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31177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还涉及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胃炎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到严重阶段,在医学上称之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较为顽固难治的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也很容易转化成为胃癌。据有关调查报告证实,我国慢性胃炎发病率高达60%,萎缩性胃炎约占慢性胃炎发病率的10~30%,萎缩性胃炎的癌变率约为2.5%,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也随之增高,病变程度也越重。从近几年的临床发现,肠胃病患者的年龄结构正趋于年轻化。
由于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尚未阐明,目前,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尚缺乏疗效确切的理想药物,仅采取局部针对性的对症治疗或手术治疗。一般采用弱酸治疗以改善消化不良症状,主要有多酶片(DPP);抗幽门螺旋菌治疗以清除胃酸降低孽生的幽门螺旋杆菌,主要有三钾二橼络合铋;抑制胆汁反流和改善胃动力以防止胆汁返流,主要有硫糖铝;调节和恢复胃肠运动,主要有吗叮啉、西沙比利。上述药物可有效缓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但不能彻底治愈,且副作用大,对患有其它一些并发症的病人尤其明显。中年以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如出现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者,结合患者临床情况可以考虑作部分胃切除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创伤较大,复发率较高。
中医认为萎缩性胃炎属“胃脘痛”、“痞满”的范畴,引起萎缩性胃炎的原因颇多,由于饮食不节如喜嗜烟酒、辛辣、生冷食物或暴饮暴食或精神情志原因等。虽因寒、因热、因滞、因虚皆能使胃脘疼痛,然而无论任何原因,均可导致气滞血瘀胃络痹阻,是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机理。目前,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多采用温补法和清补法,温补法主要应用健脾益气,主要有温胃舒胶囊、复方田七胃痛胶囊等。清补法可用酸甘化阴和甘寒生津法,主要有三九胃泰、养阴清胃颗粒等。但遗憾的是,在这些研究成果中,虽然大多数学者已经从理论上阐明了CAG的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寒热错杂,并且从文献上亦可以检索到部分医家采用辛开苦降,寒热平调治疗CAG取得满意疗效的报道,但是截止目前采用先进制备工艺研制、开发的方药却寥寥无几。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都不理想,且疗程长,费用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高效、安全、廉价的预防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该中药组合物各种剂型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以甘肃省临夏自治州民族用药陇马陆温中、理气、止痛为君药,以有鸦片代用品之称的白屈菜清热、止痛为臣药,以“胶膜剂”之称的白及收敛止血为佐药组成基本配方,即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陇马陆100~556白屈菜80~476白及 20~253。
上述中药组合物是由以下优选范围的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陇马陆180~336白屈菜200~323白及 70~156。
上述中药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陇马陆250、白屈菜250和白及100。
为了进一步增强疗效,在上述基本配方的基础上,还可增加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白术为佐药或者使药,增加补气固表、利尿托毒的黄芪为佐药或者使药,增加抗癌良药的白花蛇舌草为佐药或使药,上述三味原料药按重量份数配比计白术10~300、黄芪50~400、白花蛇舌草10~300,可单味加入;或选其任两味按所述比例加入;或将三味均按所述比例加入。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常规内服剂型,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丸剂、滴丸、口服液等。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病因病机和证候特点,综合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和实践数据,吸取民族药物的特殊功效,潜心研究,精密论证,进行科学组方,组方遣药精妙独特。从中医学的角度分析,其功能主治行气消胀、活血止痛、寒热平调,兼具温中理气、清热止血、收敛止血之功效。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分析,其治疗机理可以概括为利用白屈菜中生物碱镇痛、消炎,用陇马陆中的氨基酸、蛋白质以及挥发油成分和微量元素的综合作用,提高胃粘膜DNA的合成,促使粘膜修复和细胞增生,白及中白及胶特有的高度粘性对炎症与溃疡部其保护作用和止血作用。经临床验证对萎缩性胃炎所致的胃胀、胃痛、食欲减退有明显疗效。经药效学观察具有镇静、止痛、抗炎、解除平滑肌痉挛、保护胃粘膜等作用。用于治疗本虚标实、寒热错杂证之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寒型、脾胃虚弱性型。
以下通过药理药效研究资料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有益效果,这些资料包括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药效学试验、动物急性毒性试验、临床疗效观察试验数据。
(一)药效学试验根据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功效与主治,按照《中药新药研究指南》的原则与方法,对其进行了对两种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的预治作用、镇痛作用、影响胃排空作用和活血化瘀作用等与功能主治有关的主要药效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给大鼠自由饮用0.02%氨水60天后,大鼠胃液和胃酸分泌减少,胃蛋白酶活性降低,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为慢性炎症改变。按0.8、1.6、3.2g生药/kg对大鼠预防性灌胃给药,可促进胃液和胃酸的分泌,增加胃蛋白酶活性,改善胃组织的病理变化程度。②给大鼠自由饮用0.02%氨水90天后,大鼠胃液和胃酸分泌减少,胃蛋白酶活性降低,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为慢性炎症改变。在饮用氨水60天后,在继续饮用氨水的同时,按上述剂量对大鼠治疗性灌胃给本发明中药组合物30天,可促进胃液和胃酸的分泌,增加胃蛋白酶活性,改善胃组织的病理变化程度。③给大鼠自由饮用0.125mg/ml MNNG 90天后,大鼠胃液和胃酸分泌减少,胃蛋白酶活性降低,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为慢性炎症改变。在饮用MNNG60天后,在继续饮用MNNG的同时,按上述剂量对大鼠治疗性灌胃给胃康必宁胶囊30天,可促进胃液和胃酸的分泌,增加胃蛋白酶活性,改善胃组织的病理变化程度。④镇痛试验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按1.145、2.29、4.58g生药/kg对小鼠灌胃给药,明显抑制醋酸刺激的小鼠扭体反应,提示对化学性疼痛有较强的镇痛作用。⑤胃排空试验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按1.145、2.29、4.58g生药/kg对小鼠灌胃给药,减少甲基橙在胃中的残留率,提示有促进胃排空作用。⑥活血化瘀试验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按上述剂量对大鼠十二指肠给药,可使大鼠肠系膜毛细血管数增多,口径增大,血流速度加快,提示可改善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具有活血化瘀作用。
试验结果说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氨水和MNNG诱发的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有防治作用,同时还有镇痛、促进胃排空和活血化瘀作用。
(二)急毒试验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小鼠灌胃给药后,未发现明显急性毒性,小鼠一日最大给药量为102.858g生药/kg,相当于临床成人每日拟用量857.15倍(成人日拟用量=4粒/次×3次/日×0.35g/粒×1.7143g生药/g成药÷60kg=0.12g生药/kg)。
(三)长毒试验根据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临床疗程(疗程为1~2个月),按照中药新药毒理学研究技术要求,试验研究了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大鼠的六个月(临床疗程的3~6倍)长期毒性。结果表明,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大、中、小三个剂量(3.21、6.43、12.86g生药/kg,分别相当于成人用量的26.75、53.58、107.17倍)给大鼠连续灌胃六个月,除对大鼠体重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外,对大鼠的一般状况、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尿常规、心电图、系统解剖、脏器系数和组织病理学均无明显影响,未发现毒性反应,恢复期亦无延迟性毒性反应,提供大鼠无毒性反应剂量为12.86g生药/kg/日。
经急毒、长毒试验观察,无毒副作用。
(四)临床试验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上分为肝胃不和、脾胃虚寒、脾胃虚弱等证型,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钝痛、食欲减退、饭后饱胀以及消瘦、疲倦等症。从2003年共观察45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口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胶囊,一次4粒,一日3次,疗程为1~2个月,其中治愈96例,显效194例,有效142例,分别为21.05%,42.54%,31.10%,总有效率为94.75%。浅表-萎缩性胃炎28例,其中痊愈25例,显效1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92.42%,未发现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一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胶囊剂的制备①按下列重量配比称取各中草药陇马陆250g白屈菜250g白及100g②取配方中陇马陆净选,粉碎成细粉,备用;③取白屈菜加入0.05%的H2SO4水溶液,煎煮三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煮液,过滤,滤液浓缩至适量,用NaOH调PH值至9~10,备用;④取白及切片,加水浸渍三次,第一次浸渍过夜,第二、三次各浸渍4小时,合并浸液,过滤,滤液浓缩至适量,备用;⑤将陇马陆细粉、白屈菜浸膏和白及浸膏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适量辅料,制成颗粒,装入胶囊,即得。
实施例二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片剂的制备步骤①至④同实施例一;⑤将陇马陆细粉、白屈菜浸膏和白及浸膏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适量辅料,制成颗粒,压片,包糖衣或薄膜衣,即得。
实施例三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颗粒剂的制备步骤①至④同实施例一;⑤将陇马陆细粉、白屈菜浸膏和白及浸膏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适量辅料,制成颗粒,整粒,即得。
实施例四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丸剂的制备步骤①至④同实施例一;⑤将陇马陆细粉、白屈菜浸膏、白及浸膏混匀,加入适量辅料,制成水丸或浓缩丸或大蜜丸,即得。
实施例五按下列重量配比称取各中草药陇马陆100g白屈菜300g白及253g按实施例一至四所述方法,分别制成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或丸剂。
实施例六按下列重量配比称取各中草药陇马陆556g白屈菜80g白及150g按实施例一至四所述方法,分别制成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或丸剂。
实施例七按下列重量配比称取各中草药陇马陆320g白屈菜476g白及20g
按实施例一至四所述方法,分别制成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或丸剂。
实施例八按下列重量配比称取各中草药陇马陆180g白屈菜323g白及70g按实施例一至四所述方法,分别制成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或丸剂。
实施例九按下列重量配比称取各中草药陇马陆336g白屈菜200g白及156g按实施例一至四所述方法,分别制成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或丸剂。
(上述实施例一至九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基本配方范围内不同配比、各种剂型的制备方法。)实施例十在基本配方基础上增加“白术”制成不同剂型①按下列重量配比称取各中草药陇马陆250g白屈菜250g白及100g白术100g②至④同实施例一;⑤取白术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备用;⑥将陇马陆细粉、白屈菜浸膏、白及浸膏和白术浸膏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适量辅料,分别制成颗粒剂或胶囊剂或片剂或丸剂,即得。
实施例十一在基本配方基础上增加“黄芪”制成不同剂型①按下列重量配比称取各中草药陇马陆250g白屈菜250g白及100g黄芪200g②至④同实施例一;⑤取黄芪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备用;⑥将陇马陆细粉、白屈菜浸膏、白及浸膏和黄芪浸膏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适量辅料,分别制成颗粒剂或胶囊剂或片剂或丸剂,即得。
实施例十二在基本配方基础上增加“白花蛇舌草”制成不同剂型①按下列重量配比称取各中草药陇马陆250g白屈菜250g白及100g白花蛇舌草100g②至④同实施例一;⑤取白花蛇舌草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备用;⑥将陇马陆细粉、白屈菜浸膏、白及浸膏和白花蛇舌草浸膏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适量辅料,分别制成颗粒剂或胶囊剂或片剂或丸剂,即得。实施例十三在基本配方基础上增加“白术、黄芪”制成不同剂型①按下列重量配比称取各中草药陇马陆250g白屈菜250g白及100g白术100g黄芪200g②至④同实施例一;⑤取白术、黄芪二味药,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备用;⑥将陇马陆细粉、白屈菜浸膏、白及浸膏和白术、黄芪浸膏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适量辅料,分别制成颗粒剂或胶囊剂或片剂或丸剂,即得。实施例十四在基本配方基础上增加“白术、黄芪”制成不同剂型①按下列重量配比称取各中草药陇马陆250g 白屈菜250g 白及100g 白术100g 白花蛇舌草100g②至④同实施例一;⑤取白术、白花蛇舌草二味药,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备用;⑥将陇马陆细粉、白屈菜浸膏、白及浸膏和白术、白花蛇舌草浸膏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适量辅料,分别制成颗粒剂或胶囊剂或片剂或丸剂,即得。
实施例十五在基本配方基础上增加“黄芪、白花蛇舌草”制成不同剂型①按下列重量配比称取各中草药陇马陆250白屈菜250白及100黄芪200白花蛇舌草100②至④同实施例一;⑤取黄芪、白花蛇舌草二味药,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备用;⑥将陇马陆细粉、白屈菜浸膏、白及浸膏和黄芪、白花蛇舌草浸膏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适量辅料,分别制成颗粒剂或胶囊剂或片剂或丸剂,即得。
实施例十六在基本配方基础上增加“白术、黄芪、白花蛇舌草”制成不同剂型①按下列重量配比称取各中草药陇马陆250g白屈菜250g白及100g白术100g黄芪200g白花蛇舌草100g②至④同实施例一;⑤取白术、黄芪、白花蛇舌草三味药,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备用;⑥将陇马陆细粉、白屈菜浸膏、白及浸膏和白术等三味药的浸膏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适量辅料,分别制成颗粒剂或胶囊剂或片剂或丸剂,即得。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剂型,还可按常规工艺制成口服液、滴丸等内服剂型。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陇马陆 100~556白屈菜 80~476白及20~25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优选范围的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陇马陆 180~336白屈菜 200~323白及70~15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陇马陆250、白屈菜250和白及10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基本配方的基础上,按重量份数计将白术10~300、黄芪50~400、白花蛇舌草10~300单味加入;或选其任两味按所述比例加入;或将三味均按所述比例加入。
5.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中药组合物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常规内服剂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内服剂型是指胶囊剂、片剂、颗粒剂、丸剂、滴丸或口服液。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下述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陇马陆100~556、白屈菜80~476、白及20~253。在上述配方的基础上,将白术10~300、黄芪50~400、白花蛇舌草10~300单味加入;或选其任两味加入;或将三味均加入。上述中药组合物可制成任何一种常用内服剂型。其功能主治行气消胀、活血止痛、寒热平调,兼具温中理气、清热止血、收敛止血之功效。经临床验证对萎缩性胃炎所致的胃胀、胃痛、食欲减退有明显疗效。经药效学观察具有镇静、止痛、抗炎、解除平滑肌痉挛、保护胃粘膜等作用。用于治疗本虚标实、寒热错杂证之慢性萎缩性胃炎。
文档编号A61P1/00GK1876113SQ200610042689
公开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14日
发明者刘峰, 王永臻, 张效祥 申请人:甘肃河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