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红外线发热式药膏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101阅读:22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远红外线发热式药膏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药膏贴。
背景技术
传统的药膏贴是由在基层上涂附有药物组成的,使用时将药膏面贴敷于患处,大部分的药膏贴由于受环境温度的限制,药物不加热很难敷于患处,而且药物靠人体温度自然释放,使药物不能快速充分被人体吸收,所以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药膏贴在低温环境下难于敷于患处,以及药膏贴上的药物不能被人体充分吸收,疗效不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远红外线发热式药膏贴,解决上述问题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包含药膏贴1、外袋2,药膏贴1由基布层8和药物层7组成,基布层8的前面涂附有药物层7,它还包含有发热袋3,发热袋3的袋体一面为透气织物层4,发热袋3的另一面为导热塑料层5,发热袋3内装有颗粒状发热和远红外线放射材料6,发热袋3的导热塑料层5的外表面与药膏贴1的基布层8的后表面连接在一起,并置于外袋2中密封。
本实用新型不用辅助热源,靠发热袋3自身可提供50~70℃的热能,使药膏贴顺利敷于患处,维持发热时间为8~24小时,热能使远红外线陶瓷粉体产生较高功率的红外线光波,远红外线光波具有辐射力和穿透力,在穿透力和热效应的作用下促使贴膏1上的药物向人体内渗透和使人体充分吸收,充分发挥药物的功效,有通经活络,开窍透骨之功能,所以它提高了药膏贴1的治疗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药膏贴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发热袋3的纵向剖视图,图3是药膏贴1与发热袋3粘贴在一起置于外袋2中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药膏贴1与发热袋3粘贴在一起时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描述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由药膏贴1、外袋2和发热袋3组成,药膏贴1由基布层8和药物层7组成,基布层8的前面涂附有药物层7,发热袋3的袋体一面为透气织物层4,发热袋3的另一面为导热塑料层5,发热袋3内装有混合在一起的颗粒状发热和远红外线放射材料6,发热颗粒由盐或碱、石墨有机或无机物组成,远红外线放射颗粒由矿物粉、分子筛、活性碳、木粉和陶瓷粉体(陶瓷粉体可以是纳米级)组成,颗粒状发热和远红外线放射材料各占50%,导热塑料层5的外表面与药膏贴1的基布层8的后表面之间采用两面胶带粘贴在一起,并置于外袋2中密封,外袋2上设有撕拉凹口9。
使用时从外袋2上的撕拉凹口9处将外袋2撕开,取出与发热袋3连接在一起的药膏贴1,发热袋3内的发热材料盐或碱、石墨有机或无机物通过透气织物开始氧化并产生热能,药膏贴1的基布层8外表面紧贴于发热袋3的导热塑料层5,使发热袋3产生的热能传递给药膏贴1,药膏贴1受热使药物层7软化并顺利贴于患处,同时使远红外线材料受热产生较高功率的红外线光波,红外线光波对人体具有穿透力,在穿透力和热效应的作用下促使药膏贴1上的药物层7随光波向人体患处皮肤内渗透和被人体吸收,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远红外线发热式药膏贴,它包含药膏贴(1)、外袋(2),药膏贴(1)由基布层(8)和药物层(7)组成,基布层(8)的前面涂附有药物层(7),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有发热袋(3),发热袋(3)的袋体一面为透气织物层(4),发热袋(3)的另一面为导热塑料层(5),发热袋(3)内装有颗粒状发热和远红外线放射材料(6),发热袋(3)的导热塑料层(5)的外表面与药膏贴(1)的基布层(8)的后表面连接在一起,并置于外袋(2)中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线发热式药膏贴,其特征在于导热塑料层(5)的外表面与药膏贴(1)的基布层(8)的后表面之间采用两面胶带粘贴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线发热式药膏贴,其特征在于外袋(2)上设有撕拉凹口(9)。
专利摘要一种远红外线发热式药膏贴,它涉及药膏贴。它解决了现有药膏贴在低温环境下难于敷于患处,以及药膏贴上的药物不能被人体充分吸收,疗效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由药膏贴1、外袋2和发热袋3组成,药膏贴1由基布层8和药物层7组成,发热袋3的袋体一面为透气织物层4,发热袋3的另一面为导热塑料层5,发热袋3内装有发热和远红外线放射材料6,导热塑料层5的外表面与药膏贴1的基布层8的后表面之间连接在一起,并置于外袋2中密封。本实用新型不用辅助热源,靠发热袋3自身提供的热能,使药膏贴顺利敷于患处,在远红外线穿透力和热效应的作用下促使贴膏1上的药物向人体内渗透并吸收,有通经活络,开窍透骨之功能,提高了药膏贴1的疗效。
文档编号A61P29/00GK2880080SQ200620020009
公开日2007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6日
发明者张生辉 申请人:张生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