十六烷基醚、POE·POP-2-癸基十四烷基醚、POE·POP-单丁基醚、POE·POP-氢化羊毛脂、POE·POP-甘油醚等的POE·POP-烷基醚类、Tetronic(テトロニツク)等的四POE·四POP-乙二胺缩合物类、POE-蓖麻油、POE-硬化蓖麻油、POE-硬化蓖麻油单异硬脂酸酯、POE-硬化蓖麻油三异硬脂酸酯、POE-硬化蓖麻油单焦谷氨酸单异硬脂酸二酯、POE-硬化蓖麻油马来酸酯等的POE-蓖麻油硬化蓖麻油衍生物、POE-山梨糖醇蜜蜡等的POE-蜜蜡·羊毛脂衍生物、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月桂酸单乙醇酰胺、脂肪酸异丙醇酰胺等的烷醇酰胺、POE-丙二醇脂肪酸酯、POE-烷基胺、POE-脂肪酸酰胺、蔗糖脂肪酸酯、POE-壬基苯基甲醛缩合物、烷基乙氧基二甲基胺化氧、三油基磷酸酯等。
作为保湿剂,可以列举例如,聚乙二醇、丙二醇、甘油、1,3-丁二醇、木糖醇、山梨糖醇、麦芽糖醇、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硫酸粘液素、瓜蒌仁酸(カロニン酸)、端胶原、胆甾基-12-羟基硬脂酸酯、乳酸钠、胆汁酸盐、d1-吡咯烷酮羧酸盐、短链可溶性胶原、二甘油(EO)PO加成物、刺梨(イサイヨバラ)提取物、蓍草(セイヨウノキギリソウ)提取物、草木犀(Melilotus)提取物等。
作为天然的水溶性高分子,可以列举例如,阿拉伯胶、黄蓍胶、半乳聚糖、瓜尔豆胶、角豆胶、刺梧桐胶、角叉胶、果胶、琼胶、榅桲籽(Marmelo)、アルゲコロイド(海藻提取物)、淀粉(大米、玉米、马铃薯、小麦)、甘草酸等的植物类高分子、黄原胶、右旋糖酐、琥珀酰葡聚糖、ブルラン等的微生物类高分子、胶原、酪蛋白、白蛋白、明胶等的动物类高分子等。
作为半合成的水溶性高分子,可以列举例如,羧甲基淀粉、甲基羟丙基淀粉等的淀粉类高分子、甲基纤维素、硝化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甲基羟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纤维素硫酸钠、羟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结晶纤维素、纤维素末等的纤维素类高分子、海藻酸钠、海藻酸丙二醇酯等的海藻酸类高分子等。
作为合成的水溶性高分子,可以列举例如,聚乙烯醇、聚乙烯基甲醚、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羧乙烯基聚合物(卡波谱)等的乙烯基类高分子、聚乙二醇20,000、40,000、60,000等的聚氧乙烯系高分子、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共聚系高分子、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酸乙酯、聚丙烯酰胺等的丙烯酸类高分子、聚乙烯亚胺、阳离子聚合物等。
作为增稠剂,可以列举例如,阿拉伯胶、角叉胶、刺梧桐胶、黄蓍胶、角豆胶、榅桲籽(Marmelo)、酪蛋白、糊精、明胶、果胶酸钠、花生四烯酸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CMC、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PVA、PVM、PVP、聚丙烯酸钠、羧基乙烯基聚合物、刺槐豆胶、瓜尔豆胶、罗望子胶(タマリントガム)、二烷基二甲铵硫酸纤维素、黄原胶、硅酸铝镁、皂土、水辉石、硅酸镁锂(laponite)、二氧化硅等。
作为紫外线吸收剂,可以列举例如,对氨基苯甲酸(以下称为PABA)、PABA甘油一酯、N,N-二丙氧基PABA乙酯、N,N-二乙氧基PABA乙酯、N,N-二甲基PABA乙酯、N,N-二甲基PABA丁酯、N,N-二甲基PABA乙酯等的苯甲酸类紫外线吸收剂,N-乙酰基邻氨基苯甲酸高薄荷酯(Homomenthyl N-acetylanthranilate)等的邻氨基苯甲酸类紫外线吸收剂,水杨酸戊酯、水杨酸薄荷酯、水杨酸高薄荷酯、水杨酸辛酯、水杨酸苯酯、水杨酸苄酯、对异丙醇苯基水杨酸酯等的水杨酸类紫外线吸收剂,肉桂酸辛酯、乙基-4-异丙基肉桂酸酯、甲基-2,5-二异丙基肉桂酸酯、乙基-2,4-二异丙基肉桂酸酯、甲基-2,4-二异丙基肉桂酸酯、异丙基-对甲氧基肉桂酸酯、异戊基-对甲氧基肉桂酸酯、辛基-对甲氧基肉桂酸酯(2-乙基己基-对甲氧基肉桂酸酯)、2-乙氧基乙基-对甲氧基肉桂酸酯、环己基-对甲氧基肉桂酸酯、乙基-α-氰基-β-苯基肉桂酸酯、2-乙基己基-α-氰基-β-苯基肉桂酸酯、甘油基单-2-乙基己酸酯-二对甲氧基肉桂酸酯等的肉桂酸类紫外线吸收剂。
3-(4’-甲基亚苄甲基)-d,1-樟脑、3-亚苄基-d,1-樟脑、尿刊酸、尿刊酸乙酯、2-苯基-5-甲基苯并唑、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5-叔辛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二苯并吖嗪(ジベンザラジン)、二茴香酰基甲烷、4-甲氧基-4’-叔丁基二苯甲酰甲烷、5-(3,3-二甲基-2-降冰片叉基)-3-戊烷-2-酮等。
作为金属离子螯合剂,可以列举例如,1-羟基乙烷-1,1-二膦酸、1-羟基乙烷-1,1-二膦酸四钠盐、依地酸二钠、依地酸三钠、依地酸四钠、柠檬酸钠、多磷酸钠、偏磷酸钠、葡萄糖酸、磷酸、柠檬酸、抗坏血酸、琥珀酸、依地酸等。
作为低级醇,可以列举例如,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异丁醇、叔丁醇等。
作为多元醇,可以列举例如,乙二醇、丙二醇、三亚甲基二醇、1,2-丁二醇、1,3-丁二醇、四亚甲基二醇、2,3-丁二醇、1,5-戊二醇、2-丁烯-1,4二醇、己二醇、辛二醇等的2元醇、甘油、三羟甲基丙烷、1,2,6-己烷三醇等的3元醇、季戊四醇等的4元醇、木糖醇等的5元醇、山梨糖醇、甘露醇等的6元醇、二甘醇、双丙甘醇、三乙二醇、聚丙二醇、四乙二醇、二聚甘油、聚乙二醇、三聚甘油、四聚甘油、聚甘油等的多元醇聚合物、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乙二醇单苯醚、乙二醇单己醚、乙二醇单2-甲基己醚、乙二醇单异戊醚、乙二醇苄醚、乙二醇单异丙醚、乙二醇二甲醚、乙二醇二乙醚、乙二醇二丁醚等的2元醇烷基醚类、二甘醇单甲醚、二甘醇单乙醚、二甘醇单丁醚、二甘醇二甲醚、二甘醇二乙醚、二甘醇丁醚、二甘醇甲基甲醚、三甘醇单甲醚、三甘醇单乙醚、丙二醇单甲醚、丙二醇单乙醚、丙二醇单丁醚、丙二醇异丙醚、双丙甘醇甲醚、双丙甘醇乙醚、二丙二醇丁醚等的2元醇烷基醚类,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乙二醇单丁醚乙酸酯、乙二醇单苯醚乙酸酯、乙二醇己二酸二酯、乙二醇琥珀酸二酯、二甘醇单乙醚乙酸酯、二甘醇单丁醚乙酸酯、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丙醚乙酸酯、丙二醇单苯醚乙酸酯等的2元醇醚酯、鲛肝醇(キシルアルコ一ル)、鲨油醇、鲨肝醇等的甘油单烷基醚、山梨糖醇、麦芽糖醇、麦芽三糖、甘露醇、蔗糖、赤藓醇、葡萄糖、果糖、淀粉分解糖、麦芽糖、木糖、淀粉分解还原醇等的糖醇、glysolid(グリソリツド)、四氢糠醇、POE-四氢糠醇、POP-丁醚、POE·POP-丁醚、三聚氧化丙烯甘油醚、POP-甘油醚、POP-甘油醚磷酸、POE·POP-戊烷赤藻糖醇醚等。
作为单糖,可以列举例如,D-甘油醛、二羟基丙酮等的三碳糖、D-赤藓糖、D-赤藓酮糖、D-苏糖、赤藓醇等的四碳糖、L-阿拉伯糖、D-木糖、L-来苏糖、D-阿拉伯糖、D-核糖、D-核酮糖、D-木酮糖、L-木酮糖等的五碳糖、D-葡萄糖、D-塔罗糖、D-阿洛酮糖、D-半乳糖、D-果糖、L-半乳糖、L-甘露糖、D-塔格糖等六碳糖、庚醛糖、庚糖等的七碳糖、辛糖(オクツロ一ス)等的八碳糖、2-脱氧-D-核糖、6-脱氧-L-半乳糖、6-脱氧-L-甘露糖等的脱氧糖、D-葡糖胺、D-半乳糖胺、唾液酸、氨基糖醛酸、胞壁酸等的氨基糖、D-葡醛酸、D-甘露糖醛酸、L-古洛糖醛酸、D-半乳糖醛酸、L-艾杜糖醛酸等的糖醛酸等。
作为低聚糖,可以列举例如,蔗糖、グンチアノ一ス、伞形糖、乳糖、车前子糖、イソリクノ一ス类、α,α’-海藻糖、棉子糖、リクノ一ス类、ウンビリシン、水苏糖毛蕊花糖类等。
作为多糖,可以列举例如,纤维素、榅桲籽、硫酸软骨素、淀粉、半乳糖、硫酸皮肤素、糖原、阿拉伯胶、硫酸肝素、透明质酸、黄蓍胶、硫酸角质素、软骨素、黄原胶、硫酸粘液素、瓜尔豆胶、右旋糖酐、硫酸角质素、刺槐豆胶、琥珀酰葡聚糖、瓜蒌仁酸(カロニン酸)等。
作为氨基酸,可以列举例如,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白氨酸、异白氨酸、丝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胱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脯氨酸、羟基脯氨酸等的中性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等的酸性氨基酸、精氨酸、组氨酸、赖氨酸、羟基赖氨酸等的碱性氨基酸。另外,作为氨基酸衍生物,可以列举出例如,酰基肌氨酸钠(月桂酰基肌氨酸钠)、酰基谷氨酸盐、酰基β-丙氨酸钠、谷胱甘肽、吡咯烷酮羧酸等。
作为有机胺,可以列举例如,单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吗啉、三异丙醇胺、2-氨基-2-甲基-1,3-丙二醇、2-氨基-2-甲基-1-丙醇等。
作为合成树脂乳剂,可以列举例如、丙烯酸树脂乳剂、聚丙烯酸乙酯乳剂、丙烯酸树脂液、聚丙烯酸烷基酯乳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乳剂等。
作为pH调节剂,可以列举出例如,乳酸-乳酸钠、柠檬酸-柠檬酸钠等的缓冲液等。
作为生发用药剂,可以列举出例如,当药提取物、千金藤素、维生素E及其衍生物、γ-谷维醇、辣椒酊、生姜酊、斑螯酊、烟酸苄酯、腺苷、敏乐定、胎盘提取物、尿囊素、感光素301等。作为激素,可以列举出例如,雌二醇、乙炔雌二醇、雌酮、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强的松、泼尼松龙等。作为消炎剂,可以列举出例如,β-甘草次酸、甘草次酸衍生物、甘菊环、ε-氨基己酸等。作为收敛剂,可以列举出例如,氧化锌、硫酸锌、尿囊素氢氧化铝、氯化铝、硫酸铝、羟基苯磺酸锌、单宁酸、柠檬酸、乳酸等。作为清凉剂,可以列举出例如,薄荷脑、樟脑等。作为抗头屑和瘙痒用药,可以列举出例如,盐酸苯海拉明、马来酸氯苯吡胺、甘草次酸衍生物等的抗组胺剂,水杨酸、硫磺、间苯二酚、硫化硒等的角质剥离剂,三氯碳酰苯胺、吡啶硫酮锌、苯扎氯铵、苄索氯铵、盐酸洗必泰、日扁柏醇、苯酚、异丙基甲基苯酚等的杀菌剂,盐酸苯海拉明等的止痒剂。
作为维生素,可以列举出例如,维生素A、B1、B2、B6、E以及其衍生物,泛酸以及其衍生物、生物素等。作为抗氧剂,可以列举出例如,生育酚类、二丁基羟基甲苯、丁基羟基茴香醚、没食子酸酯等。作为抗氧助剂,可以列举出例如,磷酸、柠檬酸、抗坏血酸、马来酸、丙二酸、琥珀酸、富马酸、脑磷酯、六偏磷酸盐、植酸、乙二胺四乙酸等。
本发明涉及的抗白发剂,可以根据剂型按照常规方法制造。关于其剂型,只要是能发挥本发明效果的剂型即可,对此不作特殊限定,例如可以是トニツク等的可溶化系、乳液、乳霜等的乳化系、软膏、分散液、凝胶、气溶胶、摩丝制剂等任意的剂型。另外,作为以防止及改善白发为目的的护发用药品、准药品(医药部外品)或者化妆品,其产品的形状可以是例如,头皮调理剂、养发剂、洗发香波、护发素、发用护理膜、液体制品、整发剂、头皮护理剂等任意的形状。
实施例以下,列举具体例以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只限于这些实施例。此外,如果无特殊记载,配合量和浓度均为质量%。
实施例1试验例1促进人体黑色素合成细胞(黑素细胞)增殖效果的试验A.细胞制备使用市售的人体黑色素合成细胞,进行促进细胞增殖效果的试验。具体而言,依照常规方法,将在添加了HMGS(Cascade公司)的M154s(Cascade公司)培养基中培养的正常的人体黑色素合成细胞(Cascade公司),用含有0.05%的胰蛋白酶及EDTA的磷酸缓冲液,,按照3,000个/孔的密度接种到I型胶原蛋白包被的96孔板中(岩城硝子社)。
B.试验培养基制备(1)试验物质添加培养基制备在M154s培养基中添加相当于HMGS的添加因子(0.20%的牛脑下垂体提取物,0.50%的胎牛血清,0.1ng/ml的人重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5×10-7M的氢化可的松,5μg/ml的胰岛素,5μg/ml的转铁蛋白,10ng/ml的12-十四酰基佛波醇-13-乙酸酯,3μg/ml的肝素),制备成试验用培养基。只有bFGF的浓度为规定的1/30。在试验用培养基中加入试验物质(乙醇溶解物),作为添加试验物质的培养基。调整培养基中的乙醇的浓度,使其终浓度为0.1%。
(2)对照培养基制备负对照(不添加试验物质)在上述的试验用培养基中添加乙醇,使其最终浓度为0.1%。
正对照将人重组干细胞增殖因子(SCF)溶解在10mM的乙酸溶液中进行添加,使其在上述培养基中最终浓度为50ng/ml。
C.试验培养基添加将前一天象A那样接种了黑色素生成细胞的各孔中的培养基除去,分别加入在B中调制的添加了试验物质的培养基或者对照培养基(N=8)来取代。培养4天后(培养条件37℃,5%CO2),测定细胞增殖度。
D.细胞增殖的测定在上述C的各孔中,按照相对于培养基为1/100的量加入1mg/ml的荧光染料Hoechst 33342(SIGMA公司),在37℃(5%CO2)的条件下培养15分钟后,在激发波长355nm,测定波长460nm测定各孔的荧光强度。测定前一天,在板的空白孔中,按照10,000个/孔,5,000个/孔,2,500个/孔,1,250个/孔的比例,接种与测定中使用的黑色素合成细胞相同的细胞,作出标准曲线,并以此为基础分别计算各孔中的细胞数。
将负对照添加组的细胞平均数作为1,分别计算各试验物质添加组的细胞平均数相对于它的比率,作为促进黑色素细胞增殖效果的指标。结果如图1~图5所示。另外,图1表示4-氨基环己烷甲酸(称为化合物1)的促进黑色素合成细胞增殖的效果。图2表示4-哌啶甲酸(称为化合物2)的促进黑色素合成细胞增殖的效果。图3表示4-哌啶甲酸乙酯(称为化合物3)的促进黑色素合成细胞增殖的效果。图4表示1-氨基环己烷甲酸(称为化合物4)、2-氨基环己烷甲酸(称为化合物5)、3-氨基环己烷甲酸(称为化合物6)以及4-氨基环己醇(称为化合物7)的促进黑色素合成细胞增殖的效果。图5表示4-羟基哌啶(称为化合物8)的促进黑色素合成细胞增殖的效果。
图1~图5的结果表明,本发明的化合物确实具有人体黑色素合成细胞的增殖活性,并可以维持黑色素合成细胞的分裂增殖活性,从而发挥抗白发作用。
试验例2促进人体黑色素合成细胞(黑素细胞)迁移能力效果的试验皮肤的黑色素合成细胞在皮肤中的分布密度比较低,与此相反,毛囊的黑色素合成细胞在毛囊的毛乳头中的分布密度比较高。其原因被认为是,毛乳头是毛囊的黑色素合成细胞向毛乳头迁移的现象造成的。根据报道,增强黑色素合成细胞迁移性的物质和黑色素合成细胞一起培养时,具有抗白发活性(上述特开平11-5720号公报)。在此,探讨了本发明的化合物是否具有促进黑色素合成细胞迁移能力的效果。
A.细胞制备使用与上述促进增殖效果试验相同的方法培养的市售的人体黑色素合成细胞。
B.试验培养基制备(1)试验物质添加培养基在无血清的日本日水公司的DMEM(Dulbecco改良Eagle培养基)中,将试验物质倍比稀释至终浓度,备用。
(2)对照培养基作为负对照,使用无试验物质添加的DMEM培养基。
(3)含迁移因子的培养基制备将纤维连接蛋白(SIGAM公司)按3μg/ml的浓度稀释在DMEM培养基中,作为迁移因子(趋化因子chemoattractant)备用,将迁移因子的培养基与试验物质添加培养基(上述B-(1))等量混合,在趋化因子培养室ChemoTX(Neuroprobe公司)的下方各孔中分别加入29μl的上述混合液。再盖上ChemoTX滤膜,然后加盖顶板(上方孔)进行装配。
(C)促进迁移能力的效果测定通过使用0.05%的胰蛋白酶处理,使上述A培养的黑色素合成细胞与培养器分离,并悬浮在无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细胞悬液浓度约为50,000~200,000个/ml的范围。将细胞悬液等量分开,并与试验物质添加培养基(B-(1))或者对照培养基(B-(2))等量混合。然后在上方各孔中分别注入25μl的上述混合液。
在37℃,5%CO2的条件下,培养一天一夜,然后拿掉滤膜,小心地擦掉滤膜上面未移动细胞,用70%的乙醇固定7分钟之后,水洗,然后风干。使用5%的吉姆萨染色液将滤膜染色,在显微镜下查数移动到滤膜下面的细胞数。
以负对照组的移动平均细胞数为1,相对于此计算出各试验物质添加组的移动细胞数比率,作为促进黑色素合成细胞迁移能力效果的指标。结果如图6~图8所示。另外,图6表示化合物1的促进黑色素合成细胞迁移能力的效果。图7表示化合物2的促进黑色素合成细胞迁移能力的效果。图8表示化合物3的促进黑色素合成细胞迁移能力的效果。
图6~图8的结果表明,本发明的化合物不但可以促进黑色素合成细胞的增殖,还可以促进黑色素合成细胞的迁移性。
试验3防人的白发效果试验进一步,作为抗白发剂的实际使用试验,进行了对人的抗白发效果试验。
1.试样溶液制备作为试验物质,使用化合物1、2以及3。将各试验物质溶解到在70%乙醇水溶液中添加了1%的1,3-丁二醇的混合溶液中,作为试样(试验物质浓度0.25%)。
2.试验方法点查出使用各试样前和使用后大约1000根头发中的白发数目,通过白发数目比率的增减比较抗白发作用。具体而言,将各试样,1天2次,1次2ml,连续6个月,分别涂抹在10名男性受试者的头皮上,涂抹开始前以及涂抹6个月后马上分别统计各受试者的1000根头发中的黑发,白发数目,计算白发率。分别计算使用后的白发率比使用前减少20%以上,±20%以内变化,或增加20%以上的受试者的比例(%)。结果见表1。
表1

从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通过涂抹本发明的化合物,白发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从而在实际使用试验中确认了本发明的化合物作为抗白发剂有效。
实施例2以下,作为实施例2,示出配合了本发明的化合物的抗白发剂的配方例。任一例在上述试验例1示出的促进增殖效果的试验,试验例2示出的促进迁移能力效果的试验,以及试验例3示出的人的抗白发效果的试验中都得到了有意的效果。
配方例1O/W乳液型抗白发剂成分 配合量(质量%)(A相)POE(60)硬化蓖麻油 2.0甘油 10.0化合物11.0双丙甘醇 10.01,3-丁二醇5.0聚乙二醇1500 5.0
(B相)鲸蜡醇异辛酸酯 10.0角鲨烷 5.0凡士林 2.0对羟基苯甲酸丙酯2.0(C相)1%的羧乙烯基聚合物水溶液 30.0六偏磷酸钠 0.03离子交换水 8.35(D相)氢氧化钾0.12离子交换水 余量合计100.0(制造方法)将A相与B相分别加热到60℃使之溶解,混合,进行均质搅拌处理,制成凝胶。接下来,在其中加入已溶解的C相,最后添加已溶解的D相,使用均质搅拌机进行乳化,得到O/W乳液型的抗白发剂。
配方例2O/W乳霜状抗白发剂成分 配合量(质量%)(A相)液体石蜡5.0十六/十八醇 5.5甘油单硬脂酸酯 3.0化合物2 3.0对羟基苯甲酸丙酯0.3香料0.1(B相)维生素E琥珀酸酯 5.0
甘油8.0双丙甘醇20.0聚乙二醇40005.0癸基硫酸钠 0.1六偏磷酸钠 0.005离子交换水 余量合计100.0(制造方法)将A相与B相分别加热溶解后混合,使用均质搅拌机进行乳化,从而得到乳霜状的抗白发剂。
配方例3养发剂成分 配合量(质量%)(1)化合物3 3.0(2)95%乙醇85.0(3)丙二醇 1.0(4)蔗糖0.2(5)维生素E乙酸酯 1.0(6)甘氨酸 0.001(7)薄荷醇 1.0(8)POE(100)硬化蓖麻油 0.3(9)异硬脂醇0.2(10)桉叶油 0.2(11)离子交换水 余量(12)琥珀酸 0.01(13)香料 适量(14)色素 适量合计100.0(制造方法)
在(2)中溶解(1)、(3)~(5)、(7)~(10)、(13)(A相)。在(11)中溶解(6)、(12)、(14),然后与A相混合,得到养发剂。
配方例4抗白发剂成分 配合量(质量%)N-椰油十二烷基-β-氨基丙酸钠 0.2(N-ヤシラウリル-β-アミノプロピオン酸ソ一ダ)化合物4 0.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0.5硬化蓖麻油环氧乙烷(40摩尔)加成物 1.095%乙醇 54.0离子交换水 余量合计100.0(制造方法)在添加了离子交换水的95%乙醇中加入硬化蓖麻油环氧乙烷(40摩尔)加成物、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以及N-椰油十二烷基-β-氨基丙酸钠(N-ヤシラウリル-β-アミノプロピオン酸ソ一ダ),之后再加入化合物4,搅拌使之溶解。
配方例5洗发水成分 配合量(质量%)(A相)山梨糖醇 3.0甘油 5.0间苯二酚 0.02离子交换水余量(B相)化合物1 0.1POE(60)硬化蓖麻油 0.595%乙醇 20.5香料 适量合计100.0(制造方法)将A相的各成分混合,使之溶解,边搅拌边在该溶解液中加入B相的混合溶液,形成均质溶液,调制洗发水。
配方例6膏霜成分 配合量(质量%)(A相)蜂蜡10.0石蜡6.0羊毛脂 3.0肉豆蔻酸异丙脂 6.0角鲨烷 8.0液体石蜡26.0POE失水山梨糖醇硬脂酸酯 2.0失水山梨糖醇单硬脂酸酯 4.2防腐剂 适量B相丙二醇 2.0POE(60)硬化蓖麻油 1.0化合物2 0.1精制水 余量合计100.0(制造方法)将A相的成分混合,加热到75℃使之溶解,边搅拌边在该溶解液中加入已加热到75℃的B相的混合溶液,然后继续搅拌使之冷却到45℃,放置,得到乳霜。
配方例7O/W乳液型抗白发剂成分 配合量(质量%)
(A相)化合物1 0.01POE(60)硬化蓖麻油2.0甘油 10.0双丙甘醇 10.01,3-丁二醇 5.0聚乙二醇(分子量1500) 5.0B相鲸蜡醇异辛酸酯 10.0角鲨烷 5.0凡士林 2.0对羟基苯甲酸丙酯 2.0(C相)1%羧乙烯基聚合物水溶液 30.0六偏磷酸钠 0.03离子交换水 8.35(D相)离子交换水 4.5(E相)氢氧化钾 0.12离子交换水 余量合计100.0(制造方法)将A相与B相分别加热到60℃使之溶解,然后进行均质搅拌处理,从而得到凝胶状物质。慢慢地在上述凝胶状物质中加入D相,使用均质搅拌机使之分散,再在其中加入已溶解的C相,最后添加已溶解的E相,使用均质搅拌机进行乳化处理,从而得到O/W乳液。
配方例8乳霜状抗白发剂成分配合量(质量%)(A相)化合物2 1.0液体石蜡5.0十六/十八醇 5.5甘油单硬脂酸酯 3.0POE(20)-2-辛基十二烷基醚3.0对羟基苯甲酸丙酯0.3香料0.1B相甘油8.0双丙甘醇20.0聚乙二醇(分子量4000)5.0六偏磷酸钠 0.005离子交换水 余量合计100.0(制造方法)将A相与B相分别加热溶解,然后混合,使用均质搅拌机进行乳化处理,从而得到乳霜。
配方例9养发剂成分 配合量(质量%)化合物1 10.0薄荷(1,3-丁二醇溶液)0.1N,N-二甲基-2-十二烷胺氧化物 1.0日扁柏醇 1.0维生素B6 0.2维生素E乙酸酯0.02薄荷醇 0.2
当药提取物 1.0水杨酸 0.1玫瑰花(乙醇提取液) 0.5丙二醇 2.0透明质酸钠 0.01POE(10)单硬脂酸酯 2.075%乙醇 余量合计100.0(制造方法)按顺序在75%乙醇中分别加入上述各成分,搅拌使之溶解,从而得到养发剂。
配方例10养发剂成分 配合量(质量%)化合物2 10.0蜀葵根(乙醇提取液) 1.5薏苡仁(乙醇提取液) 1.5N,N-二甲基-2-十四烷胺氧化物0.05日扁柏醇1.0维生素B60.2维生素E乙酸酯 0.02薄荷醇 0.2水杨酸 0.1葛根(乙醇提取液)0.5丙二醇 0.01透明质酸钠 0.01POE(10)单硬脂酸酯 2.070%乙醇余量合计100.0
(制造方法)按顺序在70%乙醇中分别添加如上述各成分,搅拌使之溶解,得到养发剂。
配方例11气溶胶抗白发剂成分 配合量(质量%)(原液配方)化合物1 0.695%乙醇 50.0甘草次酸 0.1蜀葵根(乙醇提取液) 0.05薄荷(乙醇提取液) 0.05当药提取物 0.1月桂基硫酸钠 0.1N,N-二羟甲基-2-十二烷胺氧化物 0.2硬化蓖麻油环氧乙烷(40摩尔)加成物 0.5乳酸 适量乳酸钠 适量香料 适量色素 适量精制水 余量合计100.0(填充配方)原液 50.0液化石油气 50.0(制造方法)将原液配方中的成分溶解后填充到罐内,按装阀门后填充气体,得到气溶胶制剂。
配方例12洗发水成分 配合量(质量%)(1)化合物21.0(2)离子交换水 余量(3)甘油 2.0(4)D-赤鲜醇 0.5(5)POE-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 0.2(6)甘草次酸单铵盐 0.03(7)95%乙醇 20.0(8)辛酸鲸蜡醇酯 0.05(9)橄榄油 0.1(10)柠檬酸0.01(11)柠檬酸钠 0.005(12)香料 适量合计100.0(制造方法)在一部分(2)中溶解(1)、(3)、(4)、一部分(5)以及(6)(A相)。将(2)的剩余部分和(8)、(9)和(5)的剩余部分混合后,通过均质搅拌机进行处理得到乳化物。将它们加入A相中,然后加入(10)、(11),混合搅拌,再加入已溶解了(12)的(7),从而得到洗发水。
配方例13气溶胶抗白发剂成分 配合量(质量%)(原液配方)(1)化合物7 1.0(2)95%乙醇 60.0(3)双丙甘醇 5.0(4)聚乙二醇1500 0.1(5)醋酸生育酚1.5(6)泛醇 0.5
(7)薄荷醇 0.5(8)PPG-20癸基十四烯醇聚醚-10 0.1(PPG-20デシルテトラデセス-10)(9)离子交换水 余量(10)滑石 0.2(11)乳酸 0.01(12)乳酸钠 0.09(13)香料 适量(14)色素 适量合计100.0(填充配方)原液70二甲醚 30(制造方法)在(2)中溶解(1)、(3)~(8)、(13)(A相)。在(9)中溶解(11)、(12)、(14),然后与A相混合,再加入(10)得到原液。将原液填充到气溶胶罐内,按装阀门后填充二甲醚,得到气溶胶抗白发剂。
配方例14O/W乳液型抗白发剂成分 配合量(质量%)(A相)聚环氧乙烷(60摩尔)加成硬化蓖麻油 2.0甘油 10.0化合物41.0双丙甘醇 10.01,3-丁二醇5.0聚乙二醇1500 5.0(B相)鲸蜡醇异辛酸酯 10.0
角鲨烷 5.0凡士林 2.0对羟基苯甲酸丙酯 2.0(C相)1%羧乙烯基聚合物水溶液30.0六偏磷酸钠 0.03离子交换水 8.35(D相)氢氧化钾 0.12离子交换水 余量合计100.0(制造方法)将A相与B相分别加热到60℃使之溶解,然后混合A相与B相进行均质搅拌处理制成凝胶。接下来,在其中加入已溶解的C相,最后添加已溶解的D相,使用均质搅拌机进行乳化处理,得到O/W乳液型的抗白发剂。
配方例15O/W乳霜状抗白发剂成分 配合量(质量%)(A相)液体石蜡 5.0十六/十八醇5.5甘油单硬脂酸酯 3.0化合物53.0对羟基苯甲酸丙酯 0.3香料 0.1(B相)维生素E琥珀酸酯5.0甘油 8.0
双丙甘醇20.0聚乙二醇40005.0月桂基硫酸钠0.1六偏磷酸钠 0.005离子交换水 余量合计100.0(制造方法)将A相与B相分别加热溶解,然后混合,使用均质搅拌机进行乳化处理,得到乳霜状的抗白发剂。
配方例16抗白发剂成分 配合量(质量%)化合物6 0.2硬脂基二甲基胺氧化物0.5硬化蓖麻油环氧乙烷(40摩尔)加成物1.095%乙醇54.0离子交换水 余量合计100.0(制造方法)在添加了离子交换水的95%乙醇中、加入硬化蓖麻油环氧乙烷(40摩尔)加成物,以及硬脂基二甲基胺氧化物,再加入化合物6,搅拌使之溶解。
配方例17O/W乳液型抗白发剂成分 配合量(质量%)(A相)POE(60)硬化蓖麻油 2.0甘油10.0化合物8 1.0双丙甘醇10.0
1,3-丁二醇 5.0聚乙二醇15005.0(B相)鲸蜡醇异辛酸酯 10.0角鲨烷 5.0凡士林 2.0对羟基苯甲酸丙酯2.0(C相)1%羧乙烯基聚合物水溶液 30.0六偏磷酸钠 0.03离子交换水 8.35(D相)氢氧化钾0.12离子交换水 余量合计100.0(制造方法)将A相与B相分别加热到60℃使之溶解,混合A相与B相,然后进行均质搅拌处理制成凝胶。接下来,在其中加入已溶解的C相,最后添加已溶解的D相,使用均质搅拌机进行乳化处理,得到O/W乳液型的抗白发剂。
配方例18抗白发剂成分配合量(质量%)化合物3 10.0薄荷(1,3-丁二醇溶液) 0.1N,N-二甲基-2-十二烷胺氧化物1.0日扁柏醇1.0维生素B60.2维生素E乙酸酯 0.02
薄荷醇 0.2当药提取物 1.0水杨酸 0.1玫瑰花(乙醇提取液) 0.5丙二醇 2.0透明质酸钠 0.01POE(10)单硬脂酸酯 2.099%乙醇 余量合计100.0(制造方法)按顺序在99%乙醇中加入上述各成分,搅拌使之溶解,得到抗白发剂。
权利要求
1.一种抗白发剂,含有下述通式(1)表示的氨基环己烷衍生物,或者,下述通式(2)表示的哌啶衍生物作为有效成分,通式1 式中,X表示-COOR基团或OH基团,上述-COOR基团中的R表示烷基或氢原子,通式2 式中,X表示-COOR基团或OH基团,上述-COOR基团中的R表示烷基或氢原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白发剂,其中,上述氨基环己烷衍生物是下述通式(3)表示的4-氨基环己烷甲酸衍生物,通式3 式中,R表示烷基或氢原子。
3.根据利要求2所述的抗白发剂,其中,4-氨基环己烷甲酸衍生物是4-氨基环己烷甲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白发剂,其中,氨基环己烷衍生物是下述通式(4)表示的1-氨基-1-环己烷甲酸衍生物,通式4 式中,R表示烷基或氢原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白发剂,其中,氨基环己烷衍生物是下述通式(5)表示的2-氨基环己烷甲酸衍生物,通式5 式中,R表示烷基或氢原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白发剂,其中,氨基环己烷衍生物是下述通式(6)表示的3-氨基环己烷甲酸衍生物,通式6 式中,R表示烷基或氢原子。
7.一种抗白发剂,含有根据权利要求4~6任意一项所述的氨基环己烷羧酸衍生物中的R是氢的氨基环己烷甲酸作为有效成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白发剂,其中,氨基环己烷衍生物是下述通式(7)表示的4-氨基环己醇,通式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白发剂,其中,哌啶衍生物是下述通式(8)表示的哌啶羧酸衍生物,通式8 式中,R表示烷基或氢原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抗白发剂,其中,哌啶羧酸衍生物是4-哌啶甲酸。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抗白发剂,其中,哌啶羧酸衍生物是4-哌啶甲酸乙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白发剂,其中,哌啶衍生物是下述通式(9)表示的4-羟基哌啶,通式9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含有具有优异的抗白发作用的物质作为有效成分的抗白发剂,作为上述具有优异地抗白发作用的物质,可以列举,氨基环己烷羧酸,氨基环己甲酸乙酯等的氨基环己烷羧酸酯,氨基环己醇等的氨基环己烷衍生物,或者,哌啶羧酸、哌啶甲酸乙酯等的哌啶羧酸酯,羟基哌啶等的哌啶衍生物。
文档编号A61K31/445GK101039649SQ200580035179
公开日2007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13日
发明者出田立郎, 中泽阳介, 岩城春日, 石野章博, 田岛正裕 申请人:株式会社资生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